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飛虎:扮演蔣介石長達20年,蔣經國曾直誇「後腦勺都像父親」

2021-02-11 史時史事

1938年,蘇聯大型革命歷史影片《偉大地曙光》上映後,史達林看完影片中扮演自己的演員格洛萬尼後笑了:

「沒想到我年輕時這麼英俊且富有魅力,很好。」

後來,《列寧在十月》《偉大的曙光》等影片傳入中國,中國人民第一次在大銀幕上看見了演員扮演的革命領袖。

二十年後,我們也開始有了扮演領袖的特型演員,在老一輩藝術家中,古月、王鐵成、孫飛虎三人更是被稱為「特型演員金三角」。

古月,一生扮演偉人毛澤東高達84次,無論是戲內戲外,他都神似毛主席,面對扮演劉少奇的好友盧奇,他就曾說過:

「我一生只演毛主席一個人,我一定要演得最好,要演100部主席的電影。」

古月 飾演的毛主席

而扮演周恩來總理的王鐵成先生,應該算是中國第一位特型演員,未上銀幕之前他就在話劇舞臺扮演了周恩來。

後來出演電影《周恩來》時,為了展現晚年消瘦的偉人形象,他拼命減肥,妻子很怕他身體出現問題,但這位敬業的演員卻說:

「我死可以,演不好不可以」。

電影上映後,因為出眾的演技和神似的外形,獲得了觀眾一致認可,很多觀眾甚至覺得他就是周總理。

王鐵成 飾演的周總理

相比於甘願一生都演領袖人物的古月、王鐵成,扮演蔣介石的孫飛虎卻一直不想成為只演一個角色的「特型演員」。

為了拓寬戲路,晚年他又接連拍了幾部影片。

然而,人們真正記住的還是他扮演的蔣介石,從1980年在拍完電影《西安事變》,一舉奪得金雞獎,此後20多年的演員生涯,他幾乎都在扮演蔣委員長。

孫飛虎 飾演的蔣委員長

歷史上有個蔣委員長,藝術界有個特型演員孫飛虎

1964年,23歲的孫飛虎從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後,就去了貴州話劇團做了一名話劇演員。

在同臺演出的歲月中,他認識了後來的妻子戴輝瑤,比較有趣的是,戴輝瑤也扮演過宋美齡。兩人在銀幕內也是一對伉儷。

1981年,受北影廠導演成蔭之邀,孫飛虎第一次在電影《西安事變》中出演蔣介石,與他演對手戲的,就是古月飾演的毛澤東。

要演領袖,他可是下足了功夫,除了外貌上與歷史人物有些相像外,化妝師的創造也讓他更加形似,但如何神似,還得靠他自己。

首先就是觀看委員長各個時期的歷史照片和解放前拍攝的有關紀錄片,從中捕捉他特有的習慣動作。

電影《西安事變》

比如蔣介石習慣每到一個地方都左右張望,在他訓話時會從上到下的揮動右手的拳頭,也喜歡用手杖指東指西。

其次就是採訪熟悉蔣的人,他曾經特地到成都,去拜訪一位淮海戰役中起義過來的前國民黨中將,因為兩人曾在同一軍官學院共事過。

這位中將是這麼評價蔣的:

「蔣委員長走起路來很有精神,腰杆挺得筆直,作為日本士官學校的畢業生,他很注意軍容風紀,他也極少大笑,待人接物時一雙眼睛冷峻而又犀利,那眼神有時候可以把一個人看的發毛,令人望而生畏。」

通過對人物這些細微末節處的捕捉和思考,孫飛虎緊緊把握住了人物的性格特徵。

影片《西安事變》上映後,孫飛虎扮演的蔣介石銀幕形象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在老一輩的觀眾心中,蔣介石就是他,他就是蔣介石。

影片《西安事變》

通過他的表演,那些醜化和貶低的意味不再是重點,而是更加客觀公正的陳述歷史,他改變了人們心中對反面人物的成見,使這個歷史人物成了一個有血有肉,真實可信的「活人」。

憑藉此片,他一舉奪得第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

而後,便是一發不可收拾,他成為了飾演蔣介石的專業戶。

其中,有講述軍閥混戰的年代文物遭到洗劫的《東陵大盜》;講述胡宗南進攻陝北根據地,中央撤出延安的《巍巍崑崙》。

還有歷史巨片《開國大典》、《重慶談判》一直到《大轉折》等等,雖然都是飾演蔣介石,但是在戲中,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戰事背景,不用的對手,他的表演全都不一樣。

正是這種出神入化的演技,令他榮獲了多項大獎。

《重慶談判》

人物形象受認可,蔣經國也坦言「連後腦勺都像」

而他在銀幕中的形象,自然也傳到了臺灣,蔣氏家族對孫飛虎塑造的委員長形象很是關注,特別是蔣介石的兒子蔣經國,有人問起他扮演的像不像父親。

他點了點頭:「太像了,連後腦勺都像」。

後腦勺都像,足以說明蔣家的認可了。

後來影片《血戰臺兒莊》在中國臺灣上映後,影片中扮演蔣介石的不是孫飛虎,而是另一位優秀的特型演員趙恆多,他塑造得每一個蔣介石形象都很有光彩,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發行方硬要把蔣介石扮演者的名字換成孫飛虎,孫飛虎不明白為何,原來,在臺灣只有孫飛虎扮演的蔣介石觀眾才認同。

20年來,他飾演的蔣委員長,多達好幾十個,說起作為蔣介石的特型演員的感受,孫飛虎先生很認真地回答:

「人們都說我像蔣介石,其實在演這個角色之前我從沒覺得自己像過。但自從電影《西安事變》扮演蔣介石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孫飛虎飾演的蔣介石

然而,劇中雖演的是領袖人物,但始終是配角,相比起在話劇中一直演主角,心裡是否會有落差呢?

孫飛虎老先生也曾回答過這個問題:

「紅花需要綠葉配,我要演綠葉就要把紅花襯得更紅……從藝術上說是不分主配角的,大家都是在表演,在創作,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才是最重要的。」

作為一個老藝術家,孫老先生的這番感悟,可以說給現在的年輕演員也上了生動的一課。

其實,特型演員一直演一個人,並不是一個容易的事,因為他所扮演的這個角色歷史上真有其人,而不是一般的虛構人物可以有更大自由發揮空間,演員必須通過自己的表演,使得觀眾認可你就是這個真實的歷史人物。

不過,即便是演了20年的蔣介石,孫飛虎老先生始終不喜歡別人稱他是「特型演員」,他並不想成為只能演一個角色的人,那樣會令他失去創造力,是可悲的。

2000年起,孫飛虎就很少再演蔣介石了。

「年紀大了,人也發福了,已經不太像了。」他認為,「演員要對觀眾負責,要對過去的影視形象負責。」

那是個人才輩出的年代,在孫飛虎之後,又湧現了陳道明,趙恆多這樣優秀的演員去扮演蔣委員長。

對於其他演員塑造的蔣介石,孫飛虎曾點評說:

「陳道明演得有特色,但太書生氣,蔣介石是行伍出身,身上有霸氣;趙恆多是不錯的,可惜霸氣還不足。」

對於這番話,作為拍了20多年,演了幾十部扮演蔣介石電影和電視劇的老藝術家來說,確實是有資格的。

陳道明 飾演的蔣委員長

1997年,《張學良將軍》開播後,孫飛虎把這部電視劇他扮演的蔣介石從40歲一直到離世,作為了他的「封箱戲」。

為了走出「蔣介石」的影子,孫老先生抓住機會,在陳家林指導的50集古裝大劇《太平天國》出演了晚清名臣曾國藩,成為了影視界中第一位扮演曾國藩的演員。

為了更加接近角色,走進人物內心,孫飛虎通過大量閱讀有關曾國藩的書籍史料和家書,最終呈現的藝術效果令人拍案叫絕。

曾國藩

2014年,孫飛虎老先生在西安病逝,享年73歲。

這位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紅極一時的表演藝術家,自他之後,再無一名扮演蔣介石的特型演員受到過普遍認同。

文/河東獅子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編輯處理,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潘奕霖撰文:孫飛虎與蔣介石
    我震驚,他下一句話我更震驚:做蔣介石的特型演員。之後就頻頻看見著戎裝的他,直到他主演的《開羅宣言》這幾日成為話題。在特型演員大熱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在銀幕上見過扮演蔣介石的演員有兩位:趙恆多與孫飛虎。後者更神似,相信會讓更早扮演蔣介石的趙先生有「既生瑜何生亮」之感。
  • 扮演偉人最成功的不是唐國強!孫飛虎下的蔣令兒子也落淚
    他曾經在20多年裡,是飾演毛主席的不二人選,也是葉劍英元帥親自選的將,後來的唐國強都比不了,這就是特型演員的實力和魅力。1976年,偉大領袖毛主席逝世,而在這個悲痛的時刻,一件事被提上日程,那就是今後的文化工作中,由誰扮演主席,則成為葉劍英最為關注的事情。
  • 【上中人物】蔣介石的特型演員——孫飛虎先生
    孫飛虎飾《西安事變》中的蔣介石據孫飛虎透露,他扮演的蔣介石得到過蔣氏家族的認可。不過在《西安事變》之前,孫飛虎從未想過自己能和蔣介石扯上關係。「人們都說我像蔣介石,其實在演這個角色之前我從沒覺得自己像過。但自從電影《西安事變》扮演蔣介石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 孫飛虎演蔣介石、古月演毛澤東主席,這樣逼真的表演,沒法複製
    提起演員孫飛虎,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所飾演的蔣介石。《西安事變》開始,孫飛虎先後在30餘部影視作品中扮演過蔣介石,無論從扮相還是言行神態,都被認為與蔣介石本人達到了高度貼合。憑藉對蔣介石的傳神塑造,孫飛虎先後4次拿到金雞獎和百花獎的最佳男配角,就連蔣介石的兒子蔣經國在看過孫飛虎的表演後,都對孫飛虎的表演「蓋章認可」。
  • 30多次飾演蔣介石,妻子曾飾演宋美齡,真正的蔣介石專業戶
    蔣介石 【30多次飾演蔣介石,妻子飾演過宋美齡,真正的蔣介石專業戶】 為了在影片中真實再現世人所熟悉的著名歷史人物或當代名人、領袖的時候,需要容貌相似或經過化妝達到形似的演員來扮演,這些就是特型演員。
  • 形似or神似:盤點那些扮演過蔣介石的的特型演員
    1981年,已經40歲的孫飛虎接受北京電影製片廠導演成蔭的邀請,參演由其執導的電影《西安事變》,扮演蔣介石。並憑此片奪得第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1982年,孫飛虎又在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史詩電影《風雨下鐘山》中再次出演了蔣介石。1985年,孫飛虎調任西安電影製片廠演員。
  • 形似or神似:盤點那些扮演過蔣介石的的特型演員
    1981年,已經40歲的孫飛虎接受北京電影製片廠導演成蔭的邀請,參演由其執導的電影《西安事變》,扮演蔣介石。並憑此片奪得第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從這以後,孫飛虎作為扮演蔣介石的特型演員,在電影《巍巍崑崙》、《東陵大盜》、《重慶談判》、《開國大典》、《大轉折》、《大進軍:大戰寧滬杭》中都有精彩的表演。不過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孫飛虎並不算是一名真正的特型演員。
  • 古月、王鐵成等特型演員逼真再現一代偉人,孫飛虎演的蔣介石最像
    比較有名的特型演員有古月、王鐵成、郭法曾、盧奇、劉懷正、唐國強、孫飛虎等。為了化妝效果,演員也作出了很大的犧牲。古月在演出電視劇《鄧小平》的時候,扮演老年毛澤東,必須戴上一個發套。要粘牢發套必須用膠水,膠水中含有酒精,古月對酒精過敏,一天下來,古月的額頭開始發炎。一個星期過去了,古月的整個額頭開始潰爛。
  • 《西安晚報》孫飛虎去世三周年 家人及生前好友共同追思
    三年時間不長,但對他的家人而言,對喜歡他的影迷來說,回憶卻很長。昨天上午,孫飛虎的生前好友,著名表演藝術家許還山、西影著名導演何志銘等特意趕到他的家中,鄧小平的扮演者、著名特型演員盧奇發來了追思視頻,書法家石瑞芳發來了悼念文章,大家共同追思這位優秀的演員。  《西安事變》中扮演蔣介石讓他一舉成名
  • 演得太像蔣介石,毛澤東主席也很逼真,這樣的經典電影,沒法複製
    提起演員孫飛虎,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所飾演的蔣介石。從1981年的《西安事變》開始,孫飛虎先後在30餘部影視作品中扮演過蔣介石,無論從扮相還是言行神態,都被認為與蔣介石本人達到了高度貼合。憑藉對蔣介石的傳神塑造,孫飛虎先後4次拿到金雞獎和百花獎的最佳男配角,就連蔣介石的兒子蔣經國在看過孫飛虎的表演後,都對孫飛虎的表演「蓋章認可」。
  • 表演藝術家孫飛虎逝世 盤點:甘龍不死,他只是換個身份繼續反動
    孫飛虎為演好角色,查閱了大量歷史文獻。  《西安事變》也是特型演員「金三角」古月、王鐵成、孫飛虎的首次合作。1985年,孫飛虎調任西安電影製片廠演員,在西影振興年代立下汗馬功勞。此後20年,孫飛虎飾演了30多個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年齡的「蔣介石」,從黃埔軍校校長演到在臺北去世,基本上各個歷史時期、不同年齡的蔣介石,孫飛虎都演過,不僅形似而且神似,多次獲金雞百花獎。
  • 蔣經國、蔣緯國為何都保不住自己心愛的女人?「外戚」是蔣介石大忌
    蔣氏兄弟二人當時位高權重,一個身為「太子」,一個身為中將,是蔣介石一政一軍兩大助手,外人輕易哪敢得罪他們?而他們不但沒能保住自己心愛的女人,甚至還無法追究章亞若和石靜宜的真正死因,這背後傳說很多,據後來蔣介石身邊侍衛、秘書和目擊者分別敘述,相為印證,都認為是蔣介石「賜死」。 而蔣介石為何又要和兒子們所愛的女人過不去呢?
  • 蔣經國在蘇聯登報要與蔣介石劃清界限,蔣介石為何還感到欣慰?
    蔣介石之子蔣經國和其餘三十來位國民黨要員子弟也因為得到蘇聯在中國的顧問鮑羅廷的特別推薦而予以錄取。對於蔣經國去蘇聯求學一事,蔣介石一開始的態度是無可無不可,後來拗不過蔣經國,覺得讓他出去見見世面也好,最終還是同意了。可他沒想到,蔣經國此次一去,就是父子之間長達12年的生死離別。
  • 演得太像毛澤東,蔣介石也十分逼真,觀影幾度令我感覺像看紀錄片
    》到2004年的《風起雲湧》,古月二十多年裡先後84次飾演毛澤東,被公認為是毛澤東最好的特型演員。作為父親,毛澤東怎不理解兒子的委屈;但作為國家的領導者,他深知以身作則的重要性。但大多數時候他和兒子的相處是和諧的,在辦公室裡父子二人的那次促膝長談,就是父子間的溫情時刻。
  • 蔣介石:撮合宋美齡蔣經國母子情終成枉然,因果或許早成定局?
    蔣經國悲痛欲絕,趕回老家料理母親的喪事,沒想到,蔣介石為了一己私心,要求蔣經國秘不發喪,也不能發訃聞,蔣經國迫於父親的威嚴,草草埋葬了母親。立碑時,吳稚暉幫蔣經國斟酌:「顯妣毛太夫人之墓」。將毛福梅和蔣介石的關係表達清楚了。但蔣介石一看,提筆改為「顯妣毛太君之墓」。
  • 他是蔣介石視為己出的養子,入蔣家族譜,遠比哥哥蔣經國受寵
    蔣緯國,蔣介石次子,蔣經國之弟,但其實蔣緯國並非蔣介石的親生兒子,而是戴季陶(時任孫中山隨從秘書)之子。雖然緯國只是蔣介石的養子,卻始終被蔣介石視為己出,不但進入蔣家族譜,還從父親蔣介石那裡得到了比兄長蔣經國更多的寵愛,我們可以從蔣介石的書信中窺知一二。
  • 蔣經國愛人章亞若,臨死不咽氣只為等「公公」蔣介石的一個電話
    其中,關於蔣介石愛子蔣經國和章亞若的地下戀情是其中一個頗讓人唏噓的故事,兩位年輕人的愛戀終究沒能戰勝殘酷的政治現實,最終以悲劇收場。 更讓人哀嘆的是,章亞若臨死之前苦苦撐著不咽氣,就是為了得到"公公"蔣介石的一個電話。而這一切,都要從蔣經國回國開始講起。
  • 同樣是演蔣介石,昔日英俊小生馬曉偉,與孫飛虎相比,差別在哪?
    尤其是幾位特型演員的表現,都有諸多可圈可點之處。其中馬曉偉扮演的蔣介石,也基本上都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那時在銀幕上扮演蔣介石的特型演員是誰呢?他是孫飛虎。這其中,大家公認的外形最像的演員,是許道臨,有人稱他為「不用化裝的蔣介石」。原因就在於他的形象與蔣介石真假莫辨。而首位在影視劇中扮演蔣介石的演員是誰呢?有人說是孫飛虎,其實並不是。
  • 馬曉偉新劇再演蔣介石,書生氣過重有待改善,孫飛虎表演值得借鑑
    《香山葉正紅》該劇將引領觀眾回望新中國成立前夕的風雲際會,從進京、和談、渡江、經濟建設、籌備政協、召開政協等多個事件入手,講述1949年馬曉偉馬曉偉從藝以來,塑造過工農商學兵各種角色,曾被譽為電影時代符號人物
  • 蔣介石真的愛說「娘希匹」嗎?
    不過,這三個字在寧波鄉間,更像是一句口頭禪,比如老人對喜歡的孩子,會親暱的摸摸頭,誇一句:「娘希匹,小歪蠻好個!」「娘希匹」第一次被國人熟知,是因為一部電影:1981年拍攝的《西安事變》。為了塑造一個更豐滿的蔣介石,扮演蔣介石的孫飛虎大聲說出了「娘希匹」,從此,這生動的「三字經」成了電影裡蔣介石的標配口頭禪,一時間「娘希匹」成了另一種「國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