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愛得太深,是一場災難

2021-02-21 笨鳥讀書

這世上有三種東西越壓抑越強烈:咳嗽,孤獨,還有愛。

愛有時候讓人變得孤獨,變得卑微,變得不由自己,時常會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只想讓對方留意到你,看見你的存在。

然而,卑微到塵埃裡的愛,是開不出花朵來的。

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著名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愛得卑微甚至偏執的女人飛蛾撲火般悽涼的一生。

小說中,作家R先生在他41歲生日當天收到了一封厚厚的信,它出自一個陌生女人之手,沒有署名,沒有地址,卻揭露了一個女人一生最大的秘密:

她從13歲起,就不可救藥地愛上了才華橫溢又風流倜儻的R先生,已經有16年之久。

在露水情緣後,為他生下了孩子,可是在寫這封信的前一天,這個孩子不幸夭折了。

她悲痛欲絕,身染重病,彌留之際,寫下了這封信,向R先生表露她這一生最隱蔽、最深切的愛戀。

但諷刺的是,R先生卻對這個深愛自己的陌生女人沒有任何印象。



生活的失衡

從把愛情當成唯一的支點開始

尼採說:

愛情這個簡單字眼,對男女實際上表示兩種不同意思。女人對愛情的理解是非常清楚的:這不僅是奉獻,而且是整個身心的奉獻,毫無保留地、不顧一切地。她的愛所具有的這種無條件性使愛成為信仰,她唯一擁有的信仰。

陌生女人就是這樣一個終其一生把愛情當作唯一信仰的人,她認為自己的生命,從十三歲遇到R先生那一天起,才算真正開始。

在此之前,她的童年「像一個蒙著灰塵、布滿蛛網、散發著黴味的地窖」: 

父親早逝,跟著母親租住在維也納的一棟平民公寓裡。母親靠養老金過活,生性怯懦,總是鬱鬱寡歡,掉片樹葉都怕砸了腦袋。

她和母親之間並不太親密,鄰裡關係也冷漠疏離。住門對面的鄰居一家尤其可怖,男人是個酒鬼,經常喝得酩酊大醉,還打老婆,大半夜哐啷哐啷摔椅子、砸盤子。

直到有一天,對門鄰居終於搬走,R先生和他的老僕人搬了進來。

R先生很快俘獲了這個十三歲小女孩的心,他年輕英俊、文雅貴氣,而且還是個才華橫溢的作家。

他是如此的神聖,仿佛身上圍了一圈靈光,一道富貴、神秘、奇特的光華。

在與他溫柔多情的眼神對視後,少女著了魔似的被他深深吸引,只一秒,就不可救藥地愛上了他。


她從門洞裡窺伺他的行蹤,吻他的手摸過的門把手,撿他進門之前扔掉的雪茄菸頭,跑到胡同裡看他家哪一間屋子的燈亮著,悄悄打量進出他家形形色色的女人。

即便他再也沒同她說過話,沒有正眼瞧過這個瘦弱的少女,她仍把全部的激情都投擲到了他身上,認為自己生活中的一切,只有和他相聯,才有意義。

R先生成了少女灰暗的生活中唯一的美好和光亮。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陌生女人很不幸,她用對R先生瘋狂的迷戀,來療愈童年的傷,更不幸的是,這種單向的痴情,最終淪為飲鴆止渴。

兩年後,母親再婚,她要跟隨母親和繼父離開這座城市。離開R先生,她覺得自己的世界坍塌了。

搬遷的前夜,當她終於鼓起勇氣,等了一晚上,想要走到他面前去主動說點什麼的時候,等來的卻是凌晨他攜一個女人共同回家的調笑聲。

我愛你,並非與你無關

德國女詩人卡森喀策茨寫過一首詩《我愛你,與你無關》:

我愛你,與你無關

即使是夜晚無盡的思念

也只屬於我自己

不會帶到天明

也許它只能存在於黑暗

離開後的陌生女人,拒接開啟新的生活。即便繼父為她提供了優渥的生活環境,她美麗青春,身邊的年輕人圍著她獻殷勤。

從十六歲到十八歲的兩年時間裡,她把自己封閉起來,埋進一個晦暗的、寂寞的世界裡,自己折磨自己,一遍遍地重溫有關R先生的細小回憶。

終於,在一個霧蒙蒙的秋日,她克服重重困難,隻身回到了維也納,回到了有R先生城市。她覺得自己終於復活了。她懷著殷切的希望,希望R先生能認出她,注意到她,愛上她。

她寄宿在一個親戚家,白天到服裝店工作,晚上下班後就站在R先生家樓下的胡同裡,朝他的窗口張望,每次一站就是幾個小時。

很久以後,R先生終於「注意」到了這個年輕美麗的陌生姑娘,但是卻沒有「認出」她來,終其一生,她都在執著、失望R先生始終沒有認出她就是那個十三歲的少女。

他們有了三個風花雪月的夜晚,R先生送了她幾朵花瓶裡插著的白玫瑰做紀念。

為了不給他增添任何心理負擔,哪怕他因為好奇而拐彎抹角地追問,她也沒有透露自己的任何過往,那些熾熱到瘋狂的迷戀。

於他,她只是一個素昧平生的、並不羞怯扭捏的陌生女人。然後,他就再也沒有找過她。

她卻一點也不埋怨,很容易就原諒了自己愛上的這個感情熾烈、生性健忘又愛不忠誠的男人。

2005年,由姜文、徐靜蕾主演的同名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上映,影片把這個虐戀故事置換到了中國的背景下。

徐靜蕾說,「我愛你,但與你無關」就是這部電影的主旨,似乎帶著某種女性獨立主義的前衛意識,好像女人已經成為了自己愛情的主宰者。

然而,如果這種「無關」是以女人的慘烈犧牲,吃盡苦頭為代價,未免讓人揪心。

陌生女人懷孕了。她覺得無比幸福,把這個孩子當成R先生生命的延續,好像從此他就再也無法從她的生命裡逃開了。她沒向任何人尋求幫助,一個人悄悄地生下了孩子。

為了避免被親戚發現,臨產前的幾個月她不再去店裡工作,靠變賣首飾維持生活。然而在臨產的前一個星期,她僅剩的錢被一個洗衣女工偷走了。

走投無路之下,她只好進了一家收容最貧困的女人的婦產醫院,在那裡遭受了精神和肉體上的雙重折磨:

我忍受了年輕醫生的玩世不恭的態度,他們臉上掛著一絲嘲諷的微笑,掀開我這個毫無反抗力的女人的被單,在身上摸來摸去,美其名曰檢查……


舉目無親、不能防衛、像在實驗桌上似的把個孩子生下來……

要是我今天在哪本書裡看到「地獄」這個詞,我就仍然會不由自主地突然想到那間塞得滿滿的、水氣騰騰的,充滿了呻吟、狂笑和慘叫的產房,那間宰割羞恥心的屠場。

每個人都只是你生命中的過客

經歷了貧困和痛苦的磨難,陌生女人依舊沒有後悔。

為了孩子能過上像R先生一樣體面的上流社會的生活,她不惜委身給不同的有錢人做情婦,這些人供養她的生活,有的真心愛著她,想要跟她結婚,照顧他們母子,可是她卻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她在等待,等R先生哪天想起她召喚她,為此她要求自己保持獨身。「只要你叫我,我就算是在墳墓裡,也會湧出一股力量站起來跟你走。」

可是十年間,R先生從未想起過她。哪怕她每年在他生日的時候,都送去一束白玫瑰,也沒有喚起他的任何記憶。

她只好把刻骨的相思都一股腦傾注到孩子的身上,撫養他,摟著他,孩子成了R先生的替身,讓女人可以從神思恍惚中解放出來。

十年間,陌生女人和R先生是有過幾次碰面的,可是R先生完全沒有認出她來,既沒認出她是那個曾和他幾度春宵的年輕女人,更沒認出她是住在對面的那個十三歲少女,他只是對她禮貌而疏離地微笑。

甚至有一次,他們在燈紅酒綠的舞廳碰面,R先生完全把她當成風塵女子,帶回家春風一度,還付錢給她,她覺得羞憤難當。

離開前,她做了最後一次努力,希望他能想起點什麼:

「你願意給我一朵你的那些白玫瑰嗎?」

「好啊。」

「可是這些玫瑰也許是一個女人,一個愛你的女人給你的吧?」

「也許是。我不知道。花是別人送的,我不知道是誰送的。正因為這樣,我才如此喜歡這些花。」

他永遠,認不出她來。

後來,流感肆虐,她的孩子不幸感染。她不眠不歇照顧孩子,同死神搏鬥了三天三夜,可孩子還是死去了。

她突然覺得自己生命的力量被抽離了,在這世上,她又變成了孤單的一個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孤單,什麼都沒有留下。

極端的疲憊和悲傷下,她也感染了時疫,彌留之際,寫下了一封長信,告訴R先生有關自己,有關孩子的一切。

陌生女人的一生很短,短到只愛過一個人;陌生女人的一生也很長,長到始終忘不掉一個人。

可不管是你愛的還是愛你的,人的一生,遇見的人,都很難陪你到最後。相遇、相知、相離,生活就是這樣循環往復、經久不衰的輪迴。

其他人都只是你生命中的過客,不可能永遠陪伴,即便是最親的人。

生命這場孤獨的旅程,只能自己一步步咬牙走過。不要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其他任何人的身上,否則,生活一個浪頭打來,你可能再也站不起來。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一部虛構的小說,但卻悲壯得震撼人心。它告訴我們,女人這一生,別愛太滿,物極必反。

最強大的獨立,是情感和精神的獨立,而不是依附他人。女人最堅定的依靠應該是自己,這才是真正的底線。

相關焦點

  • 豆瓣7.5《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太愛一個人,註定是場災難
    用「你已春光搖曳,我仍一生舊雪」來形容《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女主人公一生毫無回報的愛情再合適不過了。《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作品,2005年被徐靜蕾改編成了電影,比起原著的內斂和讓人壓抑的隱忍,電影作為一種表現藝術,讓這個原本只活在書中的女人,在電影的畫面裡真真切切地表現了出來。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我愛你,與你何幹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讓每一個讀此書的人在面見一場愛情獨白戲的時,被一種不可言狀的情緒所牽引,柔軟的心弦遊走在愛與恨的情感邊緣。牽引讀者走進陌生女子豐富絢麗的內心世界。02《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中篇小說,這位作家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傑出的中篇小說家之一。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我愛你,真的與你無關?
    一個男人在自己41歲的生日當天收到了一封厚厚的信,來信出自一個瀕死女人之手,寫滿了她對他延續了20年的愛戀,但是男人對此卻一無所知,那個愛了他一輩子的女人
  • 一部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切入那個陌生女人臨死前的自白,講述一個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早在陌生女人還是女孩時小心翼翼栽進作家徐先生的愛情裡同現實中很多女孩一樣愛得低聲下氣,又熱情奔放不抱希望,又曲意逢迎跟成年女人那種慾火強烈,貪得無厭的愛完全不同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我愛你,卻與你無關
    而這樣的哀傷、悽涼、悲壯,在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短篇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這本書裡被詮釋得淋漓盡致。裡面講述的是:一個著名作家,在某一天突然收到了一封陌生人的信,這封來信中,這個陌生女人傾訴了一個塵封幾十年的故事:她曾是作家的鄰居,自十三歲起就開始暗戀作家,後來女人將初夜獻出,懷孕後默默生下了兒子,自己一個人獨自承受著撫養孩子的艱難。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一部電影,5種技巧,一個女人卑微的愛
    女主視男主為終身所屬,男主視女人為一夜情緣,毫無印象的陌生人。接著,電影從女孩與男人相遇開始寫起,到她的生命終止,可謂是一個女人對一個負心人,低調塵埃裡卑微的愛。女孩從小和孀居的母親生活在老北平的一處四合院裡,母親是教員,家境貧寒。在女孩兒十五六歲時,男人搬來同一個四合院居住。
  • 青春電影《左耳》:愛的太深,是一場災難
    《左耳》電影海報《左耳》講述了李珥、張漾、許弋、黎吧啦等有著不同性格,不同愛情觀的年輕人,都沉迷於自己的愛情無法自拔,通通被自己的深愛傷過以後,最終得以涅槃的故事。黎吧啦愛的卑微,李珥愛的執著,許弋愛的偏執,每個人仿佛飛蛾撲火般不顧一切的投身愛情,每個人的生活都因把愛情當做唯一信仰而失衡,每個人的命運也因愛的太深而轉折。
  • 《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這場極致的暗戀,其實愛得很高級
    愛到極致,是一場災難,連自尊都可以捨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改編自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同名小說,由徐靜蕾導演,演員班底也是一流,徐靜蕾、姜文、黃覺等主演。講述了一個女人從少女時期暗戀上住在隔壁的作家,她一輩子只愛了這一個男人,還為他生下兒子,可直到死,這個男人對她的愛卻一無所知。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我愛你,不過是我一個人的獨角戲!
    上周末的時候,專門跑到杭州和朋友一起在杭州蜂巢劇場看了由孟京輝導演,獨角戲女王黃湘麗主演的話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在看話劇之前,我沒有看過這本書,更沒有看過有這本小說改編的電影。但是,在看了話劇之後,我再回看這個題目,就感覺心如刀絞,萬分悲痛。「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從始至終,女主角都不曾在W先生中心中留下過一絲痕跡。
  • 李健傳奇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傳奇》創作背景2002年的一個寒冷的冬天,李健在他居住的一個北京四合院裡看了茨威格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他覺得在那個時代有這樣的一個女人,這樣的一個故事就是一個傳奇,於是拿起一把吉他寫下這首我們特別熟悉的《傳奇》。結合這樣的創作背景再去聽這首歌的時候,可以看出當中的歌詞能傳神地表現出這個傳奇故事的想要表達的內容,相信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 《時生》《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且以深情共白首
    這是用時間的輪迴,生命的交錯去邂逅的一場親情。時生逆著時光回到過去,靠著花屋敷這個一個微小的線索找到了年輕時的父親,時生用自己的行動告訴父親,他從不後悔來到這個世界…《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看過太多的愛情,卻深深揪心於這個陌生女人卑微到塵土裡的愛。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請永遠先愛自己,再愛別人
    昨天晚上十一點半,朋友小A讀完斯·茨威格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之後,火速微信轟炸我,吐槽到凌晨一點。之後我們得出統一的一個結論——不愛自己的人擁有愛情是一場災難。女人的一身力氣全部獻給作家,不論是年少時讓自己變優秀的力量,還是中年生活的動力。她的人生沒有什麼留給了自己,就連愛,也沒有分給自己一點點。我想對那個無聲無息、痴痴地愛了作家一輩子的女人說——先學會用愛澆灌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美好的人,才能夠吸引同樣溫暖的人,讓自己的生活幸福。投入更多的愛和熱情在自己的生活,生活才會回饋你更多的美好。
  • 淺析徐靜蕾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敘事技巧
    女主視男主為終身所屬,男主視女人為一夜情緣,毫無印象的陌生人。接著,電影從女孩與男人相遇開始寫起,到她的生命終止,可謂是一個女人對一個負心人,低調塵埃裡卑微的愛。女孩從小和孀居的母親生活在老北平的一處四合院裡,母親是教員,家境貧寒。在女孩兒十五六歲時,男人搬來同一個四合院居住。
  • 茨威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我痴痴的愛著你,你卻渾然不知……
    最早知道《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這篇小說其實是因為同名的電影,哪一年上映的已經忘記了,只曉得這片子當時的導演是徐靜蕾,因為大家給他冠以「才女」的名號,又是「四小花旦」之一(其餘三人為章子怡,趙薇,周迅)盛名之下自然少不了許多擁躉,而我當時也算是其中的一個。
  • 越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上演:當茨威格遇上中國戲曲
    越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上演越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劇照 姜婉茹 攝在本次大涼山國際戲劇節上,也有不少戲曲節目上演。11月19日,越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在西昌聽濤小鎮演出,劇本對茨威格同名小說詩意朦朧的古典文學改編 ,收穫了一片好口碑。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我愛你,從來都是我自己的事情,與你無關
    01《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由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創作的短篇小說,極具富有代表意義。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一個陌生的女人,在她人生中的最後一刻,對一個作家坦露出自己一生對他的愛慕之情。剛看完這本書的時候,我真的對書中這個陌生的女人感到油然的敬佩,但是又認為這樣痴情的女子真的是太傻。問世間情為何物?怎一個「痴」字了得。書中的男主人公R在進行三天的郊遊之後,返回到了維也納的家中,卻收到了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請原諒我,看不懂這種天雷滾滾的愛情
    十年前,當我捧起《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時,我為書中陌生女人的那份痴情,而深深地感動著。多麼可親可敬的女人啊,她愛的如此執著,如此矢志不渝。陌生女人的愛情,不值得致敬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名作《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被高爾基盛讚為:「真是一篇驚人的傑作。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我愛你,但真的與你無關
    這使他對這封陌生來信的內容產生了好奇。「你,與我素昧平生的你!」信的開頭是這樣寫的。我一直想不明白為什麼這個為了他付出了一生愛情的女人要用這樣一個稱謂來稱呼這個男人,直到讀完整篇小說,我才恍然大悟。你只見過那個卑微而害羞的我,卻從未見過那個懷揣熾熱愛意的我。
  • 比不愛更絕望的事|史蒂芬·茨威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打開電視搜到了一部徐靜蕾導演的老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這部電影改編自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同名小說,電影因為自身的局限性未能將小說很好的轉化過來,茨威格向來以準確的心理描寫而出名,只要你仔細讀便會在字裡行間裡看到他對人物心理那種不著痕跡的拿捏,真不愧是一個心理大師!
  • 【觀影】消逝的足音與無望的愛——《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冬天的北平,肅穆、蕭索,充滿上個世紀故都的蘊味,適合用來書寫一個悠長的故事。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改編自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同名短篇小說,被導演徐靜蕾從奧地利搬到了北平。中國的1948年,多事之秋,平凡人的生活總是被戰爭進程所牽繞,這個環境背景為整部作品賦予了更多意義,關於生命、相遇、愛情以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