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鐵盧戰役拿破崙不背鍋!他不輸於成吉思汗,卻用錯了人

2020-11-17 騰訊網

1815年6月18日,25萬名步兵、10萬名騎兵以及990架大炮將決定整個歐洲大陸的命運,這一切,都發生在一個歐洲的小戰場上,一個叫做滑鐵盧的地方。滑鐵盧戰役進行四個小時之後,兩支龐大的軍隊終於展開了殊死決戰。1.2萬名法國騎兵向英國戰線發動了歷史上聲勢最浩大的一次騎兵衝鋒,聯軍部隊迅速擺開了英國步兵方陣,其實這些方陣就是密密麻麻的刺刀,他們能否抵擋這次聲勢浩大的衝鋒呢?一代戰神拿破崙為何會兵敗滑鐵盧,沒有東山再起,重振法蘭西帝國的榮耀呢?

拿破崙大帝

早在十年前,1805年,拿破崙就開始不斷擴張法蘭西帝國的疆域,他衝鋒徵戰,所向披靡,幾乎控制了整個西歐。然而,在徵戰俄國時,拿破崙遭遇了慘敗,儘管他擊潰了俄國軍隊,但他無法抵擋俄國的寒冬。到1814年,反法聯軍俘虜拿破崙,恢復了法國的君主制,並將這位落敗的皇帝流放到地中海的一個小島上厄爾巴島上,歐洲和聯盟國都以為拿破崙·波拿巴大勢已去,但是,他們錯了,1815年4月,一條消息傳到巴黎,拿破崙·波拿巴從島上逃走了。拿破崙先前的將軍米歇爾·內伊元帥率領一隊法國軍團,前去追捕拿破崙,萬一不行,就幹掉他。

拿破崙踏上法蘭西海岸後,隨即向巴黎進軍。準備捲土重來的拿破崙身邊只有一小隊人跟他前往流放地的禁衛區,而見到米歇爾·內伊的時候,拿破崙展示出了曾經的威武和霸氣,士兵們並沒有朝曾經的皇帝開槍,然而,內伊和他的部隊本是去抓捕拿破崙,但是最後卻被策反,他們又重新跟隨拿破崙,走向了曾經的路。有意思的是,所有前去奉命抓捕拿破崙的軍隊,最後都歸順了拿破崙。

拿破崙被流放時期的法國皇帝

不出三個星期, 拿破崙就重新佔領巴黎,獲得了整個法國軍隊的誓死效忠。歐洲各國立即再次聯合起來,對付這位復闢的法蘭西皇帝。英國、奧地利、普魯士、還有俄國,都宣戰了,但是這些國家不是對法國宣戰,而是他們僅僅是向拿破崙·波拿巴一個人宣戰。

打敗拿破崙的將領是誰,他們有何過人之處?

在布魯塞爾一位名叫亞瑟·威爾斯利的英國人(威靈頓公爵)奉命率領一支火速召集起來的聯軍將拿破崙趕下臺。

身為統帥,威靈頓和拿破崙的風格完全不同,威靈頓出身貴族家庭,性格非常專橫,他絕對不是那種脾氣溫和、詼諧的軍人,並且,他不喜歡自己統率的下級軍團,而且成天管他們叫「渣滓」。威靈頓一直覺得,這些人沒有什麼戰鬥力,但他在戰術上卻很有一套。他很關心軍隊的福利,因此,手下人很敬重他。

拿破崙帝國

與他相反,拿破崙非常尊重他手下的士兵,因此也換來了士兵們對他無比的忠心,快死了的人看見他過來,也會高呼一聲「皇帝萬歲」。

他們倆最大的不同,還是表現在作戰方式上。拿破崙是一位善於進攻的高手,但是,他遇到的對手威靈頓卻是一個防守型的軍事天才。

威靈頓公爵

與英國聯合作戰的,是德意志帝國的首要諸侯國普魯士王國。統領普軍的,是年長的陸軍元帥各部布呂歇爾伯爵,滑鐵盧戰役爆發時,布呂歇爾已經72歲高齡,但是對於女人和美酒還很感興趣。

一天,他收到了拿破崙的一封信,信中提出要求講和,布呂歇爾卻態度強硬。1815年的時候,拿破崙最不願意做的事情就是開戰。因為,他還沒做好準備。6月,威靈頓和布呂歇爾整兵備戰,布呂歇爾率領12.5萬普軍士兵駐紮在布魯塞爾東部,而威靈頓則率領一支由英國和荷蘭僱傭軍團組成的約10萬多人的軍隊駐守在比利時海岸附近。兩支軍隊準備匯合起來,以排山倒海之勢向巴黎進軍。

普魯士元帥布呂歇爾

普魯士的一股小部隊潰逃,為何卻成為滑鐵盧戰役的X因素?

拿破崙被迫退守一隅,布魯塞爾北面有威靈頓的軍隊,而普軍就在附近。拿破崙一貫的作戰理念就是以攻為守,當時,拿破崙決定採取攻勢,從法國邊境進入比利時,然後發動進攻。

為了趕在威靈頓與布呂歇爾的隊伍到比利時之前發動進攻,拿破崙下令部隊急行軍。他率領著13萬大軍向北挺進,準備分頭擊破兩支反法部隊。他計劃集中大部分乃至全部兵力對付一支敵軍,把他們徹底打垮,然後重新集中兵力對付另一支敵軍。

在逃出流放地的第一個軍事行動中,拿破崙採取的策略是魔術般地將敵軍分頭擊潰。1815年6月16日,他的先遣部隊將一小隊普軍孤立後並發動攻擊,到大批法國援軍趕到,普魯士軍隊已迅速潰敗。

復闢後的法軍

拿破崙首戰告捷,普魯士軍隊全線撤退,拿破崙見狀,以為這一仗已經打贏了一半,隨即下令留三分之一的人繼續追擊潰逃的普魯士軍隊,其餘兵力出發對付英國。他親自坐鎮,率領重組起來的軍隊,向比利時威靈頓戰場進發。

威靈頓是一個以防守著稱的健將,他打仗很講究謹慎,現在既然拿破崙攻過來了,他首先考慮的問題是防守的位置問題。經過反覆考量,最終,威靈頓選中了一個名叫滑鐵盧的小村莊南邊的一個戰場。

滑鐵盧戰場

滑鐵盧戰役,拿破崙本來有機會取勝,卻最後為何兵敗垂成?

選擇滑鐵盧作為戰場的原因

滑鐵盧戰場其實是一個寬闊的東西走向的峽谷,聯軍駐紮在峽谷北邊,跟他們正對著的,就是拿破崙的法軍大部隊。威靈頓選擇的作戰地點,正好在山坡背後,這樣他就可以避開法國炮兵的火力,同時,還能防止法軍直接偵查聯軍的情況。除此之外,威靈頓還有一個巨大優勢,他熟悉戰場地形,並且很清楚該如何防守。威靈頓預計,法軍會在五小時全線出擊。但出乎意料的是,法軍遲遲未動。拿破崙的兵力比英國聯軍多三萬人,而且都是精兵,供給情況也非常充足,這讓威靈頓一時間摸不清套路。

滑鐵盧地形

滑鐵盧戰役首戰告捷

當時,一連下了好幾天雨,地上太溼,騎兵的靈活性和對部署大炮的能力自然也受到了限制。拿破崙很清楚,這樣的戰場情況將有利於防守一方,若法軍貿然進攻將很難取勝。如果拿破崙等地面幹後再進兵,軍隊的戰鬥力也許會更強,但潰逃的普魯士軍隊就會乘勢捲土重來與威靈頓匯合。

對於拿破崙推遲開戰時間的舉動,歷史學家們已經爭論了數十年,儘管有人認為,泥濘的路面是主要因素,但也有一些人持不同觀點。有觀點說,拿破崙在後來的軍事生涯中,的卻是顯得有一點優柔寡斷,到滑鐵盧戰役爆發後,他很久都沒打過仗,當時的拿破崙已經喪失了銳氣。

雙方兵力部署

然而,外界鮮為人知的是,促使拿破崙推遲開戰時間還有個重大原因,那就是疾病。拿破崙一直對外界隱瞞自己的身體狀況,實際上,他當時得了嚴重的垂體疾病,他有痔瘡、胃病,所以,他當時差不多整個晚上都嘔吐不止,睡眠質量極其糟糕。每天早上,拿破崙其實是應該躺在醫院,而不是上戰場。

拿破崙拒絕出兵,而此時已經到了午後,內伊將軍開始自行下令法軍出擊。他的第一項命令,是向防守森嚴的一個城堡進攻。威靈頓的防線設在滑鐵盧的一座山坡上,但在防線前方,矗立著兩座城堡,烏古蒙和拉黑聖特,這是威靈頓用來對付拿破崙的兩個重要關口。

壁壘森嚴的城堡上駐守的軍隊和射擊手,正阻止法國軍隊從地面發動進攻。威靈頓就是拿這裡當擋箭牌,這樣,法國軍隊朝他們撲過來的時候,就必須先把烏古蒙和拉黑聖特拿下。這兩處農莊有很重要的戰略意義,在這部署一些射擊手,就可以阻止法國軍隊從開闊地面發動進攻,這樣法軍就只能呈縱隊進軍,威靈頓就可以乘機讓炮兵轟炸他們。

在內伊的指揮下,四個步兵團開始向烏古蒙城堡進兵,如果攻佔,英軍的左翼防線將失去防守,城門大開。首次烏古蒙戰役,以法軍潰敗告終,但這僅僅是個開始,威靈頓希望普魯士軍隊能夠對自己馳援,這樣才有必勝的信心。

進入僵持階段

拿破崙知道戰役開始的消息,並沒有責備內伊,而是希望用大炮,對城堡打開一個口子。80門大炮發出的實心彈撕開了英軍防線,但是威靈頓卻下令英軍不許回擊,他要節省每一發炮彈,用來防備法軍的騎兵靠近防線。

此時的布呂歇爾已經整合軍隊,準備北進,趕去和威靈頓會合。在滑鐵盧戰役開戰前的幾小時中,陣亡人數超過500人。在大炮延伸以後,拿破崙隨即命令軍隊,向山坡進攻。在開闊的地面上直接向地方進軍,這種戰略其實有點可笑,但是,當時的槍炮技術只有在近距離交戰時才能發揮作用。

戰役中的士兵

拿破崙命令軍隊向敵軍發動直接衝刺,目的在於將威靈頓的軍隊一分為二,使其瓦解。每支縱隊橫向150人,縱向24人,共計3600人,這支大軍兵臨城下的目的,是在氣勢上壓倒敵軍。而英軍則排成橫隊,一字排開。這樣的情況下,實際上英軍佔據優勢,因為英軍只有兩排一字型縱隊,他們的每個人都會肆無忌憚的開槍,並且命中目標。

英軍戰線憑藉火力優勢擋住了法軍縱隊的進攻,不久,法國軍隊便無法向前推進,英軍在騎兵隊的援助下成功發動反攻,使拿破崙的軍隊被迫撤退到自己的陣線。雙方雖損失數千人,但是第一次的交鋒中卻都一無所獲。

戰場上橫屍遍野

拿破崙意識到,如果不首先拿下拉黑聖特城堡,自己就無法掌握戰局,因為中路非常重要,這也是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中的策略。450名埋伏在拉黑聖特的槍手,將要面對2000多步兵旅的進攻,他們的優勢在於火力裝備(來福槍),而四個小時以後,法軍也沒有拿下拉黑聖特據點。

與此同時,內伊率領騎兵團浩浩蕩蕩的向英軍陣地發動衝鋒,在內伊看來,英軍撤退了,實則,英軍為了躲避法軍的炮火,而是退後到了山坡後面。英國炮兵的榴霰彈射向了法國騎兵,而英軍為了防止騎兵突破,組成了方陣,其實是刺刀牆,這是對付法軍騎兵的一個重要砝碼。而從生物學上說,戰馬看到了刀尖,就不會往上衝,這就是方陣的作用。

大炮配合著法軍騎兵,對英軍方陣進行了數次衝鋒。而英軍也是嚴防死守,不給法軍一點機會。陷入僵局的滑鐵盧戰役,其實非常有利於威靈頓,因為他還有一個幫手,那就是布呂歇爾。而另一方面,拿破崙再一次下令法軍攻破拉黑聖特據點,而最後,法軍攻破了城堡,只有42名士兵從城堡裡突圍。

英軍方陣

拿破崙兵敗

而到了黃昏,拿破崙發現有一支部隊朝著自己的方向來了,他以為是派出去追擊布呂歇爾的部隊趕回來了,而威靈頓希望,這支部隊是布呂歇爾的普軍。實際上,這支部隊就是布呂歇爾的普魯士軍隊,這正是威靈頓需要的。

但是對於拿破崙來說,首先要穩住士氣,所以就向士兵宣布,這支趕來支援的軍隊其實是法軍。他命令自己的軍隊直接向英軍出擊,卡住普魯士援軍到來的時間。而威靈頓下令,手下軍隊在山坡後面臥倒,同時在大炮中裝備雙線榴霰彈炮彈(實際上跟槍筒差不多)。法軍的禁衛軍團在受到英軍的進攻後並未退縮,在臨近山頂時,槍炮聲想了起來,1400個臥倒的英軍步兵站了起來,這種轉變給法軍帶來了滅頂之災,並讓英軍發起衝鋒,法軍大敗,此役之後,拿破崙帝國徹底消亡了。

滑鐵盧戰役

結束語

軍事天才拿破崙

戎馬一生的梟雄拿破崙本來可以東山再起,但卻輸在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子手裡,從戰略戰術來說,拿破崙兵敗滑鐵盧,有著直接的原因。

內伊是一個有膽識的軍官,但卻沒有戰略眼光,從全局看,拿破崙認為的「天時」並不利於法軍作戰,且是從山地向山坡進攻,更加不利於騎兵的發揮

拿破崙沒有抓住突破拉黑聖特的黃金時間,在這個時間內,對山頂的英軍發動突襲,可以直接扭轉戰局,而不是等待所謂的「援軍」

客觀上來說,雖然英軍人數不及法軍,但是,技術裝備卻略高於法軍,並且使用了「一字型」縱隊和專克騎兵的方陣戰略

當然,從現在來看,滑鐵盧戰役依然有其可借鑑之處,說它是一場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也不為過,但是此役以後,法蘭西帝國的皇帝從此消失,統治西歐的戰神也成為了歷史的塵土。

相關焦點

  • 成吉思汗最偉大的地方是什麼?拿破崙用一句話說得淋漓盡致
    拿破崙成吉思汗是中國的軍事天才和最偉大的君王,他和他的子孫們創立了世界上最為龐大的帝國,領土面積多時達到了4400萬平方公裡,包括今天的東亞、西亞、中亞以及東歐。拿破崙是歐洲的軍事天才,曾經橫掃並統一歐洲。他比成吉思汗小607歲,生前十分佩服成吉思汗,曾經用一句話評價成吉思汗:「我不如成吉思汗,他的四個虎子都爭為其父效力,我沒有這種好運。」此語可謂石破天驚,精準地揭示了成吉思汗的最偉大之處:培養了四個虎子。俗話說得好,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四個兒子的成功培養,說明了成績思汗的兩大能力。
  • 拿破崙是這樣評價成吉思汗的
    1170年(南宋乾道六年、金大定十年、西夏乾祐元年),鐵木真的父親也速該被塔塔爾人毒死,那時鐵木真剛滿九歲。本部落的貴族不僅沒有盡力幫助寡妻弱子,反而嫌棄他們,連也速該生前的密友也紛紛離他們而去,並把他們的畜群趕出了部落。
  • 滑鐵盧戰役,拿破崙戰鬥史詩的終結之戰,即潛伏你我身邊
    以超凡的政治眼光,他一路晉升飛速,幾乎是爆發性的擴張,一路高唱凱歌,他一生大約指揮了60多次戰役,其中失敗的大小戰役正經算起來不過10次,而就在他幾欲統一歐洲的前夕,滑鐵盧戰役成為了他戰鬥史詩上的終結。
  • 成吉思汗傳記之突厥斯坦、阿富汗和波斯的戰役
    突厥斯坦、阿富汗和波斯的戰役(1)  一二一九年的秋天, 成吉思汗進軍訛答剌, 並把它包圍起來, 於是有名的戰事便爆發了。圍城軍由數個軍團( 萬戶Tumen) 所組成, 朮赤麾下的另外一支軍隊進取錫爾河① 下遊, 同時還派遣了一支小部隊到這條河的上遊去。成吉思汗自己同他的末子拖雷, 統率中軍進向不花剌。
  • 重返巴黎整軍待戰,風暴前的電閃雷鳴,滑鐵盧戰役前的拿破崙
    就像拿破崙,我們在關注他如何一步一步接近法國的軍事和權力中心,在法國動蕩的時刻力挽狂瀾的同時會更加關心和惋惜他在滑鐵盧的失利過程。拿破崙一生中戰功累累,雖說他贏得的勝利無數,卻也有戰敗的時刻,只不過在這一系列戰爭中都沒有一場發生在比利時的戰役對他影響深遠。那麼發生在1815年比利時的滑鐵盧之戰究竟發生了什麼故事,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一代軍事天才的隕落?
  • 被稱為「人屠」和「殺神」的白起在成吉思汗面前只能算入門級學生
    人類的世界觀因他而升華。法國東方史學家 格魯塞: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幾乎將亞洲全部聯合起來,開闢了洲際的通道,便利了中國和波斯的接觸,以及基督教和遠東的接觸。……馬可波羅得到了釋迦牟尼,北京有了天主教總主教。拿破崙說:「我不如成吉思汗。
  • 內蒙古鄂爾多斯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長眠之地?現實讓人意外
    冢有一種紀念的意義,比如有些人死後,因為特殊的原因找不到屍體,家裡人就會把他生前的衣物等代替死者埋進去,稱為「衣冠冢」,相信大家一定都聽過這種說法,卻從沒聽過「衣冠墳」、「衣冠墓」。因為墳、墓是針對普通人的說法,而墳比較口語化,墓比較書面化。還有一種特殊的稱呼叫做「林」,聽說過「孔林」吧,那是至聖先師孔聖人孔子的長眠之地,沒錯,聖人的墓地才可以被稱為「林」。
  • 成吉思汗死因之大揭秘
    而他最霸氣的名言也是跟女人有關。 成吉思汗:人生最大之樂,即在勝敵、逐敵、奪其所有,見其最親之人以淚洗面,乘其馬,納其妻女也。 而世界上有1600萬人跟成吉思汗有血緣關係,可以說成吉思汗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男人。但是他也是世界上最屈辱的男人。
  • 成吉思汗創造的十二個世界之最
    成吉思汗及其繼承者靠快速機動的騎兵進行了多次遠徵,所踏過的土地不能用裡數而只能用緯度來計量。他只有二十萬騎兵,卻發動了前所未有的大戰,戰勝了經濟、文化比較發達,有幾千萬人口,擁有幾十萬、幾百萬大軍的金國、南宋、花剌子模。
  • 成吉思汗一生戎馬,打下橫跨歐亞的遼闊江山,如今都包含哪些國家
    在蒙古的機場、酒店、計程車、市民廣場,無處不是成吉思汗的畫像、雕塑和紀念碑,還有數不清以成吉思汗命名的商品,祭奠成吉思汗的聖燈800年間從未熄滅。 毛主席在《沁園春·雪》中讚譽成吉思汗為「一代天驕」,拿破崙也曾說過「我不如成吉思汗」。可以毫不猶豫地說,成吉思汗是在歐洲最具影響力的亞洲人。
  • 歷史上的今天:成吉思汗出生!成吉思汗究竟是不是中國人?
    成吉思汗856年前的今天,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出生。成吉思汗的一生是傳奇的,他開創了一個偉大的帝國,至今仍為很多人所讚嘆。本文小編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成吉思汗其人,順便解決1個問題,就是成吉思汗究竟是不是中國人。
  • 中國有一皇帝,曾讓歐洲人畏懼,一生百戰百勝,連拿破崙自嘆不如
    拿破崙是世界上知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生可謂是風光無限。在他小小的身軀裡,迸發出了無數令人望其項背的智謀和勇略,而他一手建立的法蘭西帝國,也是當時幾乎徵服歐洲的存在。然而就是這麼一位人物,在談到中國的某位皇帝時卻只能表現出仰慕,而中國的這一皇帝,被歐洲人稱為魔鬼,一生百戰百勝,連拿破崙都自嘆不如!這位皇帝也是我們都非常熟知的存在,他就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蒙古帝國的開拓者以及大元王朝的奠基者。在宋金對峙的時候,蒙古部落就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異軍突起,很快就成為了不可一世的存在。
  • 成吉思汗的氣量:新婚妻子被搶懷孕,他親口承認大兒子是親骨肉
    經過這一次戰役,成吉思汗真切認識到妻子孛兒帖的智慧,對她越發尊重。雖然,從蔑兒乞人手裡奪回孛兒帖的時候,妻子懷的是誰的孩子他也有懷疑。但是,從拿妻子的嫁妝去討好王汗開始,每一次人生的重大轉折處,都是孛兒帖提醒或幫助他渡過難關,甚至挽救了他的性命。
  • 成吉思汗唯一的一次戰敗,為何奠定了成吉思汗後來萬勝的基礎?
    眾所周知,歷史上最強盛的帝國,莫過於是蒙古人建立的蒙古帝國,而蒙古帝國的締造者,就是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鐵木真。在成吉思汗的一生中,曾有過無數次的戰鬥,但給後世人的印象,便是成吉思汗的攻無不勝,戰無不克。在蒙古人的心中,成吉思汗是他們民族永遠的信仰和神話。
  • 蒙古,「我們的成吉思汗」不是我們的
    成吉思汗實際就是一個東方的拉格納,出身蒙古族一個古老的小部落乞顏部,當時的蒙古小部落成堆,在草原上遊牧,遊牧閒了就一個"搶"字,搶物資、搶女人,成吉思汗的母親訶額侖就是其父親從蔑兒乞惕部搶來的,他的繼母也被別的部落搶走過,好在大家不計較這些,搶過去、搶過來,能用就行。
  • 鐵木真為何不稱皇帝,卻稱為「成吉思汗」,它本來的意思又是什麼
    成吉思汗(1162~1227),原名鐵木真,生於部落貴族家庭。他的父親(額赤格)也速該是大多數蒙古部落的首領,共有6個兒子,鐵木真是長子。也速該領有許多屬民和「那可兒」,他曾獲得「把那禿兒」(意為英雄、勇士)的稱號。 也速該在一次外出途中被塔塔兒人毒死,鐵木真時年13歲。鐵木真依靠親兵的支持,首先樹立對本部落的統治,然後打敗了塔塔兒部、克烈部、乃蠻部,終於結束了各主要部落長期分裂的局面。
  • 成吉思汗是哪裡人?
    成吉思汗當然是中國人,這沒有任何值得懷疑的地方。成吉思汗是中國人才是一種正確的唯物主義歷史觀。這就好比我們說林則徐是民族英雄,但是我們不能講嶽飛是民族英雄,因為從現在看,嶽飛所面對的敵人其實是人民內部矛盾問題,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怎麼能是民族英雄呢?
  • 成吉思汗:一生經歷無數戰役,攻佔大片領土,差點徵服世界
    一提起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時期,人們反射性的就會第一個想到秦始皇,不得不承認,他建立了秦王朝,實現了那時候的大一統。更何況,那時候提起秦始皇,大家都是瑟瑟發抖的。可是在這漫漫的歷史長河之中,有一個人地位堪比秦始皇,甚至比他略高一籌。他就是成吉思汗。
  • 成吉思汗不殺功臣,他卻是唯一例外,皇后在床上哭訴:他欺人太甚
    不僅如此,闊闊出還編造謠言,說合撒兒要取成吉思汗而代之。對此,成吉思汗竟信以為真,將合撒兒綁起來吊打了一頓,甚至連自己母親訶額倫的勸阻都不聽。 訶額倫見合撒兒遍體鱗傷,便怒不可遏地盤膝而坐,露出雙乳,指著成吉思汗大罵:「你看到了嗎?這就是你們一起吃的奶。你和合撒兒一母同胞,他到底犯了什麼罪。要遭受這樣的毒打?如今敵人消滅了,你就認為合撒兒沒用了嗎?」 成吉思汗一聽,立即跪下來向母親請罪:「母親說的是,以後我再也不打合撒兒了。」
  • 戈蓉堂帶你揭秘:成吉思汗的囊中秘方
    提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帶領蒙古鐵騎席捲歐亞大陸一直為人所津津樂道。那你可知道成吉思汗曾留下多少後人?這一問題被牛津大學基因研究生所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