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沒意識到廁所是多麼重要之前,人們對廁所的印象都是骯髒、臭氣燻天的。」
談起家鄉河南洛陽的旱廁,白琳至今記憶深刻。
家鄉的旱廁一到夏天,就會傳出刺鼻的臭味。坑位裡糞便隨意堆積,蛆蟲衝走不久後又滿處爬,男生上小便時,隨意「發揮」,牆壁上滿是不明黑色物體和不好看的塗鴉。
當初的白琳並未意識到,一個乾淨明亮的廁所對於人們的衛生行為習慣是有多麼重要。直到2009年初,白琳前往新加坡從事銷售服務類工作。
在新加坡,廁所內都會準備廁紙,出門不需要隨時帶一包紙巾。廁所的乾淨程度讓他意識到一個乾淨明亮的廁所會改善如廁體驗。
2013年,白琳認識了自己的顧客鄺先生,一位新加坡華裔,在鄺先生的提議下,白琳加入了一個改進中國農村廁所衛生的公益項目。
為了能夠讓中國的孩子上一個乾淨的廁所,2016年,白琳成為由WTO(World Toilet Organization)牽頭髮起的「彩虹校廁計劃」中國項目專員,負責在國內推進「彩虹校廁」建設,改善學校廁所環境。
8月30日,遠在新加坡的白琳接受了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的採訪。白琳說,在國內,學校教育對廁所衛生素質的培養常常被忽視,「不像校園安全教育(那樣)被強調。」。
改造前的河南洛陽洛寧縣丈莊小學旱廁蹲坑。 受訪者供圖
改造後的彩虹校廁。 受訪者供圖「用『彩虹』二字是希望每個上完廁所的孩子都笑著走出來」白琳將第一個接受彩虹校廁改造計劃的地點定在位於家鄉河南洛陽的洛寧縣丈莊小學。
2015年,他和鄺先生回國考察,發現家鄉河南洛陽市下屬的貧困縣中,多年過去,雖然經濟有了一定的發展,但鄉村學校的校廁環境仍未改善。
「跟我小時候一樣,上廁所沒有隱私。」白琳告訴澎湃新聞。女老師還是得趁學生上課時去上廁所,廁所連隔間都沒有,女生在經期「很容易不好意思」。
除了個人隱私問題,一到夏天,旱廁刺鼻難聞的氣味讓他「記憶猶新」。孩子們進出廁所都得捏著鼻子上。
在學校裡,他跟學生們講起衛生如廁的重要性,剛開始孩子們不明白,「廁所有什麼重要的?」但是當白琳問起,「你們覺得上旱廁有什麼不方便的地方?」學生們開始有意見了。
「太難聞了。」有的學生模仿起自己上廁所的樣子,捏著鼻子回答白琳,還有的學生說,下雨天旱廁裡的蹲坑會蔓延出來,為了防止自己踩到,不得不搭一座「小木橋」。
孩子們七嘴八舌說起這些時,他們才明白旱廁的糟糕。
白琳和團隊打算先從廁所硬體開始改善,用乾淨明亮的衝洗式水廁替代原先的旱廁。學校裡總共有17個廁所間,男生7個,女生10個,配有免費的廁紙和室外洗手池,同時裝備了地埋式汙水處理設備,可以使汙水無害化排放。
廁所門外則粉刷上彩虹的七種顏色,白琳提供給澎湃新聞的現場照片裡,女生們不用再蹲在旱廁裡捏著鼻子上廁所。談及這些變化,白琳說希望他們在彩虹校廁裡上完廁所,能笑著從廁所裡走出來。
除了改善廁所硬體,白琳和他的項目團隊也會在軟體上提醒學生養成良好的如廁習慣。在洗手池上方牆面,他們貼上「6步洗手法」,試圖告訴學生,「順手撿起一片紙,純潔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一塊汙漬,淨化的是自己的靈魂」。
WTO的標準下,一個乾淨的廁所應該是怎麼樣的?白琳說,理想狀態下,一個乾淨的校廁首先應該有明亮、通風、沒有異味、安全、健康,容易打掃的特色和面貌,需要配有洗手池、香皂、廁紙、蹲位隔斷、照明、汙水處理等設施。
乾淨的廁所多大程度上能影響學生們的如廁習慣?在走訪中,白琳發現,鄉村學校的旱廁裡的垃圾不單單有紙巾和糞便,還有塑料紙、食品包裝等垃圾。包括男生在小便的時候也會較為「隨意」,不瞄準小便池,尿的牆上到處都是。
他認為這些都是不正確的文明習慣。「如果是一個乾淨明亮的廁所,潛意識裡面,我們的行為習慣自然而然就會提高了。」硬體環境的改變會影響學生們的如廁行為,白琳認為。
改造後的彩虹校廁。 受訪者供圖「缺的是對衛生廁所的觀念」2015年,白琳開始做WTO的志願者,2016年8⽉8日,他正式成為WTO的彩虹校廁項⽬經理。至今近四年的時間裡,他和團隊走訪了河南、湖北、雲南、四川、湖南、廣西、廣東等地區近100所農村的學校,最終選定15所鄉村學校開展「彩虹校廁計劃」。
在推進彩虹校廁計劃時,有人質疑白琳「為何要執著於廁所」?有人不解,「廁所衛生有什麼重要的?」 其中, 大部分的質疑集中在「彩虹校車廁所」推廣時的技術上。「為什麼不給這些鄉村學校用更好的廁所?」
面對這些質疑,白琳認為「不現實。」
他解釋,「彩虹校廁」計劃不是從技術層面來解決校廁的問題,而是希望從思想意識層面來改變大家的如廁習慣。 「用技術解決,看起來一步到位,實際上卻改變不了真實的現狀。」
在選定的15所學校推進「彩虹校廁」計劃時,白琳觀察到,大部分的學校配合非常積極,但是對廁所衛生的管理上卻出現了一些問題。白琳談到了一次回訪經歷。在那所學校裡,廁所衛生保持得不好,打掃時還是有很多殘留垃圾。後來白琳去問負責掛你廁所衛生的老師,這位老師說看不出來哪裡有問題,「明明就比旱廁乾淨很多。」
改造後的水廁「從這點可以看出,(有些人)對廁所衛生的標準、要求不高。」白琳說,經過回訪之後,團隊對於廁所衛生的管理方面提出了更明確的要求,廁所衛生注意哪些方面,需要達到什麼標準,包括團隊在志願者培訓時也會特意強調,帶孩子們去廁所洗手,教他們要注意什麼。
白琳認為,學校教育對於廁所衛生的培養常常被忽視,「遠不及安全教育那樣被高度強調。」
談及近年來國內社會所倡導的「廁所革命」帶來的變化,白琳表示,有相當數量的新校廁建設了出來,但這些新校廁往往都是按照2000年初的標準建設出來的旱廁,跟現階段中國民眾的平均物質生活水平並不匹配。他認為,農村學校缺的是對衛生如廁的觀念。
白琳介紹,WTO作為關注廁所行業的全球性質的公益組織,希望更多的資源能夠加入到廁所公益項目上來,「但改造校廁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我們希望能夠發動更多公眾參與到這項計劃。」白琳說。
(應白琳先生提議,文末附上他的電子郵箱:bailin@worldtoilet.org)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