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請永遠先愛自己,再愛別人

2021-03-01 碧讀好書

好書像碧玉一般珍貴!

原創文章、新書資訊、必讀書單等,伴你成長

昨天晚上十一點半,朋友小A讀完斯·茨威格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之後,火速微信轟炸我,吐槽到凌晨一點。之後我們得出統一的一個結論——不愛自己的人擁有愛情是一場災難。

茨威格筆下的這個女人,從還是女孩的豆蔻年華到為人母的艱辛歲月,R作家都像趕不走的執念一樣牢牢地抓著女人的心——還是女孩的時候,讀書寫作、苦練鋼琴是為了引起他的注意;成年以後獨自回到維也納,日日在作家住所附近徘徊,是為了能見他一面;神魂顛倒的三日過後選擇離開,擔心自己的一腔愛意成為作家的累贅與負擔;為了與作家的孩子能有好的教育,委身於一個個有錢男人的身下;一生拒絕愛慕者的求婚,只為保持自由之身以便當作家想起她時,可以不顧一切地奔到他的身邊……在女人的愛情裡,只有R作家,根本沒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女人的一身力氣全部獻給作家,不論是年少時讓自己變優秀的力量,還是中年生活的動力。她的人生沒有什麼留給了自己,就連愛,也沒有分給自己一點點。我想對那個無聲無息、痴痴地愛了作家一輩子的女人說——先學會用愛澆灌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美好的人,才能夠吸引同樣溫暖的人,讓自己的生活幸福。投入更多的愛和熱情在自己的生活,生活才會回饋你更多的美好。以浪漫又文藝的眼光來看,女人以一腔孤勇無聲無息地愛了作家一輩子,直至彌留之際寫下的一封信也僅僅只是讓作家回憶起一些情感上似有似無的蛛絲馬跡。以我或許稍有些現實的觀點來看,這樣的愛情一點也不美麗。在女人的世界裡,僅僅是R作家的一個眼神,她在這場感情裡整整唱了十幾年的獨角戲。這樣近乎狂熱的感情讓她看不到生活的別的可能。難道女人的生活不能有別的可能嗎?曾經的她是一個擅長寫作和鋼琴的美麗少女,如果不回到維也納,她的人生不會急轉直下。就算是在生下與作家的孩子以後,她也有機會去迎接穩定的生活,可是為了作家她又放棄了。在這樣一次又一次的選擇中,她或許是得了一種病,一种放不下心中執念、以至於不知自愛的病,成為了一個偏執地追求心頭「白月光」的病人。看過一本書,是這樣說的:人的一生就像一個杯子,杯子裡的水是給自己的愛,只有當杯子裡的水裝滿了,溢出來的部分才應該是用來愛別人的。身邊的很多女性朋友,年紀說大不大,但也不是學生的懵懂時期,天天在朋友圈發著:我的戀愛什麼時候來敲門?就算是虐戀情深也可以啊!怎麼我的愛情還在迷路?我沒有直接在動態下面回復,但是心裡有些想法:親愛的姑娘,先別著急你的愛情,看看你的生活吧——小小的房間裡,衣服、化妝品堆得亂七八糟;深夜不睡,白天不醒;永遠在社交平臺上羨慕著別人的光鮮,焦慮自己的不足;健身視頻全都在收藏夾落灰;偶爾有的興趣愛好都是三分鐘熱度。生活就像地上的落髮,簡單瞟一眼好像還過得去,定睛一看,一地的凌亂。男孩女孩們追求明媚燦爛的感情時所帶有的活力和元氣,永遠會讓我感到美好。但我也時刻想著:如果自己的生活都沒過明白,就著急把另一個人拉進生活裡,這不是添亂嗎?小A一直是我生活中相當佩服的女孩。她總是認真且富有熱情地過好每一天——組裡的採訪、撰稿、編輯她樣樣都拿得出手;自己運營的公眾號也有模有樣;每個星期有固定的閱讀時間,還會認認真真地寫好讀書扎記;最近又報了個瑜伽班,有空了就去健身房揮汗如雨。這樣的她在我看來或許每天都忙得腳不沾地,但是一天的晚些時候還能看見她和異地的男友視頻,氣氛甜蜜。小A的男友當然不是發朋友圈求來的。一次跨省交流會上,我們這些旁觀者看得清楚,小A結束了臺上的發言以後,這個男生趕忙問工作人員要了發言女孩的聯繫方式。我的朋友經常跟我說,總是能在網絡的任何一個社交平臺上感受到大家對於「單身狗」濃濃的惡意。我說我還能感受到「單身狗」對於自己深深的擔憂和焦急。也許是社交平臺內容的影響,「單身狗」身邊的氛圍就是——全世界都在甜蜜蜜地談戀愛,除了你自己。這樣的情況無疑更加加深了他們對於一份感情的期盼程度。不是說這樣的期盼不好。追求美好是人們的天性。同時,對於心之所向的勇敢追求和不懈努力,也是人性中閃閃發光的一塊寶石。所以,我總是能看到男生或是女生著急脫單的發言,就像是茨威格的故事中的女人一樣,他們也在追求著一份讓人沉醉的感情。我想說:別急,先讓自己沉靜下來,變得優秀,再去遇見另一個配得上你的人。你可以去健身、可以去學畫畫、可以簡單的做手帳、可以重新拿起學生時代沒看完的書,或者是下班之後買一束小小的滿天星,這都是愛生活、愛自己。雖然很簡單,但都是對自己的珍惜。也只有這樣,渾身充滿溫暖的你才會遇見一個同樣陽光的人。《初戀那件小事》是我很喜歡的一部泰國電影,劇中的女主角因為自己對學長的喜歡,做了很多自己不擅長的事,取得了從前根本想都不敢想的成就,成為了更加優秀的自己。我喜歡你,但我更喜歡我自己。在任何熱切的情感面前都不要忘了自己的重要性。本文為「碧讀好書」原創,好書像碧玉般珍貴!提供原創文章、新書資訊、必讀書單等,伴你成長!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人生課堂

相關焦點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我愛你,真的與你無關?
    一個男人在自己41歲的生日當天收到了一封厚厚的信,來信出自一個瀕死女人之手,寫滿了她對他延續了20年的愛戀,但是男人對此卻一無所知,那個愛了他一輩子的女人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我愛你,與你何幹
    像一場沒有盡頭的追逐,在狹長的古巷裡,前面是光,是心上人,後面的則是默默跟隨的自己。席慕容《一棵開花的樹》言:「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當你走近,請你細聽,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每當我聽到別人談起愛情,我都會想起你。在這場愛情的博弈中,我愛你,卻與你無關。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愛得太深,是一場災難
    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著名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愛得卑微甚至偏執的女人飛蛾撲火般悽涼的一生。女人對愛情的理解是非常清楚的:這不僅是奉獻,而且是整個身心的奉獻,毫無保留地、不顧一切地。她的愛所具有的這種無條件性使愛成為信仰,她唯一擁有的信仰。陌生女人就是這樣一個終其一生把愛情當作唯一信仰的人,她認為自己的生命,從十三歲遇到R先生那一天起,才算真正開始。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我愛你,不過是我一個人的獨角戲!
    上周末的時候,專門跑到杭州和朋友一起在杭州蜂巢劇場看了由孟京輝導演,獨角戲女王黃湘麗主演的話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在看話劇之前,我沒有看過這本書,更沒有看過有這本小說改編的電影。但是,在看了話劇之後,我再回看這個題目,就感覺心如刀絞,萬分悲痛。「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從始至終,女主角都不曾在W先生中心中留下過一絲痕跡。
  • 比不愛更絕望的事|史蒂芬·茨威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打開電視搜到了一部徐靜蕾導演的老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這部電影改編自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同名小說,電影因為自身的局限性未能將小說很好的轉化過來,茨威格向來以準確的心理描寫而出名,只要你仔細讀便會在字裡行間裡看到他對人物心理那種不著痕跡的拿捏,真不愧是一個心理大師!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一部電影,5種技巧,一個女人卑微的愛
    2005年上映,徐靜蕾自導自演、根據奧地利小說家茨威格的同名小說改編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完美地運用了多種敘事技巧,使得這部影片堪稱佳作。01、 舉重若輕——倒敘。影片的開始於1948年的冬天,作家、記者徐愛友從外地出差回來,掃去一身的塵土,和管家閒聊兩句,詢問的不過是兩個女人是否來找過自己一類的話,一如往常。
  • 孤獨,現代人永遠的痛 ——徐靜蕾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孤獨,現代人永遠的痛——徐靜蕾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求你將我放在心上如印記,帶在你臂上如戳記;因為愛情如死之堅強,嫉恨如陰間之殘忍。         ——《雅歌》8:6(《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預告)這是一個封存了許多年的老故事,而且原本出自於一個奧地利作家之手。這個故事本身也很平淡,幾乎沒有什麼情節或者「故事」,因為它只是一個女人對一個男人刻骨銘心、至死不渝的單相思。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請原諒我,看不懂這種天雷滾滾的愛情
    十年前,當我捧起《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時,我為書中陌生女人的那份痴情,而深深地感動著。多麼可親可敬的女人啊,她愛的如此執著,如此矢志不渝。陌生女人的愛情,不值得致敬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名作《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被高爾基盛讚為:「真是一篇驚人的傑作。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飛蛾撲火的單戀背後,反思女性該如何愛
    導語這世界上有一種愛,明明知道愛而不得卻又無法割捨,經常沉浸在自己一個人的兵荒馬亂裡,這種愛叫做單戀。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很好的詮釋了單戀真實的樣子。一、《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情感解析1、女主飛蛾撲火般的單戀女主對作家的愛戀從一開始是義無反顧的。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我愛你,卻與你無關
    而這樣的哀傷、悽涼、悲壯,在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短篇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這本書裡被詮釋得淋漓盡致。裡面講述的是:一個著名作家,在某一天突然收到了一封陌生人的信,這封來信中,這個陌生女人傾訴了一個塵封幾十年的故事:她曾是作家的鄰居,自十三歲起就開始暗戀作家,後來女人將初夜獻出,懷孕後默默生下了兒子,自己一個人獨自承受著撫養孩子的艱難。
  • 【觀影】消逝的足音與無望的愛——《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冬天的北平,肅穆、蕭索,充滿上個世紀故都的蘊味,適合用來書寫一個悠長的故事。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改編自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同名短篇小說,被導演徐靜蕾從奧地利搬到了北平。中國的1948年,多事之秋,平凡人的生活總是被戰爭進程所牽繞,這個環境背景為整部作品賦予了更多意義,關於生命、相遇、愛情以及命運。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我愛你,從來都是我自己的事情,與你無關
    01《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由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創作的短篇小說,極具富有代表意義。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一個陌生的女人,在她人生中的最後一刻,對一個作家坦露出自己一生對他的愛慕之情。剛看完這本書的時候,我真的對書中這個陌生的女人感到油然的敬佩,但是又認為這樣痴情的女子真的是太傻。問世間情為何物?怎一個「痴」字了得。書中的男主人公R在進行三天的郊遊之後,返回到了維也納的家中,卻收到了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我愛你,但真的與你無關
    這使他對這封陌生來信的內容產生了好奇。「你,與我素昧平生的你!」信的開頭是這樣寫的。我一直想不明白為什麼這個為了他付出了一生愛情的女人要用這樣一個稱謂來稱呼這個男人,直到讀完整篇小說,我才恍然大悟。你只見過那個卑微而害羞的我,卻從未見過那個懷揣熾熱愛意的我。
  • 一部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切入那個陌生女人臨死前的自白,講述一個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早在陌生女人還是女孩時小心翼翼栽進作家徐先生的愛情裡跟成年女人那種慾火強烈,貪得無厭的愛完全不同作家在陌生的女人臨死前也不曾記住她而她一個沒有成年的女孩成長為一個女人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缺失父愛的少女,愛起來會有多瘋狂?
    1922年,茨威格躲在奧地利薩爾茨堡寧靜的住宅裡,潛心筆耕,寫下了堪稱「獨步武林」的中篇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時隔一年,遠在俄羅斯的高爾基讀完這篇小說後,竟激動的難以自制——「絲毫不感到羞恥地哭了起來」。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經典電影最美對白
    《最美對白:電影情愛對白評典》(趙鵬逍著)將引領你一起去見識電影中不同的情感模式,並從中學會處理各種感情問題的方案,你會發現,電影是愛的教科書、是心的啟示錄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愛上一個永遠也得不到的男人,值得嗎?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謝謝原圖作者)本文作者:鍾茉莉01前幾天,看了徐靜蕾和姜文主演的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這樣的一個男人,自然很容易就會成為萬千少女愛慕的對象。只要他願意,身邊就從來不會缺乏女伴。所以,陌生女人喜歡上他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只是,令人想不到的是,這份深入骨髓的愛竟可以驅使她做出一系列常人難以想像的事情來。
  • 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為愛執著一生,不值得
    直到現在,我才第一次看徐靜蕾的這部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故事其實比較簡單,無非是一個痴情女人,為愛執著了一輩子,而男人呢,卻從始至終都沒有記住她是誰,可憐又可悲。
  • 豆瓣7.5《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太愛一個人,註定是場災難
    用「你已春光搖曳,我仍一生舊雪」來形容《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女主人公一生毫無回報的愛情再合適不過了。《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作品,2005年被徐靜蕾改編成了電影,比起原著的內斂和讓人壓抑的隱忍,電影作為一種表現藝術,讓這個原本只活在書中的女人,在電影的畫面裡真真切切地表現了出來。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徐靜蕾演繹一個陌生女人的愛情
    我一直沒有機會長長久久的愛一個人,可能是我的問題,也可能是我遇到的人的問題。 今天下午陽光燦爛,我捧著茉莉花茶,坐在房間裡。我是安靜的,窺著電腦裡逐漸清晰的畫面:在信上蓋上郵戳,自行車輪慢慢轉動,郵遞員掏出厚厚一疊信,男主人公就著一大碗炸醬麵,拆開信——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