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電視劇《蝸居》播出僅僅四天就打破收視記錄,由於收視率太好了,加上話題敏感尺度太大,中途還被叫停,審核人員加班加點重新審核,發現沒有問題才又繼續播出。
一時間關於房價,拆遷理想愛情的話題成為全社會的熱點。同樣讓人意外的還有,張嘉譯憑藉宋思明這個角色一夜成名。
當時張嘉譯看到這個劇本的時候,敏銳的感覺到這個劇一定能火。而自己一定會被人討厭的。因為在這部劇中,他飾演一個反面角色,背叛婚姻還是個貪官。所以一定不被人喜歡是正常的。其實在接這個劇的時候,張嘉譯舉得這個劇本很好,宋思明這個人物肯定會引起爭議,反而很多人喜歡這個角色。我個人當時也是看了這個劇的,當時我也是北漂一族,和同學合租住在一個80平米的出租房中。看到這部劇的時候,我覺得還真是反映了當時這樣在外打工人的生活。這種現象太真實了。同時社會上一些貪官也是存在的。真實的事實往往是讓人有感動得。生活中社會底層的人也就只能艱苦的活著。沒有能力,沒有背景在什麼年代都生在社會的底層。現在不還是這樣嗎?
扯遠了哈,再回來說張嘉譯這個演員。其實張嘉譯在出演宋思明這個角色前已經很多的電視劇和17部電影,但是就是不火,20歲就演孩子爹。你說20歲還沒有結婚就演爹,是不是有點為難人家啊。誰讓他是演員呢,演員什麼角色都應該嘗試吧。成不成功就另說了。
2008年導演滕華濤想拍大都市,反映城市房奴生活題 材的電視劇。於是他發現六六的小說《蝸居》,發現張嘉譯很符合宋思明這個角色。從外形和走路姿態都非常 符合宋思明這個角色。真實功夫不負有心人,張嘉譯以前過度拍戲,導致的脊柱變形,卻成就了他成為宋思明這個角色。同時張嘉譯絕對是演技派演員,可是當時認識張嘉譯的人很少。投資方希望找有流量的人來演。有人還提出讓當時很火的孫紅雷來演這個宋思明。這可把滕華濤氣壞了。說了一句,那位領導會請孫紅雷做秘書呢?
其實這個角色吧,他就適合大眾不怎麼認識的演員來演。你說孫紅雷,大家都認識他,形象基本定型了。沒有新鮮感,角色是不可能深入人心的。現在的演員不像以前那樣什麼角色都接。像原來經典的電視劇,經典的角色很難有人超過了。
說實在的《蝸居》這部劇成就了張嘉譯,李念(海藻的扮演者)等,但是也是經歷了波折。先是從39劇,刪減到36劇,然後再到33劇。最終才被播出。內容太敏感,拍攝尺度太大了。 用一段故事反映顯示。揭露了社會的現實,人性的百態。找對路,蝸居一樣開心。找錯路只有窩心。
這個是我(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