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這裡是既不專業也無樂趣作者還特別任性的魚標本頻道。今天是給我老讀者的一個專場。
前天我收到了一位魚友在公號後臺的留言,希望我能介紹下非洲肺魚。這位寒冷即是虛空的魚友是三年前從r世界公眾號就開始讀我文章的老朋友了,對於這樣的魚友提出的需求,我當然是全力以赴滿足啊。所以今次不但寫了非洲肺魚,美洲肺魚和澳洲肺魚咱們一鍋燴,要看就看個痛快。
上圖不是澳肺哦,是雙鰭魚的想像圖,注意其獨特的尾部特徵。雙鰭魚是肺魚遠古祖先。
肺魚家族並不簡單,說其是活化石那是有充分依據的。早在4億年前泥盆紀時代,肺魚的祖先就已經繁榮於地球了,論資排輩的話恐龍都得靠邊站。此外,研究表明,肺魚很有可能和總鰭魚類同是陸生動物的祖先。它們進化出的內鼻孔與帶有骨骼的偶鰭結構均表明了向陸地生存的發展趨勢。另外,肺魚某些品種在幼年時代具有六角恐龍那樣的外鰓,更被認為是與兩棲動物關聯的特徵。如此,我們就一同陪著寒冷兄來看看這些不可思議的古代「活化石」吧。
拉丁名:Protopterus aethiopicus
國外貿易名:Marbled lungfish
(石花肺魚)
Leopard lungfish
(豹肺魚)
國內貿易名:維多利亞肺魚
大王肺魚
在非洲肺魚,或者雙翼肺魚目(Lepidosirenif-ormes)家族中,維肺是真真正正的龐然大物,它可以長到1.5米甚至超過2米,加上強壯的體格和兇悍的性格,無不彰顯出一派帝王氣質,故有肺魚之王,大王肺魚之稱。此外,維肺地域種較多,身體色彩從深褐,黃褐,藍黑到橄欖綠多種多樣,搭配上「灑落」在皮膚上星碎均勻的斑點及大理一般華麗的紋路,是又好看又好看還又好看。
維肺主要產地來自於非洲東部和中部地區的沼澤,河流,洪泛區,和廣大湖泊河流之中,特別是東部大湖區的多個湖泊都有其蹤跡;阿爾伯特湖,愛德華湖,坦噶尼喀湖,維多利亞湖,佳博納湖和闊加湖都是分布。更神奇的是,在尼羅河中上遊及下遊某些區域是有著不同表現的亞種的。幼年階段的維湖多喜歡潛伏在蘆葦或莎草根部等待狩獵機會的來臨,成體後會潛到水底尋找洞穴安身或隱蔽在近岸的泥洞中。挑選這個魚是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因為不同產地的色彩包括體型大小是不一樣的,市場又多以幼體出售,您在購買時完全不會知道自己買到的是哪個產地,會有怎樣表現。只有魚逐漸長大後您才會發現買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哦不,才會發現原來自己所飼養的是這種表現的。這種不確定性其實也給飼養帶來了許多樂趣。
這是個巨大的史前怪獸,儘管它們平時不喜愛遊動,多數時間都是靜靜的趴在水體,且越是成體越是這個情況,但考慮到其龐大身軀,您還是需要準備一個大型水箱才能完全欣賞到大王肺魚巨大身軀加上華麗皮膚帶給飼主的視覺震撼。2米乘1米的箱體我覺得是比較妥帖的。此外,作為本文第一個介紹的肺魚,有個事需要跟部分飼養肺魚但不了解肺魚習性的魚友說明下。所有的雙翼肺魚在飼養時麻煩您在水面給它們留個進空氣的空間,否則他們很可能因鰾內缺乏氧氣而溺水身亡!沒錯,這類魚可能會被淹死。那些喜歡將水位高度加滿到和缸體高度一樣還使用個密封缸蓋的魚友需特別注意這一點。雙翼肺?介似個嘛?除了澳肺以外您能買到的肺魚都是雙翼肺魚目成員。
造景上裸缸就很好了,喜歡自然生態環境的魚友或具有造景強迫症的魚友可以鋪設些細軟不會劃傷肺魚皮膚的小鵝卵石,底座堅固的大型沉木是首選,成體維肺具有超出您想像的力量,因此所有不夠穩固的石塊都是最好避免選用的素材。如果可以的話,給您的肺魚準備一個大花盆或者爬行動物商店給大蜥蜴準備的大號洞穴都是可以幫助您獲得肺魚好感度的道具。它們喜歡幽暗且不受打擾的飼養環境,請減少照明或採用小功率的照明設備。所有您安排與它同居的小夥伴它都不喜歡,儘量單獨飼養,這是種寂寞的魚,對魚對主人而言都是如此。飼養前請仔細斟酌想清楚後在入手比較好。
很多資料都介紹了肺魚的脫水能力和超強「待機」功能,據傳說最長壽的一條肺魚就是維肺,壽命超過300歲。(真假未知),愛好者普遍認為大王肺魚壽命可以超過100歲。但,事實上在魚缸中這個魚壽命基本在20年左右,野外超過這個壽命的也是少數極限個案。所有被鑑定壽命誇張的個體都是在休眠狀態下發現的,這並不能代表其真實情況下的生命長度。此外休眠狀態下的肺魚基本也只能存活2-3年,達到5年的有很厲害了。也許在您的精心照顧下,您的維肺可以超過20年的門檻,不過這個對魚的生命力和您20年如一日的細緻關照都是個考驗。
對了,成體維肺的咬合力足以咬斷一個人的手臂這件事兒您知道吧?超過50釐米的個體就具備了很強的咬合力了,所以沒事別總伸手下水跟您的維肺逗悶子玩兒,雖然它比較懶不一定會主動攻擊您,但只要有一次很可能就是個嚴重事故。
拉丁名:Protopterus annectens
國外貿易名:African lungfish
(非洲肺魚)
West African lungfish
(西非肺魚)
國內貿易名:虎斑肺魚
鈍吻肺魚
虎斑肺魚在非洲分布相當廣泛,當您讓您的機器貓從四維空間肚兜裡取出一個地球儀轉到阿非卡大陸時,用手指隨便在非洲大陸「中段」劃上一划,手指之處或許都有虎斑肺魚的足跡。論生存能力,這個肺魚是個十足的狼滅,它們生活在沼澤或水質條件相當惡劣的死水潭和許多人們難以想像會有魚生活的水域中。(當然,水質條件好的河流湖泊也有分布。)那些條件惡劣的沼澤水潭通常進入旱季就完全乾涸,虎斑就只得發揮下用溼潤泥土「作繭自縛」的本領,等待雨季來臨河水泛濫後再破繭而出。
它有個暱稱叫鈍吻肺魚,這是因為和維肺比較,其頭部又短又圓好似被人給了一拳把嘴打偏了一樣。由於體型不及維肺身軀巨大,但粗壯的身體使得虎斑看上去更加精壯魁梧,很有震懾力。這般說著,其實它也可以長到1米左右,依然是個大傢伙,需要個大型水箱來安置。飼養和維肺同,底砂是不必要的如果堅持使用,考慮到這類魚大部分時間棲息在水底,底砂要儘量「圓潤」不會劃傷魚的皮膚。細沙或許不是個好主意,大型魚很容易將那些輕盈的細沙弄得滿缸「塵土飛揚」。光線可有可無,它們更喜歡昏暗環境。魚缸要有蓋,但水位不要和魚缸高度一致,一定要預留個數釐米以便儲存空氣。
肺魚的性格脾氣是具有不可預知性的,很難預判一條肺魚會在什麼時候將怒火爆發出來,而且一條憤怒的肺魚是相當危險的。觀賞魚界的前輩大咖浩川兄曾在他的書中這樣介紹虎斑肺魚:「真正的問題是它(虎肺)兇猛的性情,千萬別被它呆傻的外表所迷惑,(它)絕對是個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主。」這句話我在3年前些非洲大魚古代那一章時也加上了,當時有位魚友留言「可能是我運氣好,缸裡的虎斑目前和其它魚混養還相安無事。」這位魚友所說的是很現實的問題,肺魚大多數時間都比較「懶」不愛動,這是因為其生存策略既是要儘可能去保存體力,但其對同居夥伴使一直處於「攢怒」狀態,有些肺魚或許永遠不去爆發,畢竟太「懶」,有些可能會在某一天突然爆發,雖然肺魚的憤怒基本上只能持續一會兒,但其驚人的咬合力足以一口斃命合租夥伴。
虎斑肺魚大概在千禧年之初就進入我們市場了,那個時候還是非常珍貴稀有的魚類,因此當時問下價格往往能令人菊花一緊,直到後來問下價格直接能嚇得尿了褲子的維肺進入市場後虎斑才從「炸灌腸」家族中的神壇上跌落。但奇怪的是,如今維肺價格大幅縮水隨處可見,虎斑卻不是很容易買到了,許是無論色彩還是價格都不具有優勢所以魚商也不願意引進了吧。
拉丁名:Protopterus dolloi
國外貿易名:Spotted African lungfish
(斑點非洲肺魚)
Slender lungfish
(細長肺魚)
國內貿易名:長身肺魚
芝麻肺魚
長身其實有個暱稱也叫作纖細肺魚,這是指和其它肺魚比較它的身體顯得又細又長,就好像大號版的草繩恐龍魚一樣。芝麻肺魚取自其身體上那些細碎不規則的黑色斑點。這個肺魚另一大看點在它的頭部紋路,就好像用刻刀一道一道雕刻出來一樣,精緻而有規律。它的分布不算很廣,基本上只出現在西非一個不太大的範圍內。雖然它的生活區域和虎斑有點類似,部分群體也面臨著旱季河水枯竭需要用泥土做巢穴來夏眠繼而等待雨季後再復出的窘境,但整體上而言,長身棲息的地區水資源還算比較豐富,就跟維肺一樣,很多生活在大水域的長身肺魚一輩子也沒遇到過河水乾枯的事件。
上圖是還保持著外鰓的幼體
別看它身體細長看似纖弱,其實這個肺魚可以長到130釐米且性格也很暴躁,一個大型水箱單獨安置這個魚是比較理想的飼養模式。長身特別特別特別喜歡洞穴,水箱中能提供一個尺寸恰當的巖洞將會是很不錯的配置,其它飼養條件和上面兩種肺魚相同就不贅述了。
如今市面上偶爾還是可以看到這個肺魚幼體在出售的。很容易區分它們,頭部整齊又神秘的紋路就是這個該魚的標誌。如果您是肺魚愛好者,沒有巨型水箱來安置維肺又不喜歡虎斑「短粗」的樣子,那麼來個長身則是不錯的一個選擇,另有一番獨特風味。哦對了,雖然長身目前價格比較親民,但這個產地比較局限採集培育都很不易的肺魚依舊推出了白化版,當然,因為更加少見,其價格或許比維肺白子還要扯淡,想要收藏還是先掂量下錢包吧。
拉丁名:Protopterus amphibius
國外貿易名:Gilled African lungfish
(棘刺非洲肺魚)
East African lungfish
(東非肺魚)
國內貿易名:侏儒肺魚
短鰭肺魚
在世界各地已知或可獲得的所有肺魚中,我個人唯一喜愛且特別鍾情的只有這個侏儒肺魚。首先,這是肺魚家族中已知最小的種類了,最大只有50釐米。其次,比之那些相貌醜陋外形粗糙的肺魚,這個小可愛基本可以在肺魚愛好者中做到人見人愛花見花開了。最最令人著迷的是,侏儒肺魚是唯一一種終身保持幼體形態的肺魚,也就是其輔助呼吸的「外」鰓永遠不會褪去,當別的肺魚「外」鰓只保留很短的一段「童年」時期時,小可愛肺魚卻始終維持著一個「大蠑螈」的樣子。它的魚鰭也很短,臉型更「圓」更「清秀」,配上「小巧」的身型,給人一種特別Q的感覺,可愛到犯規。
小可愛肺魚分布於東非肯亞,索馬利亞和莫三比克,主要採集於贊比西河三角洲。但比較遺憾的是,這個肺魚在自然界屬於難得一見的魚類,其種群數量並不樂觀,因此採集量很低。故此,在過去這是個傳說級別的肺魚,當國內愛好者發現日本開始少量進口侏儒肺魚時,竟然組團跟日本貿易商洽談購買事項並願意為此支付一筆嚇得人背過氣兒的費用。沒錯,在過去,這個肺魚價格極其離譜兒。儘管後來國內也開始逐漸引進,來滿足國內愛好者的需求,但畢竟數量實在是太稀少,僧多粥少,價格比之日本的報價雖有所減少,但高額的售價依舊將絕大多數愛好者阻擋在了門外。時光荏苒,現如今侏儒肺魚已經從神壇上跌落了下來,價格斷崖式大幅度下滑,甚至一度不及巴卡雷龍。不過廉頗雖老仍然能吃,傳說級肺魚名頭畢竟不是吹出來的。小可愛的進口量還是屈指可數,比巴卡要少得多的多,價格嘛……現在的價格再打個一折我覺得我可能還行……
飼養就不多說了吧,跟樓上它那幾個大哥是一樣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有個80釐米方缸就能把它體型養好,一米方缸就能養到極致了,這比上述幾個親戚對飼養條件要友善得多。別看它可可愛愛,咬合力也不是誰都能受得了的,肺魚就是肺魚,性情都具有不可預測性,混養肯定不是個好選項。我知道看這篇文章的不少魚友都是年入七位數以上的,買這個完全不是問題,因此我還是叮囑一句,它看似乖巧可愛,千萬別嘗試下手去逗弄它。對侏儒肺魚來說一口咬下一個人的手指頭毫無壓力,就看它急不急眼。考慮到人有十個手指頭,因此調戲它的機會大概也只有十次吧……這是個遠古猛獸,如果您不能尊重它的習性,不能做到只可遠觀不可嘚瑟的話,為了您的身體健康,請不要飼養這些魚。您可以招惹它一萬次,但只要它反擊一次且下了死手,那恐怕就是個大事件。老話說得好,不作就不會什麼來著?
拉丁名:Lepidosiren paradoxa
國外貿易名:South American lungfish
(南美肺魚)
國內貿易名:星點肺魚
南美肺魚在我們這邊的市場上多以星點肺魚的稱呼出現,這是因為國內市場基本上都是以幼體來引進的,其身上細碎頭部密集的金色保護色,點綴在黑色身體上好像繁星一樣令人矚目,於是就叫做星點肺魚了。不過這個魚長大了以後身體是黑灰色的,那些好看的碎點只能維持很短一段時間。它們生活在亞馬遜河域廣大地區,比較喜歡棲息於緩慢流動或靜止的區域,包括雜草叢生的小溪,沼澤和支流。很多區域水位很淺,很容易面臨缺氧和乾涸問題。當然,對我們的美洲肺魚來說這不是問題。
在野外,發現過125釐米左右的美洲肺魚個體,在魚缸中這顯然很難做到,事實上當這個魚長到60釐米以後生長速度會變的相當緩慢。在幼年和亞成年階段,小可愛星點肺魚是可以和很多上層水域活動的魚類共處一室的,不過隨著年齡增長,這種混養模式會變得越來越充滿不確定性。還是那句話,肺魚比較「懶」,或許大多數個體輕易不會發飆,不過它們一但發起了飆,沒有哪個鄰居能經受得住它全力一擊的,包括您水箱內的各種硬體設備……說到懶,美洲肺魚比它的非洲兄弟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個肺魚是真的「懶」,小時候還能遊一遊,上下翻騰一會兒,長大了以後您把它當做水箱中的沉木就行了,一天也不見得能看見它挪個窩兒。很多魚友抱怨過自家飼養的美肺突然開始收口不吃東西了,急急忙忙尋醫問藥。其實您大可不必擔心,很可能是因為您的美肺懶得去找食物或者配合您的投餵動作。這種情況下,您可以通過把食物扔到它嘴前的方式促其吃飯,可能會有一定機率成功。沒錯,它就是這麼懶。
(其實肺魚不愛運動和夏眠習性有關,平時它們會儘量積累能量,避免過多浪費)
成體後的星點就沒有星點了
如果您想知道點別的,那麼我們可以簡單說說美肺的特徵。從拉丁名上您也能看出它和非洲兄弟不是一個屬了,是獨立的美洲肺魚屬。在身體結構上主要有兩點和非洲親戚不同,一個是鰓部,非洲肺魚具有6對兒鰓弓和5對兒鰓裂,美洲肺魚要少一些,是5對兒鰓弓和4對兒鰓裂。再一個是偶鰭,我想肯定有人會問什麼是偶鰭,偶就是成對兒,兩個的意思。鰭就不解釋了。美洲肺魚比之非洲肺魚,偶鰭極為短小,基本上就是一個細小絲狀小觸手般的存在。美肺的偶鰭不但短小,裡面的骨頭構造也和非洲肺魚不同,支鰭骨完全消失,因此美肺只能採取接近鰻魚那樣的移動方式。(是不是感覺奇怪的知識又增加了?)
不好意思,放錯圖了。
拉丁名:Neoceratodus forsteri
國外貿易名:Australian lungfish
(澳洲肺魚)
Queensland lungfish
(昆士蘭肺魚)
國內貿易名:澳洲肺魚
不知為什麼,這個除了頭以外都很像胖頭魚的肺魚深得我群內小豪和威廉的喜愛,所以我打算這個肺魚一帶而過就不好好寫了,這樣才能讓他倆一直留在我那裡一直聽我吹牛筆…哦不,講故事。
非洲肺魚和美洲肺魚擁有更近的血緣關係,但澳洲肺魚和這兩個遠親血緣就要疏遠些了。澳肺是被認為繼承了肺魚最正宗血統的「獨苗兒」,是肺魚祖先雙鰭魚的直系後代,它的外形也極大體現了古生肺魚的特徵:頭部骨化程度高,鱗片巨大,偶鰭強壯有力可支撐身體。它另一個直系祖先是古角齒魚,澳肺就屬於角齒魚科,魚類活化石這一稱號對其而言並不過分。雖然叫做昆士蘭肺魚,但是這個魚在澳洲分布還是挺廣泛的,特別是為了進行擴大種群的保護措施後,人們已經將這個魚引入到了澳洲的很多以前不屬於他們生活範圍的水系和水庫,因此很難確定具體產地。
角齒魚的復原圖,外觀上澳肺和其祖先高度相似。人比較的話,角齒魚擁有遠大於其子孫澳肺的巨大的體型。
儘管一些個體可以達到驚人的2米長100斤重,不過大多數個體尺寸會維持在90釐米到120釐米之間。就算是90釐米也不能算是小型魚了,需要充足的水體才能考慮飼養它們。一些魚友看過一兩個紀錄片,對肺魚的脫水技能過目不忘,繼而在很多群裡給其他魚友科普肺魚夏眠行為。說說就得了,肺魚脫水能力如今已經被國內圈子過分誇大了,特別是這些知識放在澳肺這裡通通不好使。澳肺是單鰾肺魚,直接呼吸空氣中的能力很弱,簡直就是難為它,將其放在完全乾涸的水域那就是謀殺。只要您敢魚缸中不放水,它就敢死給您看。不僅如此,您魚缸內氧氣不充足,飼水不夠清澈乾淨,那它也敢鬧病給您看。這是個公約保護物種,現在帶證書的幼體狠一點的商家已經喊到5位數了,它不是什麼生存大師,如此珍貴的魚飼養時您看著辦。
澳大利亞生物進出口有多困難相信大家都知道。好在澳肺已經人工培育很多代了,這也是我們可以獲得這個魚的原因。和亞洲龍魚一樣,人工繁殖不代表其就廉價。由於當地採取了嚴格的出口審查把關動作,我們市場這邊很多商家都無法從源頭直接輸入,採取從國外有販售資格的出口商那裡引進的方式進口,因此澳肺是目前肺魚家族中售價最高沒有之一的種類。不過認識這個魚的人也很少,目前還沒有太多炒作空間,否則跟巴卡似的翻著跟頭漲價也不是不可能。總之,這是個價格高昂需要認真細心對待的肺魚,無論是購買成本還是飼養成本都需要您慎重考慮後再決定。
這是長身哦,也叫芝麻肺魚,頭部獨特紋路是其顯著特徵。
好了,今次的故事就到這裡了。這裡是不科普不專業非技術只講故事的魚標本頻道。今日的說笑就到這裡了,我們下期故事再見吧。
2020年5月3日
昨天北京魚友聚會從中午吃到夜半撐得現在還難受的魚標本
本文所有圖片皆來源於網絡,圖片版權歸圖片原作者所有,來源見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