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搶佔我們對華市場!」歐洲終於幡然醒悟,揭露美方真面目

2020-12-27 騰訊網

據環球時報援引英國《金融時報》12月22日報導,歐洲科技公司高管和外交官指責美國利用對華制裁將他們排除在中國市場之外,同時為美國公司提供豁免。

美國商務部近日加大了對中國企業"實體清單"範圍,需要有豁免證才可以從美國拿取貨物。

然而"看熱鬧"的歐洲企業卻發現,川普此舉看似是讓中國利益受損,但是實際真正的目的是想要則切斷歐洲公司與中國市場的聯繫,讓美國坐享漁翁之利。

歐洲企業終於幡然醒悟

報導稱,過去兩年,美國無理的制裁使得許多中國企業無法購買大多數美國製造的技術。但一位歐洲企業高管表示,這種制裁無非是想營造一種"美國優先"的貿易政策。美國公司獲得豁免,其他國家的企業則被排除在中國市場之外。

另外還有其他歐洲企業的領導匿名表示:"許多生產微晶片的歐洲企業都因被懷疑技術可能用作軍事目的而被美國制裁。而最終的結果卻是市場將很快全是美國供應商。"

歐盟損失嚴重,極力重返市場

歐洲科技企業的一名高管表示,他的公司被阻止向中國買家供應組件。但這些市場缺口很快就被通過中間商銷售的美國供應商填補,歐盟企業損失慘重。可以說,美國通過一系列制裁作為障眼法,將歐盟擠出中國市場

12月初,歐盟17個國家的電信部長籤署了《歐洲處理器和半導體科技計劃聯合聲明》,宣布未來兩三年內將投入1450億歐元用於半導體研究

一位駐華外交官說:"這一宣言表明,歐洲各國政府希望減少對美國技術的依賴。對於歐洲企業來說,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不可或缺,他們要想盡一切辦法在這市場站住腳。"

歐企分析,美國將晶片產業加入制裁"實體清單",實際上是想限制歐洲企業與中國市場的聯繫,"趁虛而入"代替其在中國市場。這樣的做法除了讓歐洲企業失望以外,也同時燃起了歐洲想要獨立進行半導體研究的鬥志:17個歐盟成員國提議,在未來三年內將用於經濟復甦資金拿出20%作為研究半導體資金。

中國歐盟商會做出回應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說:"如今的歐洲不再想從美國或者中國之間做出一個選擇。歐洲遭汽車工業面臨的挑戰尤其大,歐洲車企的智能及自動駕駛汽車依賴美國技術,但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和銷售市場在中國。"

他補充:"歐洲車企預計,美國將阻止向中國出口某些類型的晶片,因此目前的問題是,如何在缺少美國半導體產品的情況下在中國生產這些汽車。"這也就說明,選擇美國只能是完成汽車製造,而沒有中國市場,再多的車也沒有任何用,如果非要做出抉擇,歐盟怕是已經給出答案。

文/蔡司

相關焦點

  • 美國真面目終被揭曉?歐洲幡然醒悟:美國搶了我們在中國的生意!
    據《環球時報》援引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日前,歐洲科技公司高管和外交官紛紛指責美國利用對華制裁將他們排除在了中國市場之外,同時為美國公司提供豁免。換句話說,繞了一大圈,歐洲終於發現,美國對中國制裁,實則是衝著歐洲,最終搶佔歐洲對華市場。
  • 歐洲抱怨「美國制裁中企」:最後美企得了便宜,我們卻成了冤大頭
    近日,美國宣布將77個實體列入「實體清單」,其中大多數是中國企業,如中芯國際就在這份名單中。而美國制裁中芯國際,就是想要在晶片上對中國「卡脖子」,因為中企在晶片的使用上,基本是依賴對外進口。當初美國制裁華為時,最嚴厲的也是斷了華為的晶片供應鏈。作為盟友,美國對華制裁時,歐洲國家無論主動還是被迫,基本都跟進了,但直到現在,他們才終於發現有些不對勁。
  • 澳大利亞擔心的事發生:又一國搶佔中國市場!50000頭活牛將輸華
    得益於中國牛肉消費持續增長,去年澳大利亞對華牛肉出口量突破30萬噸,中國也成為澳大利亞牛肉的最大買家。不過,今年由於各種原因,澳洲牛肉對華出口遇阻,許多企業暫停對華出口。
  • 雨果直播預告:搶佔2021新商機!如何看待2021年英國及歐洲電商市場?
    搶佔2021新商機:以色列物流方案詳解以及市場新商機;脫歐後的英國VAT,會給你增加多少成本?平臺代繳VAT,對賣家群體的影響是什麼?如何看待2021年英國及歐洲電商市場?更有第三屆全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峰會。
  • 美媒公布所謂「調查」,炒作中國在歐洲非洲「追蹤美國特工」
    美國福克斯新聞報導當地時間21日的一篇報導又將「竊取美國數據」的帽子扣向中國。報導聲稱,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通過對三十幾名現任和前任美國情報與國家安全官員進行的採訪及廣泛調查顯示,自2013年左右以來,中國一直在利用網絡攻擊獲取到的數據追蹤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在非洲和歐洲從事「敏感工作」的特工。
  • 「美方心知肚明」的那事,到底是什麼事?| 北京觀察
    坐在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旁邊的美媒記者,早早就拿著單眼相機搶佔第一排最中間座位,並不斷調試相機。 汪文斌在重申了新聞稿內容後,告訴在座的中外記者:「美駐成都總領館的一些人員,從事不符與其身份不符的活動,幹涉中國內政,損害中國的安全利益。中方多次就此提出有交涉,美方對此心知肚明。」
  • 歐洲終於做對了選擇,馬克龍向默克爾發出邀請,欲赴華辦件大事
    作為歐洲兩大巨頭,德法兩國現如今準備訪問中國,無疑是想要在華辦一件大事,或者說是,中國與歐洲在2021年可能會有更多更大的舉動。2020年估計是會被載入史冊的歷史時期,因為在這一年間,中歐共進行過10次視頻對話,可在此前的6年中,中歐雙方的談判對話都不過才20多次。顯然,2020年的高密度視頻談話,讓中歐關係迅速拉近。而在此背景下,中歐投資協定的成功落地無疑也是意料之中。
  • 長嶺法院 | 揭露法院人的「真面目」……
    長嶺法院 | 揭露法院人的「真面目」…… 2020-11-05 15: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請美方學成語」系列|成語告訴你,「自相矛盾」行不通
    「請美方學成語」系列網評之六自相矛盾,根據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漢語成語大全》,矛盾是古代的兩種兵器,矛用於進攻,盾用於防禦。比喻言語、行為互相牴觸,不能自圓其說。語見宋·王觀國《學林·言行》:「聖賢言行,要當顧踐,毋使自相矛盾。」
  • 美國終於認識到這些年對華戰略走偏了
    美方重申,美方歡迎一個強大、繁榮、成功、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的中國。」「雙方重申致力於建設二十一世紀積極合作全面的中美關係,並將採取切實行動穩步建立應對共同挑戰的夥伴關係。」在這種定位下,中美之間雖然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方面的摩擦與問題不斷,但美國對中國的改革開放發展總體是接受的,採取的是合作姿態。
  • 58家企業進入美國實體清單,商務部反擊,對美相關商品徵220%重稅
    路透社曾在11月23日提前放出了關於清單的消息,稱美方此舉將損害向中國銷售民用航空零部件的美國企業,為歐洲競爭對手提供機會。不過,當時傳出的是一份含89家中國實體的清單,同這次相比,商飛等公司被排除在外。彭博社認為,這是川普趁兩屆政府交接之際加大反華攻勢,好給拜登留下一份強硬的「政策遺產」。
  • 澳大利亞騎虎難下,英法美趁機搶佔中國市場!美:莫裡森拱手相讓
    當前,在叫囂中國後失去中國市場的澳大利亞,多種商品正面臨嚴重出口危機,幾十艘運煤船還被扣在港口,570萬噸的煤炭在海上漂了一個多月都找不到買家。紅酒,牛肉,龍蝦以及大麥等也都遭到中國嚴重的制裁,讓原本受到疫情影響的經濟加速下滑。就在澳大利亞一籌莫展,想辦法尋求可替代中國市場的國家之際,其盟友不僅不幫忙,反而趁機瓜分該國在中國市場的份額。
  • 炮製對華「冷戰」宣言?這七個成語蓬佩奧當之無愧
    對於蓬佩奧這次炮製對華「冷戰」宣言,我們不妨用七個成語來打發他。這七個成語,蓬佩奧當之無愧。一是班門弄斧。蓬佩奧刻意選擇在尼克森總統圖書館發表演說,可謂處心積慮。尼克森是中美關係的破冰者。大約半個世紀前,正是尼克森等人的政治決斷推動了中美關係緩和,對遏制蘇聯威脅、維持世界穩定,作出了建設性貢獻。
  • 國際時評 | 揭穿美國「三無」政客的真面目
    國際時評 | 揭穿美國「三無」政客的真面目新華社  作者:  2020-07-27 他們做人失德無底線。
  • 美國總統訪華時,美方工作人員幹了啥?趙忠祥據理力爭:這裡是中國!
    有一次,在參觀兵馬俑博物館後,裡根去參觀當地一個市場,出發前,他還特意穿上防彈背心。為什麼會這樣? 原來,他就任總統的第70天,曾經發生震驚世界的遇刺事件。當時,他在華盛頓一家旅館的宴會廳發表午宴演講後離開時,遭到了槍擊。他被一顆子彈擊中,幸好不是致命的。 自此以後,他處處成為驚弓之鳥。
  • 終於來了?一天內,美國對華接連打響兩槍!中國立場堅定寸步不讓
    編輯:供奉美國大選加劇兩黨對立,加之疫情嚴峻,可謂「亂成一鍋」。但在這種情況下,川普政府依然不忘針對中方,僅僅在12月4日這一天,美國對華採取了兩次「大動作」。蓬佩奧無端指控中國官員並限制籤證美現任國務卿蓬佩奧於4日當天宣告稱,美國將針對一部分中國官員及積極參加統戰部活動的人實施籤證限制,這一決定援引美國《移民和國籍法》中某一條例。就其限制理由更是毫無說服力,蓬佩奧更污衊稱這些中國官員從事間諜活動、嚴重威脅「美國國家安全」。
  • 如何評價韓國瑜公開拒絕美方邀訪
    我們甚至可以說,當前臺灣的外事交往,主要就是對美國的交往。能不能搞好臺美關係,會被島內多數民眾尤其是中間選民看成是有沒有能力處理外事關係,有沒有能力保障臺灣安全的一個重要指標。這就是島內政治人物在選舉前紛紛趨之若鶩前往美國「面試」的根本原因。
  • ...美國和外星人籤了協議!?;外交部回應蓬佩奧稱美對華政策不可逆轉
    > 每經編輯 步靜 1丨外交部回應蓬佩奧稱美對華政策不可逆轉據人民日報,9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採訪中稱美國對華政策是不可逆轉的
  • 趙柯:轉變中的歐洲對華政策
    國際戰略研究院「一國兩制」與國家統一研究所副所長、副教授趙柯作《轉變中的歐洲對華政策:從以商促變到新接觸主義》的發言。 攝影/趙金悅 趙柯表示,歐洲的戰略走向無論對中國還是美國來說都很重要。近年來,歐洲的對華政策發生了很大轉變。
  • 多國人士批評美方將所謂「香港自治法案」籤署成法
    近日,美方不顧中方嚴正交涉,將美國國會通過的所謂「香港自治法案」籤署成法。多國人士對此表示關切,認為這一粗暴幹涉中國內政的行為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將進一步加劇中美關係緊張,對國際社會應對全球挑戰以及世界和平穩定發展毫無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