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場景是否很熟悉,朋友相聚總在訴苦,工作太累,壓力太大,在客戶、領導面前天天得裝「孫子」,特別憋屈,心也特別累。
說真的,人人都想做大爺, 沒人喜歡做「孫子」,畢竟做「孫子」不是啥愉快的事情,這意味著你要向別人低頭,夾著尾巴做人,明明心裡已經煩躁無比,想「罵娘」了,還得裝著滿臉笑容。
一直以來,在很多人眼中裝「孫子」就不是啥好詞,要麼用來自嘲自己很累,要麼就是形容一個人喜歡溜須拍馬,奉承別人的小人嘴臉,既虛偽又可恨。
但有人卻另闢蹊徑,給予「孫子」全新的定義,看完你會發現「裝孫子」似乎也沒那麼壞。
這人就是馮侖。
馮侖是誰?
他是萬通控股董事長馮侖,連續兩屆獲得「中國房地產十大風雲人物」的殊榮,在胡潤主持的「2003房地產影響力人物50強」的評選中,馮侖位列第四。2011被評為最國際的轉型地產商;2010被評為最具創意的地產理想家;2009年被評為最新潮的地產思想家。
這樣一位地產大亨在很多人眼中早就到了隨時當「大爺」,無需再裝「孫子」的境界了。然而事實上,這位很多人眼中的成功者,根據自己的商場經歷、人生閱歷提出了「孫子心態」這一處世方法。
何為「孫子心態」?馮侖是這樣定義的:所謂「孫子心態」,就是要把自己的姿態放低,給別人面子,保持一種謙恭、謙虛的態度。
擁有「孫子心態」,善於低頭求人,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目標。這同「大丈夫能屈能伸」有異曲同工之妙。那我們到底該如何把握「孫子心態」呢?
一、孫子心態:不代表要做虛偽小人,而是懂得抬高別人
孫子心態,並不意味著自己要出賣原則,毫無底線地去奉承別人,甚至損害他人利益,為自己謀福利,而是代表一種謙虛的低姿態。
不論我們到達了什麼級別、擁有什麼樣的地位,永遠都要保持一種謙虛的姿態,不能稍有成就就開始趾高氣揚,不可一世。哪怕富貴如李嘉誠先生,在功成名就時,也依然待人溫和。
把自己的姿態放低,把對方的位置抬高,讓對方感覺到自己發自內心的尊重,自然也會反饋給你相對等的尊重,一來一往之間,彼此關係自然越來越好,人脈也就建立起來了。
因為自己的姿態夠低,所以在遭遇挫折時,也不會有太多的受挫感。容易保持心態的平和,才能做出更正確的判斷與決策。
正因為謙虛,不把自己當「大爺」,才願意用心去做好每一個單子、每個項目,哪怕小到只能賺取微薄的利潤,甚至分文不賺。但卻能逐漸積累經驗、口碑,積小流成江海,事業蒸蒸日上。
二、孫子心態:放下架子,才能洞察客戶需求
我們小區樓下前兩年有兩家超市,一家老闆非常熱情,進去買東西的人,他都會聊上兩句,偶爾也會附贈一些小東西,小孩子自己去,還會送上1、2顆糖給孩子吃。而另一家老闆則非常高傲,小孩單獨進店,他會直接趕小孩出去,直接有小區業務在群裡呼籲大家別去這個超市。
結果可想而知,後者沒多久就倒閉了。
孫子心態,是讓我們無論何時,在對待客戶的時候要懂得放下架子,給客戶足夠的尊重,從客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洞察他們的需求,提供精準的服務。海底撈不就正因為準確把握了這點,才從眾多火鍋品牌中脫穎而出的嗎?
別把自己當大爺,在客戶面前放低身價,做做「孫子」又何妨,為其提供更好的服務,滿足了客戶的需求,生意自然越來越好。
三、孫子心態:放低姿態,眼光長遠,別為一點小成就而沾沾自喜
有些人取得階段性成就的時候,會沾沾自喜,甚至從此躺在成就中享受成功,不願再努力。而馮侖的團隊在取得成績的時候,放棄慶祝,選擇了去規劃未來藍圖。
這是在用「孫子心態」去看待未來,心存敬畏與謙卑。因為我們不知道未來會發現什麼樣的變故,一時的成功並不代表永遠的成功。
只有用「孫子心態」把自己當成還是曾經那個一無所有的人,依然還要面對很多問題,危機、壓力隨時存在,像一把刀懸在自己頭上。我們才會懂得自警、自省,一步步去調整問題,扎紮實實走好每一步,獲得從一到百,到萬的能力。
「孫子心態」不是讓我們懦弱,而是一種以退為進的能力和勇氣。
馮侖曾說:「你經歷的那些痛苦與焦慮,我都已經找到了解決之道。」而他把這些解決之道都寫在了《扛住就是本事》一書中。
蔡康永曾這樣評價這本書:「在這本書裡,你能看到很多有趣的企業界案例和學習、生活的方法,有很大的收穫」
俞敏洪曾這樣評價這本書:「這本書講述了他幾十年來的商業見聞,每個讀者都能從中增長見識、悟出道理」
如果你正經歷事業受挫失去方向,或者對人生迷茫,不知何去何從時,不妨讀讀這本《扛住就是本事》,與馮侖對話,學習大佬的智慧,為自己指引明路,衝出逆境,創造財富。
一頓飯錢,給自己一個學習成長的機會,何樂而不為,可能書中一個點就能讓你馬上撥開雲霧見日出,有時候思維盲點的突破就差那臨門一腳。
在迷茫無助,實在不知道做什麼的時候,讀書是一個非常好的解決辦法,醍醐灌頂可能就在讀書的一剎那,你的人生就此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