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70年代起,相聲和小品就作為兩大藝術形式,佔據了春晚的舞臺。經過幾十年的發展, 如今也都形成了規模,看看本山傳媒和德雲社,就不難看出這些年演員日子好多了。
對於這兩大團體,很多人都了解不少,尤其是對徒弟的分成,也是讓網友津津樂道。眾所周知,本山傳媒跟藝人籤約的話,公司要拿走4成,藝人能夠拿到6成。
按理說這也不少了,畢竟很多時候,藝人需要藉助公司的資源。可如果成了大腕的話,這可就不算少了。
小瀋陽成名後,就曾經因為分成問題,跟趙本山有過爭執。可單飛幾年後,還是回到了師傅的懷抱。
同樣的,德雲社也是一樣,都知道大樹底下好乘涼。跟趙本山比起來,郭德綱的成名之路要更加艱辛。德雲社起步階段,大家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情況,能發展到今天不容易。
尤其是早一批的學員,比如說曹雲金、燒餅,都是在師傅家吃住,雖然前三年賺的錢要給師傅,但是學相聲也不用教一分錢。
甚至說吃住都是師傅管著,這也是為什麼曹雲金被罵的原因。
了解德雲社的都知道,跟弟子都是28分帳,公司拿2成,按理說不算多,為什麼曹雲金還是因為錢離開呢?其實,這規矩是在曹雲金幾人離開之後,郭德綱才創立下的規矩。
雖然他一手捧紅了曹雲金、何雲偉幾個人,可是他們賺到的錢,也都用在了德雲社的開支上。
所以對於這一點,幾個人都心存芥蒂,一邊念著師傅的情分,一邊又心疼自己交上去的錢,最後反目成仇。
當然,面對曹雲金的出走,老郭一句髒話沒說過。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郭德綱很年舊情。
他曾經說過,他盼望這有一天,曹雲金能回來跟他說句師傅我錯了,然後爺倆擁抱一場就沒事了。
在郭麒麟成名後,稱問過父親見到曹雲金怎麼辦?老郭一句話擺明了態度,他跟我的事,跟你們沒關係,他照樣還是你們師哥,該打招呼打招呼,畢竟一起生活了很多年。
帶點私人情分的講,曹雲金是當時老郭手裡最器重的弟子,為了提攜他,老郭拉下臉去求人給曹雲金演出機會。說是拿曹雲金當兒子對待,真是一點都不為過,郭麒麟都沒這待遇。
曹雲金等人的離開,也是讓老郭看到問題。情誼歸情誼,買賣歸買賣,兩者不是一碼事。所以之後跟徒弟,全都是28分成,既能保證弟子的收入,也能夠保證公司的運轉。
像是紅了之後的小嶽嶽,一直念及師傅的恩情,曾經多次跟師傅要求37分帳,可師傅不願意。他是看著小嶽嶽一步一步走過來的,作為一個農村孩子,能有今天不容易。
這麼多徒弟裡面,最讓老郭感到欣慰的,估計也就是嶽雲鵬了。現在想想,論天賦的話,小嶽嶽可能比曹雲金差遠了。
可在知恩圖報這一塊,曹雲金做得確實差點意思。有意見可以提,但是大鬧師傅壽宴,始終不是那麼回事。
不知道對於本山傳媒和德雲社,大傢伙還了解哪些內幕,歡迎關注並在下方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