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過,出生貧寒,與小龍女的愛情實在是太過悽苦悲涼,後來又斷了手臂,反正就是一生不是在犯水逆,就是在犯水逆的路上。而扮演過楊過的演員,有95版《神鵰》裡平平無奇的古天樂,有14版《神鵰》裡英姿颯爽的陳曉,還有06版《神鵰》裡邪魅狷狂的黃教主。三個版本,三種截然不同的楊過。
楊過在見到姑姑時只有十三四歲,與後來武藝高強的楊大俠,在年齡的跨度上還是蠻大的。鑑於此,有些電視劇在拍攝的時候就特意找來了扮演小楊過的小演員。當然,95版《神鵰》的古仔從開頭演到結尾,也沒用過小演員。
06版的小楊過總讓人感覺哪裡不對勁,小楊過的演技其實挺好的,就是哭的時候兩個眉毛擠出來的囧字總是讓人聯想到「痛苦面具」,並且總是有一種微妙的違和感。
同樣的片段,在同樣是童星出身的吳磊這裡就舒服多了,吳磊不必多說,當年在《琅琊榜》裡飾演的小飛流,可是一直以來萬千少女心目中的白月光。在14版《神鵰》中,扮演小楊過時,那股子瀟灑勁兒也是一下子就出來了。
而長大後的楊過,古天樂的楊過三分風流七分傲骨,無論是少時的調皮嬉鬧,還是長大後的堅毅深情,在表演上都是入木三分,這對於一個當年剛剛出道的年輕人,拍出來這樣的作品實屬難得。
陳曉版的楊過雖然稍微遜色一點,但是他也將楊過各個不同的人生階段很好地演繹了出來,楊過的亦正亦邪也拿捏得挺到位。即便偶爾會用力過猛,表演過於浮誇,但總體水平是保證在了及格線上。
而黃教主扮演楊過,呈現出了與以上二位完全不同的氣質,早年的教主還沒接受過「中餐廳事件」的洗禮,也沒有《鬢邊不是海棠紅》裡去油式的演技,在拍攝《神鵰》這段期間,表演上一直是我行我素,一切以「裝」為出發點。無論是少年時的桀驁不馴,還是斷臂後砥礪成才的心誠志堅,黃教主也全都用這一個字一併概括了。
但教主卻因為一個場面在眾多版本的楊過中勝出了,眾所周知,楊過在後來遇見郭襄時,有個特別經典的摘面具環節看,此時的楊過已經是歷經世事,嘗盡酸苦。而這裡要比較的最重要的細節不是摘下面具後誰最帥或者誰最憔悴,而是原文裡說的那個微笑。
古版的楊過,摘下面具時憔悴到令人心疼,不過大家初看時好像並沒有看到他的微笑,但是請注意,他的微笑並不是在開口說話之前,而是伴隨著話音微微咧嘴緩緩出來的笑意。不管是真正的演技也好,還是一時的神來之筆也罷,總之,這個微笑把楊大俠孤獨已久,又終遇故人的心理狀態,可謂是刻畫到了極致。
陳曉版的楊過還沒摘面具,就一直笑意滿滿,摘下面具之後,剛開始還好,但是他轉眼就給你整出個大大的smile,一時間還以為過兒已經找到姑姑精神煥發了。
教主戴的面具是這幾個版本裡最醜的,但是當揭開面具的那一瞬間,竟然恍惚間看到了楊大俠的影子,如果不是後來教主繼續「裝」,那時的他就是觀眾心目中那個久經滄桑卻難言其痛的楊大俠,但是隨著教主的咧嘴、甩頭、撩發等一連串的動作展示之後,觀眾心目中的那個楊大俠頓時就灰飛煙滅化為泡影了。更讓人驚訝的是,此時教主面前的郭襄好像也對教主的歪笑心領神會。
但即便如此,教主版的楊過也不是最差的,要說最差的,必須是任賢齊版的《神鵰俠侶》了,這版楊過仿佛是蝙蝠俠之黑暗騎士再崛起版楊過,他緩緩摘下面具,嘴角輕輕一歪,這種情景真是難以描述。
曾扮演楊過的演員,當然不僅僅只有以上幾位,早一點的還有華仔,甚至哥哥張國榮當年也演過《神鵰俠侶》的電影,這樣的經典小說被反覆翻拍,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是一件好事,但是當既有的經典形象固定在觀眾腦海時,想翻拍的導演或者編劇就絕不能打著「經典永流傳」的幌子,毫無底線的消費IP來欺騙觀眾,當代的武俠劇要想再度興起,光靠新瓶裝老酒還是遠遠不夠的。
點「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