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班】小提琴家林昭亮 | 成為音樂家,這四點很重要

2021-02-10 HKivs愛樂社


作為一位蜚聲國際的小提琴演奏家,

林昭亮教授此次受華發中演大劇院、HKIVS協邀來到珠海參加弦樂大師班,

著實讓國內的小提琴學子興奮激動,

同時,林昭亮也對大師班舉辦場地和學生們做出了很高的評價。

來這裡的這些學生基本不是啟蒙性的那種程度,而是自身水平都比較高,我覺得舉辦一個教育的活動是非常重要的,從我學琴到現在,一直受到了非常優秀的老師指導和訓練,所以我想,如果有能力,把學到的知識傳給下一代,那我必須做。                                                           

                                                                     ——林昭亮 

大師班上,林昭亮教授溫文爾雅,帶著溫暖人心的笑容、用謙和而風趣的談吐道出自己對小提琴演奏的理解和感受,展現出了國際大師極高的音樂素養。

林昭亮授課十分細膩,對學員們有著高要求,用精闢的話語對學員耐心點撥,希望他們能用演奏家的態度嚴肅對待音樂作品,每個樂句、每個音符都認真地去處理。

有了林昭亮教授的指點,希望榜樣的力量能潛移默化,鼓勵學員們在學習音樂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進步!

當然,錯過此次大師班現場的學員也無需失望,因為你可以通過HKIVS大師班的全程視頻感受到林昭亮教授的非凡魅力↓↓

林昭亮珠海弦樂大師班花絮

5歲開始學習小提琴

12歲遠赴澳洲求學

15歲輾轉來到美國紐約深造

17歲榮獲國際音樂比賽大獎

19歲登上莫扎特音樂節舞臺

並與世界頂級交響樂團合作演出

林昭亮的音樂生涯可謂是天賦卓然少年成名,一路輝煌

林昭亮教授目前在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和美國萊斯大學任教。對於成為一位職業演奏家的要素,林昭亮教授道出了自己的看法:

成為一個成功的音樂家,不管是哪一種樂器,第一需要的,是天賦;第二是後天的自信心和努力,如果你自己不熱愛音樂的話,不管多有才能,你沒辦法發展;第三個是家人的鼓勵、支持;然後,要找到好的老師做指導。因為你學一個樂器剛開始基礎沒有打好的話就很難進步,以後也是一直在掙扎。      

                                                                     ——林昭亮



林昭亮的爸爸媽媽對於古典音樂的熱愛,使得幼年林昭亮身上的音樂天賦很早就被激發出來,並且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從而開啟了未來的大師之路。

無論是在本次大師班,還在眾多的媒體訪問中,林昭亮教授都分享了不少他的教育心得,從這些對話中,我們感受到了這位影響了一批華人音樂家的華裔小提琴演奏家對音樂教育的重視和關心。

 ▲ 學琴從幾歲開始最合適?

林昭亮:我覺得小提琴的話,4歲到7歲之間應該都蠻妥當的,鋼琴也差不多,大提琴的話也許需要晚一點,因為樂器比較大,但是不管怎樣,一般的弦樂和鋼琴訓練如果在9歲以前開始最好,之後就比較吃力了,打基礎會比較困難。

 ▲  很多讀者都希望讓孩子學音樂,可不可以請您給我們讀者一些建議?


林昭亮:我覺得啟蒙階段,興趣最重要。一開始,就是設法找到樂趣吧,只要不要讓小孩子討厭音樂就好。如果真的孩子有才能,父母再去幫孩子找一個好的老師調教,那也不遲;沒有的話,不必勉強,以免弄得兩敗俱傷。

我在啟蒙的時候拉得也很難聽,殺雞殺鴨不過如此。當水平越來越高之後,拉小提琴音準完全靠左手來控制。我認為基本動作非常重要,基本動作不練好,一輩子都拉不好琴。而這就要靠好的老師來指導,剛開始學的時候就要鞏固基本的知識,也同時要讓孩子感覺到學小提琴的樂趣。

常有一些親朋好友帶他們的小孩子來給我「鑑定」,看有沒有音樂天分、將來可不可以走音樂。如果真的沒有(天分),我也不會敷衍,都會跟朋友說實話。孩子只要能享受音樂就夠了,至於人生,還是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才會比較快樂而長久。


 ▲  您從小天賦卓然,被譽為「小提琴界的莫扎特」,請問您怎麼看待天賦?怎麼知道孩子是否具有音樂天賦?

林昭亮:我從來不敢稱自己是能夠接近莫扎特的一種天才,莫扎特的成就幾乎是「宇宙性」的,我不是。我聽過一些大概5、6歲的孩子拉琴,這些孩子真的是在啟蒙後不久就可以聽得出他對音樂方面的直覺,音樂表現力非常好。

天賦可以從小孩子唱歌中感受到,因為小孩子唱歌是最自然的表現,他們唱歌的時候,第一,唱出來音是準的;第二,唱歌曲的時候還有一些樂律上的風格,表示這個孩子真的是有音樂細胞的。

 ▲  您的音樂啟蒙是什麼?您的父母是怎麼看出您的音樂潛質?


林昭亮:我的媽媽說,我三歲的時候,爸爸媽媽帶我去看電影,怕我坐不住,給我吃糖,但每次只要音樂出現時,我糖也不吃了,就瞪著畫面完全被音樂吸引。我爸爸媽媽就覺得,這孩子對音樂還滿有感覺的。

到我四、五歲時,我們家隔壁有個白哥哥開始學小提琴,我老往他家跑,坐在旁邊興味十足的看他練琴。白伯伯覺得有意思,就拿木板、鐵絲扎了一個玩具琴給我,拿了根筷子穿上釣魚線當琴弓。我好高興,每天裝模作樣的學白哥哥拉琴。單薄的玩具琴哪經得起我這樣折騰?很快就壞了。

我爸爸本身也是小提琴迷,常帶唱片回家。看我對小提琴這樣有興趣,去日本出差時,就給我帶回一把四分之一大的真的小提琴。我快滿五歲時,我就開始學琴。

雖然我爸爸媽媽覺得我滿有天分的,但他們一開始並沒有抱持著要孩子成為音樂家的想法。在七十年代的中國臺灣,大部分人都無法想像,要怎麼靠音樂來吃飯啊?雖然大家說我拉得好,但到底是好到什麼程度,也沒人能判斷。我的爸爸媽媽只是覺得這孩子值得培養而已,所以盡他們所能,幫我找最好的老師,去拜託當時臺灣最有名的小提琴老師李淑德來教我。

 ▲  我之前訪問過一個音樂家,他說他小時候每天都要花很長的時間練琴,說自己「基本上,沒有童年可言。」您也是這樣嗎?


林昭亮:我還好。雖然每天都會花一段時間練琴,但是爸爸媽媽有答應我,只要我練完琴,就可以隨便我出去玩。所以我知道,練完琴,有個「光明的未來」在等我,就比較有盼望。

雖然練琴的時間越來越長,小時候,剛開始時一天練習一小時,後來慢慢變成一天兩小時;比賽前,大概每天練三、四個小時。可是,一直到現在,我真的從不覺得練琴是件苦差事。

我覺得,做一件事情要做得好,那個fun(樂趣)很重要,有fun的話,就算中間有辛苦,也不會覺得痛苦。

 ▲  畢竟,您可是被譽為「音樂天才」的人,您不覺得痛苦的原因,會不會是因為您天賦過人?


林昭亮:我知道我有才能,但一開始並不知道我的才能到什麼程度。後來,去了越來越大的場面,開始有好的表現,有越來越多具權威性的人讚美,信心才慢慢增加。

我剛到茱莉亞音樂學院的時候,並沒有想過要成為世界知名的獨奏家、跟大型唱片公司籤約之類的念頭,我那時候只希望有朝一日可以考進紐約愛樂交響樂團,當一個團員就好。我從來不知道自己能走這麼遠,我只是不回頭、專注的往前走,走到我不能走為止。

在音樂上,我對自己的要求是很苛刻的,我會逼自己發揮到極限。不管觀眾的掌聲多熱烈、樂評寫得多好,我都知道我還有可以進步的空間。

我常覺得音樂家就跟運動家很像,是完全經不起中斷的,不管到什麼成就,都還是得不斷、不斷的練習。我學琴以來,大概只有一次帶妻兒去中國、加上返臺,才有較久的中斷,否則我幾乎沒有一日不碰琴。一旦中斷,之後又要花加倍力氣才能回到該有的水準。

你去問所有的音樂家或運動家,不管對方是不是所謂「天才」,我想大家都會同意:「練習」這件事,過程絕對不可能全都是愉快的,甚至可能是相當枯燥乏味的。你說這過程會不「辛苦」嗎?只是我很幸運,我打從心底喜歡音樂,這裡面有太多fun,所以並不覺得「痛苦」。

對我來說,那個fun在於能夠拉出美妙的音樂。我透過反覆苦練,最後能把心愛的曲子詮釋得更完美,那麼,這個(枯燥的)過程就值回票價了。

當然,我說一句良心話,要做職業演奏家,不是只要「很喜歡」音樂就好,還是要有天分。小時候,我們常被教導:成功是「90%的努力配上10%的才能」,我一點也不同意這個說法,至少在職業音樂家這個領域,沒有才能是絕對不行的。

只是,光有天分但不夠努力,境界也有限。我現在當老師指導學生,每個學生的成長速度不一樣,如果學生的天賦只到這裡(比了一個中間高度的手勢),我看你盡了全力,我也就安慰了,甚至會有點心疼;但有時候看到那些資質極佳的學生,卻拉到一個程度就上不去了,就會格外生氣,我不能忍受這麼有天賦的人浪費他的才華!

 ▲  您收學生的標準是什麼?


林昭亮:基本上,我儘量不收沒有天賦的學生。因為,我所指導的學生,都是預定未來要成為職業演奏家的人,我必須很誠實的說,沒有相當的天分,這條路會走得很艱難。有些學生在入學考試時,非常認真的把曲子練得滾瓜爛熟,有時連我也會被唬住;但是進來以後,換了曲子卻一塌糊塗。其實,這樣他很痛苦,我也很痛苦,真的不要勉強。

如果你的決心不夠,那也不行。有些tiger moms(虎媽,指勤管嚴教、精英主義的母親)教出來的亞洲學生,他們的學科好得不得了,他們到萊斯大學來,想要雙主修音樂和某個學科,希望找我指導,我都堅定的婉拒了。

在萊斯大學,光是做一般音樂系的大學生,課程就很重很重了,就算專心應付也不一定應付得來。同時要去受另一門學科的訓練,又還要來上我的課,有幾個人受得了?你是不用練琴還是不用學學科?還是說可以不用睡覺?練琴跟讀書,遲早一定得放棄其中之一,我不願意變成學生最後要放棄的那一剎那,必須幫他做決定的人。

基本上,一個孩子在十八歲的時候,還拿不定主意到底要不要做音樂家,真的有點遲了。我剛剛說了,職業音樂家就跟打職業網球、職業高爾夫球等運動家一樣,必須很早就有覺悟。你能想像一個網球選手到了十八歲,還在猶豫他到底要打球還是學物理嗎?可是很多tiger moms養出的亞洲學生都這樣,對人生舉棋不定。

 ▲  您自己觀察,為什麼有些虎媽養出的亞洲學生比較難確定志向?


林昭亮:我自己觀察,很多tiger moms都要求孩子從小要十項全能,每一科都要「A*」才有意義;可是,這對我來講真的一點意義都沒有。讀學科跟學音樂是兩種不一樣的mindset(思維),很難兩個都要。當然,有些學生真的很不得了,每一科都好;但他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只是每一科都要「A*」,並沒有獻身於哪一領域的決心。

很多小孩到大學可能還不太確定自己要做什麼,如果是其他領域,可能沒關係,可是「音樂」真的是一個很特殊的領域,天分、努力缺一不可。所有出色的音樂家,都是年少時就知道自己要不要、能不能走音樂了,不可能拖到這麼晚還猶豫不決。

我都跟我學生講,你們如果不是真的那麼想做音樂家,趁現在年輕就趕快放棄,去學你們真正想學的東西、走你們真正想走的路,想創業的趕緊去創業、想研究的趕緊去研究。音樂可以是一輩子的愛好,將來有了資源,來支持我們這些音樂家,也是一件美事。

 ▲  但是話又說回來,怎麼樣做一個成功的音樂家?


林昭亮:其實因素有很多,家庭的支持、家長的愛護、好的老師指導、好的音樂學院的環境,有好的人給年輕的音樂家一些珍貴的經驗,跟他分享你要開始演奏生涯,需要作什麼樣的準備。

光是琴拉得好,不代表可以成為出色的職業演奏家。電話不會響,哪個大樂團、大指揮會請你,但是你必須要去給自己創造機會。最大的挑戰就是上臺的那一剎那,怎麼樣跟觀眾溝通。比如馬友友一上臺,你坐在觀眾席裡面,他一個音都沒有拉,你就喜歡他了。

所以跟觀眾溝通,有時候不是從琴上面發生。馬友友的感覺對我來講就是,你們好,歡迎你今天來到我的演奏會,我為大家演奏,就是很親切的感覺。怎麼樣能夠在臺上壓力最大的那一剎那,給觀眾呈現最好的演出,這是老師教不出來的,完全是靠自己的能力。

 ▲  您給人的感覺也是十分溫暖親切的,演奏風格也是溫暖而明亮,這是源於熱愛嗎?

林昭亮:一個演奏家必須要熱愛他演奏的音樂,如果這個曲子對我來說沒有共鳴的話,我是不會拉的。

你要熱愛音樂,不能把音樂當成一種生意經來做,音樂家有收入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不能為了賺錢而演奏,因為如果你開始走那條路的話,就表示已經不能再做音樂家了。

演奏的原因是你熱愛音樂,你必須把你的感情和看法表達給世界各地的觀眾,這才是做演奏家最重要的原因。所以,我個人覺得這個人生觀就是敬業,如果哪一天我對我演奏的樂曲失去興趣,那就是我該退休的那一天了。

 ▲ 有的人就認為技術是很重要,每天必須有足夠的時間來練習。我不知道您是怎麼看的?


林昭亮:我很重視練琴的過程,上臺演奏當然是很重要,但是練琴的時候你可以安靜地去思考,你的詮釋,或者你在技巧上面有什麼可以更進步的可能性。

我覺得年紀越大,練琴的機會更重要,因為年輕的時候,肌肉、筋、彈性都比較強。像我20歲的時候、18歲的時候,有人說你現在上臺演奏,我暖身五分鐘就可以上臺,沒問題。現在我必須要好好地,最少要有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時間暖身,我才覺得比較像樣。但是人的身體成長,尤其咱們說老化的過程,每個人都不太一樣。

像小提琴大師米爾斯坦,他一直到80多歲還是巔峰狀態的演出,他的能力令每個人都很驚訝。有些大師40、50歲之後就開始很明顯地走下坡路,我看到這些狀況之後,我就希望我的演奏生涯能夠維持到我65、68歲左右,差不多那個時候,我就專門去做教育活動好了。

 ▲  您現在一般練琴大概用多長時間?


林昭亮:四個到五個小時最好,我要慢慢先練音階,把音準弄好、音色弄好,再練一些練習曲,之後再回到練習貝多芬協奏曲或者勃拉姆斯協奏曲這種大型曲子之後,我才覺得好像今天有點成就。

林昭亮與其恩師——教育家多羅西•迪蕾 (Dorothy DeLay)

15歲的林昭亮考入世界著名音樂學府——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師從音樂教育家多羅西•迪蕾。這之後的六年學習,為他的藝術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迪蕾教授是茱莉亞音樂學院小提琴的宗師,而且我知道迪蕾教授跟其他老師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可能其他老師會按照他既定的方式來教,我就是這套演奏方法,你跟我學,你要學我那種方法。迪蕾教授的方法是根據每個人的特點來教你。


林昭亮:對,她人很特別,她的高徒也包括帕爾曼。

當年我在澳洲,約13歲左右,帕爾曼到澳洲去演奏,他拉得真的是太驚人了。

當時在我學校裡面開了大師班,他就跟我們學生們開始講他當年做學生的狀態,因為帕爾曼很會講笑話,他就模仿多羅西•迪蕾教授講話的聲音,我就想這個迪蕾教授到底是誰,怎麼是一個女老師,帕爾曼怎麼那麼喜歡她,那麼尊敬她?我就想哪一天希望我也有這個機會去跟帕爾曼的老師學。

後來發覺迪蕾教授的特殊點就是不光能夠分析小提琴的演奏和技巧裡面的內容,每一個部分,左手右手能夠全部把它分開來作研究。她非常樂觀,任何學生對她來講都是一個好的挑戰。尤其是拉琴拉得稍微差一點的,對她來講更有意思,她說你這些拉得好的學生,我跟你講一兩句,你就懂了,但是她認為聽不懂她講話的人,才是更需要更努力的。那真的是一個挑戰。

我成長的過程中,不光受到多羅西•迪蕾教授的指導,也獲得了其他音樂大師的指點。我從這些音樂大師那裡,獲得了很多重要的知識,慢慢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我希望把這些好的經驗分享給下一代的音樂家們,希望下一代音樂家們繼續傳承下去,同時也有更好的發展。謝謝!

———— / END/ ————

相關焦點

  • 華裔小提琴家林昭亮奏響HKIVS殿堂級大師年度音樂盛典
    這場音樂會多元且精彩,為國內音樂界最為盛大的中西合璧室內樂盛典,由國際上頗具聲望的華裔弦樂演奏家、小提琴家林昭亮領銜,並薈萃了世界最頂尖的音樂家:鋼琴大師奧塔維歐 布內堤(Alex Brown)、貝斯大師帕布羅 阿斯朗(Pablo Aslan)、豎笛大師大衛 席夫林(David Shifrin)、班多鈕手風琴大師黑特 德庫特(Hector del Curto)、 打擊樂大師武石聰(Satoshi
  • 小提琴大師林昭亮的成長曆程
    十一歲的林昭亮開始走向世界,先後在澳洲雪梨及美國茱麗亞音樂學院就讀,並師從小提琴教母──狄蕾教授(DorothyDeLay)。林昭亮的學習過程就是按部就班地打著紮實的根基,不僅用心研展演奏技巧,更深入體會每一首曲子所傳達之意境。他臉上總是掛滿笑容,永遠保持無比的熱誠,而這股力量也讓林昭亮的音樂生涯一路走得精彩萬分。
  • 三百歲名琴,頂配林昭亮
    5月18日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訊  5月19日晚7點半,青島交響樂團將在青島大劇院音樂廳舉行「俄羅斯之魂交響音樂會」,這次演出請到的嘉賓,是鼎鼎大名的華裔小提琴大師林昭亮。17日下午4點,記者在人民會堂見到了林昭亮,他表示,這是自己首次來到青島,儘管還沒有開始排練,但是他對青島交響樂團以及本次音樂會都抱有很大的期待。
  • 聽大師林昭亮講經布道
    4月23日至25日,世界著名華裔小提琴家、茱莉亞音樂學院教授林昭亮受邀在中央音樂學院舉行了大師班、主題講座與示範音樂會。
  • 2019珠海弦樂大師班音樂會 | 勃拉姆斯的「奏鳴曲之夜」
    作為一名活躍的中提琴演奏家,她在國內外各大城市多次舉辦個人專場、獨奏和重奏音樂會,並與多名世界頂級音樂大師和重奏組合作演出,如大提琴家米莎·麥斯基、小提琴家林昭亮、美國ESSEX四重奏、拉赫瑪尼諾夫三重奏等。演出足跡更是遍布世界,出訪過美國、英國、德國、義大利、法國、盧森堡、比利時、埃及、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
  • 林昭亮談紐約停擺前最後一場音樂會
    著名的小提琴家林昭亮,身邊的朋友叫他Jimmy。
  • 16歲華裔小提琴家獲音樂界大獎(附圖)
    中新網紐約6月21日日消息:16歲的華裔小提琴家張皓(Howard Zhang)最近參加全球音樂界著名的「厄文.克萊國際弦樂大賽」(The Irving M. Klein International String Competition)獲得首獎,創下這項比賽歷年來年紀最小音樂家獲獎的記錄。
  • 【HKIVS直播預告】2019年珠海弦樂大師班開幕音樂會
    烏爾裡希·科拉先生現任瑞士蘇黎世音樂與戲劇大學教授,他也定期在以色列、美國、中國、澳大利亞及瑞士教授大師班。小提琴——楊戈芳1992年,楊戈芳先同時被任命為世界著名的亞歷山大弦樂四重奏團(倫敦世界四重奏比賽金獎得主)第一小提琴手,舊金山州立大學教授,莫裡森室內樂中心指導。在多年的演奏生涯中,他憑著精湛的技藝和不懈的努力,成為華裔演奏家中少有的幾位世界級室內樂大師之一。
  • 南京創新引進大師工作室 小提琴家回寧組建...
    徐揚出生於南京,4歲學習小提琴,後旅居國外,成為美國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終身小提琴演奏家。12月11日晚,這位天才小提琴家不僅回到家鄉舉辦獨奏音樂會,還積極牽頭組建南京城市樂團,讓高雅音樂聲入人心。旅美小提琴家徐揚獨奏音樂會,於12月11號晚上七點半在南京市文化館音樂廳上演。他現場演奏了莫扎特、舒伯特、柴可夫斯基等多位世界級大師的經典曲目,讓觀眾沉醉在美妙的音樂世界當中。今年41歲的徐揚,琴齡已有37年。2008年,徐揚從全世界300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為美國大都會歌劇院終身小提琴家。
  • 著名提琴演奏家林昭亮演奏著名提琴教育家、作曲家黃輔棠作品
    本平臺從5月6日起,逢周六連載國際臺灣籍著名提琴演奏家林昭亮演奏著名提琴教育家、作曲家黃輔棠的作品,供大家賞析,以饗讀者。>       小提琴家林昭亮以優美圓潤的演奏和卓越的音樂詮釋譽滿全球。
  • 被遺忘的小提琴家吉列爾斯丨她是鋼琴家吉列爾斯的妹妹,也是小提琴家柯崗的夫人
    她與柯岡的一對子女後來都成為頂尖的音樂家,兒子Pavel Kogan (1952-)原先是優秀的小提琴家,不過目前已轉任指揮,女兒Nina Kogan(1954-)曾經在法國隆帝博鋼琴大賽獲獎。後來成為父親晚期的專任伴奏。
  • 大師零距離 | 小提琴家吳海昕首席貓音樂教室開課啦!
    音樂大師課Master Cat Music Classroom2017年,美國著名底特律交響樂團中國巡演音樂會來到重慶,優樂·首席貓音樂教室特別邀請著名旅美小提琴家著名旅美小提琴家吳海昕活躍於世界音樂舞臺,在紐約卡內基大廳, 林肯藝術中心的演出都獲得了巨大成功,美國權威的「String」 音樂雜誌稱譽他的演奏"光彩奪目」。
  • 華發音樂-2020珠海弦樂大師班 | 「你所希望見到的大師」系列——鋼琴藝術指導(國際)
    2018年,託馬斯·霍普受聘成為埃森富克旺藝術大學鋼琴室內樂終身教授。科拉近期攜手小提琴家西蒙·茨加拉根完成全套莫扎特、貝多芬鋼琴和小提琴奏鳴曲的錄製,並與大提琴家拉斐爾·沃爾費什完成全套貝多芬鋼琴和大提琴奏鳴曲的錄製。烏爾裡希·科拉先生現任瑞士蘇黎世藝術大學鋼琴室內樂教授,他也定期在德國、挪威、英國、以色列、美國、中國、澳大利亞及瑞士教授大師班。
  • 旅美鋼琴家周韻清【公益大師班】8月15號長沙站
    童年時期,周韻清還曾多次參加國內外專家大師班和夏令營,著名鋼琴大師格拉夫曼對他的演奏也曾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認為他的演奏充滿激情和陽光並令人熱血沸騰,前途是無可限量。作為一名鋼琴家,周韻清還多次舉辦了室內樂音樂會並與當代世界著名小提琴家們成功登臺合作.如新起之秀的小提琴家Paul Huang, Bomsori Kim, William Wei(魏靖儀), Clara Jumi Kang等人。
  • 【名家介紹】小提琴家鄭錦龍的藝術人生
    在音樂學院裡,他跟隨費利克斯·安德烈耶夫斯基、阿爾貝託·萊西和梅紐因本人學習,也經常被邀請與萊西室內樂坊一起演奏。在此期間,鄭錦龍在德國巴丹巴登認識的亨裡克·謝林先生。亨裡克·謝林先生對貝多芬作品魅力四射的詮釋震驚了鄭錦龍,深深地嵌入其心中。從那時起,他便決定傾畢生之力來成為一個貝多芬音樂的詮釋者。
  • 小提琴家陳銳:上一秒壞笑,下一秒痛哭!
    五年前,人們談論國際知名華裔音樂家時,提及最多的一定是譚盾、馬友友、郎朗、林昭亮如今,這份名單裡又增添了一位新的偶像——陳銳。我沒記錯的話,你問鼎伊莉莎白女王小提琴大賽和梅紐因小提琴大賽冠軍時的決賽曲目也是這首。這首協奏曲是對你有什麼特殊意義嗎?陳銳:孟德爾頌這首曲子對我來說特別有意義,我是差不多從9歲時就開始學習這部作品,那時候我還不確定自己未來一定要成為音樂家,當時的我覺得拉琴就是為了好玩的,這個對我很有幫助。
  • 【琴童招募】與小提琴家、古典氣質偶像五島龍同臺合奏啦!
    1988年出生在美國紐約的美籍日裔小提琴家五島龍(Ryu Goto),音樂之路啟蒙得相當早,三歲就開始學小提琴,他的老師包括洋子.吉爾伯特(Yoko Gilbert)、俄裔小提琴大師丹青柯(Victor Danchen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