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宮廷政變,你知道幾個?
政變在歷史上幾乎是每朝每代都要經歷的一個過程,因為一朝皇帝只能有一個,他們往往擁有無尚的榮耀和至上的權力,所以一職位時時刻刻被無數人所覬覦,然而導致了無數血雨腥風的政變。
七國之亂
是一次景帝時期的諸侯國叛亂
漢景帝即位後,御史大夫晁錯提議削弱諸侯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景帝三年,漢景帝採用晁錯的《削藩策》,先後下詔削奪楚、趙等諸侯國的封地。這時吳王劉濞就聯合楚王劉戊、膠東王劉雄渠等劉姓宗室七位諸侯王,以「清君側」為名發動叛亂。由於梁國的堅守和漢將周亞夫所率漢軍的進擊,叛亂在三個月內被平定。
八王之亂
發生於西晉的一場皇族內亂
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止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這次動亂為「八王之亂」。「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當時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
玄武門之變
唐朝歷史事件
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當時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今陝西省西安市)大內皇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流血政變。
神龍政變
又稱神龍革命
神龍政變,又稱神龍革命、五王政變,是神龍元年(705年),太子李顯、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等大臣發動兵變,逼迫女皇帝武則天退位,復闢唐朝的事件。次日,武則天命太子李顯為監國。第三天,禪讓。第四天,李顯正式復位。二月初四,復國號為唐,武周朝廷終結,因為有改朝換代的因素,所以稱之為革命。
靖難之役
又稱靖難之變
朱棣於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隨後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 建文帝起用老將耿炳文統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繼續討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謀略,致使主力不斷被殲。朱棣適時出擊,靈活運用策略,經幾次大戰消滅南軍主力,最後乘勝進軍,於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應天
甘露之變
發生在三國時期的魏國
是曹魏繼高平陵之變以後的又一次重大政變。事件源自曹魏皇帝曹髦和權臣司馬昭之間的權力鬥爭,最後以司馬昭廢黜並殺害曹髦保住大權而結束。
陳橋兵變
又稱陳橋驛兵變
陳橋兵變的將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後周的都城開封。正月初四,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逼使恭帝禪位,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降周恭帝柴宗訓為鄭王。 由於趙匡胤在後周任歸德軍節度使的藩鎮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為國號,定都開封建立了趙宋王朝。
作者:安徽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