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代十國·宮廷政變

2021-03-03 周正平如是說

        燕王劉守光站穩了腳跟,開始研發包括把人裝在鐵籠裡然後架上火烤、用鐵刷刷人臉在內種種的酷刑。過了些日子,他又覺得做燕王不過癮,打算給自己再加上一頂白帽子,弄個皇帝噹噹。大臣普遍對此有些意見,劉守光便「寸斬」了屢次勸諫的孫鶴,力排眾議,最終於911年即皇帝位,國號大燕。

新上任的皇帝想給南邊的鄰居趙國來個下馬威,時任幽州參軍馮道提出了反對意見,當即被劉守光關進了牢房。不知道是誰給說了兩句好話,馮道最終被撈了出來,撿了條命。一出監獄,馮道立馬捲鋪蓋跑路,經張承業推薦來到晉王手下繼續打工。這是五代十國時期最為著名的「元老重臣」兼「無恥老賊」馮道先生第一次出場(也是第一次換老闆)。

       劉守光剛對趙國動手,晉、趙、義武三股割據勢力組成的聯軍就打到他家門口了。要知道,這趙王王鎔跟晉王李存勖關係那可是相當的好,李存勖見了王鎔那可是要叫聲叔父的。李存勖一來不能看著王鎔挨打,二來也不能放任劉守光吞掉趙國做大做強。至於義武軍節度王處直,他屬於龍套角色,先不介紹。

       劉守光下令,國內所有「丁壯」甭管是田裡幹活的老農,還是讀書的士人階層,全部都給抓來當兵,支援國防。可這也沒能阻止聯軍勢如破竹,一個月之內就圍了燕國都城幽州。劉守光這才想起來南邊還有個當皇帝的同行(朱溫),連忙派人去求救。

       朱溫作為名義上的正統皇帝自然很討厭劉守光這個稱帝的傢伙,但考慮到留著這傢伙能噁心噁心晉王李存勖,他最終還是決定御駕親徵,圍趙救燕。

       結果就是這一趟,送了老朱的命。事情的經過可以簡單點說:一開始梁軍攻勢進展順利,攻克堅城棗強。不料晉將李存審用了一招虛張聲勢——他抓了一小股上山砍柴的梁軍,殺掉了其中的大部分,把剩下的幾個人砍掉胳膊放回去報信,就說晉王的大軍主力已經到了。只這麼一下,就把一代梟雄朱溫嚇得連夜燒營逃跑。梁軍跑著跑著還迷了路,誤入趙國某農田,田裡的農民抄起鋤頭又把這夥倒黴蛋給揍了一頓(梁軍只顧逃命,如驚弓之鳥,見了農民也四散奔逃)。

       朱溫先是受了驚嚇,等明白過來李存審是在詐他之後又給氣得夠嗆,隨即一病不起。病榻之上,彌留之際,朱溫有遺言曰:「我那幾個兒子沒一個能打得過李存勖的,我死無葬身之地了!」

       皇帝要死了,皇位就要空了,得趕緊找個人接班。朱溫的長子一早死了,往下數依次是朱友文(乾兒子)、朱友珪、朱友貞。朱溫本人打算讓朱友文接班,但他給出的理由既不是朱友文道德水平高,也不是朱友文治國能力強,而是朱友文的老婆長得比較好看——朱溫特別喜歡美女。

朱溫當了皇帝以後,有一年夏天到大臣張宗奭(音式)家裡避暑,趁機就在張家「亂其婦女殆遍」。張宗奭的兒子氣憤不已,打算直接把朱溫砍死,但張宗奭本人內心毫無波瀾,他在第一時間阻止了兒子的行為。張宗奭說:「朱溫救過咱們全家的命,還給了咱們今榮華富貴,這大恩大德不能忘啊!」

       扯遠了。朱溫打算把皇位交給朱友文,排在後面的朱友珪拍桌子不幹了。他找軍中熟人借了五百士兵,扮成控鶴軍(禁衛軍)的模樣混進了宮城,待到午夜時分一鼓作氣殺入朱溫所在的寢宮。

       朱溫驚起,問:「誰在造反?」

       朱友珪答:「不是別人!」

       朱溫:「我早就懷疑你小子,我真應該一早殺了你!」

       朱友珪倒是沒有自己下手,他的僕人馮廷諤舉刀將朱溫捅了個對穿。

       朱溫死了,剩下的手尾就好辦了。天一亮,朱友珪矯詔稱朱友文謀反,派人攻打皇宮,好在有忠孝功臣朱友珪領兵保駕,救了老爹一命;然而老爹病得厲害,實在受不住這一嚇,恐怕是時日無多,現在將一切軍政大權都交給朱友珪節度。當然,朱友文也被殺掉了。

       就此,朱友珪即位為帝,不過這齣鬧劇還遠遠沒演完。儘管朱友珪玩了一把矯詔,人民群眾還是很快就了解到了事實的真相。面對這個局面,朱友珪開始給大臣將領們升官、發錢,希望能夠穩住局勢。

       朱友珪失算了。他弒君篡位更兼荒淫無道,手底下那夥幹活的都看不下去了。

       此前一直都沒有什麼機會出場的朱友貞四下聯絡,把朱溫的女婿、外甥和當朝最能打的將軍楊師厚收攏麾下。一日清晨,朱友貞手下千人突入洛陽宮中,發動武裝政變。朱友珪自度大勢已去,又找來了那個馮廷諤,命令他先殺皇后、再殺自己,最後自殺。朱友貞的十餘萬士兵隨後在洛陽城中燒殺搶掠,把城池翻了個底朝天。

       打這兒起,後梁的皇帝就是朱友貞了。後來還有個朱友敬想當皇帝,他趁著皇帝的其中一個老婆去世混進皇宮造反,結果被朱友貞察覺,及時鎮壓了。朱友貞自此不再相信宗室,而把大權都交給了外戚——這外戚也不是什麼好東西,賣官鬻爵、離間將相,後梁逐漸走上了滅亡的快車道。

       淨顧著說後梁的事兒,竟然把劉守光給忘了。劉守光被困於幽州,寫信給少數民族同胞(契丹)求救,人家說他言而無信,不來救;他要求向晉軍投降,晉國又說他是詐降,不予接受。待到晉王親臨幽州城下,劉守光終於迎來了投降的機會:李存勖出於憐憫,告訴劉守光說只要他開門投降就保他無事。就在劉守光要下去開城門的時候,部將李小喜卻突然把他給攔下了(怎麼攔的?)。當晚,李小喜跑出城,跟晉王說其實幽州城已經撐不下去了,貴軍大可以長驅直入云云。於是乎,晉王親自督軍攻打幽州,旬日即攻克幽州,活捉了劉仁恭和他成群的妻妾。劉守光腳底抹油,帶著老婆跑了出去,可惜沒走多遠就被一個老農帶著三個兒子給抓了起來,送給了晉王。

       李存勖命人準備了「露布」,把劉仁恭父子的光輝事跡寫在上面,讓劉仁恭父子倆人戴著枷鎖走在露布下面。劉仁恭對著兒子破口大罵。

       劉守光這回是難逃一死了。臨刑前,劉守光還哭著喊著說願為李存勖效勞,求他饒命,「至死號泣哀祈不已」。劉守光的老婆李氏、祝氏都比他有骨氣,伸頸就戮。此後不久,劉仁恭也被斬首。

       對了,還有那個李小喜。李小喜阻止劉守光投降,又勸晉王全力攻城,無非就是想在新老闆李存勖手下求個富貴。劉守光被抓了以後,對李存勖說自己沒出來投降全是李小喜這個傢伙害的,李存勖就把李小喜找來跟他對質。李小喜大義凜然:「沒錯,是我叫你不要投降的,但是你自己那些禽獸行為莫非也是我教你做的?」經過晉王李存勖審理,李小喜斬立決,理由:無禮。

相關焦點

  • 亂七八糟的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最亂的一段時間之一(另外一個是南北朝),一般歷史課也不太詳細講解這兩段時間。唐朝安史之亂後皇權衰弱,社會進入藩鎮割據時代。藩鎮領主手握實權但名義上仍尊重李唐皇室,直到黃巢起義給了李唐王朝最後一擊。
  • 混亂動蕩的年代 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 這一段時間都在了解宋朝的歷史,要了解宋朝的歷史,五代十國這段辛酸史是不可避免的。 五代十國的歷史跟三國差不多,也是一些軍閥割據一方,成為一方的霸主。不過比三國亂。 五代十國這一稱為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與十國(902年-979年)的合稱。 五代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定都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朝代,分別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
  • 我們今天說的五代十國,究竟是指哪「五代」和哪「十國」?
    五代十國,歷史上的大分裂時期。 907年,隨著朱溫稱帝,國號為梁,史稱「後梁」,這就是五代十國的開始,從此持續了53年的混亂時期。 後梁和之後的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統稱為「五代」。
  • 五代十國為何很少有人提及?無節操無底線,難怪歷史都不願提起
    魏晉南北朝時期以及五代十國,在這幾個大亂世之中,春秋戰國時代是精彩的,歷史上將其稱之為「百家爭鳴」,各種先進的思想在這個時代綻放,同時他也是中國從奴隸制走向封建社會的重要節點。而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的歷史相對而言則熟悉的人比較少,魏晉南北朝至少還有個三國時期至少也帶動了一波熱度,而五代十國真的是很少有人問津,那麼這五代十國究竟有多亂能讓人選擇性的忽視?
  • 唐朝滅亡後,所形成的五代十國分裂局面,對局勢產生了哪些影響?
    那麼在唐朝滅亡後,五代十國時期的分裂局面,對當時以及後世都產生了哪些影響呢?唐末的藩鎮割據局面,是導致五代十國時期中原大地分裂出多個割據政權的直接原因。同時,唐帝國的大一統局面也隨著帝國的四分五裂而不復存在。但是不妨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待五代十國的分裂,就可以發現,這一時期的分裂相對唐末時期的藩鎮割據局面來說,反而出現了走向統一的傾向。
  • 揭開五代十國的黑暗歷史
    武將和權貴的關係向來就是混亂的,這種事情在五代十國更為突出。唐朝中期,三鎮節度使安祿山造反。安祿山的軍隊一度是非常厲害,佔領了唐朝最重要的城市洛陽和長安,史稱安史之亂。於唐朝就越來越不行,後來就滅亡了,唐朝滅亡以後,就到了「五代十國「的時候。光是看這個名字,就知道這是一個很亂的時代。這個時期有什麼特點呢?這些政權的統治者很多都是武將。
  • 唐宋間的五代十國,時間雖短,但在書法史上不容忽視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 )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 )與十國(902年-979年 )的合稱。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定都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朝代,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
  • 詩詞裡的五代十國
    詩詞裡的五代十國文/陸思怡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存在感特別低的時代。比起完成大一統偉業的秦朝、成為華夏文明象徵的漢朝、萬國來朝的唐朝、人文薈萃的宋朝、農商業空前繁榮的明、清以及豪傑奇士輩出的春秋、戰國、三國等時期,五代十國堪稱「小透明」。讀五代史,既沒有威服四海、令人驕傲的皇圖霸業,也沒有睥睨天下、善始善終的英雄人物。
  • 五代十國蠅營狗苟,這是先進的思想還是禮崩樂壞?
    五代十國的歷史上,有這樣一句順口溜:「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皆來十五帝,播亂五十秋。」唐、宋時期,五代十國,各有鄰國,互相攻伐,各派勢力你唱罷我登場,看似漫長,卻不過五十多年而已。在這只是一代人的時代裡,五代十國卻充斥著荒淫的後宮,外族的入侵,臣下的背叛,弒父等種種現象。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一個時代的頹廢?五代十國每一個朝代,不管是開國皇帝還是末代君主,都有一個宮廷內部混亂不堪的地方。後梁開國皇帝朱溫,為人稱道,朱溫便開始了一种放縱放縱的生活。
  •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十次宮廷政變,為何唐朝就佔了三次
    中國的宮廷政變,源遠流長。太康失國,按現在的眼光來看,應該就是一場成功的宮廷政變。那麼,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十次宮廷政變是哪些呢?第一個應該就是沙丘之變。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在巡查途中。  宦官趙高脅迫左相李斯篡改了始皇的傳位詔書,賜死太子扶蘇,改立胡亥為帝。
  • 中國歷史上政變最多的王朝,一共經歷六次政變,卻依然很強大
    在這23個朝代之中,絕大部分的王朝都發生過政變,明朝的奪門之變、靖難之役、五代十國的陳橋兵變。又或者是更早的嫪毐宮廷政變、沙丘政變等等,可以說有不少政變還成功的改變了時局。 而更早的沙丘政變導致二世登基,趙高掌權,令秦朝徹底走向滅亡。簡單來說,政變成功便會導致國家權力的轉移,必然會影響歷史走向。一個國家也經不起幾次政變的折騰,但是在中國的歷史上,卻出現過這麼一個政變最多的王朝。
  • 五代十國-後晉後漢後周篇
    石敬瑭畫像  後漢政權前後存在僅三年,是五代中存在感最低的政權。劉知遠本是石敬瑭手下一得力大將,公元947年後晉被契丹攻陷,契丹在開封燒殺搶掠,不得民心,劉知遠趁機在太原割據稱帝,三年後又被大將郭威推翻,後周取代後漢。後漢疆域圖  後周自建立以來,一改前幾朝頹勢,大有一統天下的趨勢!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宮廷政變,你知道幾個?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宮廷政變,你知道幾個?政變在歷史上幾乎是每朝每代都要經歷的一個過程,因為一朝皇帝只能有一個,他們往往擁有無尚的榮耀和至上的權力,所以一職位時時刻刻被無數人所覬覦,然而導致了無數血雨腥風的政變。
  • 明明是朱溫滅了唐,為何此後卻非梁朝時期,反成了五代十國時期?
    可實際上,情況並非如此,反倒成了進入五代十國時期了。於是,便有很多人感到非常不能理解,覺得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存在?其實,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不是因為有什麼問題存在,而應該說是有一定的原因存在才對。一、有關五代十國的簡介。很多人既然不明白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那自然也對五代十國沒有太多的了解。鑑於此,我們就先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五代十國。
  • 「五代梁唐晉漢周,北方更替五十秋」,五代十國的形勢是怎樣的?
    首先要說明一下的是,五代十國是介於唐朝和北宋之間的一個大分裂時期(很多人容易把五胡十六國和五代十國搞混),在這一時期一個又一個國家或政權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政權更迭極為頻繁。但是呢,這一段時期雖然亂,正統還是要有的,這就是五代。
  • 為何錢穆說,五代十國是中國最黑暗的歷史之一
    唐朝是是中國封建歷史的巔峰,但到五代十國對比唐朝落差太大。士大夫不值錢,錢穆才認為五代十國是中國最黑暗。五代十國最大害處就是武人亂政,實際上,就是唐朝藩鎮割據延續。直到北宋建立才算結束了割據時代。五代十國存在時間並不長。五代十國是從907年到979年 中國歷史上的一段七十多年的時期。五代是指907年定都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朝代(正統王朝),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
  • 再看《大長今》(9)一場宮廷政變因長今而起
    再看《大長今》(9):一場宮廷政變因長今而起長今是肩負上天委任的救人之命降臨人世的,因此她將帶著一個與眾不同的,有別於其它宮女的命運走入皇宮,她走入皇宮的過程,驚心動魄,她步入皇宮後的每一步也將步步磨難、關關設卡,同樣的宮女生涯,長今要得到普通宮女輕易得到的機會與資格
  • 「五代十國」之十國的興亡更替,歷史詳細匯總,趕快收藏(二)
    馬希廣的哥哥馬希萼感覺很不爽了,於是發動政變,殺掉馬希廣,自己當上了楚國國王。不知道他就享受這個篡位的過程還是咋地,當時了皇帝的馬希萼竟然將大權交給了他弟弟馬希崇,自己專心玩樂。結果馬希崇一看,既然你不想好好當皇帝,直廢掉馬希萼,自己當了皇帝。這哥們還是太善良了,沒有對馬希萼痛下殺手,結果馬希萼被擁立為衡山王。
  • 七十多年裡,戰火紛飛,五代十國時期,究竟有多混亂?
    中華上下五千年,朝代、帝王眾多,說道強盛的王朝大家可以說出許多,但說到最亂的時代,那非五代十國莫屬。五代為「梁唐晉漢周」,十國是「吳唐吳越前後蜀,南北兩漢閩平楚」,在這短短的七十多年裡,這些王權混戰不休,烽火連天,成為了歷史上有名的大分裂時期。
  • 歷史上僅存在72年的五代十國,到底上演過多少荒唐事?
    說起紛亂的朝代,一是春秋戰國時期,二是三國魏蜀吳時期,三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最後一個就是五代十國了。前兩個時期都已經被很多編劇寫盡了,近年,這幫編劇們把矛盾的中心轉移到了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的歷史背景中。著名的劇目有趙麗穎的成名作《陸貞傳奇》,還有林心如工作室出品的《傾世皇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