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美國的華人,現在過得好嗎?

2021-01-19 這裡是美國

籤證審查令人困擾,前景不明引發焦慮 ,幾大華人群體講在美生存狀況。

今年4月,美國《紐約時報》披露數十名中國社科領域學者、專家訪美籤證被吊銷,讓外界震驚,人們難以想像美國防範心理之重竟到了如此地步。在此前後,不斷有在美華裔科研人員遭「清洗」的案例出現。由美國挑起的對華貿易戰猶如不斷加劇的風暴,逐漸蔓延到科技、教育等領域,而一些在美工作生活的「特殊」華人群體不期然間被捲入,成為世界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緊張關係的承受者。《環球時報》記者近日採訪了數十名在美華人,他們有的是教育留學相關人員,有的來自信息科技等敏感領域,有的在外貿加工等進出口行業工作……他們在遙遠的大洋彼岸講述自己的經歷和感想。

中國留學生:

「我們今年都不敢回家了」

「其實我們主要是被籤證所制約,本來的五年籤現在變成一年一籤。」王博是美國萊斯大學化學工程專業在讀博士研究生,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最近一段時間,他身邊沒有一個朋友拿到五年的F1學生籤證,他們面對的是更嚴格、長期的美國籤證審查。

王博說的「朋友」多是在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專業求學的中國學生。據統計,在美國大學就讀STEM專業的學生,大部分為國際學生,其中中國學生佔多數。前不久有美國媒體報導稱,不僅處於敏感崗位的華裔科技人員,一些在中國有學術兼職的科學家,乃至更廣泛的STEM專業留學生,都一定程度上受到美中關係趨緊的波及。

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典禮上的中國留學生。

「我們今年都不敢回家了」,王博對記者說,「去年面籤時,我的護照被(美國駐華)大使館扣下一個月,感覺今年更難……」據王博講,他的一位學姐今年2月回國過春節,之後返回美國時護照被美國大使館扣留審核幾個月。這事更讓他和周圍的朋友惴惴不安,他們擔心沒有護照在手會影響留學時間和畢業進度。

記者採訪的其他多名中國留學生講述了同王博類似的處境和擔憂。今年3月,美國多所大學的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發布公開信,呼籲在美中國學生聯署他們寫給美國國務院的請願書,希望放寬籤證限制。信中提及,一名中國學生回國續籤,結果18個月後還沒拿到籤證,最終不得不輟學。但目前看來,問題並未解決,一些受訪者認為他們已成為美國敵視中國政策的附帶損害承受者。

對於王博這類在讀中國留學生來說,出入境和學習籤證續籤問題是他們感受到的最大變化,而對那些渴望赴美留學的中國學生來說,最大的問題則是入學申請屢屢被拒,入學門檻不斷提高。王博以萊斯大學為例稱,該校今年招收中國留學生的博士名額變少,入學申請難上加難。「今年的新生,我們工程系只有3個中國學生。」他說。

今年5月,媒體上盛傳麻省理工學院2019年本科生「未招收一名中國大陸學生」,雖然該消息被證明不實,但很多留學生明顯感覺到赴美中國學生在減少。一位從2014年起先後為美國三所大學工作的鄭姓招生官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從今年春季開始,中國留學生的被拒籤率變得非常高,「春季申請的學生15個被拒籤8個,這8個學生二次籤證申請同樣被拒」。他列舉最近招生工作中的案例說,「之前最多拒一兩個,不會直接砍掉一半的學生」。

這位鄭姓招生官表示,從本科生到博士生的入學申請和信息審查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美國籤證政策的影響。「敏感專業的博士生來到美國後,回國時需要接受美國海關審查。華人教授回國,也會被全面檢查,所有行李特別是電子設備需要在美國海關進行排查。」

代購商:

「前景不明朗啊,我想過部分轉行」

像留學生一樣感受深刻的,還有身處中美之間的商人。「這次貿易戰,最直觀的影響就是生意變得很差」,生活在美國維吉尼亞海灘城的一位鄭姓代購商告訴《環球時報》記者。

鄭先生說,匯率上漲,採購成本直接上升,作為代購,從中賺取的利潤也被嚴重壓縮,導致他們不得不適當提高售價,而這自然會影響到銷量。不僅如此,近期針對他發往中國的貨物,美國海關的開箱概率變高,達到至少30%。「正常提前預報的貨物也受到影響,物流速度和周期明顯變慢很多。」

至於貿易戰對日常生活的影響,鄭先生說:「影響不是特別大。因為這種影響是不可見的,需要時間才會顯露出來。」不過他同時表示,加州、紐約等華人大區受的影響會比較大,因為那裡的華人總人數多且密集,跟中國的聯繫更加密切。「很多華人超市的食材需要從中國進口,供應鏈上會受到影響,比如有些食材很難買到。」

有受訪者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華人普遍有儲蓄習慣,所以短期內受到的影響還不大,「但如果貿易戰持續下去,影響可能越來越明顯,大家心裡有點沒底。」他話鋒一轉,表示美國相關企業受影響更大:「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原材料關稅變高,一些美企需要重新選擇供應商或者提高價格。」

旅美生活有苦楚,但「華人都挺能吃苦,應該是全美最佳移民」——說這話的劉先生在美已生活5年,做職業代購約3年。劉先生說,他有一批從美國本土採購的貨物發往中國,幾個月前發出後,愣是被美國海關扣留了幾個月,直到前幾天才通關出來。為此,他不得不低價拋售,損失4萬元人民幣左右。「如果商品一直滯留,我會損失十幾萬到二十萬元人民幣。」劉先生說,這次算得上有驚無險,但未來令人憂慮,「前景不明朗啊,我想過部分轉行」。

作為一名職業代購,自然是經常與在美華人物流公司和代發公司打交道,劉先生等人深刻感受到這些公司也受到衝擊。「一些代發公司的利潤非常低,如果匯率上漲導致成本上漲,他們很可能一個月就是白幹。」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投行華人職員對金融市場的狀況也是連連嘆息。他說,匯率和貨幣市場作為貿易戰的次生戰場,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風險在增大。「比如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從6.3、6.4到最近的差不多6.9,股市震蕩不斷,帶來不小損失……」他同時表示,就個人生活而言,他認為最主要的影響還是美國出入境身份核查政策不斷變嚴帶來的不便。

這也是很多人的感受。據了解,不僅是學習籤證,其他籤證如旅遊籤的申請也越來越難。「從今年開始,旅遊籤被拒的概率很大。往年只要材料沒問題大概兩周都會過,今年好多家長過來旅遊都被扣留審核,甚至被拒。」王博說。

SpaceX員工:

「我的專業太敏感,本來就出不了境……」

曾幾何時,美國是世界各國尤其中國學生最嚮往的留學地,這給美國也帶來巨大好處。據統計,僅2018年一年,中國留學人員在美總消費就達189億美元。但現在,人員交流受到的阻礙越來越明顯,以至於今年6月先是中國教育部發出赴美留學預警,緊接著文旅部、外交部發布赴美旅遊預警。

《環球時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由於中美關係出現緊張,美國對「安全」和「敏感技術遭竊取」的擔憂也使得很多想留在美國工作的華人面臨屢屢碰壁的困境。小童是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的材料科學碩士,他說,從去年開始,發放給有專業技能外籍員工的H1B籤證數量不斷減少,華人的工作機會也越來越少。最近,他回到了中國工作。

小陳學的計算機科學(CS)專業,她剛從美國一所大學畢業,在當地找到一個不錯的實習工作。「CS專業仍然很熱門,我身邊的幾個同系碩博畢業生也在美國找到了實習機會。但是,貿易戰才剛開始,實習後能不能留下來真的是不知道。我感覺很懸。」小陳說。

一些供職於美國高科技公司的華人員工也感受到這股「寒流」。錢先生在美國軟體巨頭英特爾公司工作,他告訴記者,公司明文規定遵守美國政府規定,暫停與中國相關企業的所有聯繫。「這樣的禁令在英特爾不是第一次。之前出現摩擦時就有禁令,禁令來自政府,公司只是執行。」他說。

記者還聯繫到一位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航空航天專業的博士,現在供職於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他幽默地說:「對我來說,貿易戰帶來的影響感受不大,畢竟我的專業太敏感,本來就出不了境……」

值得一提的是,甚至美國人自己也受到波及。今年4月,小布希政府時期的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亞太事務資深主任韋德寧在華盛頓一場研討會上說,美國對中國的「紅色恐慌」已影響到曾在中國留學的美國人,那些留學中國的人發現,他們回來後,很難通過背景審查,因而很難在政府內找到職位。

儘管不同程度地面臨教育、籤證和工作等方面的困境,但記者採訪的華人都表示其生活並沒有「脫軌」。「大不了回國」「真心希望祖國越來越強大」……記者在採訪期間聽到很多這樣的感慨。不少學者認為,美國政府肆意將經貿摩擦演化為貿易戰並擴散至多個層面,是魯莽而不可持續的做法。但眼下的局面,身處夾縫之中的人只能忍耐、等待,儘可能發出自己的聲音。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徐可越

相關焦點

  • 你的初戀現在在哪裡,她過得好嗎?
    18歲的那年,花開得正好,沿途風景無限美好,她來了,出現在我們的生命裡,她的笑容比盛開的花兒還美麗,那一瞬,我聽見砰地一聲,我們的心裡開出一朵花來,一朵比玫瑰還嬌豔的花,初戀的花朵。我們用心呵護,想為她遮風擋雨,想做那溫暖的陽光照耀著她,想做那和煦的風輕撫她的花瓣。然而不管我們如何用心的呵護,她還是謝了,原來花都是有花期的。
  • 深夜裡的電話:你現在還過得好嗎?
    雖然十幾年過去了,我那時的模樣還清晰地印在他的腦海裡,甚至,就連我習慣穿得那套運動服的款式和顏色都可以描述的清清楚楚。剎那間,我突然很難過。很難過、很難過。我說,怪我不好,沒把你們記清楚。電話那頭就安靜下來,靜得能聽見我心跳的聲音。
  • 那些沒買房就結婚的年輕人,現在過得幸福嗎?答案很意外
    本文來源:,更多內容請關注原創作者有一個朋友說她被家裡人催婚催得緊,現在還沒過年就已經被家裡人安排了好幾個相親對象。並且男方的條件基本上都是有房有車的,最低標準也是得有房子。朋友很無奈地跟我說:照家裡人這種篩選的方法,看來他們未來的女婿不是啃老族,就是富二代,畢竟現在的小年輕有幾個是憑自己的實力買的婚房?難道男人沒有房子就不配結婚嗎?女人沒有嫁給有房的男人就不配得到幸福嗎?那些沒買房就結婚的年輕人,現在過得幸福嗎?有一對年輕的夫妻是這樣說她們結婚時沒有婚房,靠租房過日子的經歷。
  • 旅美華人:美國的腐敗令人絕望(深度好文)
    美國政府腐敗嗎?我的看法:美國政府極度腐敗,無可救藥。不要以為我在開玩笑,讀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美國的腐敗的運行機制了。大麻這種致幻性比較小的毒品只是小意思了,吸大麻在美國已經和吸菸一樣普遍了。而美國現在最嚴重的毒品問題,其實是鴉片類(opioids, 阿片類)毒品。現在美國吸鴉片類毒品的人超過一千萬!也就是大約3%的美國人都在吸鴉片。
  • 周易:在美國狩獵教給我的那些事 華人口述
    (周易提供)  我叫周易,大家都叫我託尼周(Tony Zhou),是一名計算機工程師,也是一名出道近3年的華人獵手。狩獵文化是全球都很流行的一種民間文化,在美國更是在嚴格的法規下讓民眾可以享受狩獵的樂趣;通過狩獵活動還可以讓自然生態物種達到一定的平衡。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打獵時的一些心得和美好瞬間吧。 我71年生人,88年從成都移民至美。
  • 結婚三年AA制,他們的現在過得好嗎?
    吃飯可以AA制,買東西可以拼單,婚姻關係也可以嗎?隨著商業社會和社交網絡對傳統婚姻的衝擊和異化,有些人發現AA制也是一種相處模式,更有不少人認為,這種方式能有效解決婚姻裡那些因為錢而發生的各種問題。所以在婚姻和感情關係裡實行了AA制的男男女女,過得怎麼樣?
  • 那些年周星馳創造的華人紀錄,你知道幾個呢
    香港導演王晶在一次採訪中這樣評價周星馳,他說「我現在手上沒有一個我滿意的喜劇演員,所以我現在不敢拍喜劇片,當年有一段時間我跟周星馳的想法是一模一樣的,在同一個軌道上面,所以當時我們合作的片子都很好,如果一個喜劇導演沒有一個好的配合的喜劇演員,跟你想法一樣的,是很難達到一個特別的高峰的。
  • 那些在國外做色情按摩的華人女性
    其中年紀最大的是一個穿土色呢子衣的52歲婦女,她駝著背,身材矮小,那面容老實得就像是剛從菜地裡勞作歸來的阿婆。而法庭上那些極盡豔麗的外國被告則實在不同,她們眼裡寫著桀驁不馴四個大字、塗著黃色大指甲、頂著加勒比海盜船長帽子,在座位上招搖地晃來晃去。華人女性則大多素顏或者淡妝,安靜老實地分散坐著。
  • 聲稱「到了美國,就沒有回國打算」的鳳姐,現在在美國過得咋樣?
    原來羅玉鳳說只有是哈佛大學研究生以上學歷,對方還得懂得經濟貿易的知識。對學識有所要求外,還對外貌也有過分要求,甚至對男方過分苛刻,要他擁有劉德華地優點。羅玉鳳此後淪為了人人討打地對象,她知道自己待不下去,就決定去美國發展,她還說要去美國「證明自己,聲稱:到了美國,就沒有回國的打算」如今羅玉鳳的近況如何
  • 新冠疫情中的美國華人:「我們是美國人」,支援醫護,保衛家園
    她還告訴美國媒體,之所以在援助群的名字上加上華人,她和同伴們也希望藉助此舉改變華裔被外界認為的「自掃門前雪「的形象。該微信群一位80後群友告訴美國媒體,她親身經歷了「武漢撤僑」,經歷了新冠疫情傳染最嚴重的時期,她覺得醫護人員應該首先得到保護。她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說:「在(中國)國內,醫護人員感染得比較多,很嚴重。
  • 「亞裔細分法案」是美國政府針對華人的迫害嗎?
    一、華人對自身利益受損的擔憂,來自於美國廣泛出現的「平權行動」;然而這個極易被誤解的「詞彙」並沒那麼可怕,在高等教育錄取方面,「扶持非洲裔、拉美裔」的做法已經受到法律的很大限制自從美國民權運動之後,各地曾經出現過大規模的「平權行動(Affirmative Action)」,這是身份政治的一個副產品,旨在通過積極為社會中的劣勢群體提供學習和就業機會來彌補整個社會在歷史上對這些群體所施加的不公待遇
  • 《排華法案》下美國華人悲情史—2020美國黑人被殺案引發的思考
    這起悲劇導致了數萬名的非裔美國人走上街頭,舉行示威遊行,抗議美國社會長期存在的種族歧視。事實上,不只是黑人,眾多有色人種在號稱包容的美國從來就沒有得到過真正的尊重,包括華人在內,其中最悲情的要數《排華法案》,這一法律直接導致無數華人生離死別,譜寫了一首首家破人亡的人生悲歌。
  • 百年周星馳,那些年周星馳創造的華人記錄,你知道幾個?
    香港導演王晶在一次採訪中這樣評價周星馳,他說「我現在手上沒有一個我滿意的喜劇演員,所以我現在不敢拍喜劇片,當年有一段時間我跟周星馳的想法是一模一樣的,在同一個軌道上面,所以當時我們合作的片子都很好,如果一個喜劇導演沒有一個好的配合的喜劇演員,跟你想法一樣的,是很難達到一個特別的高峰的。
  • 被強制摘除子宮、一絲不掛關進男監五日的張美姬,現在過得好嗎
    被強制摘除子宮、一絲不掛關進男監五日的張美姬,現在過得好嗎?  韓國娛樂圈頻頻爆出藝人離世的新聞,不禁讓人感嘆韓國娛樂圈到底有多黑暗?張紫妍事件到如今依舊還沒有個說法,其實被迫接待客人這種事情,並不是只有張紫妍,還有很多韓國藝人也有同樣的遭遇。
  • 美國不是天堂,一位華人的美國養兒成本!
    美國施行的是K-12的義務教育,K就是幼兒園,5歲開始上,可是5歲之前想接受點早教怎麼辦呢?如果你不想孩子荒廢在家裡,那麼就只能把孩子送進學前班,學前班每月至少需要1400美元,一年就是16800美元。而對於那些準備在美國上小學的華人孩子來說,每月的學費和幼兒園不相上下,和國內的家長給孩子選擇私立學校或者雙語學校的目的一樣,美國華人家長選擇私立學校也是為了讓孩子接觸更多元化和高質量的教育。
  • 《哈利波特》重映火熱,那些配角們過得還好嗎?
    麻麻和辣辣也去影院湊了個熱鬧,那些曾經驚豔過無數人的魔幻元素,真的讓人不禁再度感嘆羅琳阿姨的腦洞。但這次重新看完這部電影,麻麻最感興趣的,是劇中除主角團以外,其餘演員們的發展。近二十年了,他們現在都過得怎麼樣?我們一起來扒一扒。01 魯伯·海格(Robbie Coltrane飾)從《哈利波特》第一部的最開頭,到最後一部的末尾,這位憨憨的傻大個一直都是片中一個喜感的存在,友善、幽默的性格讓他在小孩子中極受歡迎。
  • 「我不是華人,我是滿洲人!」一大批美國華人拼命與中國劃清界限
    與中國「割袍斷義」,就能讓他們完全融入美國社會嗎? 要想搞清楚美國華人中的「切割派」,就必須搞清楚一個問題: 他們切割的對象是誰? 在2020年美國人口普查中,一些華人團隊和個人發出了號召。
  • 他是美國黑老大,呼風喚雨40年終被抓,庭審時:我沒害過一個華人
    1969年,《教父》這部關於美國黑幫的小說橫空出世,受到了大家空前的追捧。作者馬裡奧·普佐雖與美國黑幫沒有什麼關係,但是他自小開始就總會聽人們談起關於那些地下組織的走私販毒、明搶暗奪等驚險的故事。
  • 華人入侵的一個美國城市,一半是華人,英語變多餘
    ,在美國聚集了世界上的所有人種,走到美國的街頭上,你甚至一眼看到十幾個國家的人種,想要見到美國的本地人可以是難上加難。而在這些生活在美國的人群裡,可以說華人佔的數量是最多的。在美國,有很多華人都居住在舊金山的唐人街上,其實除了唐人街,有一個地方的華人絲毫不少於唐人街的中國人,還被人調侃為美國的「中國城」。今天講的就是「華人入侵」的一個美國城市,一半是華人,英語變「多餘」。
  • 美國大選|在這場膠著的大選中,美國華人選擇了誰?
    韓玫:因為在過去的四年中,川普讓美國的經濟增長數據有明顯提升,股市上漲得非常好,還和中國籤訂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他執政期間,失業率也比較低。我覺得他還是做了一些實事,是腳踏實地的,不是光喊口號的那種政客。我倒也不是覺得拜登搞經濟不行,但是我沒有看到過他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