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醫生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比許多醫療劇都真實殘酷!

2021-02-08 中國醫學論壇報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十點電影(微信號:  sdimov)

這部電影,打破了每個人對醫療體系的幻想。

也打破了很多醫學生,對這一職業抱有的冀望。

白領日誌

2004年12月2日,上海市徐匯居民區,發生一起入室搶劫殺人案。

年輕的外科醫生胡一成慘死家中,白髮人送黑髮人。

胡一成被害時,「手腳被捆在床上,脖子上的頸動脈被割開了「。

作為一名醫生,他再清楚不過這樣的後果,但是他卻無能為力,無法自救。

案子到現在沒有告破。

這樣的殺醫案,不過是眾多殺醫案中的冰山一角。

我們無從得知兇手是誰,卻能隱約猜到原因。

醫患關係,在04年,就已經進入了極度緊張的狀態中。

3年後,《白領日誌》面世,導演卞正乾,正是胡一成的同事。

寫醫療題材的劇很多,但是真正拍出中國醫療現狀的劇,寥寥無幾。

《白領日誌》就是這寥寥無幾之一。

電影由醫學生,自編、自導、自演,比許多醫療電影更真實,也更殘酷。

電影聚焦在,4名剛剛步入社會的實習生們身上。

沒有人能比這些奮鬥在生死一線的醫學生們,更加了解醫療體系的真實樣貌。

我們眼中的醫療環境,是怎麼樣的?

看病麻煩,排隊長,預約慢?

服務差,態度冷漠,沒有人情味?

既然講環境,那麼就離不開處於這環境之中的人。

醫務人員,醫生。

在《白領日誌》的患者們眼中,醫務人員的評價可不太好。

態度冷漠似乎是常態。

面對患者面色嚴肅,望聞問切也只有必要的解釋。

總是三言兩語,蓋棺定論。

除了冷漠的常態,總在一些沒必要的地方堅持原則。

註明了女性的特殊藥單,男性來領不可以就是不可以,丈夫也不行。

醫療卡用的是家人的,但是不是本人,不給刷就是不給刷。

因為擔心出問題,擔心出現醫療事故。

也因為擔心自己要坐上法庭,被控告。

這種一點也不貼心,只想著自己的舉動,也讓患者們在過敏反應、意外情況發生時,耐心驟降,極容易起衝突。

那醫生眼中的醫生是怎麼樣的?

確實冷漠,不僅對患者如此,對自己人也是如此。

對這股冷漠之風感受最深的,應該是剛出校園,踏入醫院的4名實習生們。

作為醫生同類,處在菜鳥階段的他們,也很少能得到前輩的溫和笑容。

更多的是手把手教學的嚴厲、和勒令多看書籍的教導。

以及在不斷摸索和碰壁中,反覆重溫知識和技能。

醫生們僅有的空餘時間,大部分都必須拿來學習

班長李俊就是這樣,他因為懷揣著對醫生的極大憧憬,而進入這個行業。

作為實習生,他第一次經歷查房、第一次寫報告,第一次跟刀手術。

期間出了一次又一次的烏龍,最後憑藉著每天的學習和努力,才堪堪保住了自己的理想。

一個醫生的成長,要經過5年本科,3年研究生,3年博士。

畢業後3年規培,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三基三嚴考試、職稱考試.

在醫生的職業生涯中,要塞進腦子裡的書和論文,多到可以開一個小型讀書館。

飽讀詩書的人,都似翩翩君子。

那為什麼醫生卻總是要冷著一張臉呢?

很多人都問過這句話。

但語氣中,除了好奇,總還藏著一絲責怪。

為什麼?

因為累。

這是導演卞正乾,想說又不敢說的理由。

聽起來,怪矯情的。

誰活在世上不累?

但醫生和護士,應該是所有職業中,強度最大的一個工種了。

我不是做醫生這行的,也做不來,但我能夠理解他們。

我曾經也在診室外等待3個小時,問題是我在等待的時候,他們停過嗎?

換位思考一下,你坐他那個位置上,你受得了嗎?

除了無止盡的工作和學習,他們沒有正常的三餐。

什麼時候沒病人,什麼時候吃飯。

沒有正常的白天和黑夜。

原本「夜出」這個詞,是用來指代夜晚值班的醫務人員,回家休息的權利。

但漸漸的,變成了所有一線醫務人員的統稱。

想要獲得休息,還得靠獻血,才能換來短暫的喘息。

之所以這樣,一方面因為我們的醫生實在太少了。

17年的中美醫生配比量中,一名醫生的診治標準,是一天看24個病人。

而中國一名醫生,一天接觸的病人,就近百個。

患者離不開他們,他們也離不開患者。

患者醫師排行比中,中國比值是最大的

1名醫生,要負責950名患者

工作強度和金錢的收入,也不成正比。

我們以為做醫生,錢多,好聽,有面子。

卻沒想到他們大部分人的工資,也只能勉強維持溫飽。

5000K以下收入,佔了將近一半人數

沒有休假和睡眠,換來的也大抵不過是溫飽線的掙扎

另一方面,他們需要24小時X365天,全程精神在線。

因為醫生負擔的不止是一條生命,還有一個又一個的家庭。

緊繃的神經,讓他們沒有精力,去保持耐心。

疲勞和頭疼,壓垮了他們的微笑。

而剩下的所有注意力,都被放在了與死神搶奪時間的專註上。

爭分奪秒地,為的是能夠對得起自己救人治病的誓言。

跟閻王搶人,不冷漠點,擺出氣勢怎麼行。


即使最後面對死亡帶來的無力感,也不能輸。

小悅是四名實習生中,唯一的女生。

因為身為醫學教授的爸爸,而踏上學醫的道路。

在一次搶救中,小悅眼睜睜看著患有癌症的病患奄奄一息,費勁力氣搶救之後,生命還是從自己手中溜走。

即使出身醫學世家,明白生命無常,小悅也差點被死亡的無力感壓垮。

直到帶教的老師,安慰她,小悅才重拾了信心。

你總是得適應,因為你以後也會碰到這樣的情況。

醫生畢竟不是神,你只要盡全力了,就可以問心無愧了。

冷漠是被逼出來的。

對醫生來說,生命,就是一場死亡率100%的性傳播疾病。

這是醫生面對生死,必須要學會的豁達。

也是他們,在無數場與死神的交鋒中,必須要保持的態度。

不冷漠、不理智,手會抖,思緒會如麻。

還怎麼去與死神打個頭破血流?

那患者呢?

醫生眼中的患者是怎麼樣的?

是弱小的、是無助的。

是對生命有著極大渴求的人。

也是他們的一份責任,這責任內寫的是:發誓要堅守的人。

但是,就像醫生有好有壞一樣,也像人類有好有壞一樣,真正的患者們是什麼樣?

有好的,也有壞的。

最突出的表現,就是醫鬧。

話多戲多,以為畢業就能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潘達,就是在這場醫鬧中,第一個離開醫院的實習生。

某個患者因為拿著別人的醫保卡取藥,被護士拒絕了。

不理解為什麼不能這樣的患者,情緒激動地推搡著護士,準備動手打人時,被潘達看到了。

撞見了,豈有不插手的道理?


但是穿著白大褂的醫生,不管因為什麼理由和患者動手,最後要道歉的、賠錢的都只有醫院。

也只能是醫院。

這就為什麼醫鬧,還能發展出一個新興行業——職業醫鬧的原因。

最後敗下陣來的,是躍不起來、也飛不起來的潘達。

手骨折了,心也摔成了八瓣。

不過就是一張醫保卡,為什麼就堅持不能代刷?

醫保卡就像身份證,用別人的醫保卡購藥,就相當於用別人的身份證貸款、套用現金。

身份核對不上,不給取藥,是明碼規定的。

這點規定,是醫務人員在與患者溝通時,唯一能夠硬氣、大聲說話的地方。

堅守的這些不必要原則,恰恰是在堅守生命的最後一道門。

知乎上有個熱門的問題:醫務人員該如何面對醫鬧。

各種支招的都有。

但最後的總結,只有一個 — 跑。

沒有哪個醫生敢說自己不會惹上醫患糾紛。

一個醫生的規培那麼不容易,每個醫生都必須要保護好自己的生命。

什麼苦,什麼委屈,都不要管。

跑,才能活。

學醫先練武,練武強身健體,才能跑過患者。

甚至入醫院的職員培訓第一課,就是如何在患者手下求生。

這些帶著對職業憧憬,和救死扶傷使命感的人。


扛過生死和疲憊,可在最後,都敗在了「吵架」這件小事上。

比如「書呆子」阿文,總是擔心出差錯,隨身攜帶一本又一本專業書籍。

卻因為這次的醫鬧事件,重新思考自己學醫的本心,琢磨著要離開這個是非之地。

比如小悅的爸爸,知道國內醫療環境的苛刻,也打算讓女兒出國留學。

《白領日誌》的出現,其實只是想要替220萬醫務人員去發聲。

在現今,真正的醫療環境下,醫務人員都活在什麼狀態下。

有時候看著這些帖子,看到了有人替我們發聲,覺得欣慰。可是欣慰之後,卻無力得想哭。因為會看這些帖子,問出這些話的人,只有我們這些受過傷害的醫務人員。

患者在患者自己眼中,是什麼樣的?

患者眼中的患者,很痛苦。

因為疾病。

生病,是每個人最不想面對,也最不希望面對的東西。

特別是一些重病、急病,或者親人生病。

一旦如此,人就變得極度脆弱,也極容易浮躁和生氣。

不甘,因為要為藥物付出的金錢。

生病本就是無妄之災,衣食住行尚且負擔不起,卻還要硬生生擠出一部分的錢,買藥,做檢查。

也很不理解,為什麼就一個感冒,卻要抽血化驗?

痛苦、不甘和不解,造成患者們對醫生的不信任。

這些不信任,能化解嗎?

能。

多點耐心和關懷,多點解釋和科普。

可這醫生做不到,患者也做不到。

無窮盡的工作和學習壓力,幾乎消磨掉了醫生的耐心。

疾病帶來的痛苦和折磨,也抹去了患者們的好脾氣。

患者對醫生冷漠的斥責,醫生對患者醫鬧的懼怕,堵住雙方溝通和理解的通道。

漸漸的,醫生不敢治病了,治病前先掂量著會不會出現事故,自己的那點工資能不能負擔得起事故的索賠,擔心能不能從患者的手下成功求生。

患者不敢求醫了,擔心副作用,擔心併發症。

醫生病人都淪為弱者,弱者之間本該互相扶持和理解。

卻反而陷入了無能為力的爭執中,成了死敵。

似乎每個行業都這樣,醫生難,患者也難;老師難,家長也難;甲方難,乙方也難。

只是,醫患關係,是最極端,最關乎生死的一種狀況。

這是行業的悲哀,也是我們的悲哀。

而在這場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實習中,4名實習醫生,有3人背離而行。

去做了保險、研究、出國留學。

就是再也不做救死扶傷。 

他們都知道正確的路在哪裡,但那條路太窄太幸苦。


沒有人願意走。

四人中,僅剩李俊一人,抱著「懷疑」,堅守住在這個崗位上。

十點君在寫這篇文時,老妹兒問過我:如果醫患關係再惡化下去?會怎麼樣?

其實也沒有多大問題,供求不平衡的動蕩之後,終歸還是會回到平衡狀態。

因為市場的需求在那裡,就會有人想破腦袋,將這些好醫生生產出來。

這些醫生會在私人醫院、VIP診所內。

服務好、環境好、醫術好。

只是窮人可能體驗不到。

影片最後,是導演卞正乾獻給被殺醫生胡一成。

那麼十點君也僅以此文,獻給所有救死扶傷的醫學生們,也獻給在疾病邊沿掙扎,仍願相信醫生的患者們。

但是拒絕獻給那些只想著斂錢的無德醫生,和只想著醫鬧拿錢的醜惡病人。

說實話,脫了白大褂,醫生也只是普通人。

可是脫了白大褂,他們也不肯忘記自己的誓言。

值此就醫生職業之際,我莊嚴宣誓為服務於人類而獻身。

但請我們不要讓這個獻身,變成用命來賠。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美版《熔爐》,導演自編自導真實事件,撕開性侵真相!
    《熔爐》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一部關於兒童性侵道德淪喪的韓國電影!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說說這部美版《熔爐》。《信箋故事》 豆瓣8.2分《信箋故事》是美國紀錄片導演珍妮芬·福克斯,自編自導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她將自己童年時的親身經歷,13歲未成年少女被成年人誘惑性侵的塵封往事搬上銀幕。
  • 馬浚偉自編自導自演 舞臺劇《偶然·徐志摩》來廣州啦!
    該劇由馬浚偉首次自編自導自演,並演唱主題曲《偶然》及插曲《再別康橋》,該劇於2016 年11 月3 -6 日(共六場)在香港演藝學院公演,獲得空前成功及觀眾支持,六場均是全院滿座,一票難求。在劇本創作上,加插不少文化藝術元素,例如演唱崑曲、跳社交舞、英文詩朗誦,現場鋼琴彈奏等,為本劇增添極大吸引性和可觀性。
  • 被唱歌耽誤的演員肖央,為什麼自編自導自演《天氣預爆》引發吐槽
    而他自己本身也是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影視廣告導演專業,我看見很多人說肖央本人只能夠做演員,因為不懂得專業知識。做演員只需要別人講解,而作導演卻是自己講給別人聽。事實上,肖央懂得專業知識,只是電影的難度太大了。而肖央自編自導自演,實在是讓人覺得分身乏術啊。能拍出微電影大概是因為時間比較短,比較好把握節奏吧。
  • 巍子自編自導自演
    該劇由巍子自編自導並參演劇中重要角色。全劇耗時三個月拍攝完成,但這個故事卻伴隨巍子的演藝路,在心中醞釀了二十年。實現了他的上海灘情結,可以說是終於圓夢於此。  巍子鍾情上海灘 亂世英雄有精彩  電視劇《英雄祭》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棄筆從戎的愛國人士趙心久(黃覺 飾)卸甲歸田,孝母度日。
  • 首部小品改編電影:《你好,李煥英!》定檔,賈玲自編自導自演
    定檔大年初一,賈玲自編自導自演】 2020年10月29日,賈玲自編自導自演的喜劇電影《你好,李煥英》,在全國院線國產影片推介會上官宣定檔2021春節檔,大片初一上映。賈玲親自上臺推介這部新片,賈玲就開始著手準備電影《你好,李煥英!》。
  • 唐山遵化高三畢業生自編自導自演青春勵志影片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記者王蓉輝 通訊員周宏武、王雙利)一群高中畢業生的真實生活,在90分鐘的時間內濃縮成了一部電影,將處於叛逆期的這群畢業生們的所思所想展現得淋漓盡致。近日,由遵化市新店子高中2014年畢業生袁林生自編自導、高三畢業生主演的一部青春勵志影片《逆亂青春》,在優酷視頻等網絡平臺上映後,短短兩天時間,點擊率迅速攀升過2萬。
  • 《第十一回》首映 陳建斌自導自演與周迅大鵬飆戲
    | (1/6) 《第十一回》全球首映 陳建斌直言自導自演太累了 | (2/9) 1905電影網訊 11月26日下午,電影《第十一回》在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金雞影展上舉行了全球首映。電影《第十一回》是陳建斌轉型成為電影導演之後的第二部作品。影片已在2019年北京國際電影節上斬獲了最佳編劇和最佳女配角(竇靖童)兩項榮譽。
  • 大媽自導自演情色電影賣到國外
    申春波自編自導自演了「錄像帶電影」《紅燈區的性愛》中國以前是「盜版大國」,現在當政府號召電影「走出去」時,海外的侵權和盜版也不幸落到了我們自己的頭上。奇葩公司:醫生陶瓷廠搭伴拍戲 「三人一房」套現1200萬?「沒有醫生的陶瓷廠拍不出好電影。」這是用一句話形容「申春波」和她電影公司唯一的方法。除了那些國企的官方「面孔」,坎城市場上的中國個體戶也格外打眼。
  • 孟京輝首部自編自導戲劇作品在廈門上演
    演出劇照(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央廣網廈門11月5日消息(記者陳庚 通訊員吳雨芊)孟京輝首部自編自導戲劇作品演出前,主創團隊還與廈門劇迷見面,分享了復排這部18年前作品的臺前幕後。該劇講述的是一個後工業時代的都市寓言。
  • 《大空頭》編劇將自編自導一部有關新冠疫情題材電影
    《大空頭》編劇將自編自導一部有關新冠疫情題材電影  據外媒報導,著名編劇查爾斯·倫道夫將自編自導一部有關新冠疫情題材的電影。  這個電影項目也將是查爾斯·倫道夫的導演處女作,在這之前,憑藉《大空頭》《愛情與靈藥》《溫柔殺手》查爾斯·蘭道夫已經在業內積累了不錯的口碑,更是在2016年獲得了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 決勝法庭:連奕名自導自演過「演癮」 馬力行戲少演技開掛猛吸粉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決勝法庭:連奕名自導自演過演癮 馬力行戲少演技開掛猛吸粉 電視劇《決勝法庭》已經更新過半,從鐵力回國後,劇情越發漸入佳境。正與邪在勢不兩立中博弈,情與法在親密關係中糾纏,而這個過程在帶來精彩的同時,也讓觀眾了解了面對金錢、誘惑、爭名逐利的欲望   原標題:決勝法庭:連奕名自導自演過「演癮」 馬力行戲少演技開掛猛吸粉   電視劇《決勝法庭》已經更新過半,從鐵力回國後,劇情越發漸入佳境。
  • 九龍不敗什麼時候上映 是由陳果自編自導的犯罪動作電影
    九龍不敗什麼時候上映 是由陳果自編自導的犯罪動作電影時間:2019-06-24 16:35   來源:愛秀美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九龍不敗什麼時候上映是由陳果自編自導的犯罪動作電影 九龍不敗什麼時候上映 於2019年7月2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 高中畢業生自導自拍電影
    閱/讀/提/示  從親戚家借來閒置的攝像機、演員全部是高中生、通過朋友從一家公司籌來拍攝資金……今年暑假,鄭州47中的應屆高中畢業生孟奇,自籌資金,自編自導拍攝起了校園電影《黑白靜》,紀念高中的難忘時光,反思90後的生活方式,並以此證明這一群體是有理想、充滿自信的一代人,能夠憑藉自己的創造力來改變生活。
  • 新聞丨趙婷自編自導的電影「騎士」確認引進內地
    趙婷自編自導、布雷迪·詹德羅主演的[騎士]確認引進內地!該片講述年輕的牛仔布雷迪是一個非常有天賦的馴馬者,在一次競技比賽中,布雷迪被馬撞到顱骨,深受重傷。醫生宣布,他已經無法繼續他的競技生涯。(至於什麼事兒,你們都懂……)
  • 周星馳恩人李修賢自導自演經典電影《公僕》演得太棒啦!
    李修賢《公僕》這部經典電影講述了便衣刑警阿B和同事阿傑與毒販小黑和紅番以及小弟阿成之間的警匪故事,反映了樸素的年代,香港底層人民淳樸真實的生活狀況。李修賢在自己自導自演的電影《公僕》中飾演警察阿B因屢次見義勇為抓獲劫匪,獲得警界榮譽證書,贏得了良好聲譽。
  • 《急診科醫生》預言冠狀病毒?醫療劇還任重道遠
    看到片段裡醫生果斷高效的應急方案和專業科學的隔離方法,與現在正在緊急解決中的疫情不謀而合,大家不禁慨嘆「這才是專業的醫療劇」。可回望過往華語電視劇的歷史,似乎,鮮見高質量的國產醫療劇。醫療劇的意義是讓大家對這個行業有更多尊重和了解其實,醫療劇也是行業劇的一種,但不知怎麼,國內電視劇一碰到行業劇就突然縮水,不論專業度還是劇情性都有些遜色。
  • 羅德裡格茲自編自導的超英電影《我們能成為英雄》發預告
    羅伯特·羅德裡格茲(《阿麗塔:戰鬥天使》)自編自導的Netflix超級英雄新片《我們能成英雄》,今日發布了首支預告片,以及一大批角色海報。羅德裡格茲2005年時自編自導過《立體小奇兵:鯊魚男孩與巖漿女孩》,《我們能成英雄》就是那部電影的番外篇。  製片公司這些年以來,一直希望羅德裡格茲可以拍攝2001年《非常小特務》的續集,而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拍攝本片。
  • 李連杰的三部冷門電影,初識徐克,合作周星馳,首次嘗試自導自演
    提起李連杰,相信喜歡港片的觀眾都不陌生。1982年的一部《少林寺》,讓這位來自內地的「功夫小子」名噪一時。隨後的《黃飛鴻》、《東方不敗》、《黑俠》更是讓其一度走向國際。雖然李連杰的經典之作讓許多功夫影迷如數家珍,但也不乏有冷門之作鮮為人知。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盤點三部李連杰的冷門作品。
  • 羅賓·萊特自導自演《大地》首曝預告
    羅賓·萊特自導自演《大地》首曝預告 時間:2020.12.23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時光網Mtime
  • 電影《扶貧路上》即將公映 河北阜平當地百姓自編自導自演
    河北新聞網12月30日訊(河北日報記者李連成)今天上午,阜平縣在駱駝灣村人民劇場舉行觀摩會,觀看當地百姓自編自導自演的數字電影《扶貧路上》。據悉,該片將於春節前後在全國各大院線上映。以此為題材,阜平縣2018年底啟動實施《扶貧路上》電影項目拍攝。阜平縣文化館非職業演員白迎冬帶領由當地百姓組成的攝製劇組走訪了數個貧困村、貧困家庭和駐村幹部,掌握第一手原始材料後,推動劇本創作及修改、攝製團隊組建、實地拍攝,今年8月,電影《扶貧路上》拍攝製作全部完成,11月取得國家電影局頒發的《電影公映許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