有關五代十國的歷史記載為什麼那麼少?這期間都有哪些大事件?

2020-12-23 騰訊網

歷史教科書對十國的記載少,這本書主體比較籠統。

記載少的原因:

1、十國基本上國運比較短,最長的吳越國也基本上沒知有發生什麼有大影響力的事件。

2、十國的建立,基本上可以看做是黃巢起義的延續(說後遺症也行)。你看,朱溫就道不用說了,黃巢舊將;晉李克用,平滅黃巢的主力之一;前蜀王建,靠田令孜起家,但是最先登臺的還是靠救了被黃巢趕出長安的唐僖宗;吳越錢婆留因為嚇退了黃巢的前鋒被賞識重用。其他的軍閥基本上都是唐回末藩鎮割據的遺毒,歸入唐史的研究裡就行了。

3、相比五代代而言,十國大部分都有過向中原稱臣的時期。按照習慣,也會把發生在他們那裡的大事件記錄到五代對應的中原王朝史書裡。這樣就顯得十國自己的歷史空洞了好多。

五代十國的大事件簡介

1、洛陽兵變

洛陽兵變是發生在中國五代十國後梁時期的一場兵變。乾化二年(公元912年),朱溫病重,欲立養子朱友文即位,其子朱友珪得知後,殺死朱溫,秘不發喪,矯詔監國,令均王朱友貞殺友文。

後朱友珪趕赴洛陽稱帝,群臣不服,均王朱友貞見狀趁勢起兵,與掌握重兵的楊師厚擊禁軍。乾化三年(公元913年)二月,朱友貞兵至洛陽,數千禁軍倒戈,突入宮中。

朱友珪見大勢已去,與妻子張氏一起自殺。朱友貞返回開封即皇帝位,是為梁末帝。朱梁王朝在晉軍壓境之際,同室操戈,逐使國力日衰,不久便為後唐取代。

2、郭威滅漢

郭威滅漢,是五代最後一個王朝後周建立的事件,發生於950年,歷時1年。後漢隱帝劉承祐繼位,拜郭威為樞密副使。

948年三月河中(今山西永濟)的李守貞、永興(今陝西西安)的趙思綰和陝西鳳翔的王景崇相繼起事,郭威成功地平定這些亂事,結果李守貞和王景崇自焚,趙思綰投降。同一時間郭威又體貼手下,因此深受自己軍隊的愛戴。

但後來隱帝覺得顧命大臣的權力太多,因此開始消滅這些顧命大臣。郭威正在外領兵,聞訊後立刻以「清君側」的名號起兵。

隱帝為此於950年四月下令將開封內的郭威、柴榮和王峻的一切親屬殺盡。而憤怒的郭威於數日內就攻入開封城,劉承祐被殺。郭威的軍隊在開封大掠。

郭威首先表面上歡迎徐州的劉贇為後漢皇帝,自己卻借攻打契丹為藉口北上,而他暗地裡派手下將劉贇殺死,然後又令自己的軍隊擁戴自己為新皇帝,並裝出迫不得已的模樣。在這樣的狀態下他仍然以「監國」之名登基,其後一個月才正式稱帝。

郭威滅漢導致後漢滅亡,及五代最後的一個王朝——後周的建立。郭威滅漢也致使北漢正式代替後漢。郭威滅漢也象徵五代十國踏入一個新的階段:後周時期。後周是個比較強大的王朝,這都為未來宋朝的統一打好根基。

3、高平之戰

高平之戰,指的是後周顯德元年(954年),北漢、契丹聯軍與後周在澤州高平城(今晉城高平市)一帶進行的一次關鍵性戰役,此戰中,後周初戰不利,柴榮冒著矢石親臨戰場,終於扭轉戰局,此戰以後周的大獲全勝告終,中原王朝從此由弱轉強。

高平之戰是後周和北漢、契丹聯軍之間進行的一次關鍵性戰役。也是五代十國時期最為重要的一次決戰。

4、陳橋兵變

陳橋兵變又稱陳橋驛兵變,是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又稱黃袍加身。

959年,周世宗柴榮崩,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即位。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掌握了軍權。

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聯合北漢南下攻周,宰相範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禦敵。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胤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

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京城守將石守信、王審琦開城迎接趙匡胤入城,脅迫周恭帝禪位。

趙匡胤即位後,改國號為「宋」,仍定都開封。石守信、高懷德、張令鐸、王審錡、張光翰、趙彥徽皆得授節度使位號。

5、白藤江之戰

白藤江之戰,指的是938年中國南漢政權與靜海地區(今越南北部)軍閥吳權之間的戰爭,因發生在白藤江而得名。

930年,南漢君主劉龑派李守鄘、梁克貞討伐交趾,擒靜海節度使曲承美而歸。但不久曲氏的部將楊廷藝就驅逐了南漢軍隊,自稱靜海節度使。

937年,楊廷藝為牙將矯公羨所殺。938年,楊廷藝的女婿吳權在愛州(今清化)起兵,反對矯公羨。矯公羨見吳權勢力強大,於是向南漢求救。

劉龑早已有吞併交趾的野心,趁機任命兒子劉弘操為靜海節度使,封交王,以支援矯公羨的名義,率水軍出兵交趾。劉巖自己則屯兵海門(今廣西省博白縣),為劉弘操的後應。

南漢崇文使蕭益認為此節氣多雨且又道路難行,勸諫劉龑暫時放慢進兵的速度,多用鄉導帶路。但劉龑不聽,仍命令劉弘操率水軍進兵,從海口(下龍灣)進入白藤江。

此時,吳權已經攻破大羅城,殺死矯公羨。在得知南漢軍隊到達白藤江之後,命令手下的軍士砍伐樹木,製造木樁,並在木樁頂端包上鋒利的鐵皮。吳權將這些木樁插在白藤江入海處的險要的江心裡,同時在河岸一帶設下伏兵。

白藤江江水因漲潮而上升,淹沒了這些木樁。吳權當即命令部下率水軍向南漢軍挑戰。南漢水軍向前攻擊,吳軍佯敗而退。劉弘操果然命令南漢軍追擊,到達了吳軍的埋伏地點。

敗退的吳軍返回死戰。不久以後,江水退潮,江水下面的木樁全部暴露了出來。許多南漢的大船被刺穿了底部,相繼紛紛沉沒,不少士兵也溺水身亡。吳權的伏兵四起,趁機駕小船襲擊南漢軍,與之展開白刃戰。

南漢軍大敗,損失過半,主將劉弘操陣亡。在得知劉弘操陣亡後,南漢君主劉龑慟哭,率殘部回國。

吳權擊敗南漢軍後,在939年稱王,建立吳朝,都城古螺。從此以後,南漢不再南下攻打交趾。而越南(交趾)開始走向自主獨立發展道路,至968年丁朝建立,越南(交趾)正式從中國獨立。

五代十國分裂割據局面形成的影響:五代十國是唐末藩鎮割據的繼續和發展,又是由長期的分裂割據局面轉向統一的過渡時期.從表面上看,五代十國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混亂、動蕩和黑暗的歷史時期,實際上,這一時期一直都存在著統一的因素,而且統一因素在不斷的增長,統一因素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民族以及文化思想諸方面,特別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思想起到一種強烈的凝聚力作用.正因為存在著諸多的統一因素,遂使五代十國不同於十六國,南北朝而在短時期內從分裂走向統一.正如熊德基先生所說:「這個時期正是歷史辯證運動的一個轉折點,表明中國封建社會正走向一個新的階段!

相關焦點

  • 中國亂世那麼多,為什麼史學家都覺得五代十國是最黑暗的年代
    在春秋戰國期間,紛爭不斷。期間百姓一直生活在戰火中,因為自己的國家一旦被滅掉自己很可能就會成為奴隸,所以戰國時期是一個比較混亂動蕩的年代,這是史學界的共識。
  • 推薦3本歷史小說,穿越五代十國,於混亂時代崛起,看十國千嬌
    其中,五代十國是一個相對冷門的時代。雖然這個時代混亂不堪,但由於知名度較小,史料資料散失嚴重,又沒有重量級的古典通俗小說,造成了五代十國小說的稀少。不過,作品雖少,卻不意味著水平低,但凡敢於寫這種冷門時代的作者,一般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下面,小編就為書友們推薦3本五代十國時代的歷史小說,歡迎大家關注收藏。
  • 如何理清五代十國的歷史?
    我初次讀五代十國的歷史,也覺得幾十年的時間便有這麼多政權犬牙交錯,白雲蒼狗一般的輪轉,很複雜。但是仔細分析後,又覺得五代十國並不複雜。五代,是指中央政權的五次更迭。十國,是指地方上存在的十個地方上的割據政權。
  • 歷史上僅存在72年的五代十國,到底上演過多少荒唐事?
    說起紛亂的朝代,一是春秋戰國時期,二是三國魏蜀吳時期,三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最後一個就是五代十國了。前兩個時期都已經被很多編劇寫盡了,近年,這幫編劇們把矛盾的中心轉移到了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的歷史背景中。著名的劇目有趙麗穎的成名作《陸貞傳奇》,還有林心如工作室出品的《傾世皇妃》。
  • 五胡亂華與五代十國,這兩個亂世大分裂時期,有何區別?
    遠點來說有春秋戰國時期,也是國家分裂期間,持續時間最長,深響最深遠,中國的文化與思想在這一時期基本形成。那麼,今天給大家談談中國歷史上另外的兩個分裂時期:五胡亂華與五代十國,它們兩者有什麼不同,又有什麼相似之處?
  • 五代十國中的十國,其中有一國在北方,並與遼國南侵
    五代十國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從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後,朱溫在中原地區建立後梁,定都東京開封府時,五代十國正式開始。由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 明明是朱溫滅了唐,為何此後卻非梁朝時期,反成了五代十國時期?
    正常情況下,既然梁朝的皇帝滅掉了唐朝,那我國的歷史本該進入梁朝時期才對。可實際上,情況並非如此,反倒成了進入五代十國時期了。於是,便有很多人感到非常不能理解,覺得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存在?其實,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不是因為有什麼問題存在,而應該說是有一定的原因存在才對。一、有關五代十國的簡介。
  • 為何錢穆說,五代十國是中國最黑暗的歷史之一
    這話是錢穆在《國史大綱》裡寫的話,但我個人認為中國歷史最黑暗的時刻是兩兩晉南北朝。唐朝是是中國封建歷史的巔峰,但到五代十國對比唐朝落差太大。士大夫不值錢,錢穆才認為五代十國是中國最黑暗。五代十國最大害處就是武人亂政,實際上,就是唐朝藩鎮割據延續。直到北宋建立才算結束了割據時代。
  • 五代十國時荊南國那麼小,為什麼沒被幾個大國吞併?
    不過,這也是一個大魚吃小魚的過程,無數小魚被大魚吃掉。但是,在五代十國時期,卻有一條「小魚」活得自由自在。這條「小魚」面積很小,卻成為十國之一,這就是荊南(或稱南平)。要知道,五代初期,割據河北北部的燕國,割據陝西西部的岐國,面積和實力都遠遠強於荊南,都沒有資格列入十國。
  • 揭開五代十國的黑暗歷史
    除了這三個人,這個房間裡還有個拿著武器的士兵。現在,這三個有地位的人,都命令那個士兵去殺掉其他人。那麼我問你,在這個房問裡,誰能決定其他人的生死?很多人會想到,應該是那個士兵。因為士兵的手裡有武器,管你們其他人是有權還是有錢,起碼在這個房間裡,此剛此刻,這個士兵是想殺誰就殺誰。
  • 五代十國時期沙陀人徵服中原,歷史為何隻字不提?
    自從匈奴人崛起於蒙古高原後,中國的天下就不再只是漢人的天下了,數千年來各大少數民族輪番登臺各顯神通,不管是鮮卑人建立的北魏,還是匈奴人建立的漢國,或是党項人建立的西夏,還有今天我們要說的五代十國時期的沙陀人,這些民族在中國歷史都有明確的記載,繞也繞不過去。
  • 五代十國時期的「河朔三鎮」,為何沒有形成強大的軍事集團?
    當然,在相當長的時間裡,絕大多數的藩鎮,實際上都處在唐王朝的控制中。但在這中間也有例外,這個例外便是割據於黃河以北地區的「河朔三鎮」,即魏博、成德與盧龍三鎮。歷史上的「河朔三鎮」,屬於唐王朝同安史叛軍妥協的一個產物。以至於,這個所謂的「河朔三鎮」成為了唐代藩鎮割據的一個縮影。但是,自古以來「興也勃焉,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律,始終都是歷朝歷代,難以逃出的怪圈。
  • 男主穿越歷史小說:《十國千嬌》五代十國後期,成了趙匡胤的小兵
    《十國千嬌》作者:西風緊,男主穿越歷史小說。文案:五代十國後期,趙匡胤還只是中級校尉,這時一名禁軍小隊長就已經知道他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的故事了。大家都還有機會,況且小隊長對趙家將來的幹法也不是很贊同……不知道有沒有小夥伴非常喜歡研究歷史的,或者喜歡看歷史小說歷史故事的。今天我要給各位小夥伴們推薦的這部小說就是結合了五代十國後期的故事背景的一本小說作品,這部小說作品的作者是西風緊,這部小說作品的名字叫做《十國千嬌》。
  • 高中歷史《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說課稿
    高一年級的學生已在初中的歷史學習中,對這段歷史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在這節課的設計中,加入了幫助學生深入認識和理解這段歷史的古文材料,同時運用圖片、文字、地圖等大量資料,創設歷史情景,把學生置於歷史情景中去,一方面激發學生興趣,另一方面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歷史,感悟歷史。三、說教學目標過渡語:根據新課標對本課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 五代十國時期,南方十國的「鑄錢競賽」到底有多瘋狂?
    五代十國這一時期,它的開頭有太多的血淚與悽惶。五代十國時期和中國歷史絕大多數亂世一樣,但又有所區別。這個時期,不光延續著殘唐的那些令人肝腸寸斷的悽惶的《三吏三別》和《賣炭翁》的故事。更有令人毛骨悚然、史無前例、慘絕人寰的黃巢起義以人肉做為的軍隊糧餉的人性盡喪的種種罪惡。
  • 五代十國蠅營狗苟,這是先進的思想還是禮崩樂壞?
    五代十國的歷史上,有這樣一句順口溜:「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皆來十五帝,播亂五十秋。」唐、宋時期,五代十國,各有鄰國,互相攻伐,各派勢力你唱罷我登場,看似漫長,卻不過五十多年而已。在這只是一代人的時代裡,五代十國卻充斥著荒淫的後宮,外族的入侵,臣下的背叛,弒父等種種現象。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一個時代的頹廢?五代十國每一個朝代,不管是開國皇帝還是末代君主,都有一個宮廷內部混亂不堪的地方。後梁開國皇帝朱溫,為人稱道,朱溫便開始了一种放縱放縱的生活。
  • 五代十國為何很少有人提及?無節操無底線,難怪歷史都不願提起
    在中國歷史上有這麼幾個大亂世,春秋戰國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以及五代十國,在這幾個大亂世之中,春秋戰國時代是精彩的,歷史上將其稱之為「百家爭鳴」,各種先進的思想在這個時代綻放,同時他也是中國從奴隸制走向封建社會的重要節點。
  • 五代十國時,楚國有爭奪天下的實力嗎?
    五代十國是個天崩地裂的大亂世,各種王朝非常多。但是真正有能力統一天下的,其實就是幾個較大的王朝。其中最有希望統一的,自然就是中原王朝,也就是五代的梁、唐、晉、漢、周,畢竟這些王朝掌握著相對優勢的資源。需要說明的是,在五代早期,後梁並沒有統治山西與河北(北部),這裡是晉王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的地盤。
  • 七十多年裡,戰火紛飛,五代十國時期,究竟有多混亂?
    中華上下五千年,朝代、帝王眾多,說道強盛的王朝大家可以說出許多,但說到最亂的時代,那非五代十國莫屬。五代為「梁唐晉漢周」,十國是「吳唐吳越前後蜀,南北兩漢閩平楚」,在這短短的七十多年裡,這些王權混戰不休,烽火連天,成為了歷史上有名的大分裂時期。
  • 他,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的締造者,「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奠基人
    後來,杭州市政府為挖掘杭州的歷史文化內涵,恢復歷史文化景觀,決定在舊址重建古祠。重建後的「錢王祠」,恢復了吳越國錢氏三世五代國王塑像、功德崇坊,主要殿堂建築等相應景觀,同時在祠內陳列錢氏相關的史跡,以便後人更為完整的了解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