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紅柿媽媽
如今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朋友圈成為了大家交流互動甚至營銷的主要平臺,上至花甲老人,下至小學生都用上了微信。朋友圈逐漸成為了大家生活的縮影,尤其是今年2月份,大部分企業停工期間,朋友圈更是刷新得相當之快。
可是有些朋友圈給人帶來正能量,有些朋友圈卻會讓人心生厭惡,最終被人屏蔽起來。據說,情商越低的父母,大多喜歡發這四類朋友圈,我們一起來對照瞧瞧吧!
第一種:祥林嫂似的朋友圈
「一天尿多少次,我手都要洗破了。」「天天晚上玩得不回家,孩子是我一個人的嗎?」寶媽文文的朋友圈,每天都充斥著這樣的文字,還配上一些孩子拉粑粑和拉尿,不太文雅的圖片。不是抱怨孩子難帶,就是抱怨老公不管孩子。
看了她的朋友圈,大家都認為她是個不幸的女人,可跟他們家熟悉的朋友都知道,文文是全職媽媽,老公工資不高,但是非常勤勞,每天晚上老公都會兼職當滴滴司機。晚上回來常常已經是半夜了,哪還有時間管孩子呢?
夫妻從來都是並肩作戰的戰友,有些寶爸寶媽總是祥林嫂似的訴說家庭的瑣事,訴說另一半的不是,這樣做也許會讓不了解你的人認為你的形象很高大上,可是了解你的會怎樣看待你呢?
筆者認為大多會認為這是一個自以為是,不體諒另一半的寶媽吧,長此以往,大家自然會屏蔽這樣瑣碎的朋友圈。
第二種:超級自戀秀
如今視頻軟體頗多,比如抖音,不但可以把人拍得美美的,還可以添加一些美妙的音樂和特效。寶爸明明就迷上了拍小視頻,他一天要發上十個,比如隨時唱一段京劇,或者秀一段自己動手做飯的視頻,更搞笑的是常常把寶寶的視頻P得認不清面目。
剛開始大家認為很新奇,常常給明明點讚,可時間長了之後,覺得這樣的惡搞視頻太瑣碎,並且認為他是個無所事事的男人,太無聊,不想讓這樣的視頻再佔手機內存,漸漸都把他屏蔽起來。明明卻還是傻傻地天天曬視頻,只是觀眾越來越少了。
當大家為了生活奔波時,偶爾在朋友圈發視頻可以讓大家會心一笑,有所減壓,可是天天發很多這樣的視頻,不禁讓人懷疑你的品位和追求了,明智的寶爸寶媽們不會這麼做。
第三種:謠言傳播者
今年疫情期間,謠言滿天飛,大家漸漸發現辨別能力直接影響到了自己的心理狀態。寶媽萌萌平時就特別容易輕信各種謠言,今年疫情期間,更是天天轉發一些毫無依據的連結,雖然口口聲聲是提醒大家看好孩子,預防感染。可是有些問題過於誇大了真實性,徒增了寶爸寶媽們的焦慮。
萌萌不光在朋友圈轉發,還要在各個微信群裡轉發。剛開始,大家還會點開她發的連結一番評論,漸漸大家的辨別能力都提高了,可萌萌還停留在傳謠信謠的階段。漸漸地,很多群裡把萌萌都踢了出來,因為大家擔心散發謠言會封群封帳號。
寶爸寶媽們都是孩子的保護神,大家都是生怕孩子受一點點傷害,所以關於孩子保健方面的話題非常吸引眼球。
可是有些家長不加以辨別,就胡亂轉發,只會讓大家感到焦慮不安,現代人壓力已經夠大了,當然會主動遠離這樣的負能量的謠言。
第四種:強迫捐款型
寶媽燕子是個熱心人,這天她知道同學的孩子得了重疾,就開始發朋友圈募捐,一開始大家只是看看。可是燕子卻過於熱心,她還把募捐連結單獨發給很多朋友,要求朋友們捐款。其實99%的朋友都不認識燕子的這位同事,但是礙於面子也紛紛捐款了。
沒想到這樣的事情接連發生了幾次,大家漸漸不再那麼爽快了,有時看到燕子的拉捐款的消息也不再回復,燕子很是鬱悶,卻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開始對她敬而遠之了。
遭遇不幸確實需要朋友們伸出援手,可燕子的朋友,其他人並不認識,所以根本不能感同身受。偶爾為之還能接受,長期如此,大家也會囊中羞澀。因此家長們不要讓自己的一番好心,遭到了大家的反感。
其實,寶爸寶媽們發朋友圈時不要想發就發,隨手一發,好的朋友圈會成為積累人脈,感受生活的平臺:
①儘量要傳播正能量。
②精煉而有價值的分享。可以分享一些精煉有價值的連結,對大家有幫助的連結才會吸引更多朋友學習分享;
③注意保護隱私。
有些家長天天曬娃的照片和視頻,其實幾乎每個人的微信裡都有一些不太熟悉的朋友,比如各種商家推銷員等,其實家長們還是要適當保護孩子的隱私比較好。
寶爸寶媽們,你們發過上述朋友圈嗎?
西紅柿媽媽寄語:確實沒有一個家長能做到很完美,但希望寶爸寶媽都有勇氣面對自己的缺點,真誠接受它,然後去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