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孫子集注》(十一家注孫子)是孫子兵法的重要傳本之一。全書共十三卷,包含:計、作戰、謀攻、形、勢、實虛、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用間,共十三篇,匯集曹操、杜牧、李筌、王皙、梅堯臣、賈林、張預等十一家注。此為明嘉靖三十四年錫山談愷刊本。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早於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約 2300 年,被譽為 「兵學聖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十一家注孫子》存世最早版本為宋刊本,明代重刊時改題為《孫子集注》或《孫子註解》,此錫山談愷刊本依南宋《十一家注孫子》翻刻。
簡要目錄
孫子集注序(談愷撰)
卷一:計篇
卷二:作戰篇
卷三:謀攻篇
卷四:形篇
卷五:勢篇
卷六:實虛篇
卷七:軍爭篇
卷八:九變篇
卷九:行軍篇
卷十:地形篇
卷十一:九地篇
卷十二:火攻篇
卷十三:用間篇
凡十三篇,每篇皆以孫子曰開頭,按專題論說。原文佔一行,注文另起一行,低原文一格。各家注文以曹注為基礎,或補充,或引例,或辯難,或勘誤,或證以史實,或另闢新說,表現了前後相繼的關係。
刊印信息
明嘉靖三十四年(乙卯 1555)錫山談愷刊本
作者信息
春秋末期 孫武 著
東漢曹操,南朝梁孟氏,唐杜牧、李筌、陳皥、賈林、杜佑,宋梅堯臣、王晳、何延錫、張預等注
行款版式
一木夾四冊,框 20.4x14.1 釐米,四周雙欄,白口白魚尾,十行二十字,小字雙行字同,版心鐫刻工多人 [刻工名:兌、介、劉價、戴銳 (或作銳)、帥廷 (或作廷)、天、倫、仰、八、鳳、禮、戴天鑾 (或作天鑾)、陽敏器 (或作器)、運等 ]
序文
嘉靖乙卯春正月榖日 [ 穀日:美好的日子。舊時常用為吉日的代稱。] 錫山談愷 書於虔臺之思歸軒
鈐印信息
小天目山館錢氏 [錢桂森(1830 年-1902 年),初名桂枝,字馨伯,一字辛白,號樨庵、犀盦,江蘇泰州人,清朝政治人物,教育家、藏書家。] 圖書
收藏來源
此為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本
孫武,字長卿,春秋時期齊國人,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兵家代表人物。兵書《孫子兵法》的作者,後人尊稱為孫子、兵聖、東方兵聖。山東、蘇州等地尚有祀奉孫武的廟宇兵聖廟。
孫武大約活動於公元前六世紀末至前五世紀初,由齊至吳,經吳國重臣伍員(伍子胥)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為將。他在柏舉之戰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佔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
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他撰著的《孫子兵法》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並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哲學等領域被廣泛運用。被譯為日文、法文、德文、英文,該書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文件
孫子集注. 孫武著. 十三卷. 明嘉靖三十四年談愷刊本
格式
PDF 高清+PDF 文件包含分卷書籤
大小
857M,另有黑白版文件大小:45.7M
---
歡迎加入我們的交流群獲取更多資源,結識更多同好。
QQ群請加:597103602
微信群請先加群主微信:
整理不易,歡迎讚賞,
見善隨喜,感恩有你。
下載方式:點擊「閱讀原文」,或者在公眾號聊天窗口發送:2006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