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body好鴨!我是社長小源!
縱觀所有影視,一種題材越來越稀少。
都市奇幻。
太多人誤會這個詞。
並非都市背景+奇幻故事,就能稱作都市奇幻。
我們不缺大都會、大城市,但始終缺少作品能填上這部分空白。
影哥能想到比較接近的,是畢贛的《路邊野餐》。
那是鄉鎮奇幻。
對於鄉鎮青年出身的人,畢贛用私人的夢境,把你一把拽進回憶。
什麼是都市奇幻?
對於所有遊走在壓力、欲望、情感邊緣的都市人。
它踹你一腳,把你踢出現實。
什麼?
你也想被踹。
來吧,屁股癢不只你一個——
《向西聞記》
Hong kong west side stories
只在香港發行的純港劇。
香港,可以說是都市奇幻的發源地。最早是小道新聞,八卦雜誌。後來電影跟上。
邱禮濤《人肉叉燒包》,銀河映像《恐怖雞》,李修賢《羔羊醫生》。
接力賽般地獵奇渲染下——
一個個真實事件,被誇大成奇幻。一個個奇幻故事,又加重真實的凜冽。
這,就是我們常提到的「魔幻現實」。
千禧年後,一位網絡作家接下這一棒。
筆名:向西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你聽過,向西村上春樹是誰?
TA一開始流竄於各路情慾論壇、另類討論區,用大膽又狡黠的文字服務無數匿藏於屏幕後的香港都市人。
後來因為一部電影走紅。根據TA作品《東莞的森林》改編的電影《一路向西》。
《向西聞記》同樣改編自TA的作品。豆瓣8.3。
12集,講10個小故事,每集去掉頭尾,20分鐘。
形式和質感,影哥想起前不久的《愛,死亡,機器人》。
但它關鍵詞只有一個——「西」。什麼意思?
二十年前,星爺就已經向我們普及過,「西」字在粵語裡的幾種寫法(不懂的都去查字典)。
尺度,從劇名就已經蔓延。
那內容要多過火?不廢話,入正題。
前幾年,寵物界突然興起了這樣一個行業:
動物傳心師。
現在在某百科裡,都能搜到它的詞條。
看這解釋還挺玄幻。
所以,真的有這麼神奇的能力?
看《向西聞記》的第一個單元故事,就為我們揭秘了這個職業。
張繼聰飾演的陳振邦,原是個一事無成的保險員。
工作了好幾年,依然沒房沒車。
直到一天,女友丟了狗,再也找不到後,花高價找了動物傳心師。
說是能通過狗狗的照片和他對話,從而知道狗的位置。
陳振邦一聽就反應過來,什麼什麼動物傳心師,明明就是個騙子嘛?
女友立馬不樂意了,指責他不僅不幫忙,還只會說風涼話。
於是,陳振邦就一夜回到單身狗。
心裡不得勁的他,把過錯都歸咎到了動物傳心師身上,決定報復一番。
靈機一動,他想了個絕妙點子。
在網上註冊了一個動物傳心師的帳號,然後又開了各種小號來提問,互動,甚至是答謝。
這般操作下來,他還真就在這個圈子裡,火了。
引來了大批粉絲關注不說,還有源源不斷的生意收入。
一開始只為復仇的陳振邦嘗到了甜頭,從此就當上了他的知名動物傳心師。
開諮詢所,開授課室。
不僅賺大錢,還有泡不完的妞。
這完全就是發家致富,走上人生巔峰,就差迎娶白富美了。
看,白富美的角色就出現了——
陳振邦讀書時的同桌,兼暗戀對象。
原以為自己能靠著和動物傳心這個本領,撩到自己一生所愛。
但,說了一個又一個謊的陳振邦,最後在真愛面前,輸的一塌糊塗。
他信口胡謅的所有關於動物的思想,都遭到了無情的打臉。
最後即使他有心回頭,卻也是來不及了。
那些騙別人的話,最終,只是騙了自己。
這世上真的會有動物傳心這樣的功能嗎?
我想其實大家心裡都清楚。
人和人靠正常言語交流,尚且都無法真心相對。
和跨物種的動物,又何談傳心?
劇中有個十分荒誕的場面,一群人圍成一個圈,在那裡認真的學狗吠。
因為陳振邦告訴他們,這樣就能增加人和狗之間的同步率。
荒謬嗎?可就是有人信了。
同時在這篇中,陳振邦還會時不時地打破第四面牆,和觀眾對話。
這樣的設定之下,不同於劇中人物只能看到的虛偽表面,而我們可以看到的是陳振邦真實的內心。
這樣看來,之於觀眾而言,陳振邦倒是真的傳心。
而在這樣的傳心中,你又能看到什麼呢?
一個正宗的港男阿明,被女友拋棄。
他決定去臺北獵豔,把臺妹,希望藉此重拾信心、治癒失戀的痛苦。
於是,他跑去臺北知名的炮吧「芭比18」。
屢屢被拒的他在舞池扭扭晃晃,無意間撞上了個港女。
她說起國語很費勁,以為阿明是個臺灣男生,對他另眼相看。
沒多久,兩人就廝混在一起。
一起乘火車、聽音樂。
港女還少女心萌動,在筆記本上畫起了鯨魚和小心心。
他們還相約在平溪放天燈。
港女寫的願望很簡單,就三個字:十分愛。
一些間隙裡,港女還偷偷給阿明拍照。
阿明本為騙色,才俘獲港女的心。
可沒想到,自己也陷進了愛河。
一夜情後,阿明看到身邊沒人了,倍感失落。
在大街上找到港女,就跑上去緊緊抱住,唯恐她下一秒再消失。
此刻,兩人都以為自己找到了真愛。
第二天早晨,詭異的事發生了。
阿明突然發覺身體軟踏踏的,沒了力氣。
這時,女主爬上他的身體,用口紅畫下小心心和鯨魚的圖案。
然後滿含情意地用刀子劃開他的身體,然後自殺。
這源自一款殺人遊戲:藍鯨遊戲(Blue Whale)。
發起人誘惑生活裡的失敗者做任務,並鼓勵他們自殺。
死亡是解脫,也是勝利。
孩子手臂上刻下的鯨魚圖案血痕
港女,就是那個被人操控的自殺者。
也許她在愛情中屢屢受傷,就萌生了這個念頭。
她一直在試探阿明,試圖捕捉到倆人真正相愛的證據。
為了不再讓自己傷心,她選擇用死亡,定格這份愛情。
《臺北的港男港女》要說的,就是都市人在快餐情感時代,對愛情的不信任。
或許你覺得這「紅色戰慄」離你還挺遠,那再來看看這齣「黑色幽默」。
飯桌上,男主問媽媽,為什么爸爸失蹤那陣天天吃生炒骨。
媽媽聽到這個問題,即刻一驚,露出了聳人的冷麵。
她平時看什麼書呢?
這是最讓我震撼的一個。
35平米的小房子,兩室一廳,蝸居著6個人。
除了父母,還有兩對夫妻。
兩兄弟黃家謙、黃家全,沒什麼朋友,他們和同一個發小張洛文交好,相處了20年。
這家人的生活狀況,混亂不堪。
兩對夫妻同住上下床,時間長了,做羞羞的事都默契地錯開時間。
不然的話,就會發生可恥的共振。
共用衛生間不說,有時還會發生極端尷尬的狀況。
黃家謙的老婆茱莉亞有洗澡習慣,每次1小時,每天要2次。
有一次,壞了肚子的公公忍不住了,扯出一張報紙直接開幹。
經過這一劫,父親終於忍無可忍。
他做出決定,誰先有了孩子,誰才有資格住著原來的幾平米天地。
於是,兩對夫妻把性生活過成了任務。
時時刻刻憋著勁兒展開戰鬥。
漸漸地,茱莉亞甚至可以在睡夢中和丈夫羞羞。
房子的事,直接決定了他倆房事的態度。
黃家謙和妻子試了很多次都不行,去醫院檢查才發現自己精子質量太差。
無奈之下,他去找張洛文求救。
方法,讓人哭笑不得。
你看,為了那幾平米,他主動求別人給自己戴綠帽。
果然遂了他的意。
茱莉亞懷上了孩子,黃家謙剛在飯桌上嘚瑟,就被潑冷水。
懷孕晚了一步,還沒輸,可以在生產上搶先。
黃家謙已經瘋狂到,老婆早產,他興奮。
他的人生,就全賭在了這個孩子身上。
再次,遂了他的意。但,孩子漸漸長大了。
還好還好,一直沒人說孩子不像爸爸。
不過,有反轉——
寶媽發現,兩兄弟的孩子長得太像他們發小了!
親兄弟之間面面相覷,無地自容。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
你能看到人為了生存的努力和瘋狂,但看不到人的尊嚴。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這類情節不少見。
2018年,香港人口突破730萬,人均居住面積只有161尺(大約15平米)
8年前的港片《維多利亞一號》。
樓價瘋長,女主為了砍價,化身連環殺人狂,來把自己看中的單元變成兇宅。
TVB曾出過一個紀錄片,《有樓萬事足》,記錄下了港人對房子的態度。
有個女人說,有了房子才會來高潮。
紀錄片裡有個男人更瘋狂。
人稱50元哥,他每天只花50港幣。
什麼概念?這點錢在香港也就是一頓飯錢。
這種生活,他堅持了8年。
他覺得聚餐、戀愛費錢,乾脆杜絕一切社交。
上下班靠步行,洗澡靠蹭,手機用2G。
《向西聞記》用10個看似不起眼的小故事,放大了都市人內心被壓下的噪音。
深度不深,密度卻高。
就看每個故事的小標題,顯然「話中有話」:
《兼職男女友》《食女聖(性)地嘉亨灣》《骨與肉(欲)》《獨(毒)男愛的機會》《碌架(假)床》。
一個個字眼,在都市字典裡衍生成浮誇的多義詞。
但,它們都是真實事件。
劇集的片頭,就是一一對應的新聞版面:
現實?還是魔幻?
都有。
樓市、股市、菜市。
這塊彈丸之地,承載著最快的升與跌,最激烈的上位與墮落,最廉價又最有價值的感情。
夾在中間的都市人,於是被擠壓出畸形的欲望—
追求現實是真,追求魔幻也是真。
就像《向西聞記》的第一個鏡頭,和最後一個鏡頭:
開始,他在俯視,不屑一顧;
後來,他被俯視,下面還有層層地獄;
而更多的人,是如鏡頭般夾在中間。
點擊「閱讀全文」獲取資源
往期好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