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歡紀錄片因為沒遇見《灰熊人》

2021-02-19 老於聊電影

終於迎來了周末,甭管雙休、單休還是無休。先聽下Richard Thomson的這首Coyotes放鬆下心情。


Coyotes是紀錄片《灰熊人》的片尾曲,由Richard Thompson演唱,他是來自英國重要現代民謠搖滾樂隊「費爾波特協定」的創始人,在英國音樂發展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的傳奇音樂生涯,好似一顆划過天空的耀眼流星,代表著樂壇一個時期的發展軌跡。好像主題偏了,對,今天要講的是紀錄片。
如果說最愛哪部紀錄片,那麼排在第一位的肯定是荷索的《灰熊人》。與這部紀錄片相遇其實挺晚的。直到2011年才與這部紀錄片邂逅,並重新認識了荷索這個頑固的德國老頭。


每次想起這部紀錄片,腦海中一直浮現主人公提姆的形象,揮之不去。一個40歲的中年男人,扎著頭巾,戴著墨鏡,把自己一生最純粹的愛與美好年華都給予了灰熊。


作為一個狂熱的動物保護主義者,提姆毫無戒備地與灰熊一起生活了13年。在生命的最後五年裡,提姆用攝像機將他與灰熊生活的點點滴滴生動地記錄下來。2003年,提姆與女友遭到了灰熊的攻擊,肢體殘缺不全。至此,提姆終於將生命祭獻給了他窮盡一生的對熊的愛戀。這個有些許自戀甚至偏執的理想主義者,用自己的死完成了某種救贖。


2004年荷索在尋找老花鏡時無意發現了一篇跟提姆相關的報導,直覺告訴他,他應該將這個傳奇人物拍成電影,或許人們能在提姆瘋狂的舉動背後看到他隱藏的純粹與執著。究竟是什麼促使提姆決定與灰熊一同生活了整整13年?又是什麼讓他如此沉迷於灰熊的世界不能自拔?終於離開了骯髒的人的世界,在這個只有美好沒有殺戮的灰熊世界,提姆又是怎樣葬身於此的?


導演荷索用整整兩年時間,數次前往提姆生前所在的阿拉斯加野生動物園拍攝灰熊,並探訪了提姆的父母和前女友。之後荷索對提姆和女友之死的細節進行了詳細的追蹤採訪,試圖在展示提姆非凡經歷的同時,回答究竟是什麼使他選擇遠離人類放逐荒野,將生命獻給灰熊。


在提姆與女友遇難的過程中,雖然他的攝影機沒有打開鏡頭蓋,但聲音卻被完整地記錄下來。儘管提姆生前的合作夥伴已經同意導演採用此段錄音,但赫爾佐格最終還是決定讓這一段錄音得到永遠的寧靜。在此,向荷索的人道主義精神致敬。


據提姆的一位紅粉知己回憶,提姆在每次告別她時,都會對她說:「我愛你,今年會是最棒的一年,要是我沒回來,我也心甘情願,這是我要的死法。」願提姆在天之靈安息。


最後,送上片中的一些小片段。想看全片的自行前往ed2000下載。如果實在懶的下載,請私信「道哥」。

看到這的,都是親人,請分享到最信賴的微信群,「道哥」每天分享好片。

道哥口號「爛片留給自己,好片推薦大家」

相關焦點

  • 紀錄片《灰熊人》和背後的故事
    至於本文和羅剎、浮屠的種種關聯,暫且按下不提。我第一次看到紀錄片《灰熊人》起源於一則令人震驚的新聞:上海野生動物園一名飼養員遭群熊分食。一輛大巴車的遊客目睹了全程,卻無計可施,眼睜睜看著該飼養員一點點被活吃。看到這則新聞,我那強烈的共情能力,使我仿佛感受到耳畔熊呼出的熱氣、聽到熊咀嚼自己身體的聲音及撕心裂肺的疼痛、伴隨著生命流逝的無可奈何。
  • 灰熊人 Grizzly Man
    在看這部影片之前,多少聽過一些講解,關於提摩西.崔德威爾和他的灰熊人團隊,關於保護野生動物,關於導演沃納.赫爾佐格的初衷……以至於我在看這部紀錄片的時候
  • 死去,然後成為不朽——《灰熊人》 紀錄片推薦
    在這部紀錄片中,赫爾佐格不僅展現了大自然神秘的一面,還通過提摩西·崔德威在最後日子裡的冒險歷程展現了人性神秘的一面。導演提煉了提摩西生前拍攝的錄像腳本精華,通過複雜與鮮明的畫面,進一步地探討了人與自然、人力與天意之間的微妙關係。在第21屆聖丹斯電影節上,本片作為參展影片贏得了影迷與評論家的一致讚譽。
  • 維爾納·赫爾佐格:《灰熊人》+《諾斯費拉圖:夜晚的幽靈》| 鹿地放映 周六下午
    攝影機又小又不貴,剪輯在筆記本電腦即可完成。沒有理由(不去做)。」這位電影大師偉大的獨特性不僅僅是因為他拍了偉大的電影,而在於他拍電影的信念感染了人。仔細看他的電影,你會發現其中遍及了許多狂熱、孤獨、不懼未來的「逐夢人」,從《阿基爾,上帝的憤怒》(又名《天譴》,鹿地2016年11月16日放映)到《灰熊人》,包括他擔任製片的《沉默之像》(約書亞·奧本海默,鹿地2016年8月27日放映),他總是選擇在極端環境中嚴肅地拷問人類的存在價值。
  • "極端""瘋狂"的德國導演沃納·赫爾佐格之《灰熊人》
    2005年由獅門影業公司出品的《灰熊人》(Grizzly man ) 是一部由沃納·赫爾佐格導演的絕對震撼靈魂的紀錄片。影片講述了動物保護主義者提摩西·崔德威(Timothy Treadwell)傳奇的一生。
  • 生於自然,終於自然|《灰熊人》
    著名紀錄片導演沃納·赫爾佐格的《灰熊人》就講述了這麼一個故事。在美國阿拉斯加卡特梅國家公園,曾經有一位執著的灰熊觀察者蒂莫西·崔德威爾。1990年夏天,蒂莫西·崔德威爾第一次來到這裡,竟然對灰熊這種危險的食肉動物著了迷。那次旅行之後,他改掉了酗酒的惡習,像著了魔似的迷上了觀察灰熊。
  • 《灰熊人》——不要越過那條線
    前幾天看了德國導演赫爾佐格的紀錄片《灰熊人》,說的是一個野生動物保護主義者蒂莫西·崔德威爾跟灰熊一起生活了13年之後,最後和女友雙雙葬身熊腹的故事。紀錄片根據野生動物保護主義者蒂莫西·崔德威爾生前所拍的視頻以及導演親自採訪相關人士的視頻串聯而成。
  • 螢光計劃 灰熊人——記錄灰熊的浪漫主義瘋子
    紀錄片《灰熊人》放映時間  2016年9月29日  19:30放映地點  雲南財經大學鍾正山美術館  《灰熊人》片尾曲)阿拉斯加的荒野中,動物保護主義者蒂莫西·崔德威爾(Timothy Treadwell)已經與灰熊和狐狸們一起度過了13個春秋——他不帶武器,與它們零距離共存。
  • 「紀錄片告訴我」「你的選擇,就是你的宿命」—《灰熊人》
    一瞥,不遠之處還有一頭熊正趴在旁邊快速進食中。被眼前一幕震驚到的他,迅速跳上飛機,馬上聯繫園區工作人員,「出事了」。隨後他們馬上趕到現場,為避免這頭熊「食人知味」,只好槍殺了它。卡特邁保護區成立85年以來,提摩西及其女友是唯一被熊吞食的訪客,而這頭熊也是唯一因為吃人而被槍殺的熊。
  •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導演推薦的四部紀錄片
    赫爾佐格 我第一次接觸 赫爾佐格的紀錄片是2005年的《灰熊人》。 赫爾佐格 赫爾佐格電影觀眾並不多,最近在接受《衛報》採訪時說道:「人們總是以為一個導演會看成百上千的電影。
  • Netflix生命探索紀錄片《探索未知的邊界》全1集 紀錄片
    最不知名的是一部史詩般的紀錄片,將9位科學家派往世界各地,以揭示人類最重大問題的出乎意料的答案。生活是如何開始的?時間是什麼?什麼是意識?我們到底知道多少?通過首次介紹來自不同背景的研究人員,然後將他們投入到以前從未解決過的全新的,身臨其境的野外工作中,這部電影揭示了跨學科合作的真正潛力,從而突破了科學講故事的方式。
  • 詩意,洞察力及真實的啟迪 | 赫爾佐格推薦五部紀錄片
    電影大師沃納·赫爾佐格最新一部紀錄片《火球:來自黑暗世界的訪客》已經在AppleTV+上線。興趣廣泛的赫爾佐格這一次將目光對準了隕石和彗星,並聯手地球學家克裡夫·奧芬海默拍攝。他最近接受衛報採訪,列出了他心目中的紀錄片五佳。沃納·赫爾佐格稱自己不怎麼看電影,更喜歡看書,他最近迷上了古希臘歷史學家狄奧多羅斯對亞歷山大大帝的父親,即腓力二世的描述。
  • 看完這部熊撕人的紀錄片,一定不會再有腦殘敢開窗餵熊
    老虎吃人的事件剛過去一周年,八達嶺野生動物園又因為一則新聞成了焦點。一名遊客在駕車經過馬來熊園的時候,擅自開窗餵食被黑熊咬傷。巡邏人員勸阻之後他仍自作主張,結果熊直接從窗戶伸進頭,車窗又有防夾手功能非但升不上去還降了下來。事件的是非一目了然,除了自己也怨不得其他人。
  • ...更深層的洞察力及真實的啟迪|電影大師赫爾佐格推薦的五部紀錄片
    沃納·赫爾佐格稱自己不怎麼看電影,更喜歡看書,他最近迷上了古希臘歷史學家狄奧多羅斯對亞歷山大大帝的父親,即腓力二世的描述。 他認為大部分紀錄片的問題在於它們沒有從新聞議題中走出,都是社會議題的「問題電影」。再或者許多真實電影也不真實。他認為最傑出的紀錄片應該是跟新聞報導完全不同的形式,朝向詩意,擁有更深層的洞察力,以及對可能真實的啟迪。
  • 德國電影大師赫爾佐格:這五部紀錄片,你們一定要看看
    藉此機會,他接受了英國《衛報》採訪,列舉了自己心目中的影史上五佳紀錄片。維爾納·赫爾佐格在赫爾佐格看來,現在我們看到的大多數所謂的紀錄片,其實嚴格意義上都要歸類在新聞報導裡才對。「講的大都是某個社會問題,結尾一定要講出個子醜寅卯來,一定要給人希望。但是我卻不喜歡這種電影。」赫爾佐格認為,真正優秀的紀錄片,必須完全不同於新聞報導。
  • 《遇見海南人》丨人文紀錄片的獨闢蹊徑
    2014年10月11日,「中國人文紀錄片的價值與發展趨勢暨旅遊衛視《遇見海南人》研討會」舉辦,以《遇見海南人》為案例,圍繞人文紀錄片如何更好的順應時代需求
  • 10部令人不寒而慄的紀錄片
    其他導演,例如麥可·摩爾和摩根·斯普爾洛克等使用紀錄片的方法使大眾的目光聚焦令人不安的社會問題,如衛生保健和快餐食品等;又例如而伍迪·艾倫喜歡用偽紀錄片風格以假亂真表現原本令人難以置信的主題 ,如《西力傳》,《傻瓜入獄記》。在這裡,我們要看一些利用強烈的現實主義使觀眾不寒而慄的紀錄片。這些影片不只是通過題外話、閃切和噪音來嚇唬你。
  • 大張偉的金句,談及人生觀以及愛情觀,酷是因為沒遇見喜歡的人
    很多人都說大張偉活得很通透,這句話確實不假,大張偉的人生觀超凡脫俗,這個時候的他已經看清了世間的很多「套路」,所以活得自然也比別人清醒。最近大張偉就因為自己在《花兒樂隊》裡的話而上了熱搜,原來他談及的是自己對樂隊裡成員的評價。他是這麼描繪樂隊成員之間的關係的。
  • 豆瓣評分最高的紀錄片《臉龐,村莊》獨特在哪?看了沒理由不喜歡
    《臉龐,村莊》是一部平淡卻不平凡的紀錄片,它是豆瓣評分最高的紀錄片。金眼獎,觀眾選擇獎,最佳紀錄片獎,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這些都是它通過內在而被人們授予的光環,在一系列的紀錄片陣列裡,它顯然是赫赫有名的。那麼,我們一起來深入了解一下這部紀錄片。
  • 【紀錄片】當羅浮宮遇見紫禁城
    紀錄片介紹:一次不可錯過的藝術盛宴;兩部精典《故宮》、《臺北故宮》的姊妹篇:三方強強聯手出品 良友SMG中央新影;四年時光探索東西方文明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