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兵替父從軍,在軍中有何作用?想不到還有這麼多特權

2021-01-18 野趣de歷史

我們都知道,通常古代發起戰爭士兵不夠的時候便會去徵兵,一般都是一些年輕力壯的男丁,那麼在古代有沒有女兵的存在呢?答案是肯定有的,而且數量還不少呢。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很多關於巾幗英雄的故事,比如西漢農民起義姐妹花呂母、遲昭平,北朝時期,替父從軍的花木蘭,以及隋朝冼夫人、唐朝平陽公主、宋朝梁紅玉等等。她們在歷史上都是赫赫有名、且永垂青史的女兵人物。

俗話說的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戰爭一旦發起,國家危急關頭就總會有人站出來,無論男女,在國家大義面前都是渺小的一員。我們都是花木蘭是男扮女裝替父從軍的,因此一開始,大家並不知道她是女性。在軍隊裡與其他男兵同吃同住,簡直親密無間。後來她表現優越,還帶兵打了勝仗被封侯拜相。日子久了,身份才暴露出來,這時很多男人都開始疏遠她,因為他們都不敢相信一個女人能有這麼大的軍事才能。

其實,花木蘭並非只是一個個例,據史料記載,古代中國既有女兵,也有女兵部隊。在改良後的募兵制中,就直接抹去了「性別」這一項。《墨子》中記載:「諸作穴者五十人,男、女相半。」說明軍隊是男女都招人的。而「壯男之軍,使盛食厲兵,陳而待敵。壯女之軍,使盛食負壘,陳而待令,客至而作土以為險阻,及耕格阱,發梁撤屋。」說明在戰國時期的女兵,主要職責是挖戰壕洞穴、守衛城池、挖土拆房等等輔助工作。例外《墨子》還提到了「守法,五十步,丈夫十人,丁女二十人,老小十人。」「諸男、女有守於城上者,什六弩、四兵。」可見,在烽煙四起的戰國時期,女兵的比例還是不小的。並且她們發揮的作用十分重要!

那麼,在充斥著一幫大老爺們的軍營中,女兵們又享有哪些特權呢?說到女兵的特權,其實還是跟古代的封建思想有關。在中國古代,「男女授受不親」是一種傳統和禮儀。因此,士兵們進入軍隊後一般都是分開管理,禁止相互接觸的。這種管理方法,所謂「慎使三軍無相過」,男兵女兵混雜一起,就會影響戰鬥力,所以這麼做對於女兵來說,還是非常不錯的。另外就是女兵相比較於與男兵而言,身體具有特殊性,所以免除了「徭役」。

從古至今,殘酷的戰爭需要大量的人力,女性最終也難以置身事外,她們無論是親赴戰場,還是提供穩定的後勤保障,都是在為女性這個角色樹立形象。曾經有人就這麼說過,正因為有女性開始加入戰場,才促進了女性地位的提升,也激發了近代女權意識。人們越來越注意到女性的重要性,尤其是當有戰爭發生時,女性更是脫不開干係的。

歷史上比較著名的太平軍中就有大約10萬左右的女兵。湘軍情報彙編《賊情彙纂》中稱「賊素有女軍」,並詳細羅列了太平軍女兵的編制。定都天京後,太平軍女兵編為40個軍,一個軍約有2500人。僅在天王府裡服役的女兵,就有3000人,她們不僅在危急時刻保護過天王的性命,最後也陪太平天國同歸於盡,不可謂不勇猛。太平軍中的女將領洪宣嬌,她手下的兵幾乎都是女兵,洪秀全甚至曾號召「男學馮雲山,女學楊宣嬌」。

總結:古代很早就存在女兵了,並且她們還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群體。古代曾有花木蘭替父從軍,寫下巾幗不讓鬚眉的篇章,可見只要到了非常時期,女兵就會出現在戰場之上。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女兵」憑藉獨特的戰鬥力,榮獲「巾幗英雄」的稱號。並且就目前而言,女兵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期待未來有一天,女兵能再創「巾幗英雄」的威名。

相關焦點

  • 花木蘭替父從軍十二年而無人知是女兒身,果真是她隱藏的好嗎?
    花木蘭,我國著名的民間傳奇女英雄,「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家喻戶曉,而南北朝時期北朝民歌《木蘭辭》則總結了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整個前因後果。因為像《木蘭辭》這樣的敘事詩有很強的「寫實」色彩,這就意味著《木蘭辭》等敘事題材的詩歌是有一定歷史研究意義的,所以我們接下來的推理和分析就不妨從這首耳熟能詳的《木蘭辭》上去尋找相關的依據。
  • 花木蘭替父從軍是誰的兵
    最近熱播的電影《花木蘭》充分展示了一個替父從軍上陣殺敵的女豪傑形象。那麼花木蘭究竟是誰的兵呢?又是哪個朝代的人呢?今天咱們就聊聊花木蘭。 首先先理理花木蘭的武力值,大家都認為花木蘭一定很厲害有萬夫不當之勇,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的能力吧
  • 《花木蘭》:替父從軍是盡孝盡忠與個人英雄主義的完美結合
    花木蘭看到父親年邁體衰,心中多有不忍,說服父母親,讓自己代替父親從軍,從此,開始了軍旅生涯。在買好從軍所需的物品後,跟隨部隊先後經過黃河、黑山、燕山,直至投入戰鬥。在從軍時,花木蘭克服重重困難,徵戰十二年,取得戰事上的勝利,辭別天子的封賞,回到家鄉。在脫下戎裝後,同行的士兵們才知道花木蘭原來是女人。
  • 花木蘭替父從軍愛上了他
    今年九月份熱映的《花木蘭》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看過,就像我們小學課本裡說的一樣,木蘭替父從軍得了功績回鄉封將軍。《花木蘭》 還有一個事情就是,因為古代講究女子無才便是德,小木蘭的這些作為讓街坊鄰裡都覺得她不像是一個女孩子,父母因此也開始擔憂女兒能否嫁一個好的人家。
  • 花木蘭12個顛覆三觀的真相,解密替父從軍的背後
    花木蘭的故事我們從小就學過了,女扮男裝、替父從軍,是歷史上著名的女英雄。但是,從《木蘭辭》和各種史料中,可以看到她背後的歷史,卻並非我們一直以為的樣子。這裡整理出12個她背後的故事,是否合理,留待大家點評。
  • 深度剖析 | 為什麼花木蘭替父從軍12年,同伴不知是女郎?
    但是現在年紀大了,身上還有傷病,所以木蘭要替父從軍。於是花木蘭開始做準備工作。「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這四句說明,當時的市場可以隨時買到馬、鞍、轡頭、長鞭。漢族人聚集的地方,因為不擅騎射,不大可能這麼方便的買到全身的行頭。只有遊牧民族,可能有這樣的市場。
  • 花木蘭為什麼一定要替父從軍?
    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聊一個與花木蘭有關的話題:花木蘭為什麼一定要替父從軍?好萊塢真人版《花木蘭》劇照「花木蘭代父」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即使沒有讀過《木蘭辭》的年輕人,大概也應該看過《花木蘭》的電影。還有許多人都堅持認為,花木蘭就是一位民族英雄。歷史上究竟有沒有花木蘭這麼一個人呢?許多研究者都相信,確有花木蘭其人,並考證出花木蘭為北朝女性,很可能是北魏的鮮卑族人,因為「木蘭」就是一個鮮卑姓氏(花木蘭並不姓花,花字明顯是後人加上的);而《木蘭辭》中有「可汗大點兵」句,「可汗」即為北魏皇帝的稱呼。那花木蘭到底有哪些可歌可泣的歷史功績,讓她成了民族英雄?好像也沒有。
  • 98年的經典動漫也不輸給現在的風採,《花木蘭》替父從軍
    01花木蘭為何替父從軍迪士尼的《花木蘭》部分內容是與原著不符的。花木蘭在南北朝的時候還有一個弟弟,這個是事實。且說到花木蘭的父親,匈奴攻上南北朝的時候。南北朝皇帝開始全國各地開始徵兵,要求各家各戶都得出一份力為國家抗擊匈奴。花木蘭的父親花弧當時年紀是年邁老人了。她的父親早期是在軍中參過軍的,因為戰爭的緣故斷了一條腿後才回到老家開始務農。
  • 中國史上替父從軍的女英雄花木蘭,後來結局如何?並非你想的那樣
    雖然古代重男輕女的思想十分嚴重,但在那樣的環境下,依舊有很多巾幗不讓鬚眉的故事,比如破天門陣的穆桂英,平定西北邊患的樊梨花,勇敢抗擊金兵的女英雄梁紅玉,以及今天我們要說的替父出徵的花木蘭。  不過這也只是一方的說法,依舊有學者堅持認為花木蘭此人是真實存在的,並且根據調研還原了花木蘭的故事。那在這一番專家學者的調研結果中,花木蘭是什麼樣的存在,最後的結局又是怎麼樣的呢?
  • 花木蘭替父從軍,忠孝兩全?
    西遊記中的天庭另有所指,紅樓夢裡的賈史王薛也另有深意,並非作者非要這樣寫,而是不得不如此!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由來已久,木蘭詩是其中的傳說,除此以外還有別的:木蘭者,古時一民間女子也。少習騎,長而益精。值可汗點兵,其父名在軍書,與同裡諸少年皆次當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蘭乃易男裝,市鞍馬,代父從軍。
  • 花木蘭替父從軍屬於什麼類型的故事 花木蘭幾種文學形象解析
    不過當時這個木蘭是沒有姓的,而這個替父從軍,抗擊外敵的木蘭有了花木蘭的全名則要等到明朝。當時著名的文學家徐渭(徐文長)以《木蘭詩》為素材,編寫了雜劇劇本《雌木蘭替父從軍》,在其中通過木蘭的自白說自己「姓花名木蘭」,可以說到了這個時候,「花木蘭」這個名字才開始深入人心。
  • 《花木蘭》女勇士不只是替父從軍
    電影《花木蘭》除了表達替父從軍的孝心,還側重於描寫女子如何擺脫待嫁命運,為自己爭取立足之地。即使電影的時間跨度沒有詩中所寫的「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那麼誇張,也不妨礙木蘭成長為真正的女勇士。女子=隱形人?  花家有兩個女兒,身為姐姐的木蘭(劉亦菲飾)從小就不安分。
  • 從替父從軍,巾幗不讓鬚眉的花木蘭說到秦良玉
    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初識劉亦菲,還是在《金粉世家》的白秀珠。2002年《金粉世家》的製片人遊建鳴在喝茶時無意中看到了劉亦菲拍的房地產廣告,這一看,立即使他被這個「一臉星相而光芒四射」的女孩所吸引,他驚呆了!
  • 《花木蘭傳奇》下——替父從軍平定天下
    木蘭恐父親此去再也回不來了,於是決定替父從軍。木蘭告訴八爺爺,她要女扮男裝替父從軍臨行前一晚,她灌醉了父親,換下了自己的女兒裝,穿上了父親的鎧甲,跟著軍隊出發了。第一天,她遇到了書生,大力王,小布頭等人,還有尉遲幢的幢主尉遲恭。尉遲恭去招兵,問有誰敢加入尉遲幢,木蘭第一個站了出來,可當他聽說他的名字是花弧的時候,直接拒絕了。原來,他與木蘭的父親花弧曾經是戰友,花弧對柔然人的一時心軟,使他的背後留下一道疤,對於他來說,一個優秀的士兵,傷口只能在胸前,在背後就意味著是懦夫。
  • 英語說木蘭替父從軍 | 黎弘睿(7年級)
    當我決心代父從軍,我知道我是對的。黎弘睿(7年級)#有個英語班#木蘭替父從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中國民間故事,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98年迪士尼動畫片《花木蘭》風靡世界,2020年真人版的好萊塢同名電影被萬眾期待——這說明我們的民族文化散發著迷人的魅力——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們努力學好英語,向世界傳遞中國的聲音!
  • 花木蘭替父從軍12年咋能不會被認出是女兒身?
    我個人認為花木蘭替父從軍是一個好故事,它有積極正面的意義,但是從故事的邏輯性上來看,它確實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說花木蘭替父從軍12年,難道都不會被人發現?作為一個女兒身,她的一些變化怎麼可能不會被大家發現?
  • 花木蘭替父從軍盡顯巾幗本色,追溯其原型實屬不易
    花木蘭是我國家喻戶曉的女英雄,他替父從軍的事跡廣為流傳,成為了「巾幗不讓鬚眉」的代表人物。花米蘭相關的文章不僅入選了語文教科書,她的形象還被數度搬上螢屏,衍生出了一系列的電影和影視劇,甚至在歐美也成為了擁有鮮明性格特點的女英雄,古今中外的女性能夠達到這個高度的還真不多。
  • 替父從軍十二年,為何木蘭女扮男裝從未被發現?
    《木蘭辭》講述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十二年,在戰場上建功立業,並最終與家人團聚的動人故事「出門見夥伴,夥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古往今來不少人曾對故事的真實性發出質疑:一位妙齡女子在軍營那樣的「男人堆」裡,十二年都沒有人發現,這怎麼可能呢?
  • 英語說木蘭替父從軍 | 李柯霏(6年級)
    當我決心代父從軍,我知道我是對的。李柯霏(6年級)#有個英語班#木蘭替父從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中國民間故事,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98年迪士尼動畫片《花木蘭》風靡世界,2020年真人版的好萊塢同名電影被萬眾期待——這說明我們的民族文化散發著迷人的魅力——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們努力學好英語,向世界傳遞中國的聲音!
  • 英語說木蘭替父從軍 | 黃可心(5年級)
    當我決心代父從軍,我知道我是對的。黃可心(5年級)#有個英語班#木蘭替父從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中國民間故事,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98年迪士尼動畫片《花木蘭》風靡世界,2020年真人版的好萊塢同名電影被萬眾期待——這說明我們的民族文化散發著迷人的魅力——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