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藥』是界面文化每周推送的固定欄目,專為讀者定製解決人生疑難雜症的文化藥方。每周,我們會選取讀者提供的「病情」,針對一種「病症」推薦適用的書籍、影視、音樂、文藝活動等,讓生活變得更加充實和美好。想尋醫問藥嗎?歡迎進入「讀藥信箱」給我們寫信,聊聊你的疑難雜症。
本期讀藥,我們想與大家聊聊「如何停止逃避」。
在人們一貫的印象中,逃避總與負面的含義相連,譬如懦弱、恐懼、放棄。而自從2016年的日劇《逃避雖可恥但有用》熱播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意到逃避的積極意義。的確,選擇逃避而不是面對多少會讓人感到心虛,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總有一些難以面對的事,在遭遇的一瞬間,第一個反應的就是不加思索,立馬跑開,假裝什麼都沒發生,或者先把注意力轉移到別處。這時候,逃避並不可恥,而且的確很有用——它作為一種應激的防禦機制,讓我們不至於遭受來自恐懼之事的突然襲擊。
不過,逃避並不能讓恐懼和痛苦消失,它只能讓人暫時遠離傷害,享有片刻的安寧,卻不能真正解決問題。那些困難、挫敗和焦慮早晚會再度襲來,每一次都比之前更加猖獗。事實上,一再逃避正是在加強對逃避這一慣用策略的依賴,這種依賴使人進一步確信:我不行,我不敢,我不能。
因此,真正可恥的不是逃避,而是濫用逃避卻不對現狀加以改善。如何停止逃避,又不讓自己陷入手忙腳亂的狼狽之中?接下來推薦的幾部影片中的人和事,或許會對你有所啟發。
1.《墊底辣妹》
電影《墊底辣妹》劇照不想上學?不想考試?不想一輩子做差生,但就是提不起勁努力學習?如果你處於以上情況,那麼這部《墊底辣妹》將會是促進你奮發向上的一劑特效藥。本片由取材自真人真事的暢銷書改編,書名道清了一切——《年級倒數第一的辣妹一年內偏差值提升40以上並考入慶應大學的故事》,而原著的作者正是這位辣妹的原型小林沙耶加的私塾教師坪田信貴。
在進入坪田的補習班之前,沙耶加從來不考慮學習上的事,一到假期就開始濃妝豔抹,穿著性感的上衣、短裙和高跟鞋與朋友到處玩樂,儼然一副「學渣辣妹」樣。幾乎所有老師都對沙耶加「棄療」了,除了坪田。面對知識能力只有小學四年級水平的沙耶加,他非但沒有嫌棄和責罵,反而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從她犯的每個「愚蠢」的錯誤中努力發掘亮點,還用「天才級的想像力」和「女王級的錯誤」來「表揚」她,以喚醒學習的熱情。在坪田的另類教學法下,沙耶加也開始正視自己的未來,她決定拼盡全力,向理想中的學府慶應大學前進。
影片中,沙耶加的逆襲之路的確令觀者振奮,但卻與結果無關。正如坪田在沙耶加想要放棄時勸慰的那樣,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自身的可能性,無論成敗,這段竭盡全力的過往必將成為應對未來的信心。
2.《哪啊哪啊神去村》
電影《哪啊哪啊神去村》劇照這部影片的主人公名叫平野勇氣,是個剛受到失學失戀雙重打擊的落榜生。不過,他的行事作風卻和中文中「勇氣」的意思相去甚遠。考試失敗後,平野放棄了再戰,一瞬間回到了無所事事的狀態,一次閒逛時,他被街邊林業培訓招生宣傳單上的女孩吸引,竟草率地決定前往這個偏僻的山村做一名「伐木工」。不過,很快他就被深山老林中惡劣的生活條件嚇倒了:沒有手機信號、沒有抽水馬桶、頻繁的暴雨、隨處出沒的爬蟲和蟒蛇……平野多次試圖逃跑,卻沒能成功,反而被分配到了最艱苦的「神去村」進行為期一年的實習。
片名中的「哪啊哪啊」是影片中神去村的人們常會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意思是「這沒什麼,慢慢來吧」。當平野打算逃跑,卻得知離村子最近的公交站還有兩個多小時的車程時,老婆婆們笑著說「哪啊哪啊」打趣他;而當平野第一次隨村民上山伐木卻表現出對林業一頭霧水時,前輩們也一邊向他介紹一邊寬慰道「哪啊哪啊」。從勉為其難地接受新的生活,到熟練地拿起鋸子和繩索,加入保護山林的工作,平野在實踐中漸漸摒棄了懦弱怕事的性情,成為了沉穩可靠、敢於擔當的「大山的男人」。
相信對於任何在新的挑戰面前打退堂鼓的人,「哪啊哪啊」都會是一句非常有用的咒語。它讓人意識到,眼前的艱難只是暫時的,而且完全沒有看起來那麼嚴重。你可以慢慢來,只要心平氣和,腳踏實地。
3.《土撥鼠之日》
電影《土撥鼠之日》劇照在美國和加拿大的許多地方,土撥鼠除了作為一種可愛又討喜的小動物外,還被認為是能夠預報時令的吉祥物。據傳說,在每年的2月2日,如果土撥鼠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又躲回洞穴中,那麼北美的冬天還將持續6個星期才會結束;如果它冒出洞穴後沒看到自己的影子,則說明春天會提前到來。
然而,土撥鼠日(Groundhog Day)卻是氣象播報員菲爾最討厭的一天。他早已厭倦了每天在鏡頭前故作詼諧的天氣播報,更不必提每年要從匹茲堡奔波到偏遠小鎮,只為和一隻土撥鼠同框了。於是,這一年匆匆完成任務後,菲爾便著急折返,誰知,他與製作組在途中不幸遭遇了暴風雪,只好回到小鎮留宿。然而,第二天,菲爾意外地發現時間並未向前推進,在此後的無數個日夜裡,無論他怎麼做,時間總是停留在土撥鼠日這一天。
從起初的慌張、到後來的興奮、厭倦乃至迷茫,菲爾每天除了應付同樣的人和事,就是想方設法逃離時間的怪圈。為此,他試過做惡作劇、和路人搭訕、找同事傾訴、跳樓自殺,甚至還曾經綁架過慶典上的土撥鼠,可惜,這一切都無濟於事。在不斷循環的日子裡,菲爾漸漸意識到,僅僅靠罪惡、酒精、美女消磨時間是不會有盡頭的,既然不能掌控時間,那麼只有盡全力做有意義的事情才能不浪費生命。或許正如那隻同樣叫做「菲爾」的土撥鼠一樣,當人們學會面對逆境,不再慣性地躲回洞穴時,春天也就不遠了。
4.《艾德·伍德》
電影《艾德·伍德》劇照在好萊塢影視圈,因拍攝出優秀的作品受到同行敬仰的導演不在少數,但艾德·伍德卻是個例外。他是活躍於默片時代的一位導演,卻以拍攝爛片聞名。在20世紀中期,他以極低的預算拍攝了一系列科幻恐怖片,如《忽男忽女》、《原子彈新娘》、《外星第九號計劃》等,每一次都遭到了嚴重的差評。其中,艾德·伍德於1959年自編自導自演的《外星第九號計劃》堪稱「影史最爛的科幻片」,片中飛碟、吸血鬼和外星人等多種元素並存,情節前後不搭,剪輯生硬無趣,再加上演員們外行的表演,整部電影可以說差到令人匪夷所思。
那麼,是什麼讓艾德·伍德如今飽受讚譽,連大衛·林奇和蒂姆·伯頓都曾在影片中向這位毫無才華的導演致敬?顯然,電影爛到獨具一格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艾德對電影事業的熱情和執著是常人無法企及的。在蒂姆·伯頓為其拍攝的這部傳記片中,觀眾很難不被艾德近乎天真的熱忱和極致的理想主義打動。無論如何被嘲笑、被打擊,艾德總是承諾「我的下一部作品會好很多」,而且立刻付諸行動。正常的導演一天只拍一兩場戲,艾德卻會拍上二三十場,而且樂觀地認為都是「完美」的。想必,無論失敗多麼令人氣餒,只要想想艾德談論電影時神採奕奕的臉,任何人都會獲得鼓舞。畢竟,不是每一個逐夢人,都能成為如此成功的失敗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