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氣泡水儼然已經成為上班族們的標配。
在夏日燥熱的午後,打開一瓶氣泡水,咕咚咕咚地灌下,氣泡在口腔中輕柔地爆破,滑過食道,直達胃部,持續殘留著酥麻的純淨感。
歌手李健的一天要從喝一杯氣泡水開始,郭敬明喝氣泡水要用專門的杯子。氣泡水已經不僅是全新升級的「肥宅快樂水」,更是「高智商和高品質人群的標配水」。
上班族們追隨著明星的腳步,開始一箱箱地往辦公室購入氣泡水,各大飲料品牌也瞅準這一商機,開始加大在氣泡水上的研發投入。
二氧化碳是氣泡水的靈魂。
今年三月,可口可樂推出八款不同口味的氣泡水飲料,這是它十多年來首次推出新品牌;國民老品牌北冰洋、健力寶也紛紛跟風,相繼推出各種氣泡水新品,試圖重新抓住年輕人的口味。
中國的氣泡水市場發展高歌猛進。據市場諮詢公司歐睿的調查數據,2015年中國氣泡水市場的零售額達到2500萬元,同比增長65%,是5年前的18倍,而帶有口味的氣泡水,在2016年的銷售額則增長了30%。
氣泡水一舉超過喜茶和星巴克的地位,成為當代社畜的新型精神調味劑。
但一罐注入二氧化碳的氣泡水,就搖身一變成為最火的健康飲料,披上各種保健、瘦身的外衣,甚至賣得比其他軟飲料還貴,這真的合理嗎?
1950-2018年中國飲料行業發展歷程分析/@前瞻經濟學人APP
氣泡水:碳水界的「戒菸糖」
氣泡水不同於蘇打水,儘管兩者在外表和口味上大致相同,都是含有二氧化碳氣泡的液體。
但蘇打水是由小蘇打粉泡製而成,大量攝入會導致人體內鈉離子濃度過高,氣泡水則是直接利用氣泡水機將可食用的二氧化碳壓入水中。
比起蘇打水,氣泡水更加健康、純淨。
人們對於氣泡水的熱愛起源於歐美。早在1979年,《紐約》雜誌上就刊登過義大利氣泡水品牌Ferrarelle的廣告。
「很多冒泡的東西都是給小屁孩喝的,可是不帶氣的水又顯得毫無性格,還好我們有高顏值的氣泡水,讓你以成人的方式清醒起來。」
《紐約》雜誌上的氣泡水廣告。
綿密的口感和新奇的概念,讓氣泡水從此成為市民階層彰顯個性的銘牌,在歐美各國形成潮流。
據統計,40%的歐洲消費者偏好飲用氣泡水,其中德國尤甚,氣泡水產量佔比高達78%。
最開始,氣泡水是被當成佐餐水來飲用的。當你在一家高檔餐廳向服務員要一杯水時,他一定會問你是要「冒泡」的還是「不冒泡」的。而大多數歐洲人,一定會點那杯「冒泡」的。
後來,氣泡水從高端餐廳走出,開始侵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它幾乎能和其他任何飲料混搭,產生各種煥然一新的口感。
如果喝水也有鄙視鏈,那氣泡水一定處於鄙視鏈的最頂端。連美國導演伍迪·艾倫都對法國出產的巴黎水念念不忘。
1990年,巴黎水因苯事件在全球召回,買不到巴黎水的伍迪·艾倫不禁高呼:「如果沒有了巴黎水,叫我們這些知識分子怎麼活?」
1980年,雀巢終於將巴黎水傳入中國。在任何物件都需要憑票購買的年代,氣泡水簡直比油還金貴,只能供少數有錢人飲用。
如今,隨著國內電商產業的發展和便利店的普及,氣泡水已然成為上班族們的心頭好。
2017年,百歲山推出原創高端氣泡水品牌,還給它取了一個十分接地氣的名字「本來旺」。
2018年,元気森林推出一款名為「気」的蘇打氣泡水飲品,成為繼燃茶後又一熱銷產品。
氣泡水在不知不覺中顛覆了飲料品類市場。究其原因,在於人們對於「無糖化、少碳酸」飲食意識的提高。
糖能使我們肥胖、長痘、皮膚老化,近年來,碳酸飲料也逐漸被證實會對我們的牙釉質、骨骼密度、消化系統造成負面影響,為了獲得更高的生活品質,我們極力避免兩者的攝入。
肥宅快樂水,快活但不健康。/pixabay
但比起糖,碳酸飲料衝擊喉頭的快感更難戒除。《好奇心日報》曾分析說,二氧化碳會對大腦神經產生輕微的刺激感,人體因此對碳酸飲料產生依賴,口感在腦中揮之不去。
氣泡水成為碳酸飲料界的「戒菸糖」,它讓我們既能享受二氧化碳的刺激,又不必擔心碳酸飲料對人體造成的危害。
無功無過的氣泡水,憑什麼賣這麼貴?
百度百科中,氣泡水被標明「具有抑制食慾、消除便秘、阻斷糖類與脂肪吸收的作用」,在日本,也一直流傳著氣泡水能減肥的說法。
但事實上,氣泡水真的有那麼神奇嗎?
比起其他糖類、碳酸飲料,氣泡水的功能更接近純水。據BBC報導,在目前已有的研究中,並沒有確鑿證據證明氣泡水會對我們的骨骼、胃、牙齒造成直接傷害。
但這也僅限於「無功無過」的程度。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卞華偉曾接受《廣州日報》的採訪,說:「從營養價值上來說,花高價買氣泡水,跟喝礦泉水區別不大,公眾完全高估了氣泡水的健康價值。」
氣泡水的主要賣點就是0糖、0卡路裡、0脂肪、無添加劑,但要論起它的營養價值,那就有點趕鴨子上架了。
人工氣泡水的營養價值和純水差不多。/《好奇心日報》
天然氣泡水含有一定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但含量極低,「遠遠不如喝牛奶的效果好」,想要通過喝氣泡水來補充微量元素,那只能是一場空。
對於氣泡水能夠抑制食慾的傳言,那也只是人體在飽腹狀態下的一種幻覺。
有研究表明,氣泡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腸胃運動,但如果想通過喝氣泡水來減肥瘦身,那只會讓人體錯過用餐時間,導致飲食規律失衡,長期下來,反而會影響腸胃功能。
盤點一圈下來,氣泡水的作用好像就只剩下了「神清氣爽」這一點。據外媒Co.Exist報導,冷氣泡飲料比溫和的無氣泡飲料更能讓人神清氣爽。同時,比起酸甜味飲料,冷氣泡水也更有助於解渴。
但就是這個勉強可被稱為提神飲料的氣泡水,價格卻賣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僅2015年,氣泡水的升均零售價格就已達到31.25元,是普通瓶裝水的十倍左右。
同樣的水,不同的賣法,就會創造不同的價值。
其中最火的網紅產品元気森林,披著日系的外衣,通過微博大V、小紅書網紅的大量營銷種草,在4年間就從100萬元註冊資金的小公司,發展成為身家40億元的國貨大品牌,不可謂不成功。
去年天貓618,元気森林全網銷量在水飲品類排名第一,將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等暢銷老大哥拉下馬。
氣泡水飲料看似一片藍海,甚至有人樂觀地提出:「氣泡水能否成為中國版的可口可樂?」
通過在都市劇中的廣告植入,氣泡水試圖與中產階層的生活方式相結合。/《一僕二主》
氣泡水:社畜的全新信仰
儘管氣泡水傳入中國已經40年,但它作為「高品質人群標配水」的身份仍然沒有改變。
氣泡水的售價決定了它的主要消費群體仍然是「年輕、教育程度高、相對富裕的城市中產」。
英敏特的調查顯示,更多的女性、年輕消費者和中高收入者是市場上氣泡水的消費主體。
在家庭收入超過1.6萬元的人群中,氣泡水的滲透率達到39%,遠超過瓶裝水的29%。
氣泡水文化誕生於城市中產。/unsplash
除了消費門檻之外,中國人的傳統飲水習慣也限制著氣泡水市場的發展。
「每天要喝八杯水」在中國人的概念裡,指向的一般是純淨水,「我們不生產水,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這句廣告語多年來也一直印在我們的腦子裡。
想要短時間內打破中國人的飲水習慣,讓氣泡水成為像農夫某泉這樣的國民品牌,仍然很難。
但對於有消費能力、對生活品質有更高要求的白領中產階層,以上門檻都不成立。他們更敏感的是如何從自己開的車、拎的包、吃的水果,甚至是喝的水中,向別人洩露自己的身份。
我們總有辦法證明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問題餐廳》
雖然開不起什麼好車、奢侈品包包也不能常換常新,但一杯幾塊錢的氣泡水,上班族們還是買得起的。
於是,喝水的鄙視鏈慢慢串聯起來,就如同網友所說:「喝白開水的看不起喝涼水的,喝礦泉水的看不起喝白開水的,喝氣泡水的看不起喝礦泉水的。」
當然,除了彰顯身份,氣泡水對於社畜們來說,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象徵意義。
瑣碎的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壓力如同一個又一個氣泡,將我們禁錮在其中。此時灌下一口氣泡水,伴隨著口腔中氣泡的瞬間爆破,我們或許也能暫時釋放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