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新京報網。
照片中,一名身著防護服的人員騎著一輛載貨三輪車,車鬥裡堆滿紙箱,周圍積雪很深,另有十多名身穿白色防護服的人員用力推車,在雪中艱難前行。這幅照片也被網友稱之為雪中的「移動雕塑」。
據大連海洋大學證實,該照片中的主人公是學校的師生志願者,其中有11人是學生,這是他們奮戰在學校防疫前線的第16天。
由於疫情原因,大連海洋大學啟動應急預案,封閉校園,儲備全校所需物資便成了緊迫問題。來自航海與船舶工程學院的17名青年則自發組建「青年抗疫突擊隊」,配合後勤保障工作。
▲圖源新京報網。
這些志願者裡有11名學生志願者,平均年齡只有19歲。他們每天5:30準時起床做志願服務,為公寓5109名師生配送12219份餐食。十多天來,他們已經累計運物資10餘噸。微信運動記錄顯示,他們每天要走2萬餘步。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寒風再大,也阻止不了「青年抗疫突擊隊」前進的腳步,在這個嚴冬之中,這些身影成為中國人面對疫情迎難而上的象徵。
同樣引起關注的一組圖片,是醫護人員們經歷的寒冷。
元旦那天,一張醫護人員在-11℃寒風中進行核酸檢測的照片感動網友。據了解,這位女護士名叫陶衛秀,當時正在參與瀋陽市皇姑區的全員核酸檢測,已在外連續工作數小時。由於天氣寒冷,呼氣和汗水凝結成冰,在護目鏡和口罩上掛起了冰柱。
▲圖源@人民日報 微博。
1月7日,石家莊最低溫度-15攝氏度,一名在石家莊做核酸採集一線護士的手被凍得又紅又腫,就像一個大饅頭。網友稱:擁有這凍成饅頭的手的人,有著最美的心靈。
▲圖源@河北日報 微博。
同一天,一張寒夜裡四個醫護人員抱在一起取暖的照片也讓不少網友感動和心疼。據了解,這些醫護人員在石家莊大慈邑村完成了3100名村民的取樣工作之後,手腳已經凍麻、凍僵,呼出的氣在護目鏡、手套上也結了冰。這個時候天氣更加寒冷,醫護人員們凍得實在受不了了,便兩兩抱在了一起「取暖」。
▲資料圖。圖源新京報網。
天氣越來越寒冷,再加上疫情的反覆,衝在一線的醫護人員以他們超常的付出和充滿勇氣的擔當感動了我們,他們是我們心目當中「最可愛的人」。
但感動的時候也應有所反思,醫護人員的奉獻雖可貴,但一味講奉獻卻有些不切實際。後勤部門應當跟上,及時補給保暖物資,讓醫護人員在保護人民安全的同時,也保護好自身健康。
天氣雖然越來越冷,甚至「全國凍哭地圖」都被製作了出來,但仍有火災事故頻發。
也是元旦,凌晨4時許,零下8℃的寒潮天,上海市奉賢區大葉公路一市場內的室外堆垛起火,奉賢區消防救援支隊奉城、泰日等消防救援站的消防員撲滅火災後,戰鬥服瞬間結冰,變成了「冰盔甲」
▲視頻截圖。
6日晚,遼寧大連中山區,一居民樓發生火災,15名消防員奮戰近2小時將火撲滅。當天氣溫在-14℃左右,室外還下起了大雪。回到消防站後,幾位消防員身上掛滿冰霜,雙手凍得通紅,甚至夾不起桌上的餃子,端不住手中的碗。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無論是大連海洋大學的師生,還是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與消防員,他們都用自己的身體對抗著風雪,用大愛溫暖了整個冰冷的冬天。正是因為有他們,這個冬天才不會難以逾越。
編輯:丁慧 實習生:潘宇潔 校對: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