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還好嗎?今天有什麼不舒服嗎?」「好多了,不咳嗽了」……3月11日上午,正在黃石市某集中隔離點休養的新冠肺炎康復患者李偉(化名)又收到了問詢簡訊。給他發信息的是江蘇援黃石醫療隊支援隊隊員、江蘇省腫瘤醫院主管護師左靖芳。3月5日李偉從黃石市中心醫院重症病房出院後,左靖芳每天詢問他的情況,「這是一位危重症康復患者,需要持續跟蹤後續康復。」
從沒症狀到一步步掉入「深淵」
50歲的李偉是黃石一家企業的負責人,事業有成家庭幸福。1月18日,李偉從黃石趕到武漢開會,19、20日兩天一直待在武漢。據李偉回憶,當時身邊的人對新冠肺炎的認知不多,周圍很少有人戴口罩。因為工作緣故,他穿梭於會場、酒店之間,長時間呆在人群密集處。在武漢開會時,他和同事、朋友吃飯,席間大家偶爾聊到新冠肺炎,但大都不在意。李偉認為,自己應該是在武漢聚會期間感染上了新冠肺炎。
李偉患病前的照片
1月21日,回到黃石的第二天,李偉還參加了企業的一個大型活動。從22日起,李偉感到身體有些不適,有些累,但並不嚴重。23日,家人買了體溫計,李偉量了下有些低燒。又熬了兩天,李偉看到新聞里舖天蓋地公布新冠肺炎的消息,謹慎起見,他跑到醫院拍了CT影像,當時醫生就懷疑李偉染上了新冠肺炎。25日晚上核酸檢測結果出來了:陽性。李偉被收治住進了黃石市中醫院(傳染病醫院)。李偉輕描淡寫地跟妻子說:「沒事的,我不發燒,很快就回來了。」心裡卻咯噔了一下。李偉讀小學時曾得過肺結核,肺部原本就「脆弱」些,「這下壞了,雪上加霜。」李偉暗自想著,意識到這次生病沒那麼簡單。接下來病情發展的速度遠遠超過了他的預期。
入院後的第6天,李偉就從剛開始時的不發燒、不咳嗽發展成為重症患者。「稍微動一動就喘不上氣,肺部疼,感覺自己快不行了。」2月7日是李偉最煎熬的一天,整個人感覺很不好,接近傍晚時昏了過去。之後的10天,李偉一直處於迷迷糊糊的狀態,發生了什麼想不起來了。
蘇黃醫護團隊接力
搶救就像「走鋼絲」
李偉出現急性呼吸窘迫,嚴重低氧血症,病情急轉直下,醫生對李偉給予經口氣管插管接呼吸機輔助呼吸。2月9日,病情危重的李偉被轉送至黃石市中心醫院,緊接著2月15日轉入ICU。
李偉是江蘇援黃醫療隊進駐黃石市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2病區(ICU)後,接收的第一批患者。江蘇援黃石醫療隊隊員、南京市兒童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唐珩介紹,2月15日中午11點左右收治時,李偉處於昏迷狀態,同時伴有發熱,有創呼吸機的參數比較高。更讓醫生們擔心的是,李偉體溫和血壓不穩定,肝功能不好,身體的內環境也發生了紊亂。唐珩記得非常清楚,李偉當時的凝血指數也比較高。於是,就採用了濃度為40%的吸氧治療和俯臥位通氣。考慮到患者之前使用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高級抗生素,進入病房後,根據病情和實驗室檢查結果,調整了用藥。
2月16日,複查CT時,昏迷中的李偉有了反應。負責李偉治療的醫生隨即調低了他的呼吸機參數。當晚,已經昏迷很長時間的李偉從昏迷狀態中甦醒,但比較嗜睡。「呼喊他可以醒過來,不呼喊他又會睡過去。」唐珩說,那時情況出現了好轉,可是李偉的體溫並不穩定,一直在37.6攝氏度至37.9攝氏度之間波動。經過一天一夜的觀察,2月17日上午,醫生們繼續調低了李偉的呼吸參數,同時降低氧氣濃度。此時,李偉的血壓基本正常了。調節李偉身體的內環境後,李偉的狀態越來越好,氧氣濃度進一步被調低。
2月17日下午1點左右,醫護人員為李偉實施了拔管操作。唐珩說,當時考慮到李偉使用有創呼吸機時間已經超過一周,考慮到後期護理的難度和實施氣管切開插管對李偉的傷害,所以在李偉狀態平穩時選擇拔管。
2月17日晚,醫護人員密切關注著李偉的情況,寸步不離。因為臥床時間較長,李偉的肌肉出現了萎縮現象,醫護人員不停地給他做著功能性恢復。2月18日,李偉的狀態進一步好轉,心率、血壓、體溫正常,於是醫護人員又將無創插管治療改為高流量氧氣治療,並逐步停掉鼻飼進行餵食。
拔管那刻
前所未有的暢快
為新冠肺炎患者拔管,意味著醫生需要冒著被感染的巨大風險,每一項操作和治療都需要更謹慎、更準確。當值護師、江蘇援黃石醫療隊隊員、省人民醫院護師張蒙當時寸步不離,守在李偉身旁。「醫生反覆研究患者病程記錄,評估患者各項指標後決定為他拔管。」接到醫生拔管的指令後,張蒙關停了輸入李偉體內的鎮靜、鎮痛藥物。李偉慢慢清醒過來,雖然很虛弱,看到張蒙後他做手勢示意要寫字。張蒙把紙筆遞過去,李偉歪歪扭扭地在紙上寫:「什麼時候能出院?」張蒙低下頭安慰他說:「應該快了。」
張蒙回憶說,拔管前的最後時刻,醫生仍然在不停調試呼吸機參數。拔管開始後,醫生解除氣管插管固定裝置,抽除密閉氣囊,張蒙快速為李偉進行氣道吸痰,醫生小心地把管道從李偉口腔中拔了出來,在場所有人鬆了口氣。拔管那刻的體驗讓李偉終身難忘。採訪中,李偉回憶說:「前所未有的暢快,感覺世界一下就美好了。」拔管後,李偉跟張蒙說的第一句話仍然是詢問:「我什麼時候能出院?」
從2月19日開始,李偉已經可以自己坐在床邊了,兩次核酸檢測都呈陰性。昏迷時間長,此時的李偉情緒非常低落;對疾病的恐懼,也讓他處於緊張的狀態中。從2月19日開始,醫護人員針對李偉的情況不斷進行心理輔導,直到李偉的情緒平穩下來。
2月29日,在ICU待了半個月的李偉轉入了呼吸科14病區重症病房繼續治療。接棒的是江蘇援黃醫療隊隊員、黃石市中心醫院呼吸科業務主任、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穆傳勇。穆傳勇主任團隊繼續給予李偉抗感染治療,並進行及時的康復鍛鍊和心理疏導。經過精心的診療,李偉的肺部病灶逐漸縮小,連續多天不發熱,兩次核酸檢測陰性,符合出院標準。穆傳勇認為,李偉的成功救治是蘇黃兩地醫護人員接力搶救、堅持不懈的典型案例。
江蘇援黃醫療隊隊員 蘇大一附院呼吸科穆傳勇主任醫師跟李偉合影
待身體康復
回到江蘇看「他們」
李偉與江蘇還有著一段特殊的緣分。他因業務合作曾經數次到南京,還在蘇州工作過兩年,逛遍了蘇州的園林,嘗盡了蘇式的美味。在黃石市中心醫院呼吸科14病區住院期間,來自江蘇的左靖芳護士長特別留意到李偉。「他住院時間長了,心情比較焦急,經常詢問我什麼時間能出院。」每次到病房,左靖芳都會和李偉聊天,給他做「心理按摩」。兩人從黃石的磁湖說到南京中山陵。左靖芳還特意從住地帶了「金陵大肉包」給李偉。那次李偉因故沒能吃上大肉包。「我們有了金陵肉包之約,他康復後到南京來看望我們,一定請他吃金陵大肉包。」左靖芳笑言。
左靖芳護士
3月5日,李偉出院了。他是黃石市中心醫院首批康復的危重症患者。在隔離點休養期間,左靖芳每天發去問詢簡訊。「有沒有胸悶?」「基本上沒有」;「出院帶的藥按時在吃吧?」「是的,按照醫囑在吃」;「還是要多注意休息,還在恢復期不能放鬆」「好的,謝謝您」……穆傳勇主任特意網購了脈氧夾,快遞給李偉,並通過微信囑咐李偉定期測量末梢血中所含氧氣的量,觀察病情。
通過紫牛新聞,李偉再次向江蘇、黃石兩地的醫護人員表達了感謝。「感謝從江蘇遠道而來支援黃石的醫護人員,是你們的精湛的醫術,把我從死神手中搶了回來。感謝黃石醫護人員堅持不懈的努力。感謝你們的救命之恩!希望你們一切都好。」李偉說,身體康復後,他一定再去江蘇,去看望這些可愛的醫護人員。
出院患者(左二李偉)和醫護人員合影
新華報業赴黃石採訪組記者|蔡蘊琦 胡安靜
陳月飛 萬程鵬
編輯|張冰晶
剪輯|萬惠娟
主編|陳迪晨
圖片視頻 受訪者提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紫牛新聞常年法律顧問:
北京大成(南京)律師事務所唐迎鸞律師
你可能還對這些內容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