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總統或一國首相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時候,這個最高領導者的行為習慣以及思考方式,都與整個國家息息相關。而在四年前,川普剛剛上臺的時候,就決心要讓美國「再次偉大」,還為此定下了三個小目標。
第一條是所謂的「萬億基建」,也就是說不惜花費萬億美元,也要將美國的基建事業提升上去,落實保障美國人民的幸福生活;
第二條是要通過減稅的方法,吸引更多的基本進入美國市場,以期達到刺激經濟發展的目標;而最後一個可以和第二條聯合起來看,在減稅之後,美國要實行的是增加關稅的政策,用強硬的手段逼迫美國製造業的回流,進一步推動經濟建設。
而現在四年過去了,川普本人馬上就要將白宮的鑰匙轉手讓給別人,自己還忙著嘗試看看能不能把煮熟的鴨子給抓回來。
此時再看他四年前雄心勃勃的樣子,也難免有些唏噓,至少我們可以明確地看出,川普讓「美國再次偉大」的計劃徹底失敗,不知道他自己會想這些事情的時候,會不會有幾分悔不當初。
不過,如果單單從經濟的角度來說,川普四年來的所作所為以及2020年暴發的這場疫情,似乎都成為了中國經濟的「助推器」,讓世界對中國經濟的依賴程度更深了。
事實上,如果回溯一下川普這4年的執政時光,我們不難看出,他所謂的經濟政策在第三年的時候就宣告結束,甚至不得不「另起爐灶」,把目光轉移到印太地區,公布了全新的一套「印太戰略」。而這套戰略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目標,就是要實現降低對中國的經濟逆差,從而讓世界對中國經濟的依賴度降低。
那麼,川普的目標達成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從中國11月的經濟數據來分析,當月的出口增速躍升至21.1%,創下2018年2月以來的新高,這個數據遠遠超過了外界對我國經濟的預測。時間點非常巧合,美國正是在2018年開始增加關稅的,所以這也證明了,美國所謂的增加關稅政策對我們並沒有什麼用處。
另外,還有一項數據值得我們注意,據日本「經濟新聞網」報導,中國在4-9月期間,出口商品所佔份額全都超過了20%以上,這樣的佔比情況創下歷史新高,直接打破了2015年創下的最高紀錄。
這說明了什麼呢?說明我國不僅有效控制了令人聞風色變的疫情,甚至還在疫情下獲得了不小的紅利,同時也證明了世界各國非常依賴中國商品的出口。再加上我國在人民幣大幅升值的情況下,還能夠讓11月份的貿易順差高達754億美元,簡直是個奇蹟。
而總體來說,美國的遏制政策以及疫情的衝擊,不僅沒有拖垮中國經濟,反而使得世界對中國經濟的依賴程度,相較於川普剛剛上臺的時候更勝一籌,這顯然是川普萬萬沒有想到的。
#川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