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界傳聲】園區企業在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存在諸多問題

2021-01-17 澎湃新聞
【科界傳聲】園區企業在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存在諸多問題

2020-05-21 20: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xx高新區現有規模以上企業6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5家,高新技術企業21家,高企佔比33%,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產值近40%,每年完成各類型專利申請200餘項,累計申報和承擔市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80餘項。近來,本站點以園區內有代表性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為依託進行調查發現,科技創新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主要困難

一、企業創新意願不強。調查發現,除已經全面實施科技創新的企業之外,多數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普遍對「決勝市場關鍵靠科技創新」的認識模糊、觀念落後,大多不願創新,有的企業擔心搞科技創新投資大、風險大,不敢不願實施技術創新;有的企業缺資本、無實力,對建立研發機構不夠積極,對高新技術、高層次技術人才的引進不夠重視,導致園區大多數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無實質性的成果。

二、研發經費投入不足。企業在還沒有真正成為研發投入的主體之前,多數企業就已無力進行核心技術和前瞻性技術的戰略研究,技術創新活動維持在對一些終端、低端技術的研發,而且企業科技經費投入不足,使得企業缺乏研發動力。2018年,xx高新園區企業研發經費支出不足銷售收入的3%,多元化投入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三、產業科技水平不高。園區內的支柱產業多屬於傳統企業,大多數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還處於一個較初級的水平。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任重道遠,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新產業、新業態尚未成型,產業整體還處於價值鏈的中低端水平。

四、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薄弱。調查顯示,園區企業普遍缺乏關鍵核心技術,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企業數量少。企業與科研院校產學研融合不夠緊密,創新要素和生產要素未能有效組合,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較為滯後,影響了高新園區的建設和發展壯大。

對策建議

一、著力攻克制約產業轉型升級的技術瓶頸。要緊扣產業轉型升級需求,強化科技同經濟融合、創新同產業對接,把科技創新與第一、第二、第三產業提質增效升級緊密結合起來,大幅提升創新對產業發展的支撐力和貢獻度。一是緊緊依靠創新助推傳統優勢產業「二次創業」,鞏固發展延伸能源電力、金屬冶煉、製糖及綜合利用、農副產品加工四大傳統優勢產業。二是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適度超前布局,大力引進培育發展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三是圍繞產業發展布局,緊扣科技服務業重點領域,加強商業模式創新和技術集成創新、產學研合作,建立完善科技服務創新體系,滿足企業技術研發需求。

二、著力彌補自身創新能力不強的短板。一是以企業為主體加快建設新型創新平臺和創新聯盟體系,深入開展科技型、創新型企業培育,實施分類指導,培植壯大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二是充分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創新中的生力軍作用,以產業技術攻關為重點,為園區創新發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智力和成果支持。三是善於聯合高端創新資源開展重大技術攻關,解決產業發展最需突破而自身又難以解決的瓶頸。

三、著力打通創新成果應用的通道。大力推進創新成果本土轉化,讓創新成果商業化、產業化,聚焦園區特色產業與發展優勢,聚焦企業技術創新需求,引導更多創新成果實現產業化。

來源:廣西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站點(原載《廣西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站點信息摘報》第0361期)

原標題:《【科界傳聲】園區企業在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存在諸多問題》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科界傳聲】疫情後科技型小微企業復工復產面臨困境
    【科界傳聲】疫情後科技型小微企業復工復產面臨困境 2020-03-25 18: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界傳聲|基層農業科研人員頻繁被借調面臨諸多問題
    科界傳聲|基層農業科研人員頻繁被借調面臨諸多問題 2020-12-22 21: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廈門火炬高新區:讓創新雙循環走進園區高質量發展 - 園區動態...
    「火炬高新區的產業鏈及園區環境,讓億聯網絡這樣的創新型企業得以良好的發展。」億聯網絡一名負責人表示,作為在廈門火炬高新區本土成長起來的企業,億聯網絡的發展得益於對信息和軟體產業的重視和大力推進,一系列配套產業鏈的布局也對企業的成長影響深遠。不僅如此,園區從技術改造到域外研發中心建立,從企業內部眾創鼓勵到協助市場專項調研,為億聯網絡等眾多上市公司提供了一系列精準到位的創新雙循環支持。
  • 聚焦產業數位化 「北京CED網際網路產業園區發展論壇」在京舉行
    12月3日,由大興區人民政府指導、北京市大興區電商辦主辦、光明網承辦的「北京CED網際網路產業園區發展論壇」在京舉行。活動旨在從多角度研討北京大興網際網路+產業園區未來發展,推動網際網路+產業園區服務的創新實踐,吸引創新型網際網路企業及產業服務合作項目落地發展,從而進一步完善北京CED網際網路產業體系,優化網際網路產業發展生態,推動北京電子商務中心區網際網路產業發展邁入新高度。
  • 高能級新城加速崛起 高質量發展快馬加鞭 ——宿馬現代產業園區...
    從阡陌交錯的農田到產城融合的現代園區,從小而散的單個企業到大而強的現代產業集群,從傳統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即將過去的「十三五」是宿馬現代產業園區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加大工程建設領域改革,創新項目服務並聯審批模式,制定「容缺審批」制度,實現企業進一次門、蓋一次章解決問題。深入實施「四送一服」雙千工程,制定《宿馬園區「四送一服」10條實施意見》《宿馬園區促進產業發展若干政策實施意見》等制度,深入開展項目服務「百日攻堅」等系列活動,狠抓金融服務、用工服務、土地要素等保障服務,全心全力支持實體經濟做大做強。
  • 助力城市數位化轉型、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園區企業與上海市大...
    園區企業與上海市大數據中心需求對接會  為了更好地助力上海城市數位化轉型,實現技術與應用需求的有效對接,市北高新(600604)組織園區部分數據智能企業與上海市大數據中心開展了對接交流活動。
  • 惠州打造「3+7」千億園區 支撐「2+1」產業集群
    當前,惠州正構建「2+1」現代產業集群,加快發展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產業兩大產業集群,培育生命健康產業。惠州集中優勢資源和力量打造「3+7」工業園區,成為招商引資的主要載體、產業集聚的重要平臺。在千億園區加持之下,高質量發展動能不斷積蓄。
  • 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堅持高質量發展 打造世界級園區
    「十三五」期間,新材料科技園緊扣整治提升與轉型發展主旋律,緊緊圍繞經濟向高質量、高效益發展的目標,做好「加減乘除」法:「做加法」就是增加創新能力、增補產業鏈條、增加高質量發展動力;「做減法」就是減少低水平、汙染大、安全隱患高的項目和低端產能;「做乘法」就是提升企業創新能力、轉型發展動力和園區經濟發展環境;「做除法」就是消除安全隱患、降低風險等級,從而降低不利於科技園發展因素的分母。
  • CNT大咖|範周:「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十大問題
    今日看點 「十三五」即將收官,面向「十四五」,文化產業要如何更好地實現高質量發展?近日,範周教授受長江商學院邀請,對「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十四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的新趨勢做主題演講,現將部分內容整理成文,以饗讀者。
  • 四川青神:以園區發展為引領 推動青神竹產業高質量發展
    建成後,將為斑布產品線帶來極大的工藝優化和產能提升,為斑布企業帶來廣闊的發展前景。據悉,斑布綠色竹纖維綜合利用產業園項目佔地1500畝,總投資約20億元,園區建成後,將提供就業崗位4000個,實現50至100億元年銷售收入,年上繳稅收5億元以上,不僅覆蓋國內國外生活用紙市場,還將成為全國最大竹本色纖維材料生產基地和國內環保管理標準最高的造紙企業。國際竹產業展覽中心。
  • 文化產業成為鄂爾多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從「挖煤」到「挖文化」,重點發展了一批文化產業園區和骨幹文化企業,打造了一批立足國內、有較強國際輻射力的文化產業項目。「文化+旅遊」「文化+科技」「文化+貿易」「文化+金融」等新業態迅猛發展。目前已經入駐企業60家,孵化出文化科技融合企業14家,基地申報的「民族工藝美術關鍵支撐技術研究與應用示範項目」列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鄂爾多斯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和「民族工藝美術數位技術平臺」項目被列入自治區科技計劃項目。同時,成陵旅遊區、響沙灣旅遊區、中視文化產業園區也文化部被命名為全國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 郭文海:用文化武裝實體經濟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郭文海強調,順德擁有家電產業等龐大的製造業,要推動文化產業與實體經濟結合,用文化武裝實體經濟,以文化樹立品牌、聚集人才,幫助企業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搶佔市場。要推進舊城保護提升,注重做好老舊工業廠房的活化改造。要加快規劃建設廣東流行音樂產業園,聚集優秀音樂創作人才,壯大順德文化產業,支撐順德高質量發展。
  • 高質量發展創新園區,構建全域聯動的大創新格局
    細數近些年我市創新園區的發展成果:2019年,常州科教城榮膺中國最佳創業園區第一名;常州、武進兩個國家高新區在全國高新區綜合排名較2015年分別提升18位和20位;江蘇中關村高新區被科技部列入國家級高新區創建試點    高質量發展創新園區,    構建全域聯動的大創新格局
  • 光明日報|乘勢而上 努力實現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光明日報|乘勢而上 努力實現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期間,來到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考察園區開展企業黨建和內容生產、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等並作出重要指示。
  • 5G賦能工業網際網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5G通信技術是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的關鍵,5G與工業網際網路融合發展是二者技術演進的必然選擇,是推動產業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抓手。亨通工業網際網路立足一核、二鏈、三支撐,以『1﹢N』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為核心,積極培育行業級、區域級平臺,提升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服務能力,打通企業內外雙鏈,構建合作共贏的5G生態體系。」亨通集團副總裁龐勝清在近日召開的5G產業聯盟2020年度大會上表示。「讓5G賦能工業網際網路產業,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打造中國領先的5G﹢工業網際網路產業集群是我們的願景。」龐勝清介紹。
  • 六委員出點子 聚焦山西高質量發展
    一煤獨大的產業結構導致新型產業、新型業態和科技企業發展較為滯後。省內企業家普遍存在「小富即安」思想,對股份制改制不積極、不主動。一些地方對資本市場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推動工作還停留在文件和會議層面,缺乏真抓實幹的有效舉措。這些直接導致了我省資本市場發揮作用不充分,對資本市場的利用存在短板。
  • ...產業高端化發展 努力構建陝西能源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新聞發布會
    我們在取得這些發展成績的同時也清醒地認識到,我省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短期內還難以扭轉,能源化工上下遊產業銜接還不夠充分,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還存在不足等,這些短板迫切要求我們不斷完善和補齊,不斷推動我省能源產業向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
  • 「四大行動」助推特色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
    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管局按照優化、協同、高效的改革要求,持續練內功、聚合力、強支撐、優服務,全力推動內蒙古自治區經濟高質量發展。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管局找準切入點、聚焦發力點,創新實施「四大行動」。實施標準化提升行動,打造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標準體系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六大體系」之一,發揮著重要的牽引作用。
  • 蘇州工業園區:科技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
    面對日趨激烈的科技競爭和不斷湧現的創新趨勢,蘇州工業園區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強化創新策源、拔高產業地標、完善要素保障,驅動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高質量發展「提速增效」。  創新策源「再升級」 夯實基礎研究「支撐力」  科技創新全鏈條中,基礎研究是源頭和基石。我國面臨很多「卡脖子」技術問題,根源在於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源頭和底層研究亟待加強。
  • 工業網際網路產業規模超2萬億元 產業支撐顯著增強
    在近日舉行的2020工業網際網路大會上,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表示,近3年來,我國工業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應用創新生態持續壯大、經濟社會貢獻不斷增強,有力支撐了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經濟規模達2.1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