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紀錄片 | 我死前的最後一個夏天:和這個因為我而美麗過的世界告別

2021-02-21 此生未完成

點擊上方 關注本帳號

約46分鐘,建議wifi觀看,共4集,這是第一集。

第1集:為死亡做準備

第2集:家人的態度

第3集:對孩子說什麼

第4集:相繼離世

這個充滿溫情、勇敢、不言退縮的節目,探索了五個被診斷為絕症、生命只剩下不到一年的病人的恐懼和希望。他們被聚在一起,共同度過了四個難忘的周末,他們唯一的共同點就是知道自己很快就要死去,這是他們最後的寶貴時光。在專家的幫助下,他們交流關於痛苦、宗教信仰和來世的想法和情感。在同一所房子裡,他們有機會對彼此以及自己的朋友和家人分享關於葬禮、遺產和來世的想法。死亡影響著每個人,但人們很少談論這個話題。這部引人深思的系列片以負責任的方式挑戰這個主題,以公開、誠實的態度來解決這個困難的問題。

我死前的最後一個夏天。

一句看上去很傷感很悲傷的一句話。

是的。

很悲傷,但也很溫暖。

在大多數逃避面對死亡這個課題的人中,最大的惰性就是因為抗拒所以假裝不存在,可是,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公平的事情,可能就是死亡了。

我們逃不掉,我們不想面對,我們苟且的活著,用大量的精力去恐懼,所以我們痛苦,這是大多數人所面對的一個過程。

可是,面對,真的比逃避更難嗎?

在這部紀錄片裡,最感動我的是他們面對死亡的勇氣,我知道很難,真的很難。我陪伴了這樣的病人近10年,我太明白說理解容易,真的理解太艱難,說離別容易,真的撒手太難。而他們放棄和親人在一起的時光,共同來到這個莊園,來談論死亡,來理解自己,來告別人間,來療愈創傷,來彼此陪伴,面對鏡頭,說出自己的恐懼和軟弱,是他們對自己最好的詮釋。

 

他們談到安樂死,醫務社工說他不認同,病人激動的反駁,「不要說你理解,你身上沒有癌症,你沒有資格理解。」

這是我們和他人的關係中最大的癥結所在,並不單純指我們與病人,我們太想當然的說出「我理解你」,可是,你拿什麼去理解?我們能做的只是一個字:在。只是我在,除了我在,我們什麼都做不了。

所以我拒絕讚揚,是因為理虧,因為什麼都沒有做過,只是,在這裡。

 

我沒有對死亡司空見慣,我也沒有對死亡沒有恐懼,漠然,我並不認為是理解生命的一種方式,但或許是保護自己的方式。我相信人永遠是害怕死亡的,無論活到什麼時候,仍然是沒有活夠的,我只是,不再害怕我的恐懼,有能力和我的恐懼在一起。

既然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逃離對於死亡的恐懼,那我們面對它是為了什麼?

為了不和恐懼為敵。

為了不為難自己。

為了當死亡有一天來臨的時候,仍然有生而為人的姿態和告別它的尊嚴。

 

後來,我明白,我們永遠都無法為死亡做好足夠的準備。

就像我們永遠不會覺得錢多,即便為已經去過那麼多地方,可是為還想看更遠更廣闊的遠方,即便我已經和親人朋友告別過了,可我依然還想再多和他們在一起多一天,再多一天,即便我已經完成了很多願望,可是我永遠遺憾,就像天際美景,總是想拍更多的照片,縱使每一張都差不多。


可是我們仍然需要做準備。

我們唯一可以做的是讓遺憾少一點,再少一點,走的時候美麗一點,再美麗一點,天各一方的時候,有尊嚴,有姿態,留在這裡的人,可以少一點痛苦,微笑更多一點。

 

這就是,死亡教育的意義。

好好的活,好好的死,好好的告別,好好的離開,有一天,再與今生相遇的時候,可以美好的懷念。

 

片中,他們與孩子談論死亡,小孩說,我不喜歡死這個字,媽媽說,那你找一個其他你喜歡的詞來代替。小孩說,媽媽快要巧克力(死)了。

其實我們都活在概念裡,定義裡,我們給一件事一個概念,我們相信它是這樣的,它就變成了這樣,可是,死亡,誰都不知道是怎樣的,所以,我用平等的姿態和它在一起,我常常會夢到一個幻象,有一天,我真的死了,到了一個地方,然後笑出聲來:哦原來死亡是這樣,我們用了那麼多的精力去害怕它。

很多人在親人離開都會有很多年的一個創傷期,其實,正常的創傷期應該是一年,多年的累積是我們並沒有安全的度過哀傷期,也不是用了那麼多年之後哀傷就過去了,而是被掩蓋了,下一次,再遇到同樣的事還會重複之前的路,而所有的創傷大抵都離不開一點:遺憾。他活著的時候,我們沒有足夠的陪伴,包圍在我們身邊的都是欺騙、隱瞞、猜測、偽美好,什麼是偽美好?就是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大家都假裝一切會好的。很多話沒有說,很多事沒有做。

他們與伴侶相依相守,不迴避死亡,他們在用一種方式讓離別有機會更接近美好。

如果在親人生前,我們做了所有能做的,陪伴,完成遺憾,和他說一些真心話,他想說的那些話,他離開,縱使還是會難過,但是痛苦的成分應該是少了很多吧,所以,如果說真的能做什麼減少痛苦,就是真實的面對病人,進入他的內心,沒有欺騙和隱瞞。

我知道,很多時候的欺騙和隱瞞,不是欺騙他,是欺騙我們自己,是我們自己沒有準備好面對這一切。

當一個朋友在你面前哭,你會說,別哭了,一切都會過去的,但是,當你說「別哭了」的時候背後是什麼?與其說你在安慰他,不如說你在制止他。你無法接受一個人在你面前哭。

我也是用了很多年才可以做到,當一個病人問我,我的生命是不是已經走到頭了的時候,我可以很平靜地說,是的。

去承認殘酷的真相,的確很難,最難的是你要做好準備才可能讓他人受益,所以這是我為什麼一直說,我們一定要有能力愛自己,有餘力愛別人,你自己準備好,在你面對病人的時候你才能坦然的說,是的,你才能鎮定自如的面對他的創傷做到「只是在這裡」,什麼都不做,不掩蓋,不隱瞞,不評價。

在朱尼爾過世以後,他的愛人陷入巨大的悲傷中,朱尼爾的前妻約她見面,帶給她一個小男孩,她和朱尼爾的兒子——他幾乎與朱尼爾長得一模一樣,是這個小男孩陪伴她度過了最艱難的日子。

 

看到這裡,我哭了。看,人與人的關係可以很獨立,可以不帶恩怨,可以揮別過去,可以這樣簡單與共愛。當時,忍不住說了一句:看人家的前妻,呵呵。

 

五個病人,他們在一起談論死亡,調侃死亡,分析死亡,是的。雖然他們仍然痛苦,仍然大哭淋漓,但是,他們仍然有面對死亡的勇氣。

我們需要同伴,不是因為他可以拯救我,而是,我們在一起,我們面對同樣一種命運,我們可以彼此依靠,彼此扶持,彼此給彼此上路的勇氣,仿佛死亡並不是一件唯我獨有的事情,它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我們似乎是一起去死亡。

人總是需要出口的,就像病人常常苦惱的,一個健康的人告訴你不要害怕,沒什麼,是很殘忍的,因為我們彼此站在不同的世界裡,你所說的任何一句話都是諷刺,所以,需要同伴。

這個時候,他們是戰友,共同面對一個看不見摸不著,沒有商量的餘地,只能握手言和隨它去的「敵人」,我們活著就是為了有一天死去,他們五個來到這裡,就是為了死,那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我以為是為了經驗生命的快樂、悲傷、無知、奧秘、喜悅、痛苦、成長、災難,然後在這個過程中了解我是誰,我來到這個世界上要做什麼,然後我要到哪去,帶著怎樣的靈魂和姿態。

而他們來到這裡,是為了更有態度的面對死亡,雖然會哭,會痛,會想念,會不捨得,但是也終將明白,這就是人生,你來到這個世界就是為了完成你的功課,做你做不到的事,直面你的恐懼。

人類潛意識裡畏懼的並非身體的死亡,而是對恍惚沒有來過此世充滿了擔憂。而很多人一直在擔心來世,以至於沒有學會怎樣在這個世界上生活。

活著的當下才是唯一真實的最重要的事,縱使來世也很重要,那是來世的事,解決死亡的問題只有一條途徑——好好活著,但你首先要明白,什麼叫做好好活著。

點擊「閱讀原文」

加入「遺願清單完成小組」,讓生命沒有遺憾

相關焦點

  • 我死前的最後一個夏天
    如果即將到來的夏天將是你人生中的最後一個夏天,你會怎樣度過?突然被問到這個問題,大家肯定腦子裡一片空白。就算是見慣了生死的醫生,可能都壓根兒沒想過死亡降臨到自己身上的那一天,再者說,中國人對死亡的態度向來諱莫如深,連聽到和死諧音的「四」都覺得晦氣。但避而不談不代表死亡不會發生,有的時候,坦誠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困難。 BBC 紀錄片《我死前的最後一個夏天》( My Last Summer),就為我們講述了五個素昧平生的絕症患者,一起走向生命盡頭的故事。
  • 每日百科:BBC紀錄片《我死前的最後一個夏天》
    《我死前的最後一個夏天》是一部關於死亡的紀錄片,記錄了五個素昧平生的絕症患者,在BBC攝製組的要求下來到英國一個風景如畫的小鄉村,在生命的最後一年共同度過了四個周末。既然死亡無法扭轉,那就在生命的盡頭敞開胸懷,重新接納這個帶給人愛與痛的世界。
  • 豆瓣9.4分紀錄片《我死前的最後一個夏天》
    作者平實又真誠地紀錄了家中老人從患流感到逝去的整個過程,像一部紀錄片,觸動了每個讀者的心。2萬多字的文章,一氣呵成的讀下來,除了對感冒的認知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以及甲流等流行性感冒的就診流程及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做了比較詳細的科普外,讓小編看到哽咽並極力想推薦今天這部紀錄片的,正是作者在文中反覆強調的——「在決定是否上人工肺時,我沒有考慮病人的痛苦!」
  • 豆瓣9.4分紀錄片,我死前的最後一個夏天
    他們或許是你的伴侶,也或許是你年邁的父母和不諳世事的孩子?BBC出品,豆瓣評分9.4,紀錄片《我死前的最後一個夏天》,將五個身患絕症僅剩一年生命的人集合起來,使他們有機會暫離泛濫的同情和不知所措,真實的表達自己對死亡的恐懼和希望,並幫助他們的親人勇敢面對,呈現出最真實的死亡教育。
  • 臺灣名嘴安樂死:這一次,我終於學會了如何與世界告別
    視頻下有很多評論:「目擊生命終結前的一瞬間,再平靜都震撼「;「想起了倚天屠龍記裡面的一句:生亦何歡,死亦何苦「;」儘管體面地告別,也是勇氣「;」中國人的生死觀是極度扭曲的,對生極盡讚美,對死卻非常恐懼「。你怎麼看待?如果到了直面死亡的那一刻,你會是什麼態度?
  • 原創 死亡,不全是一個人的事-觀《我死前的最後一個夏天》
    在看片的過程中,我不停地在做角色代入,如果我是病人,面對這樣的情況,我會怎麼做?如果我是他們的父母、伴侶、孩子,我又該如何?相信對所有看這個紀錄片的人來說,這種角色代入是難以自拔的,因為我們知道,自己也終有一天會面臨這樣的情況,或者作為病人,或者作為陪伴者,更有可能我們兩者都會經歷。我們都急切地想知道「正確答案「。
  • 豆瓣9.4分紀錄片《我死亡的最後一個夏天》:我們可以為死亡做些什麼準備?
    《我死亡的最後一個夏天》:我們可以為死亡做些什麼準備?前幾天被一知乎帖安利了一部叫作《我死前的最後一個夏天》的紀錄片。
  • 徵集 | 這個夏天,從未見過如此美麗的香港
    香港正在經歷一個特別時刻。剛好這個徵集,意外收到很多香港美麗的時刻,但願我們這些走過香港,知道她之所以動人的人,能夠學會在自由信息世界裡,給這座城市真正的理解。以下為徵集內容,很長。那是因為香港的夏天,本來就很漫長,也真的很美,很美麗。
  • 李敖去世~直到和這個世界告別,我依舊選擇體面離去
    其實昨天中午,我正埋頭吃火鍋桌上的手機連著震了好幾下打開看到的都是同樣的push信息臺灣著名作家李敖罹患腦癌於2018年3月18日在臺北不幸過世享年83歲記得去年曾有個新聞說,李敖知道自己最多還能活三年以後,決定做一檔節目來和這個世界告別
  • 告別的夏天——1997我的畢業季
    一個愛玩的原照相師傅。本文轉載自公眾號「笑熊雜貨鋪」。 值班大話君:秋深月影 那是1997年的夏天,隨著校園裡悄然出現的舊物地攤,我的畢業季也同時開啟,結束畢業設計抬頭望向窗外時,才發現告別的日子已經近在眼前。時光荏苒二十餘年過去,我卻依舊會不時夢回校園,回到自己的青春歲月。
  • 我想活得體面,到死都是:人生最後的尊嚴,是安樂死
    想起巴金先生,活了101歲,生命的最後 6 年沒有離開過醫院的那張病床。氣管被切開,身上插滿管子,靠著機器和藥物人工地活著,毫無生存質量可言。他曾多次向家人提出希望病重後安樂死,常說的幾句話是:「自己是一個廢物」。
  • 「我是主角,我不能死」 36次與世界的告別
    然而思考死亡並不是一件無意義的事——在一個美好的年紀,我們更應該知曉什麼值得珍惜。以下是其中36則告別遺言,在此與你分享,也許有助於你重新認識這世界。@Rinko:我怕死,但我更怕看見你哭。如果不能生如夏花,那麼像湯普森那樣死如煙花也好,簡直不能再絢爛了。 @北殤:永別了,愛我的和我愛的人。愛我的人給我棲息的港灣,我愛的人給我孤獨的皈依。永別了,我的故鄉。那潺潺的水流 ,那漂浮的白雲,早已鐫刻於我的心間。永別了,這可愛的世界。你用最動聽的旋律,為我的生命伴奏,你用最精緻的畫筆,為我的人生描摹。
  • 對不起,在這個流行告別的世界,我還是學不會告別
    在一期《屋頂上的女孩》裡李莎旻子說:我覺得我是很害怕離別的那種人,然後更怕不告而別。這個是我覺得最可怕的一種不告而別,就是告不別,就是在形式上它告別了,在形式上、空間、時空、什麼都斷舍離了,但是你的心裡斷不了。
  • 不喜歡紀錄片因為沒遇見《灰熊人》
    如果說最愛哪部紀錄片,那麼排在第一位的肯定是荷索的《灰熊人》。與這部紀錄片相遇其實挺晚的。在生命的最後五年裡,提姆用攝像機將他與灰熊生活的點點滴滴生動地記錄下來。2003年,提姆與女友遭到了灰熊的攻擊,肢體殘缺不全。至此,提姆終於將生命祭獻給了他窮盡一生的對熊的愛戀。這個有些許自戀甚至偏執的理想主義者,用自己的死完成了某種救贖。
  • 豆瓣9.7分紀錄片《最後的棒棒》 || 它治癒了我的貪婪、焦慮和富貴病
    但紀錄片《最後的棒棒》中,有許多60歲以上的,甚至是70歲的棒棒。忘了解釋,或許有的人不知道,棒棒是重慶城市中的一種職業,靠一根扁擔,幫別人挑送重物為生。這和重慶這座城市的地貌有關,因為有很多的坡,是車子進不去的。挑重達100斤的東西,走2公裡路,東西送到,工價卻僅僅只有10塊錢。還不夠喝一杯普通奶茶的。
  • 紀錄片《人生第一次 • 告別 》
    由央視網出品的紀錄片《人生第一次》迎來收官之作《告別》,這不僅僅是這部系列紀錄片的告別,也是一場人生的告別。人從來到世間的第一分鐘開始,就踏上了一趟回不了頭的旅程,如何迎接旅程的終點,是所有人的人生必修課。
  • 讀完《熱愛生命》,我想說說這個字
    今年的世界讀書(買書)日,我總算是讀書了。 還得感謝眾公眾號的連環推薦,我好好地讀了傑克·倫敦的小說《熱愛生命》。小說講的是一個孤獨的淘金者在荒原中與自然作鬥爭、與貧窮作鬥爭、與殘忍的人類同類作鬥爭的故事。
  • 豆瓣9.2,愛我就讓我死!
    最後,他會因為無法呼吸而死去。一想到自己的未來會這樣,西蒙就特別沮喪。因此,他想在自己還能做出決定的時候,有尊嚴的死去。他選擇了安樂死。這個決定,對西蒙來說無疑是艱難的。因為,這個世界上,他還有很多牽掛。其中,最難分離的就是親人。
  • 全球十大必看紀錄片推薦
    國慶臨近末尾,大家在家沒事是不是也想找一些好的電影紀錄片來看呢?觀看一部好的紀錄片不但可以起到寓教於樂的效果,還能更直觀的展示世界上每一個未曾謀略的美景與真實事件!
  • 推薦 8部精美絕倫的非洲自然世界紀錄片(來自「BBC」和「國家地理」)
    這個系列共6集,鏡頭裡充滿著勃勃生機的東非大草原,和動物們那本能的、強烈的、充滿韌勁的求生動力,很值得孩子們學習。2、Africa´s Desert Garden 非洲沙漠花園這裡是多姿多彩的地方,有噴發的火山、覆蓋著森林的高山、美麗的峽谷、廣袤的草原、巨大的平湖和河流,是鱷魚、河馬、獅子、大象、火烈鳥和非洲人的家園。這套紀錄片共3集,分別介紹了火,水和草。在這個史詩般的戰鬥舞臺,無處不在的是驚人的生存發展戰略和自然進化的規則,讓人心生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