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Angelababy和周冬雨接連離開泰洋川禾?
通過選秀節目出道的小偶像被平臺分走了多少錢?
為什麼楊天真要卸任藝人經紀約業務,自己上陣做網紅做MCN?
為什麼已成規模SNH48要參與女團選秀?
藝人片酬是怎麼走向虛高然後下調?
我在開篇提到的,都是一些微觀層面上的問題,但就是這些呈現出來表象,意味著行業正在經歷一輪大變動。要理清頭緒,我們首先要抓住主線。這條主線就是——這十幾年來,資本都跑到了娛樂圈哪個地方?又製造了哪些混亂?這個答案就是平臺,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愛奇藝、優酷和騰訊視頻。
1 視頻平臺大戰推高了藝人片酬
視頻平臺大戰已經有十餘年了。我們從2005年的土豆網誕生算起,這15年間,陸續湧現了一大批視頻平臺,在長時間的混戰和兼併後,現在市場僅只剩下背靠百度的愛奇藝、背靠騰訊的騰訊視頻、背靠阿里的優酷,以及背靠湖南衛視,異軍突起的芒果TV。
如果現在讓你回想當年這一批視頻平臺各有什麼特色,或許你都記不清了。當年搜狐主打美劇,土豆有很多盜版綜藝,音悅臺上有韓流偶像的高清MV。這些平臺各有特色,但都由於資本的強弱和運營策略的異同最終逐漸消失在市場中了。
從這些平臺的崛起和消亡我們也可以看出,普通消費者是不會對平臺有忠誠度的,消費者喜歡的是內容和明星,而不是視頻平臺。消費者沒有忠誠度。好內容才是立命根本,平臺方自然是知道這兩個道理的。在這十多年來,除了資本成本的運作外,平臺戰爭多是對內容的搶奪。
不同時期,平臺會選擇不同類型的內容,大致都走過了搬運盜版-購買正版-自製內容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不是涇渭分明的三個時期,絕大數的平臺方從10年前就開始自製內容了。
最初平臺對自製內容的投入成本不高,作品多是以棚拍的情景喜劇為主。再加上影視圈存在鄙視鏈 —— 那些能夠參與電視劇和電影製作的從業者是瞧不起網絡劇和網絡電影的,最成熟的團隊都在忙著上院線,只有找不到機會的腰部尾部團隊才會接平臺的活。所以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網絡劇、網絡大電影都是軟色情的代名詞。
平臺沒有強制作能力,它們所做的事就是花錢買內容,從那幾年的版權費用的爆發性上漲,也能看出平臺極其渴望優質內容。
2006《士兵突擊》單集價格3000元,2011年新版《還珠格格》單集價格已經達到了30萬,2013年孫儷主演的《辣媽正傳》賣到了單集價格500萬。
2016年央視點名批評《如懿傳》兩位主演,周迅和霍建華一共拿走了1.5億片酬,雖然大家都覺得這個數字不可理喻,但不能忽略的是,這部劇在還沒有開拍的時候,單靠團隊陣容就賣出了15個億。換句話說,演員片酬再高,市場上還是有大批願意買單的人。
在混戰階段,平臺花大價錢搶奪市面上的優質影視作品,在這個時候演員的明星效應被無限放大,這一切都推動了明星片酬的上漲。
任何行業都是上遊混亂時下遊得利,上遊壟斷時下遊失利,這是一個基本的商業原則。在平臺混戰時期,做藝人經紀就是一件賺錢的生意,到現在,這門生意就不賺錢了,因為藝人跟平臺之間的位置開始調轉了。
在外部,「愛優騰」三個視頻平臺,再加上湖南衛視的格局已定,平臺放緩了軍備競賽。在內部,這十多年來平臺一次次打怪升級,打通了從內容版權、內容製作到宣發渠道等關鍵環節。現在的平臺把控了項目、資金和流量,他們有更高的話語權。
2 視頻平臺要做的是打通全部鏈條
我們以布局最完整的騰訊作為例子,他們在內容版權上有閱文集團,內容製作和藝人經紀有新麗傳媒,宣發渠道有騰訊視頻,就連作品的音樂製作都有騰訊音樂。之前我採訪騰訊音樂娛樂副總裁潘才俊的時候,他就提到《陳情令》的音樂都是騰訊音樂為其量身定做的,過去國內大部分影視劇都是隨便找一首歌就當做是配樂。這就是打通全部鏈條後,製作方能夠更強有力地主導作品。
過去平臺弱勢,藝人收割平臺,終於走到現在的平臺強勢,藝人被平臺收割。視頻平臺的出現打亂了原本傳統影視製作的鏈條,一開始我們以為視頻平臺只是一個播放渠道,但現在我們忽然反應過來,原來它從製作到宣發的整個過程全都要。
這兩年選秀綜藝大火,《創造101》、《青春有你》和《創造營2020》這些選秀節目成團出道的偶像,在成團的兩年間的每個活動都要被節目平臺分走酬勞,這個分成比例在7成以上。這種分成合約也叫做偶像分約。
即便條款苛刻,經濟公司擠破頭都想送自家藝人出道,因為強勢平臺就代表了後續曝光資源,不依附平臺就很難有曝光機會。大家回想一下《創造101》的遺珠李子璇,即使比賽時人氣高,因為沒有成團上了熱搜,但現在她得到的機會,遠不如火箭少女101中人氣墊底的成員。SNH48參加選秀也是曝光度的問題,今年兩檔選秀之前,普通觀眾幾乎只認識鞠婧禕一人。
除了偶像分約,平臺還有針對演員的分約。最初的演員分約,是要求演員在參與到平臺主導的影視作品時,與平臺籤約的分成合約。一份片酬,需要分給有演員、經紀公司和平臺。現在分約的限制演變得更為苛刻,要求演員只跟一個平臺綁定,只參與到一個平臺的影視作品。
如果是初出茅廬的藝人,片酬平臺被分走6成也是常有的事。但小藝人不敢不跟平臺合作,平臺有項目有流量,現在被收割還有可能走紅,現在就不願意被收割,觀眾可能連認識你的機會都沒有。
我們甚至可以預測,接下來平臺與演員的合作會演變成TVB模式,平臺自己養著一群演員,自己開發項目,用自己的演員,在自己的渠道播出,演員只能像上班族一樣賺薪水,收入會被進一步擠壓。當然現狀還沒有演變成我說所的這個樣子,各個經紀公司也都已經在各自求變了。
楊天真要卸任所有藝人的經紀業務,專注做網紅和MCN。泰洋川禾的困境與壹心娛樂類似,傳統的藝人經紀業務很難給公司帶來利潤,這也促使了Angelababy和周冬雨的離開,她們想要的工作泰洋川禾沒辦法給到,也不是泰洋川禾目前階段的重心。
3 平臺不是惡龍,這些都是正常的商業運轉
說到這裡,或許會有很多同學覺得平臺是惡龍,它壓榨了我們喜歡的藝人,讓他們成為資本的工具人,但其實完全沒必要這樣去想。因為每個人在原始積累不夠的時候都只會是個工具人,要擺脫工具人的身份,既要靠自我奮鬥也要看歷史進程。
平臺壟斷就沒有半點好處嗎?有的。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有了這樣打通製作環節的平臺,反倒讓我們更有機會,看到像《隱秘的角落》這樣的好作品。
國外的傳統影視公司也把新入場的網際網路公司當做眼中釘。Netflix、亞馬遜和蘋果,這幾家公司財大氣粗,他們正的利用自己的財力洗牌影視市場。
2018年,Netflix出品的電影《羅馬》提名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拿下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當時就有記者問導演阿方索·卡隆,為何要背叛院線電影?導演反問記者,你覺得一部⻄班牙語,又沒有明星陣容的黑白劇情片,能在多少電影院上映?
這個問題放在國內市場也是一樣的。《隱秘的⻆落》沒有流量藝人,也不是國內大熱的劇本類型,試問會有多少公司願意出資,以電影規格進行拍攝,拍攝結束了後又會有多少平臺願意買下版權?播出的時候又會願意給多少宣發資源?答案我們都心裡有數。
平臺壟斷也不長久,現在國內視頻格局還沒有完全穩固,除了三大平臺和芒果TV外,還有以B站和字節跳動正準備突圍,新一輪競賽又要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