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牛在哪?10句話告訴你!

2021-03-05 O2O商學院


《孫子兵法》既是一部兵書,有「用兵之法,全勝為上」這樣的軍事謀略;也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有「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攻其無備,出其不意」這樣膾炙人口的名言;還是一部指點做人做事的參考書,有「勝可知而不可為」這樣的做事方法。

今天擇選其中最經典的十句,我們一起來品讀一二。



《孫子兵法·虛實篇》

勢:方式,模式。神:超乎常人的本領。

這兩句大意是,用兵作戰沒有固定的模式,就像水沒有固定不變的形態一樣,能根據敵情變化而取勝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孫子認為,戰場上形勢瞬息萬變,不能拘泥於某種作戰的形式,正像水本無固定的形態一樣,放在圓容器中它就是圓的,放在方容器中它就是方的。能夠根據敵人數量的多少,裝備的好壞,士氣的高低,指揮員素質如何,軍需供應怎樣而機動靈活地採取對策,才能奪取勝利。

這幾句可用以說明用兵或做其他工作應審時度勢,靈活機動地制訂計劃,不可死搬教條,墨守成規。

《孫子兵法·謀攻篇》

這兩句大意是:知道什麼情況下可以打,什麼情況下不可以打的將領,就能打勝仗。能審時度勢,知己知彼的將領在戰爭中善於採用靈活機動的戰術,打得贏便打,打不贏不打,不受感情支配,不盲目行動,這樣自然能打勝仗。

《孫子兵法·軍爭篇》  

惰歸:孫子把士氣分為三種: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惰歸是指士氣疲憊衰落之師。

這幾句大意是:善於指揮作戰的將領,要避開敵人的銳氣,等到敵人士氣衰落、疲憊時再去攻擊它。「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和「避實就虛」的作戰原則一樣,都是說明在敵我力量相當時,可以作暫時的讓步,以保持我軍的銳氣,使敵人疲勞沮喪,減殺其優勢,待到時機成熟時,再給敵人以致命的打擊。

4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孫子兵法·計篇》 

詭:欺詐。道:學問,理論。示之:做給他看。  

這幾句大意是:戰爭是一種用假象來欺騙和迷惑對方的學問。所以,本來自己強大,卻要偽裝成弱小;本來具有戰鬥力,卻要偽裝成不堪一擊;本來已逼近敵人,卻要偽裝成相距甚遠;本來要向遠處,卻偽裝成要向近處。(總之,處處要使敵人產生錯覺)。

常言道:「兵不厭詐」。戰陣之間,必須施以偽裝,使敵人產生錯覺,作出錯誤判斷,然後趁機對敵方進行襲擊。定可獲勝。由這幾句派生出來的聲東擊西、指南打北等戰術,都是以假象迷惑敵人,從而達到預期的目的。

《孫子兵法·計篇》 

實:敵人力量充實。備:防備。

這幾句大意是:對敵人要以小利誘惑他,使他上鉤;要擾亂敵人,趁機戰而勝之;當敵人實力雄厚時,要防備他可能進攻自己;當敵人力量強大時,就要避其鋒芒,保存實力。

這幾句講用兵之道在於計謀,作者認為,「戰陣之間,不厭詐偽」(見《韓非子·難一》),因而可以小利誘之,使敵人迷惑,中計;可以擾亂其軍心,破壞其給養,打亂其部署,最終打敗敵人。若看到敵人實力雄厚,就應考慮到敵人可能會對自己發動進攻,應有所準備。兩軍對陣時,看到敵軍強大,就要有所迴避,不可硬拼、硬衝。此二句所談用兵之道,在現代軍事上也可作為借鑑。

《孫子兵法·計篇》

無備:沒有準備。不意:意想不到。

這兩句大意是:趁敵人沒有防備的時候進攻,採取敵人意想不到的出擊行動。對敵人作戰,就應在敵人守備最薄弱的地方和敵人意想不到的時間,在對方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突然襲擊,這樣就能出奇制勝。

古今中外有不少這樣的戰例,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成功即為其一。現已廣泛應用於其他領域中的爭奪、競賽,前者說在對方沒有防備的地方或無準備的時候發動進攻;後者說採取出乎對方意料的行動致勝。

7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孫子兵法·謀攻篇》

彼:敵軍情況。己:我軍情況。殆:危險,引申為失敗。 

這兩句大意是:既了解敵人的長處和短處,又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就能百戰百勝,永遠立於不敗之地。這是一條聞名中外的戰爭原則。它科學地闡述了臨戰時必須了解敵我雙方力量的對比,以己之長,攻敵之短;有把握便打,沒有把握不打,根據敵情的變化,採取最合適的方式、最恰當的時機去攻擊敵人。因此,自然每戰必勝。同時,這一原則還遠遠超出戰爭範圍,適用於其他一切工作。

8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孫子兵法·謀攻篇》 

這幾句大意是:用兵的原則,有十倍於敵的兵力就包圍敵人,有五倍於敵的兵力就進攻敵人,有一倍於敵的兵力就要設法分散敵人,有與敵相等的兵力要設法擊敗敵人,兵力比敵人少就要退卻,實力不如敵人就要避免決戰。

用兵的基本法則是根據敵我強弱的不同而採取不同的方針。在我強敵弱的情況下,應集中優勢兵力,包圍、進攻、消滅敵人;在敵我力量接近時,應設法分散敵人的兵力,果斷地攻擊敵人,將敵人擊潰;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則迴避與敵交手,能走便走,採用機動靈活的戰術。否則,或者會坐失良機,或者會冒險交戰,導致戰爭失敗。作為兵戰的原則,這幾句至今仍有借鑑意義。



《孫子兵法·九地篇》 

這兩句大意是:把軍隊置於必死之地,身陷絕境,反而能轉危為安。保存下來,取得勝利。這也是出奇致勝的一種方法。遇到情況危急,已無退路的險要關頭,可把軍隊投道死亡線上,士兵如過河卒子,只能進不能退,為求得自身的生存,必須背水一戰,拼死搏鬥,這樣反而能轉敗為勝。

10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孫子兵法·謀攻》 

這幾句大意是:百戰百勝固然好,但不是好中之好;不經過戰爭而使敵人屈服,才稱得上好中之好。這段話反映了孫武戰爭觀的一個重要內容。孫武認為,戰爭的目的在於「能自保而全勝」,百戰百勝實難作到,即使全勝了,殺敵一萬自損三千,己方也要受到很大損失,若運用謀略和外交手段取得勝利,即「不戰而屈人之兵」才算上策。所以他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意即兩國相爭,最高的是鬥謀略而使對方屈服,其次是通過外交鬥爭面取勝,再次是交戰而取勝,最下者為攻城取勝。孫子的這一戰略思想,很值得學習。

——END——

O2O商學院【o2obus】

產品 | 品牌 | 管理 | 營銷 | 創業故事 | 商業模式

我們既關注傳統企業轉型,又關注TMT領域內的創新,我們提供新鮮、有趣、有料的文章,幫助你在創業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投稿、商務合作請聯繫院長QQ:842645227

做你的私人商學院!

相關焦點

  • 《孫子兵法》中的 10 大人生啟示
    《華杉講透<孫子兵法>》火了!
  • 孫子兵法全球行:美國文化界推崇孫子文化大有人在
    中新網蘇州2月10日電(記者 韓勝寶)美國文化界中對孫子推崇備至者大有人在。美國著名的亞洲家世小說家詹姆斯·克拉維爾在為美國出版的一本《孫子兵法》英譯本所寫的前言中,就有這樣一段熱情洋溢而又充滿風趣的話:「所有的現役官兵,所有的政治家和政府工作人員,所有的高中和大學學生都要把《孫子兵法》作為必讀材料。」
  • 《孫子兵法》裡的10句經典名言,句句充滿智慧!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兵書,春秋末孫武著,今存13篇,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出自春秋·孫武《孫子兵法·始計篇》。所謂的將領,就是指將帥的才智,獎懲有信用,關愛士兵,勇敢無畏,嚴明軍紀。出自春秋·孫武《孫子兵法·始計篇》。權:權衡。所謂的勢,就是根據實際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
  • 好書我推薦——《孫子兵法》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讀書要堅持不懈地讀才能保持學問,讀書也是一樣的。讀書要讀好書,那什麼樣的書是好書呢?能給我們有啟發的,故事精彩的,有人物個性的書……今天,我推薦給大家的這本書是《孫子兵法》,它的作者是春秋時的孫武,由天地出版社出版, 戰爭中有五個方面——政治、天時、地利、將領、法制。這是《孫子兵法》的總則。
  • 中國古代故事:《孫子兵法》
    在《吳越春秋》的記載中,公元前512年孫武初見吳王閡間時,已經獻上了自己所寫的兵法,似乎《孫子兵法》早就已經作成。但是,從書中所載有關吳越爭戰以及水戰問題的議論可以推知,《孫子兵法》有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孫子兵法》既是孫武對前人兵學成就的繼承,也是自己軍事實踐經驗的總結。
  • 華杉講透孫子兵法
    在本書中,作者通過155個經典戰例,將《孫子兵法》的原意剖析得詳盡透徹。同時援引兩千多年來,解讀《孫子兵法》的傳世注家曹操、杜牧等11人的註解,從不同角度還原兵法原意。全書通俗易懂,案例教學生動形象。雖說沒有完全按照翻譯來解釋,但最後都能夠讓人理解含義和背後的緣由,不失為一本了解孫子兵法的優良讀物。
  • 孫子兵法哪三十六計?
    孫武帶著他剛寫就的兵法進見吳王。吳王將兵法一篇一篇看罷,嘖嘖稱好,但還想給孫武出個難題,便要求其用宮女來演練隊伍。孫武把180 名宮女分為左右兩隊,指定吳王最為寵愛的兩位美姬為左右隊長,讓他們帶領宮女進行操練,同時指派自己的駕車人和陪乘擔任軍吏,負責執行軍法。但宮女們不聽號令,捧腹大笑,隊形大亂。孫武便召集軍吏,根據兵法,斬兩位隊長。
  • 孫子兵法應用案例故事(十)
    孫子兵法中也多次強調,將帥要懂得各種變通,因勢利導,不能猶豫遲疑,暴躁易怒。要善於總結經驗教訓,特別是那些導致失敗的教訓,尤其不能以怒興兵,以慍至戰,就是說不能被情緒左右,在失去理智的時候做事關重大的決策。        所以,孫子兵法提出來選將用人的五條標準:智、信、仁、勇、嚴 。
  •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本劇通過戰國時期兩位著名軍事謀略家——孫臏和龐涓的故事,向人們形象展示最為傑出的兵法與計謀。戰國時期,世外奇人鬼谷子有兩個得意弟子——孫臏和龐涓。鬼谷子將失傳的《孫子兵法》獨傳於孫臏。龐涓率魏國大軍在方城與楚國軍隊相持不下,孫臏引用《孫子兵法》上的「上屋抽梯」之計,大敗楚軍。龐涓因此嫉妒孫臏的才能,用「笑裡藏刀」之計栽贓孫臏,孫臏被處以臏型。
  • 《孫子兵法》早已給出答案
    從《孫子兵法》的這句話可以看出,作為東方兵學鼻祖的孫武,主張戰爭開始之前,就要早做準備、未雨綢繆;在兵力、物力、財力上進行精密的籌劃,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無論是千年之前的古代戰爭,還是近代戰爭,孫子的這一戰略思想都得到了充分的驗證。俗話說「商場如戰場。」
  • 淺議《孫子兵法》與太極拳
    《孫子兵法》篇篇言智、句句論謀、精邃富贍、精華閃爍,其中一些戰略思想與太極拳思想一脈相承、珠聯璧合,而其中謀略之術更是對太極推手和技擊有不可忽視的指導意義,今試就此作一初探。   1 《孫子兵法》與太極拳習練之通性   《孫子兵法》云:「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
  • 孫子兵法到底和三十六計有什麼區別?
    在很多時候大家都認為孫子兵法是跟三十六計並列的軍事奇書,但其實完全不是一回事,三十六計,講的是計謀,而孫子兵法則講的是計算,他無時無刻不在計算,算各種概率和可能,讓你儘可能多地掌握戰場上的優勢。這是道和術的區別,層次也和境界也不一樣。
  • 我讀《孫子兵法》的43條感悟
    2.《孫子兵法》是讓人知道自己能勝利,再去打仗,而不是先去打仗,再追求勝利。要做到先勝後戰,就要研究5件事,計算7件事(五經七計),計算明白了再決定打不打,怎麼打。3.《孫子兵法》大家都看過,為什麼交戰的雙方還是有勝有敗呢,因為「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理論固然重要,更要看你的實際運用。
  • 《華杉講透孫子兵法:贏了再打》
    《孫子兵法》是大浪淘沙餘下的經典,若干年來,不論是徵戰沙場的將相,還是揮毫潑墨的文豪都曾拜讀註解過此書,現在這本《華杉講透孫子兵法》是通俗版,也是華杉先生經過多年研究和自身經歷,結合曹操、杜牧、陳皞等十一位傳世注家的精髓的成果
  • 《孫臏兵法》與孫子兵法的區別?它們是怎麼流傳的
    《孫臏兵法》的著錄和流傳比較簡單。孫臏在桂陵之戰與馬陵之戰後,名播天下,其兵法也流傳於世。《韓非子●五蠹》所說「藏孫吳之書者家有之」的「孫」既指孫武,也指孫臏。先秦至秦漢,孫武與孫臏都被稱為「孫子」。這有文獻為證:《韓非子●難言》中的「孫子臏腳於魏"的「孫子」即是孫臏;《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的「孫子」既指孫武,也指孫臏;《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的「孫子」就是孫臏;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中的「孫子」也是孫臏;《漢書●藝文志》為了區分孫武與孫臏,則分別稱「吳孫子」和「齊孫子」,兩人都是「孫子」。這也是後人把孫武與孫臏誤作一人的主要原因。
  • 孫子兵法全球行:美國華裔《孫子》研究女大師朱津寧
    她還擔任美國學習頻道(Learning Channel)「偉大之書系列」《孫子兵法》單元的主要撰稿人。  陳富焙告訴記者,他曾多次出席朱津寧在吉隆坡的講座,和她面談過,得到她的指點獲得啟示。每隔幾年,朱津寧都要來馬來西亞講課,他幾乎每場都到場聆聽,向她詢問討教,寫學習心得,同時也閱讀她的所有著作,並經常寫電郵和她溝通。朱津寧到過印度修行,她一些書中的內涵很深, 不是一般人可以掌握的。
  • 《孫子兵法》全文及譯文
    兵法簡介    《孫子兵法[1]》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漢書·藝文志》記載:「兵權謀家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圖九卷」。八十二篇中的十三篇著於見吳王前;見吳王后又著問答多篇。晚至唐代,流傳的孫子兵法共三卷,其中十三篇為上卷,還有中下二卷。《孫子兵法》注家杜牧認為,曹操將八十二篇孫子兵法刪節為十三篇;但其他注家認為十三篇出自孫子本人,不是曹操刪節的結果。    目前認為《孫子兵法》由孫武草創,後來經其弟子整理成書。
  • 孫子兵法全球行:香港十大名人演繹「多彩兵法」
    香港十大名人演繹「多彩兵法」  記者 韓勝寶  香港孫子研究學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談及本港名人與《孫子兵法》來津津樂道。他曾在港臺推薦「十本好書」招待會上說,他已看過《孫子兵法》,因一直都想拍一套關於孫子的電影,想了解它是怎樣的一本書。看過之後,發覺它實在是一本很有趣味的書,也是一部值得經常翻看的書,古今中外的人都對這本書很感興趣。美國西點軍校必修《孫子兵法》,美國哈佛大學MBA課程亦必修《孫子兵法》。
  • 讀《孫子兵法》?你第一個字就讀錯了! | 每周一本書
    華杉講透孫子兵法華杉《華杉講透<孫子兵法>》是至今為止解析孫子兵法評價最高的一本書。作者華杉,抓住兵法根本思想,通過155個經典戰例,將《孫子兵法》的原意剖析得詳盡透徹。同時援引2000多年來,解讀《孫子兵法》的傳世注家曹操、杜牧等11人的註解,從不同角度還原兵法原意。孫子兵法開篇篇是「計篇」,但很多人第一個字就讀偏了,在書中這樣寫道:
  • 媽媽的媽媽叫「外婆」,孫子的兵法叫「孫子兵法」
    2,《孫子兵法》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好像是:「攻敵所必救,殲其救者。」因為這句話經常出現在很多電影的臺詞裡,這句兵法的典型案例好像就是「圍魏救趙」,或者是我們國產片中那些紅軍將領最愛說的「圍城打援」,它的基本的原則就是尋找強敵陣營中的某個薄弱而關鍵的環節發起攻擊或者包圍,這樣敵方必然動用援兵來解圍,這時候我方就可以埋伏好,或者集中優勢兵力把對方的援兵消滅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