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英國下午茶

2021-02-19 歐洲瓷器收藏沙龍

        眾所周知,英國曾美稱為「日不落帝國」(甚至目前其實也是的),其殖民地遍布全球,所以英國文化對世界文化的影響很大。加之至今英國也可以說在歐洲各國裡面其做派和人文還是比較老套的,我們國家很多人很欽慕於英國的皇家之氣的。在歐瓷尚屬於極小眾愛好的今天,國內無論從經營者和消費者來看,銷售、購買和使用英瓷仍最為常見,這其中似乎95%是女生。當然這其中的原因很多,在公眾文章一片溢美之詞的幻影下,我喜歡說實事求是的話:

       1、英國的下午茶文化由於集休閒、社交、精緻、奢華、優雅於一身,確實很討人喜歡,我也喜歡。無論坐在英國街頭還是酒店,或者是一片綠蔭和鮮花的英式庭院中,或三五一聚,或獨自一人,其身心體驗都極愉悅舒適,提議到英國旅遊的朋友哪怕不去看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都應該去體驗一下英國本土的下午茶!同樣國內五星酒店也有英式下午茶的,但完全不是一個味道!街景、服務、茶具,哪怕是你周遭的人都完全不是一個味道!女孩子都有一個強烈的公主夢,對英瓷情有獨鍾完全是正常的!我們中國的茶文化相對男性化一點(比日本茶道還要男性化),而英國下午茶其甜蜜、浪漫的特性很適合於女生。另外我也很推薦各位去香港旅遊時享用一次半島酒店的下午茶,這和香港曾是英殖民地有關係。廣東人有早茶的習慣,上午吃個中式早茶,下午去吃個英式午茶,這種體驗或許也只有在香港了。

      2、英瓷比較行銷,除了上述原因,我們也不得忽略了以下原因:

           1)英瓷進入中國比較早,由於其價廉物美及其他原因,國內很早就有大型百貨商店有專櫃在銷售,品牌知曉度優勢明顯。另外,英國文化的受推崇,對英瓷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但需要提醒的是:各位不要把藝術品、工藝品、生活用品混為一談。目前市場上,除了大拍,您很難看到英國的老的藝術品瓷!您看到的幾乎9.9%是工藝品,90%是實用器,只有0.1%是藝術品!而且英系藝術品瓷也是非常稀少和昂貴的,工藝品稍常見,也是挺貴的,英瓷並不都是便宜貨!很多人一想到英瓷就應該是小几百塊的認識是不對的!小几百的都是大工業生產下的日常用瓷,這點必須端正。為啥淘寶啥的賣英瓷多?因為其產量極大!因為其太易得!因為商家運作資本要求極低!所以賺零花錢的留學生都很容易做。

           2)歐瓷的小眾性也決定相關知識的極其缺乏:很多人把英瓷和英國歷史無端去結合起來了,自然而然地認為英國很古老,所以英瓷也很古老。我儘管不做歐瓷生意,但通過一些途徑我也聽說過以下這種談論:顧客要老東西,要稀缺性的東西。這很荒唐!上面已經說過,目前初步接觸歐瓷的群體,因為知識儲備還不夠,自然獲取途徑也少,看到的東西也少,接觸的東西更少。目前很多人能看到的英瓷都是大工業產品,都不是手繪的,所以產量都極大,包括那些所謂停產的系列,存世量還是極大的!有某幾個停產品牌的英瓷相對少一點,但只是你目見範圍小而已!存世量還是很大的,要小几千就追求稀缺性,這個自己靜下來想想都有點可笑啊。(當然很多人因為也沒手繪不手繪的需求,這完全是可以的,但必須清楚的是:手繪瓷要比貼畫、轉印的瓷品便宜得多,您至少不能以這種心理價位去衡量那些一線品牌的德系瓷和英國藝術品和工藝品瓷)。另外,大多數人目前所見的英瓷基本不會超過50年(約有5%近100年),而且在這點上您需要清楚的是,歐洲與我們中國有很多概念是不能相通理解。我們中國大多數人會認為超過100年的東西應該算古董了,在歐洲完全不是一回事,歐洲由於工業化早,東西不超過150年以上根本不算啥!100年以內的東西,80年代生產的和20年代生產的,從東西新和老這個概念去考慮的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歐洲的瓷器或者銀器、銅器乃至其他藝術品,不超過250年根本算不上古董,所以買100年以內英瓷的還不如別去糾結老和新,新反而磨損小,工藝水平也高了,更適合買來平常使用的人群。

         3)需要注意的是:超過150以上的歐洲各國瓷器,除了皇室御用品(這個流通可能性很小,除非大拍),即使一線品牌,由於其時代的局限性,用一句比較好理解的話來說,絕對比現在的產品「粗糙」,很多人還不知道,以為都一樣的,完全不是!老的東西欣賞的角度不同的。這就和哪位走進博物館,他問博物館館長說:「這個展廳哪件藏品最貴?」,博物館館長十有八九會覺得他連一點文化都沒有一樣。博物館藏品不是講貴不貴的,是講其歷史性和重要性的,誠然有部分是講精美性的,但絕不會講貴不貴。同樣道理,150年歷史的歐洲瓷器要求它「光晌」得像現代生產的歐瓷一樣,那很可笑噠。

         4)我曾經說過,有任何需求都是正常的,這點我也提醒所有賣家必須去認可顧客!顧客買來就是日常使用的,他經濟條件擺在那,他對小几百的茶器有需求完全是對的!但反過來顧客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您家裝好幾百萬,展示櫃一個幾萬塊,那最好小几百的東西別放裡面,那確實有點不太相配。而且善意地提醒,日常用品別買得太多了,換換心情換換季節換換環境,有個三五套幾人份的就夠了。畢竟您不是賣家,越是便宜的東西越難出手,到時候隨著您品位高了,經濟條件慢慢上去了,太多的比較普通的東西放又沒地方放,送又不好送,而且畢竟也花了不少錢,在一段時間內您看著會有點窩心的感覺的。當然,這隨各人情況而異哈,只是稍作提醒可能會發生這種問題的人群。

          5)很多人現在還分不清骨瓷、硬瓷、軟瓷、炻器、陶器已經各種現代新型瓷器,在此不能展開了說了。骨瓷是英國在稀缺高嶺土的國情下偶然發現並發明的,它有其性能比較值得肯定的地方,但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很多文章瞎寫,自己都分不清骨瓷啥瓷就在寫文章,把骨瓷描繪得跟花一樣,真是膽子好大!其實除英系瓷以外,歐洲瓷很少有骨瓷,高檔瓷更沒有;英系瓷也不是全是骨瓷!英系藝術瓷更不是骨瓷!以下這形容可能不太恰當,但意思在的:骨瓷在很大程度上說相當於鐵皮玩具車,硬瓷、軟瓷相當於大人玩的汽車,雖然不100%覆蓋,但大致是這個情況。

       

        最近發文太少,所以順便說了好多閒扯的話,下面切入正題:

   

        中國的茶葉約是在17世紀上半時期,大概明末清初的時候傳入歐洲的。當時歐洲各國的航海業得到迅速發展,中國的茶葉、絲綢、瓷器等物產於是進入了歐洲,且立刻就風靡歐洲貴族階層,這些相當昂貴的奢侈品花光了歐洲人靠掠奪得來的銀子。有個小知識,在中國古代,銀的產量是很低的,在更早的時期,曾出現過銀比金還要貴的時代。從明代開始,銀越來越便宜,到清代中晚期,銀的價格只有明代中期的約1/5,這其實很說明問題的(明代中期時一兩銀子約折合現在的人民幣600-800元,清末時約折合人民幣150元/兩,而唐朝一兩銀子約折4000多元,宋代約1000以上至2000元)。

       《馬未都說陶瓷》我估計很多人聽過,其中有個故事就是說的瑞典「哥德堡號」沉船的故事,這艘載重才1000噸左右的貿易船在當今來看,小得不起眼的吧。當時中國只有廣州對外開放的,哥德堡號來回一次需要1年多時間,當時航海絕對屬於超高危行業,據有關資料記載,當時的遠洋航海,海員si wang亡率比zhan爭還要高!1743年3月啟航,到1745年9月哥德堡號回到哥德堡港口附近已不足1公裡突然沉了,這一船只有700噸的貨物的利潤就相當於瑞典一年的國民生產總值!注意:是利潤!!嚇人吧?!

       我們一直讚美乾隆盛世,我們的乾隆大帝就為了跪與不跪的問題,拒絕了歐洲國家建立正常外交關係和貿易的請求,巨大的貿易逆差歐洲人當然不幹啦,工業革命以後歐洲的貿易需求更加迫切,於是鴉片zhan爭打起來了。跪、茶葉、瓷器、絲綢幾乎為此帶來了近200年的國恥,是不是很令人傷感?歐洲人確實對茶葉的需求量極大、極其迫切,因為他們以肉食為主,甚至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歐洲人之所以對香料有這麼大的需求,不惜萬裡從南洋從印度進口香料,是因為貴族們吃的肉大多都已經不新鮮,甚至發臭,香料極大地改善了口感和嗅覺感受(還有很多歐洲黑歷史是今天的我們無法想像的),所以茶葉被稱為「中國的仙草」,這就不難理解了。最早的時候英國人吃的是綠茶,確實是吃的,那時的茶葉是在藥房裡售賣的,吃的時候是把茶煮了吃茶葉的。

        再以後英國人逐漸把喜好轉到了紅茶上面,因為加奶、加糖的紅茶與西點更相配適口。在英國下午茶興起的時候,紅茶亦還是奢侈品,不僅只有貴族才喝得起,就連貴族大耍派頭邀請閨蜜紳士一起喝下午茶的時候,貴族太太都是腰裡掛著鑰匙,由僕伺端來極其精緻的茶葉盒,貴族太太當著眾人的面打開,以示招待的隆重和飲料的金貴,同時也是為了防止僕從偷盜這極昂貴的「仙草」。    

        而英國下午茶風氣的源起在1840年,多麼深刻的年代!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貴族家庭晚餐時間一般都在晚上20:00以後,貴婦們中、晚餐時間要間隔6、7個小時(按現代醫學評估,一個健康人的胃排空時間約在4-6個小時左右,何況食量比我們大的歐洲人),飢餓與無聊侵襲著她們。當時一個叫貝德芙公爵的夫人安娜每到下午4:00左右的時候就感覺頭昏無力,於是她每天讓女僕在這個時候給她準備一些烤麵包、蛋糕和紅茶到她房間供她食用,這下讓她整個下午都倍感愜意,沒多久她還邀請了一些知心閨蜜好友過來一起享用,既飽了肚皮,又談笑風生,被好友們贊口不絕,並很快也效仿起來。於是,下午茶的風尚風靡一時。這也是正統英國下午茶的由來。由於貴族夫人們是坐在低矮的沙發上享用下午茶的,所以貴族或者說高級的下午茶叫「low  tea」,她們是一種消遣和社交,跟我們現在理解的low是完全相反的概念。

        後來逐漸下午茶的範圍不斷擴展,由私房走向了客廳,由客廳又擴展至綠草茵茵、鮮花滿園、陽光燦爛的花園,客人也從單一的女性擴展為貴族男性的範圍。這也就是英瓷大多比較鮮豔和女性色彩較濃烈的原因。另外,下午茶的規格也越來越奢華,女性從私房裡的居家服轉變成必須穿著絲綢加蕾絲的華服,帶著裝飾華麗的帽子(這是必須的)和白色蕾絲手套,男士則穿著燕尾服,打著領結、帶著高帽子,桌面至少是蕾絲的桌布,餐墊,三層蛋糕架,整套華麗的茶具和餐盤(包括杯碟、糖盅、奶罐、點心盤、奶油碟、果醬盤、濾茶器小盤),銀茶壺、茶匙、黃油刀、叉子、糖夾、鮮花等等,那時的瓷器還是非常昂貴的,講究的貴族夫人會跟據季節、場合的不同選用最切題紋飾的套具,銀茶壺可能還需要配置加熱器具,茶壺等還需要根據人數的不同選用合適容量的,所以這些東西至少要備好幾套,確實是相當奢華的。

        由於其貴族性、奢華性的特點,所以英式下午茶至今保留了很多禮儀規範:貴族範的英式下午茶在衝泡時會按照飲用人數再加一人份,以敬獻給茶壺,而且衝泡是只一次的,不夠必須茶葉倒掉再加。英國曾出現過貴族把衝泡過的紅茶曬乾再經茶葉商賣給經濟狀況較一般人群的情況的;三層點心架基本是必須的,而品種幾乎沒變過。最下面一層是手指三明治,中層是司康鬆餅,最上層是甜品水果塔蛋糕等。吃的時候必須由下而上,由鹹至甜。在取用和食用三明治、司康餅時是用手直接取用的,但不能從點心架上拿下即放入口中,必須在點心碟上有所過渡。司康餅要用手掰開,不能用刀切開(這也是判定司康餅品質是否優質的標準之一),然後用黃油刀和果醬刀分別按自己的喜好塗抹在夾層中食用。取食皆只能用三個手指,因當時普遍認為只有下等人才五指並用吃東西;倒茶由女主人親自倒給客人,客人自己不倒茶的。當然如果桌上有男士,男士必須要主動為女士倒茶。倒茶時先加奶後加茶,調茶時茶匙只能六點十二點方向,不能轉圈調,不能有聲音,調完放置在茶碟上。喝茶時一手端起茶碟,一手拿起茶杯喝茶。拿杯子時也是三個手指,拇指和食指捏著茶杯把,中指墊在茶杯把手的下部,手指是不能穿過茶杯把拿杯子的,另外翹蘭花指也不是喝下午茶時推薦的姿勢,赫本當年就因為翹了蘭花指,被英、法的媒體黑了無數遍.。所以,我們買茶杯時不僅要看款式紋飾是否是自己喜歡的,最好選用茶杯把比較適合自己手勢的,歐瓷茶杯把種類還是蠻多的,不僅是為了好看,也是適合各種人群的手勢;另外就是著裝要求,正規英式下午茶對穿著要求還是挺高的。貴族的午茶可能會在最後加一杯咖啡或者一杯香檳。

        有人會覺得英式午茶咋那麼麻煩矯情,這個沒辦法的,帶有儀式感和貴族化的東西都麻煩的,但也正是這種禮儀性才體現了一個人的層次吧!說實話,能做到儀禮得體、動作優雅這還真不是一朝一夕的,這會在一場下午茶的時候立顯原形哦!

        歐洲婦女在17世紀以前還是蠻「宅」的,由於茶,歐洲婦女「解放了」:17世紀末,荷蘭有部滑稽劇叫《小婦人》,劇中語句評論說:「藉此藥草,小婦人們有機會時常由此聚會聊天,在茶葉流行之前她們是如此的膽小如雞,但現在她們完全改變了,彼此間邀請喝杯小茶,當男人憤憤的責問女人時,回復是輕描淡寫的去泡茶了」。而1701年(1606年茶葉已傳入荷蘭,與日本與歐洲貿易最早的國家是荷蘭契合,其在整個17世紀及18世紀初曾是歐洲最大的茶葉販運國和經銷商)阿姆斯特丹傳閱了一本標題長達90多哥字的小冊子《使人頹廢著迷的咖啡和茶葉事件  包括若干次在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烏特勒支及周邊地區咖啡茶葉社團裡那些已婚和未婚著之間發生的美妙有趣之事以及所有愛喝此飲料為藉口而發生的fang蕩而雜亂之事》,同樣在同時期小說《失去的鑽戒》裡也描述了這類故事。這是不是英國下午茶在貴族中傳播得這麼迅速的又一個促進作用呢?不得而知,且作為一個花邊逸聞吧。

       紅茶當時基本選用的是頂級的四大紅茶:錫蘭高地紅茶、大吉嶺紅茶(Darjeeling)、伯爵紅茶(Earl Grey)、阿薩姆紅茶(Assam)。我們發現,中國紅茶不見了,中國的祁門紅茶其實也是上好的紅茶,伯爵紅茶儘管起源故事在中國,但那時的伯爵紅茶葉也已經不是中國茶了。為啥為產生這種現象?第一,中國茶葉貿易層層盤剝和刁難,價格越來越貴,但品質越來越差,英國下午茶還有個專門器具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叫「蘿」,用來洗茶的!幹嘛洗茶?那時又沒有農藥、又不加食品添加劑,用得著洗嘛?!用得著!因為這時很多茶商看歐洲茶葉需求量大,有持無恐,開始往茶葉裡摻沙子、柳樹葉、鋸末、花瓣,甚至羊糞!弄得英國人苦不堪言!英國人在喝茶前不得不洗篩一下。當今的中國不少商人(不是指茶葉商人哈)也在搞類似甚至更缺德刁鑽的滑頭,難道歷史教訓已經沒了?!第二,由於茶葉的巨大利潤和需求,加之英國人被弄得苦不堪言,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籤訂後》英國植物學家富瓊終於把茶葉種子由武夷山偷出了國境,開始在印度殖民地廣泛種植,中國紅茶徹底從英國人的選項中劃掉了,以致其後降價也沒人要了,當時中國人的愚昧、腐敗和狡詐徹底作掉了自己的國運,不難理解連晚清號稱「睜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則徐甚至都說過這樣當今看來幾乎是不可想像的話「只要我們不供應給他們茶葉和硃砂,洋鬼子自然就活不下去si光的,不怕他們打我們」。直到如今,這教訓仍還有借鑑作用啊!

        隨著紅茶在印殖民地的廣泛種植,價格迅速降了下來,工人也喝得起了,於是產生了工人階層補充體力飲用的「high  tea」,名字取義於他們僅為飽腹而在餐廳坐在高高的餐座和椅子上快吃快走,所以他們的配餐也以量足管飽為主了。當時工人們的下午茶一般會在6點,如果那時他們已是在家裡了,就會與家人一起基本當作晚餐一起吃了。

        英國下午茶風氣保留至今,不管是哪個階層,下午茶對英國人來說是不可缺少的,成為了英國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英國的公司裡,每到下午4點,每個人都會停下手頭的工作去喝一杯下午茶,據統計,一個英國人一年要喝掉約整整兩個浴缸的茶,從早上醒來就是一杯,可見其嗜好有多厲害。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在最激烈的坦克戰中,雙方用炮彈互懟的時刻,英國士兵在坦克裡也要喝一杯熱茶!為此專門配備了如下名叫「Boiling vessel」的蒸煮神器,字面意思就是「煮沸的容器」。

      

         邱吉爾曾有如下名言:

——「水兵喝著海水怎麼能揍爛法西斯的屁股」!

——海軍有茶喝了,陸軍也不能幹渴著。「坦克裡可是天天洗桑拿,我們最該喝茶!」

        1942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紛飛戰火中,英國悶頭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從除了日本之外所有能搞到茶葉的國家購買茶葉。一項統計表明,英國政府在1942年對各項物資進行的最大宗採購,按重量排分別依次是子dan、茶葉、pao  dan、zha dan和別的bao  zha物。英軍有茶喝了,還要讓被佔領區不屈的人民也喝上茶!邱吉爾一聲令下,英國皇家空軍飛躍英吉利海峽:往當時被德國佔領的荷蘭投下75000枚「茶彈」,用從天而降的茶葉慰問國土淪陷的荷蘭人。

        好嚇人啊!英國人對茶的依賴幾乎可稱得上是「喪心病狂」了!

        

        現今我們如果去英國旅遊的話可以去哪體驗一個優雅而超讚的下午茶呢?以下推薦幾個地方:

        1、倫敦麗姿酒店,位於倫敦西區的中心,離白金漢宮5分鐘,最老派英國下午茶的高級享用場所之一,必須正裝出席,男士要打領帶,女士要著裙裝。有鋼琴伴奏。這裡是黛安娜王妃生前最喜愛的地方,很多世界級的明星也經常到訪,或許與您不期而遇。不過旺季至少要提前兩個月預定,價格是每位50英鎊,但三層點心架上的點心吃完都可以免費加,與上海的一些五星級酒店相比,物超所值吧?!

       2、倫敦的薩沃伊酒店,愛德華藝術風格的薩沃伊酒店是最受英國王室喜愛的酒店之一,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加冕典禮就在此舉行。這裡對裝束的要求更加嚴格,如果您準備不足,可以在酒店內租用一套正裝穿好後再去享用,且大廳內設有舞池。

       3、倫敦克拉李奇酒店,2011年被英國茶葉協會評選為英國最佳下午茶地點,儘管也是英國比較古老的酒店,但對著裝要求不高,以茶品和餐食的精良而著名,白綠相間的餐具是其標誌。這裡不用傳統的三層架陳放茶店,而是從桌子旁邊的一個架子上取用,一盤盤上桌,吃完一盤上一盤,每樣食物吃完都可以再加,吃不完可以打包,打包還配送自製的果醬和紅茶(估計這在目前的中國蠻難實行的)。

       4、倫敦多切斯特酒店,位於海德公園旁邊,阿拉伯土豪最喜歡那裡,門口幾乎停滿頂級豪車,點心和茶都是最高標準,盛放於兩層點心架上,三明治是放在餐盤中的,它的特色是配合不同主題的下午茶套餐,既可以在頂層餐廳享用還可以邊享受spa邊享用下午茶。

      5、福特納姆和馬森百貨,這是英國久負盛名的古老百貨,服務王室長達300年,由提供王室茶葉起家,被稱為「女王的雜貨鋪」,自然這裡的下午茶也是英國女王最喜歡的,共有五個廳可以享用下午茶。頂樓的廳最受歡迎,也是維多利亞女王最喜歡的地方。

      6、您偶爾路過,讓您感覺環境愉悅、街景優美的路邊下午茶餐廳也是非常好的選擇。

相關焦點

  • 英國的下午茶文化你了解嗎?
    可見,對於皇室來說,沒有什麼比下午茶更重要的事情了。英國女王只有在下午茶的時候才最為放鬆,即使是貴為安妮公主,想和母親共度這段安逸時光,也需要提前和母親商量,得到允許才行。在英國女王每日餐單中,下午茶是絕不能少的一環,哪怕是出宮巡訪,也會隨身帶著紅茶和茶點。在女王的下午茶搭配的甜點裡,一般是司康餅或者是加了蜂蜜和奶油的海綿蛋糕,當然薑餅和巧克力蛋糕、巧克力餅乾、加了煙燻三文魚和火腿的迷你三明治也是選擇之一。
  • 英國的下午茶文化,你了解嗎?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過電影《女王》中的一個橋段:鏡頭中伊莉莎白女王與菲利普親王正在靜靜地享受下午茶時光,鏡頭之外黛安娜王妃去世的消息使所有輿論壓力直指皇室,事態的發展不容樂觀,而菲利普親王卻只是說:親愛的,你的茶都涼了。可見,對於皇室來說,沒有什麼比下午茶更重要的事情了。
  • 英國的下午茶文化讓人羨慕
    英國人愛喝茶是世界聞名的。茶的故鄉並不在英國, 而是在中國。中國是種茶、制茶和飲茶最早的國家。據說茶是查理二世的王后凱薩琳帶到英國的。凱薩琳出嫁時從東印度公司購買了中國紅茶,把它帶到英國王宮。她把喝茶當作一種宮廷樂趣。
  • 英國下午茶,你知道多少!
    輝煌燦爛的工業革命、歷史悠久的貴族文化、優雅迷人的英國紳士、「戲劇天才」莎士比亞、「學術殿堂」牛津劍橋……相對於這些領域的熠熠生輝,「英倫美食」或多或少有些黯然失色。其實,像傳統的全英式早餐、閒適優雅的下午茶、典型的英式烤牛排等等這些英國美食,無論口感還是文化內涵都遠遠超乎你了的想像!
  • 英國下午茶文化是怎樣風靡全歐洲的?
    要說六大茶類中是受眾最多、世界影響力最大、全球銷售額最高的茶,那非紅茶莫屬了。紅茶,因長相烏黑,取英文名為Black tea,屬全發酵類茶。現流傳至今的英國「下午茶」風尚飲用最多的茶類也是紅茶,「她」也是英國女王的最愛。
  • 帶小夥伴們了解一下真正的英國下午茶文化!
    英國人有多愛下午茶 不知道同學們是否看過英劇《女王》中的一個橋段:鏡頭中伊莉莎白女王與菲利普親王正在靜靜的享受下午茶時光,鏡頭之外黛安娜王妃去世的消息使所有輿論壓力直指皇室,事態的發展不容樂觀,而菲利普親王卻只是說:親愛的,你的茶都涼了。
  • 高大上的英式下午茶,是英國經濟晴雨表和女權象徵
    當時上流社會家庭的女主人常常在家中開設茶會,時間多是下午兩三點。為了諷刺女性對茶的狂熱,阿姆斯特丹大劇院還曾經上演話劇《被茶誘惑的婦人》。大概17世紀中葉,英國首次出現了「下午茶」的概念。1840年,貝德福德公爵夫人安娜·瑪利亞·羅素發現自己每天下午四點左右都會餓,當時英國人仍然是一日兩餐,晚餐時間一般是晚上八點。
  • 一文帶你領略最優雅的英國下午茶文化
    可見,對於皇室來說,沒有什麼比下午茶更重要的事情了。英國女王只有在下午茶的時候才最為放鬆,即使是貴為安妮公主,想和母親共度這段安逸時光,也需要提前和母親商量,得到允許才行。在英國女王每日餐單中,下午茶是絕不能少的一環,哪怕是出宮巡訪,也會隨身帶著紅茶和茶點。
  • 英國人為何要喝下午茶?問問中國人為何愛冬天吃火鍋
    說起英國的飲食習慣,最為人們熟知的可能就是早午餐和下午茶了。有一首英國民謠中唱:「當時鐘敲響四下時,世上的一切瞬間為茶而停。」可見,下午茶在英國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在英國的各大影視節目中,喝下午茶也是非常常見的場景。像是《唐頓莊園》《傲慢與偏見》,甚至是《殭屍肖恩》這類的英式喜劇片中也會拿下午茶製造笑點。
  • 漫談英國茶文化:靜享英式下午茶裡的悠閒浪漫
    下午四點開始的優雅茶葉中國11月27日訊 中國茶樹的發現,不僅孕育了光輝燦爛的中國茶體系,也滋養出日本、印度、斯裡蘭卡、非洲、英國、美國茶是1662年凱薩琳公主的私人嫁妝;1702年,安妮女王在宮廷宴會上放棄價值不菲的葡萄酒,只喝自己杯中的紅茶,這高傲的「以茶代酒」,讓貴族們迅速折服在茶的魅力之中;1840年,維多利亞時期,下午茶開始興起,每到下午四點,貴婦們放棄一切而必須進行的下午茶時間,充滿了優雅的浪漫。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
  • 《老虎來喝下午茶》動畫片登陸騰訊和愛奇藝 這是英國家庭必備的...
    一天,她正和媽媽在廚房裡喝下午茶。突然,門鈴響了。媽媽說:「會是誰呢?」索菲開門一看,原來是只毛茸茸的花斑大老虎!……英國皇室官佐勳章得主之作,英國家庭必備圖畫故事書《老虎來喝下午茶》,動畫片現登陸騰訊和愛奇藝! 1968年《老虎來喝下午茶》在英國出版,一經出版就受到家長尤其是小朋友的喜愛和追捧。
  • 下午茶英語怎麼說?
    下午茶英語怎麼說:afternoon tea釋義:午後茶點音標:英 [ɑftnun ti] 美 [ftrnun ti]low tea釋義:低茶;下午茶;午飯後食用;晚餐前的茶點你通常什麼時間喝下午茶?4、Old women chat over a cup of traditional afternoon tea.老婦們喝著傳統的下午茶閒談著。
  • 解析英式下午茶美學 維多利亞的秘密
    度娘的神回覆:「這不是我的那杯茶」,結果即是對的,也是錯的,字面的解釋的確是拿錯了杯子,但是真正的含義是:「我對此沒有興趣。」這句是英國的一句俚語,英國人以茶比作自己的心愛之物,可見英國人對茶的熱愛是執著瘋狂的,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英倫生活,那麼下午茶是最恰當不過了。
  • 去臺北品一次中式的英國下午茶吧
    如果你想靜靜飲茶,那就去體會寧靜悠遠的茶道;如果想三五結伴,閒話家常,最好的莫過於英式的hightea(下午茶)。而當中西方融合時,又是怎樣一番味道呢?讓我們看看臺北smith&hsu茶館如何演繹。
  • 小喜年|下午茶=奶茶、咖啡?
    在現代人的印象中,認為下午喝杯奶茶、喝杯咖啡就是下午茶了,其實不然,下午茶中「茶」才是主角。平時大家喝的奶茶、咖啡等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的下午茶,正統的下午茶,是以原葉茶為主的,搭配各種茶點,達到休閒和暫時果腹的目的。下午茶不僅是一種飲食習慣,還是休閒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種文化。
  • 窮遊倫敦之美食:米其林二星的英國料理和名聞遐邇的下午茶推薦
    英國料理三巨頭之一的Heston Blumenthal尋找英國各地的古老菜譜,開創了英式古法烹飪,並將英國料理重新進行了詮釋。這裡的菜單獨具一格,每一道菜品都標明了被發明的年份和來源,千萬不要錯過前菜Meat Fruit以及甜品Tispy Cake。另外,餐廳只接受4歲及以上的客人用餐。
  • 下午茶完美裝bility指南!看完才知道以前的英式下午茶都白喝了
    直到跟他吃完一頓下午茶,我才知道原來自己以前吃下午茶時的樣子有多狼狽。在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時代,日上三竿,貴族們方才起床,開始享用每日的早茶,也因此,忽視了午餐。下午6點開始在海德公園盡情跳舞,蹦躂到晚上8點開始才能吃飯。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不吃飽了跳舞怎麼能有精神呢?於是在下午6點前偷偷加個餐,就成了貴族們心照不宣的小秘密。
  • 不在英國也要吃到正宗的英式下午茶 Recipe
    | A Story |還在國內生活的時候,我幾乎吃遍了上海灘所有所謂正宗的英式下午茶當時覺得很奇怪,因為Scones可謂英式下午茶的主角,而且製作成本非常低,大家為什麼都不做?後來問了一個常住英國開咖啡館的朋友才得知,Scones做法不難但門道挺多,在國內懂的人又少,而配餅吃的奶油(叫Clotted Cream),會做的人就更少了。
  • 【曉夢春語】下午茶
    清理壓抑與疲憊的緩存,刪除不太美好的記憶,重啟心情的主機,讓茶的醇香與甜點的美味喚起舌尖的甜蜜。下午茶,以其溫馨和悠閒的心靈享受,悄然並快速在時下的中國日漸流行。追根溯源,如果從飲茶文化發源來講,最早於下午喝茶的民族,理應是一向以茶文化著稱的古代中國。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將下午茶發展為一種既定習俗的文化方式,則是英國人。
  • 半島酒店下午茶
    久而久之,歷經百年的半島酒店下午茶成為了一個專有名詞,政府官員、各界名流、普通民眾都喜歡來這裡喝一杯茶,在這裡只有以禮相待、一視同仁。半島酒店下午茶試茶開始~很多銀制餐具宋代的茶酒樓裡便很多銀餐具要了特製「半島下午茶」紅茶便只有在此才有的茶先品原汁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