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AI?華為嶽坤總結慧城市建設四大誤區 提出三點建議

2020-12-28 極客網FromGeek

極客網·企業級IT 在11月17日於是上海舉行的全球智慧城市大會上,華為全球政府業務部總裁嶽坤發表了題為「共築城市智能體,共創美好城市生活」主題演講,總結了智慧城市建設曾經有過的四大誤區,包括將一切成績都歸功於AI,數據越多越好,建設過後一勞永逸等,並針對智慧城市規劃、建設、運營的全周期提出了三點建議。


以下是嶽坤的演講全文:

尊敬的各位來賓,線上參會的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謝主辦方的邀請,我非常高興能夠參加本次智慧城市大會,能夠與在座的各位朋友一起探討智慧城市這一話題。

我今天的演講題目是「共築城市智能體,共創美好城市生活」。

大家都知道,這些年智慧城市建設我們都已經有了很多實踐,目前已經進入深水區。

我們曾經有過哪些誤區?

第一個誤區:智慧城市就是建設AI、大數據,AI和大數據顛覆現在的一切。一切成績都歸功於AI?

曾經參觀過某地人工智慧控制交通信號燈的案例,講解者介紹在某醫院附近由於採用了AI技術使得擁堵等大大降低,後來問了交警的朋友,說的確在醫院附近好了,但周邊幾十個路口全堵了。

究其根因,就是對於交通治理人人都可以是行家,人人也是偽專家,如何調控信號燈是有科學規則和科學章程的,很多經驗需要幾十年的行業專家積累,不能靠某AI專家一拍腦袋就做了。這樣類似的「外行指揮內行」、「看看還可以」,「中看不中用」,「關鍵時刻還得靠人」等在過去的幾年時有發生。

第二個誤區:建設智慧城市就是要建設大數據,就是要數據匯集,數據越多越好。

部分單位匯報智慧城市建設成果的標準格式:本系統已經匯聚數據XX億條。在今年的這次疫情中,相信大家都有體會,真正能發揮作用的往往不是那個匯聚數據最多的系統,而是能夠有效聯接的數據系統。

第三個誤區:過度誇大或全盤否定智慧城市對數字經濟的促進作用都過於片面。

實體經濟最優先要解決的是核心技術的突破。之前我們也看到一些在網絡上流傳很廣的文章,如警惕網紅經濟浮誇風,如不能忽悠新概念等,能在數字經濟主流文化背景下,深入思考並提出不同觀點,讓很多人由衷讚賞,也讓加大警醒和深思。

同時我們也認為,不能對數字經濟全盤否定,比如軟體開發也是一種新型的製造業,製造的產品是軟體,需要高素質的開發工程師並不斷提升我們國家的軟體工程能力。智慧城市建設如果能夠把各地的應用軟體開發產業支持好,同時吸納外部人才並帶動本地人才就業,就是對新型製造業的支持和帶動。

第四個誤區:把智慧城市建設等同於重大工程建設,建好以後就可以萬事大吉,一勞永逸。

舉個例子,在某城鄉結合部的兩棟三層小樓,同樣標準、同一個承建商。一牆之隔,沒有物業管理的叫農民房;有物業管理的叫別墅。

同理,智慧城市也需要配備一個好的物業,才能保持這個最大的人造物穩定運行,常年如新。智慧城市建設之後,也應該要有一個好的「運營系統」,才能讓我們的智慧城市達到「架構穩定、數據保鮮、應用最新」,不會在幾年後被詬病為數字爛尾工程。

因此,回顧過去,正是經歷了這些誤區,我們才需要實事求是,堅定智慧城市發展新階段。

既然認為智慧城市進入了發展新階段,我們應該如何迎接挑戰並應對?

這裡我提三點建議:希望大家參考與指正。

01 智慧城市規劃新階段:市區縣局各自規劃→市區縣局統籌規劃

以城市為例,城市級的智慧城市統籌規劃必須包括如何與區縣的智慧城市項目統籌協同,如何與各個局委辦的規劃建設統籌協同。

以深圳市為原型借鑑,作為智慧城市發展水平指數全國第一的城市,應該很有參考價值。

在深圳的城市級智慧城市規劃中,有的區也規劃建設了智慧城市,但區的智慧城市的核心作用是處理日常的政務服務和政務管理類事件;城市級的智慧城市主要是「運行指標檢測」、「應急指揮」、「事件分撥」和「決策支撐」。根據行政體制,讓市一級的主要工作重心集中在「決策支撐」和「應急指揮」,而讓大量的行政審批類事件集中在區縣是完全合理的。

在深圳智慧城市的規劃中,決策支撐也不僅僅是分析與決策支撐作用,而是承載了16類業務專題會議,如「經濟運行分析會」、「生態環境分析會」等。

同樣,各個局委辦也有自己的系統,同時各個局委辦系統與市級系統的數據能夠聯接和互通。局委辦、區、市各司其職,相互聯通,實現深圳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完美結合。

02 智慧城市數據建設新階段:從數據海量匯聚→數據有效聯接

數據煙囪不是洪水猛獸,每個煙囪都是當時歷史條件的最佳選擇,簡單的進行數據匯聚把煙囪推倒重來就如同把所有的局委辦都撤銷變成一個部門,這在物理世界肯定不現實,數字世界亦然。

以華為自身為例,華為在自身數位化轉型的過程中曾經也存在大量的數據煙囪,我們做了大量工作,今天因時間原因無法一一贅述,但我們CIO陶總把它總結成了《華為數據之道》這本書,目前已經在京東開售,歡迎各位有空閱讀和交流。之所以給大家推薦這本書,是常有人說華為「上不碰應用下不碰數據」,並演繹為「不懂應用不懂數據」,但實際很多諮詢公司和想數位化轉型的企業已經把華為對數據的管理、處理、服務做成參考典範,相信在大家看完這本書後,會有自己的答案。

03 智慧城市運營管理新階段:能用→會用+好用+愛用

運營不是運維,要保障一個智慧城市的長治久安,運營有三個主要任務:

不僅僅要讓智慧城市能建起來,更重要的是要讓智慧城市的系統能被廣大市民、企業和公務員用起來,讓大家從「會看到會用」,「從被動用到主動用」,「從能用到好用」。

要能對各類智慧城市相關的投資有效性進行一個專業評估,對於投資回報高的應用業務系統持續加大投資,對於投資回報不大(如點擊率很少)的系統要及時關停並轉;

要能及時將智慧城市的效果和不足進行總結,作為後續智慧城市建設工作的有效輸入。這些工作,是絕對不能外包的。

要實現上述目標,必須建立相應的運營支撐服務體系,配備相關組織資源並建設相應的服務能力,對智慧城市系統進行年度迭代,持續演進,實現智慧城市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針對這三點建議,華為堅持以人為本,聚焦服務業務場景,對準政府核心職能。在上周的深圳高交會發布了「城市智能體」架構,全面超越「大腦」概念,不過度強調某一層(如大腦)的功能,從整個數字世界和智能世界入手,交互、連接、中樞和應用都需要智能化,這個架構有如下三個特徵:

· 新技術不是某一層的專有,每一層都需要考慮引入「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超寬帶的能力,都需要找到適應發展的場景」,最終實現五機協同,持續發展。

· 數據不是某一層或者某個組件的專有,應該充分考慮數據共享機制,數據層內共享和層間數據調用相結合,四層之間必須做到數據互通和協同。

· 運營不是某一層或者某一層的使命,需要綜合考慮,只有一個全方面的持續運營,才能使得整個城市得到持續長效的發展。

通過五機協同,打造城市堅實的數字底座,賦能上層各類智慧應用。就拿一網通辦來說,這也是上海做的非常好的地方。比如 「出生一件事兒」,通過流程優化,從之前的「提交21份材料,3份表格,跑4個部門,14天時間」,簡化為「網上申請,提交7份材料,1份表格,4天時間」。上海就是牢牢牽住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和城市運行「一網統管」這兩個「牛鼻子」,聚焦「高效辦成一件事」和「高效處置一件事」,在疫情「大考」下,進一步提升超大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

我們再看看深圳,作為一直走在改革開放前沿的先行者,深圳連續兩年位列32個重點城市首位,通過持續的科技賦能創新,不斷深化智慧城市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當前,科技已經使深圳實現了6個一,「一圖全面感知、一號走遍深圳、一鍵可知全局、一體運行聯動、一站創新創業、一屏智享生活」。鑑於深圳智慧城市建設成果今天上午深圳領導已經做了比較詳盡的介紹,我就不再贅述。

以深圳 「鵬城智能體」為新起點,我們相繼在成都、福州、南昌和長春四地,與客戶開啟「城市智能體」建設,賦能當地經濟發展。在未來,華為仍將攜手客戶和夥伴,持續耕耘,共同實現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業務創新。

最後,讓我們攜手共建城市智能體,祝願本次大會取得圓滿成功,也祝大家在今天的會議中有滿滿的收穫,謝謝大家!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並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連結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智慧財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依法儘快聯繫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連結。 )

相關焦點

  • 華為嶽坤:智慧城市建設進入深水區,如何避免"中看不中用"
    他同時建議,要踏踏實實地通過統籌規劃、廣泛連結、長期持續運營,提升對個人、法人、政府的服務能力,提高整個社會的運行效率。還要評估各類智慧城市的投資有效性,及時將智慧城市的效果和不足進行總結,作為後續智慧城市建設工作的有效輸入。
  • 智慧城市建設步入「下半場」 華為提出「城市智能生命體」
    智慧應用融入城市生活方方面面 近年來,頭部企業紛紛投入智慧城市領域,對推動智慧城市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數據顯示,華為聯合生態合作夥伴在全球40多個國家提供700+智慧城市項目解決方案。智慧城市發展新階段:打造城市智能生命體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概念,2012年,我國開始組織智慧城市試點工作。通過近十年的建設,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取得了階段性進展。截至目前,我國95%的副省級城市、83%的地級城市,總計超過500座城市均明確提出或正在建設智慧城市。
  • 華為:賦城市生命體以智能 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
    期間,華為全球政府業務部總裁嶽坤代表華為公司分享了「城市生命體」理念及在城市治理領域的最新實踐。新時代,新技術,為城市治理注入新動力城市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結晶,也是人們居住生活的重要空間載體。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各類城市治理問題也日漸突出。
  • 華為客戶榮膺2020全球智慧城市大會三項城市大獎和三項入圍獎
    在大會期間,華為召開了以「共築城市智能體,提升綜合競爭力」為主題的智慧城市峰會,共話未來城市建設。   華為全球政府業務部總裁嶽坤談到:「隨著智慧城市建設和發展進入深水區,我們要回顧過去,實事求是,堅定智慧城市發展新階段。
  • 建設智慧城市提升「城市智慧」
    城市在給人們帶來經濟繁榮、就業機會增加和生活與公共服務便利化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城市病,包括交通擁堵、環境汙染、住房難、就業難、入學難等嚴重影響城市市民日常生活的現實問題。如何破解城市病帶來的難題,同時又能夠使市民享受城市化帶來的幸福生活是城市管理者和參與者都面臨的而且都在努力解決的課題。智慧城市是城市管理和服務發展到網際網路時代提出的如何實現智城市慧生活的一種嶄新的方式。
  • 華為城市智能體獲得第二屆智慧城市科學發展大會年度特別貢獻獎
    在智慧城市發展領域,華為提出並積極踐行城市智能體理念。城市智能體以數據為基礎,融合聯接、計算、雲、AI、行業應用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數據驅動、具有深度學習能力的城市級一體化智能協同體系,為城市安裝上數位化的"眼、腦、手、脈",讓城市發展生生不息;根據不同的需求,依託全場景智慧、全要素聚合、全周期運營、全地域交付能力,助力城市綜合競爭力提升和數字經濟發展。
  • 智能先行者|智慧城市建設十二年,取得了什麼真經?
    近年來,上海高度重視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對城市發展的引領作用,在中國聯通、華為、電科數智等科技企業的協助下不斷完善智慧城市建設。 考慮到智慧城市頂層設計難度高,2018年,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聯合中國電科、華為等十多家企事業機構,共同製作了《智慧城市頂層設計指南》國家標準,目的是為了幫助城市建設的管理者、設計方、方案提供商、承建方等,建立統一的智慧城市知識體系,並按照協調一致的要求開展各領域建設,保證智慧城市建設的規範、集約、有序。
  • 商湯華為珠聯璧合 推動城市視覺系統智慧升級
    以商湯AI算法作為智能視頻的核心引擎,華為視頻雲解決方案作為平臺支撐,共同打造城市智慧視頻系統生態,實現人員和區域布控、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能樓宇等全鏈條覆蓋,推動智能視頻從單點場景的試點應用,走向城市級別的全面落地。
  • 智慧城市建設四大細分領域發展到了哪個程度?
    近幾年,我國在加大力度推進智慧城市進程,據相關數據顯示,至2020年,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266億美元,將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國家。智慧城市是指通過物聯網基礎設施、雲計算基礎設施、地理空間基礎設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社交網絡等工具方法,實現四大基礎特徵,全面透徹的感知、寬帶泛在的互聯、智能融合的應用以及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的可持續創新,為人們提供更加智能、安全、舒服的生活環境。
  • AI專家齊聚銀川 共話城市治理智慧 2020銀川國際智慧城市博覽會...
    11月3日,2020銀川國際智慧城市博覽會人工智慧論壇在銀川舉行。該論壇由銀川市科技局主辦,邀請國內AI領域專家參加,並探討銀川人工智慧產業應用之路。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副研究員喬飛  商湯科技智能產業首席架構師尹智則從智慧城市方面探討銀川如何利用AI發展。他表示,智慧城市的基本特質是智能化的城市治理,智能賦能的民眾公共服務以及智能驅動的產業促進。
  • 未來城市 全球智慧---智慧城市發展論壇暨智能礦山建設論壇成功舉辦
    ,最後,中國煤炭城市發展聯合促進會書記路大豔做了會議總結。,同時也提出今後一個時期的工作重點。閃淳昌著重介紹了安全智慧城市建設的要素,並提出建設思路和頂層設計,提倡底線思維,傳承民族生存智慧,同心同力為共建安全韌性城市攜手奮進,加強減災防災意識,提高智慧防控能力。
  • 華為盧毅權:全光城市2.0,打造數字經濟的全光底座
    在9月9日召開的雙5G時代光通信融合發展創新論壇上,華為傳送網領域總裁盧毅權首次提出全光城市2.0的城市發展理念,呼籲產業各方攜手推動全光城市2.0的建設,加速全光基礎設施的升級,撬動萬億數字經濟
  • 青島建設智慧城市,海信何以成為重要力量?
    20年智慧產業建設經驗再看回本次的「倍增計劃」,事實上,海信幫助青島建設智慧城市並非從零開始突破。談起智慧城市建設,可能華為、阿里、騰訊等更為人熟知,很少人知道海信已在此深耕20年,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強大的技術積累。
  • 會呼吸會思考的城市,除了大腦,還要什麼?
    而另一邊,中國的智慧城市建設卻更加如火如荼。2020世界智慧城市大會上,中國的三座城市囊獲大獎,其中上海榮獲「世界智慧城市大獎」,深圳以科技賦能城市精細治理榮獲「全球使能技術大獎」,佛山市南海區榮獲中國區「經濟大獎」。根據德勤對全球智慧城市在建數量統計,中國是全球智慧城市建設最為火熱的國家,試點數量佔比達到了48%。
  • 朱玉:數字經濟時代下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新型智慧城市」的三個「新」「新型智慧城市」相較「智慧城市」而言,主要體現在三個「新」,一是新的戰略重心——構建一套適應城市特色、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體系;二是新的思維理念——從通過上設備、做系統,解決城市單一或局部的表象問題,到通過合理規劃數據流
  • 投資超過50億,助力湖南5G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中國移動湖南有限公司、中移系統集成有限公司、華為公司共同成立「智慧城市聯合工作組」。旨在更好地支撐湖南信息化發展,助力湖南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新型智慧城市作為智慧社會、數字中國的重要建設內容,是城市現代化進程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
  • 許昌市喜摘「2020中國智慧城市示範城市獎」
    核心提示:第十一屆中國物聯網產業與智慧城市發展年會在北京召開,許昌市榮獲「2020中國智慧城市示範城市獎」,是河南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
  • 智慧城市是什麼,為什麼建?
    從這些部門的工作職責可以看出,智慧城市涉及到產業協同、信息網絡發展、房屋住建、宏觀調控等屬性。 中國的10多年城市化轉型歷程,大致可分為4個階段: 1)概念導入,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感知中國」推動物聯網建設。
  • 中國安防曹國輝:CSST建設智慧城市的探索與實踐
    另外十八大提出的制度新四化融合和五個統一,實際上這些都是智慧城市生存的根本。我們最近聽到一個詞叫新型城鎮化。我們知道由於改革開放初期,財政稅收兩條線,結果導致了以經濟建設為主的國家政治考核,結果形成了土地財政。實際上土地財政在前期三十年保證了中國高速發展,但現在出現了一些問題,出現了攤大餅,出現了產能過剩,出現了地產泡沫等等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些如果不改,就沒法進行下一步城鎮化發展。
  • 華為上海城市峰會2020成功舉辦 共建全場景智慧上海
    上海城市峰會2020  今年是上海智慧城市建設的第十年,亦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成果卓著。在上海智慧城市建設十周年及榮獲世界智慧城市大獎之際,「智慧上海·進而有為」上海城市峰會2020作為上海智慧城市體驗周活動的重磅環節成功舉辦!此次活動以集聚能力、聚合生態,服務於上海城市數位化轉型為目的,城市建設各方主體在上海正式聯合發布「城市智能體」,為智慧城市藍圖繪製者們提供系統化參考架構。  12月15日,「智慧上海·進而有為」上海城市峰會2020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順利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