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集美貌和才華於一身的女子Papi醬,一直是新媒體界的一枝獨秀,但她最近一次上熱搜,卻和才華與美貌無關,而是她的婚姻。
據說Papi醬從談戀愛到結婚,兩家的父母從來沒有見過面,逢年過節更是不會彼此拜訪。
Papi醬認為,在各自父母的眼裡,必定都是各自的孩子比較重要,那既然如此,與其雙方花費時間去討好對方的父母,不如把時間節省下陪伴自己的父母,這樣誰都不累。
老胡也非常尊重Papi醬的想法,他們的婚姻並沒有因為這個問題而變得冷漠,相反因為各自的想法都得到了尊重,恩愛有加。
從Papi醬的婚姻中可以發現,婚姻要想幸福一定要堅持自我,只有堅持自我,才不會在婚姻的瑣碎裡越過越委屈。
那些在婚姻裡一味低頭討好的人,往往姿態越低越得不到好處,反而會讓對方變本加厲地壓榨剩餘價值,如此一來很難得到幸福。
一個人習慣於在婚姻中、親密關係中討好,通常是因為自我價值感低。
自我價值感低的女人無論在任何空間、關係中,都會有一種緊張的不適感,她們渴望得到對方的認可和青睞,哪怕在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面前也會遷就對方。
但遷就表面是為了關係更好地維持,實際上卻是殺死關係的真正元兇,此現象在很多女性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當然,很多自我價值感低的女性,並非是自己想要如此,她們的內心也很痛苦糾結。
她們的父母要麼是專斷控制型,要麼是冷漠忽視型,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給予正確的引導,時而粗暴時而縱容,使得她們很難體驗到真正的自我價值感。
我們的教育在源頭上就不一樣,社會對女性的期望是不需要多努力,找一個好老公生兒育女即可;
女性幾乎很少有機會體會到內在動機成功的感受,所以她們的內在壓抑又痛苦,自我價值感極低。自我價值感低的女性通常會有這三種表現。
一、懂事
家庭教育實際上是聽話教育,父母總會不厭其煩地要求我們聽話,對聽話的孩子給予獎勵,對不聽話的孩子給予懲罰。
在這種情況下長大的孩子,幾乎很少表達自己的觀點,變得特別順從,也極容易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一旦進入婚姻,丈夫說你辭職在家帶孩子,她們就辭職在家帶孩子,丈夫婆婆說什麼就是什麼,哪怕心裡不情願。
在很多關係中,她們容易被利用,背負超額的責任或任務,當不能完成時,就會迎來冷嘲熱諷。
二、察言觀色
內部構造不安全的她們,潛意識裡有討好別人的思維模式,所以謹小慎微的觀察別人的臉色,以確定她們應該做什麼?哪怕她們原本不需要這樣做。
磁場導致她們在婚姻裡永遠是做出犧牲的那一方,繞著別人的感受決定自己的行為,但犧牲如果不是因為愛、因為心甘情願,久而久之,就一定會形成積怨。
這就是為什麼在很多婚姻裡的女性,一直在犧牲,一直在怨恨。
三、不敢提要求
自我價值感低的女性內心有這樣一種模式:她們童年時沒有得到足夠的愛和認可,所以本身會認為自己不值得,不會被重視,這類人通常不會主動向誰提要求。
如果被拒絕就驗證了自己不值得,她們寧願永遠不嘗試和別人提要求,將自己完好保護起來。
其實無論多麼優秀的人,都會有一定程度的自卑感、低價值感。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自卑、低存在感人人都有,而我們的人生能達到多高的高度,取決於我們如何主動抵禦自卑、低價值感。
只有通過不斷努力,不斷挖掘自己的潛能,不斷追求自我,尋找自己的價值,才能抵消掉自卑帶給我們的負面體驗,幫助我們的人生找到意義。
很多女性一輩子沒有活出過自己,她們的人格、生活始終依附在家庭、丈夫、孩子身上,看似忙碌辛苦付出良多,但其實沒有根,沒有由內心深處散發出來的力量。
只要別人一離開她們,她們的世界就會渾然倒塌。人要想將生命幸福的主動權抓在自己手裡,要做的事情不是改變別人,而是向內探索,建立一個強大的自我內在體系。
學會訓練自己的注意力,在應付我們所見到的各種人、事物時,還需要覺察自己的內心狀態,當內心有自卑感、低價值感產生的時候,探究一下,這些感受是怎麼來的?
追根溯源,激發我們內心深處向上的能量,通常長期往復的訓練,面對生命時的寧靜感就會漸漸積累起來。
當寧靜下來,你就能看透自己的內在,你就能判斷自己產生某種情緒,並不是因為客觀外在,而是自己的某種模式在作祟,對症下藥找到梳理的方法即可。
一個人只有學會和自己對話,肯定自己,認可自己,就不會過分向外尋求認可。如此一來,身邊的人相對也會輕鬆一點。如若是在婚姻中的男女,則會更加和諧。
其實,人生真正的戰場在婚姻裡,真正的道場也在婚姻裡。一個人若把婚姻之道琢磨透,將婚姻生活過的風生水起,事業生活亦不會太差。
當然如果你覺得前面的建議太過寬泛,那麼就先從心理學家Adia Gooden提出來四條建議開始改變自己:
原諒自己的過錯,承認並接受已經發生的事情;學會接納真實的自己;當生活變得艱難時,不要批評自己,學會安慰自己;和能給你支持的人溝通,不要疏遠別人。
- The End -作者 | 湯靡達參考資料:Baker, L. R., McNulty, J. K., & VanderDrift, L. E. (2017). Expectations for future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Unique sources and critical implications for commitmen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46, 7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