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正義只會遲到,從不會缺席」,對於《奇葩說》的選手陳銘而言,我想說:「真金不怕火煉」。
至今我還猶記陳銘在2018年第五季《奇葩說》的總決賽上所說:「我們一生都還是個溫暖純良的人」,在最後一場比賽中,陳銘也以超過顏如晶51票的優勢獲得了勝利。
對於能夠說出這樣有水平話語之人,很難相信他會學術造假以及假愛妻子,乃至於看完對陳銘的「申討證明」,我都不相信他會人設崩塌。
或許,給彼此一些時間,就會出現真正的結果,因為時間從來都不會騙人。
始於才華,忠於人品
如果了解陳銘,首先以他的知識儲備以及談吐,你很難相信他會是一個這樣的人。因為這種事情很難與他的水平相匹配,感覺就不是一個段位所能做出的事情。再者對於一個辯手而言,做任何事情必然有強大的邏輯性,能讓你抓住破綻還長篇大論,真的少見。
在《奇葩說》中很多人對陳銘的評價是「雞湯王」,這個雞湯不是我們平常所見到口中喊著加油,做著與之相反的事情,沒有任何支撐的「雞湯」。陳銘的雞湯有他的內在邏輯在裡面,從武漢大學辯論隊隊長,再到《奇葩說》的選手,乃至於成為《最強辯手》的導師,看他的辯論只能說:「你,該回去讀書了」。
邏輯思維的強大可能對於我們而言感受不多,但對於賽場上的對手而言,可能用「無縫插針」這個成語形容比較合適,對我而言看他的辯論,總是感覺陳銘是在知識上無情的碾壓我,有時甚至感覺是將我的知識儲備在地上「摩擦」。
總決賽的那句話為何我記憶深刻,只因為他說道:「前一句是後一句是前提,一個人只有做到了溫暖純良,才有資格談論愛和自由」,細細想來確實如此。被他折服不僅僅是從知識層面,還有他的態度。
在《奇葩說》上他總會向對手鞠躬致意,自己最後贏得比賽,但也要給對手一定的尊重。在獲得冠軍時,當攝像頭拍到陳銘臉上時,看到的是陳銘的一臉茫然,有些遲緩才從一起上起來,可能內心都在納悶自己為何會獲得冠軍,嘴中說著:「沒想到,沒想到」。
當眾人都為他高興,甚至於高曉松都說出名副其實這樣的話語,但陳銘卻做出了走到顏如晶身旁,拉著她給予安慰。能夠在獲獎現場做到慌不擇亂,並且惦記著對手的情緒,這種人要麼是掩藏很深,要麼是真性情。
要知道連續幾季《奇葩說》,這是陳銘第一次獲獎。
專注的陳銘
有著廣博的知識儲備,還有謙謙君子般的風採,這樣的男子如何不優秀,但更優秀的還有。在辯論界一戰成名,不是因為自己的「雞湯」論,而是因為陳銘用自己的邏輯和理性徵服觀眾。
當哈佛法學博士詹青雲說出:「物理大廈已經落成,所剩只是一些裝飾工作」,他用這句話來證明知識如果共享將會造成科學技術的停滯不前。
面對如此尖銳的觀點,陳銘的回答可以說是一針見血,說到:「在這句話後邊還有後半句,只有兩朵烏雲飄在大廈上,就是量子力學和相對論」,這句話可謂是經典至極。
臨場能力和他的知識貯備在這一刻被得到了認可,陳銘不是在談雞湯,而是以往的論點有些簡單,只用簡單明了的話語就可讓你明白,無需過於宏大,不然觀眾會聽不懂。也就是從此刻開始,很多人迷戀上陳銘。
除此之外還有陳銘的專注,這種專注從做事到做人,乃至於追媳婦都將專注貫徹到底。為了能夠追上心愛的另一半,他讀了博士選擇了留在學校,和妻子成為了同事,因為妻子是博士,成為同事自己可以正大光明的追求她。
當他人問及如果沒有留在學校怎麼辦?他肯定地回答道:「那就在讀一個博士後,出國讀一個雙博士後,再回來留校」。這種心態放在其他人身上真的很難達到,保持專注總會把一件事做到極致,這樣的人讓我想到一句話「天才和瘋子只是一線之隔」。
惡語傷人六月寒
以往的光輝現在成了他的負擔,他身上所有的一切都變成了他人口中的「討伐」,但很多人都是明白人,有些事實是無法改變,如果對於陳銘所說的那些事都是真的,那陳銘這位所謂的最強辯手可藏的有些深。
這件事讓我想起來28號參加金雞獎的印小天,獲得了最佳男配角獎項,這個獎項印小天等了整整21年,看著在臺上手舞足蹈的印小天有些搞笑,但了解他過去的人,又有一些心酸,今年已經42歲的印小天,通過自身的努力證明自己還能夠拍戲,並且依舊優秀。
為何說印小天有些可惜,其實是一些老生常談的事情,曾經和黃曉明等人並稱為「四大小生」,但因為和邊瀟瀟的「插刀門」事情,讓印小天一度走到了事業的終點,曾經和他稱兄道弟的圈內人,卻在第一時間發文指責他,說他為何要打女人,李晨、文章、杜淳曾是他的好友,但這件事之後,連代言都被兄弟拿走。
但在隨後監控出現,證明印小天並沒有動手,所有的風向都發生了變化,李晨向印小天道歉,但無戲可拍已經成為印小天的現狀,只因這件事別人不理解,都在一股腦的想盡一切辦法不嫌事大。
等待結果
多一些時間,多一些耐心,不要將自己認為的事情就這樣認為,有理有據陳述永遠要比胡言亂語好,因為你的一句話很可能在無意之中傷害到某個人,因為任何事情永遠都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時間會給我們一個最好的回覆。
給陳銘一些時間,讓他證明自己,如果辯論界的陳銘真如其所說,那很可能會刷新很多人三觀,觀察一個人細節見真知,但我相信真金不怕火煉。
其實,我們都知道有時候的思考,就是重新整理了一遍自己內心的偏見,然後表達出去,真正遇到事情時,你能做到拋棄偏見,真思考嗎?#奇葩說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