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所謂的浩蕩皇恩,其實只是後宮女子悲慘的命運。詩人通過對上陽女子一生遭遇的敘述,揭露了封建帝王流淫無恥,摧殘無辜女性的罪惡行徑。暮宮女絕望睥呼聲,悽涼悱惻,怨可通天。憤怒的控訴,字字都是血淚凝成,令 人不忍多聞。
詩前八旬勾畫上陽宮的環境和老宮女的身世,死寂的宮中,沒有春光,沒有生氣,沒有豪華喧鬧,沒有輕歌曼舞,整個上陽宮就是封建帝王設置的監獄和墳墓。入宮十六,而今六十。妙齡少女變成白髮老婦,四十來年苦度韶光。次八旬是對往事的追憶,重現發如花似玉的妙齡女子被迫入宮時的悲慟場面,與親人告別,只有淚水,不聞哭聲,這也是對皇恩浩蕩的絕大諷刺。接下兩節,以兩個具體場景,細寫上陽宮女子被除數幽禁一生的痛苦生活。空房秋夜,誰能入睡!秋風冷雨,孤燈相伴,形影相弔。悽涼的環境與上陽女孤獨內心融合一起,悲劇氣氛極濃。春光明媚也只令人心碎,燕子歡飛,黃鶯輕啼,更顯出上陽女的愁苦。春去秋來,經顏已衰,卻意外得了「尚書」的名號,是嘲笑、是憐憫?
此詩通俗明了,音韻靈活,句式錯落有致,敘事寫景抒情議論有機結合,極富感染力。
唐代著名大詩人白居易繼承並發展了《詩經》以來的現實主義傳統,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創作了《新樂府》五十首。序曰:「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共九千零七十餘字。斷為五十篇。篇無定句,句無定字,繫於意不繫於文。首句標其目,卒章顯其志,詩三百之義也。其辭質而徑,欲見之者易諭也;其言直而切,欲聞之者深誡也;其事核而實,使採之者傳信也;其體順而肆,可以播於樂章歌曲也。總而言之,為君、為臣、為民、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 這是一組以表現作者對政治、社會問題見解的詩篇,功利主義的目的性要求每首詩都要明白無誤地表達諷諭之意;在形式上,也要求格局一律。白氏新樂府自有其不同於他人的規定性。這組詩廣泛而深刻地揭露了當時的各種弊政和不合理現象,表現了對人民苦難的深切同情,反映了作者比較進步的政治態度和思想觀點。
《上陽白髮人》是其中的第七首,寫洛陽上陽宮的一個老宮女的痛苦生活。嬪妃制度是封建社會的一大罪惡。封建帝王為了滿足自己的淫慾,強選民女,幽閉深宮,剝奪並葬送了她們的青春和幸福。元和四年(809)三月,白居易在上呈皇帝的奏狀《請揀放後宮內人》(即請挑出一些宮女把她們放出來)中指出:「宮內人教,積久漸多。伏慮驅使之餘,其數尤廣。上則虛給衣食,有供億靡費之煩;下則離隔親族,有幽閉怨曠之苦。事宜省費,物貴徇情。」《上陽白髮人》即是於啟奏之外為同一目的而寫的作品。這首詩題下自注云:「天寶五載(746)巳後,楊貴妃專寵,後宮無復進幸矣。六宮有美色者,輒置別所,上陽是其一也。貞元中(785-804)尚存焉。」可見此詩所述內容具有一定的真實性。
上陽宮宮女很多,有些宮女從未得到皇帝接見,終身等於幽禁宮中。古代宮女生活相當痛苦。所以詩序有「愍怨曠也」的說法。「愍」,同情。「怨曠」,凡指成年了沒婚配的人。女人稱「怨女」,男人稱「曠夫」。這裡偏指怨女。
「上陽人,上陽人,紅顏暗老白髮新。綠衣監使守宮門,一閉上陽多少春。玄宗末歲初選入,入時十六今六十。同時採擇百餘人,零落年深殘此身。憶昔吞悲別親族,扶入車中不教哭。皆雲入內便承恩,臉似芙蓉胸似玉。未容君王得見面,已被楊妃遙側目。妒令潛配上陽宮,一生遂向空房宿。宿空房,秋夜長,夜長無寐天不明。耿耿殘燈背壁影,蕭蕭暗雨打窗聲。春日遲,日遲獨坐天難暮。宮鶯百囀愁厭聞,梁燕雙棲老休妒。鶯歸燕去長悄然,春往秋來不記年。唯問深宮望明月,東西四五百回圓。今日宮中年最老,大家遙賜尚書號。小頭鞵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細長。外人不見見應笑,天寶末年時世妝。上陽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兩如何。君不見昔時呂向美人賦,又不見今日上陽白髮歌。」
詩開頭九句,「上陽人,上陽人,紅顏暗老白髮新。綠衣監使守宮門,一閉上陽多少春。玄宗末歲初選入,入時十六今六十。同時採擇百餘人,零落年深殘此身。」 是說,上陽那老宮女,青春紅顏悄悄地不知不覺的衰老了,而白髮不斷地新生。太監把守的宮門,自從被關進上陽宮以後,一幽閉就是多少年過去了。天寶末年,剛被選入宮時才十六歲,現在已六十了。同時從民間採擇來的宮女有百十多個,一個個都凋零死去了。多年後只剩下這一個老宮女了。
「綠衣監」,是唐代掌管宮闈出入和宮人簿籍的太監。從七品下,六、七品官穿綠色官服。「入時十六今六十」,大家不要拘泥於這個歲數,意指進去時年輕,現在已很老了。
這幾句概述了上陽宮女被幽閉在上陽宮達半個世紀之久,寫出了她悽慘的一生,以充滿哀怨憂鬱之情的筆調,總括了全詩的內容,有統攝全篇的作用。接著轉入該詩的主要部分,寫她入宮後的遭遇及幽閉後的愁苦。
「憶昔吞悲別親族,扶入車中不教哭。皆雲入內便承恩,臉似芙蓉胸似玉。」 是說,回想當年離別親人時,自己忍悲吞聲被家人扶進車裡邊,並囑咐她不要哭。因你長的很美,身材也很好,大家都說你一入宮裡就會受到皇帝恩寵的,可那知事並不如此。
這四句寫她當年別親入宮的悲慟場景。
「未容君王得見面,已被楊妃遙側目。妒令潛配上陽宮,一生遂向空房宿。」 來到宮中還沒容得君王看見自己,就已被楊貴妃發現了,遠遠地對她加以目擊、妒忌。楊貴妃由於妒忌就派人下令把她發配到上陽宮,於是她一生就在空房度過了。
這四句寫進宮之後,被妒潛配上陽宮的悲慘結局。
至此,這位年僅十六歲的妙齡少女,一生命運就這樣決定了。詩篇以下就圍繞著潛配上陽宮後的情景展開了層層描寫。
「宿空房,秋夜長,夜長無寐天不明。耿耿殘燈背壁影,蕭蕭暗雨打窗聲。」夜長自己睡不著盼天亮,但又遲遲不明。就在殘燈、壁影,蕭蕭暗雨之中度過去了。這是指秋夜長。
這裡寫她宿空房被幽閉時的痛苦。
「春日遲,日遲獨坐天難暮。宮鶯百囀愁厭聞,梁燕雙棲老休妒。」 春天白天長,雖春光好但自己是孤獨一人坐在那兒,所以天越長越難挨,越難往下熬過去。所以總是希望天快點黑。可天又長,很難黑。空中飛來的鶯鳥叫的很好聽,但由於自己愁緒難展不願聽;春天燕子來了在梁間做窩,總是雙棲雙宿,可自己已老了無須乎去妒忌燕子的雙棲雙宿了。
作者選擇「秋夜」和「春日」兩個典型時間,來概括上陽宮女四十四個年頭的悽怨生活。寫「秋夜」是「耿耿殘燈」、「蕭蕭暗雨」等愁景;寫「春日」,是「宮鶯百燕雙棲」等樂景;愁、樂交雜,相反相成,以景襯情,既渲染了悽惻哀怨的悲劇氣氛,又細緻、含蓄地反映了上陽宮女孤寂愁苦的心理。
「鶯歸燕去長悄然,春往秋來不記年。唯問深宮望明月,東西四五百回圓。」「鶯歸燕去」表春天過去了,春往秋來自己總是這單調度過,不記得哪個年頭了。只是因為在深宮常常看月亮,似乎還記得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大約有四五百回了。
這四句總寫幽禁深宮時間之久。
以上為該詩主體部分,描寫老宮女一生的痛苦。
「今日宮中年最老,大家遙賜尚書號。小頭鞵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細長。外人不見見應笑,天寶末年時世妝。」 是說,到現在她已成了宮中最老的一個宮女了。皇帝住長安所以遙賜她一個尚書官銜。穿小頭鞋窄衣裳,用青黛畫細長細長的眉。外人是看不到的(因在宮中),如果一旦看到她了,誰都要笑的。為什麼?這種小頭鞋窄衣裳畫細長眉,都是天寶末年流行的一種服裝打扮,落後了半個世紀了,成了老古董。「大家」,指皇帝。唐朝宮中口語。「尚書號」,這是對老宮女的安慰。這對一個女人來說是無濟於事的,她現在需要的是什麼呢?
這六句則以描繪她所穿天寶妝束,來反映她長期深鎖冷宮、與世隔絕的悽慘境況,於貌似輕鬆平和的調侃筆調中,對最高封建統治者進行辛辣的諷刺。
「上陽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兩如何。君不見昔時呂向美人賦,又不見今日上陽白髮歌。」是說,上陽宮女苦是最多的。年輕也苦,到老了也苦。這兩方面苦怎樣呢?不往下說了。這叫「卒章顯其志」。「君不見」兩句下面白居易自註:「天寶末,有密採豔者,當時號花鳥使,呂向獻《美人賦》以諷之。」(說,天寶末年有到民間採集美女的叫花鳥使,當時呂向獻《美人賦》來諷諫這件事),那你還要讀讀我這上陽白髮歌。
這裡以天寶年間呂向的《美人賦》與此詩並提,對至今沒有改變的廣選妃嬪制度進行諷諫,表現了詩人對宮女不幸命運的惻隱之情。
這首詩的主題明確。作者在詩中以哀怨同情、如泣如訴的筆調,描述了上陽宮女「入時十六今六十」的一生遭遇,反映了無數宮女青春和幸福被葬送的嚴酷事實,從而鞭撻了封建朝廷廣選妃嬪的罪惡,在客觀效果上,具有揭露、控訴封建最高統治者荒淫縱慾、摧殘人性的作用。如此深刻、尖銳的政治諷諭詩,在唐代眾多的宮怨題材詩作中,是極為少有的。
這首詩選材十分典型。作者沒有羅列眾多宮女的種種遭遇,而是選取了一個終生幽禁冷宮的老宮女來描寫,並重點敘寫了她的垂老之年和絕望之情。通過這個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高度概括了無數宮女的共同悲慘命運。該詩以人性之被摧殘去激動人心,也使作者所要表達的意義更富有尖銳性。
作者運用多種手法來刻畫上陽宮女的形象:
生動的細節描寫是其一。如對「天寶末年時世妝」的描寫,形象地表明上陽宮女幽閉深宮、隔絕人世之久。用衣著落後半個世紀這一外在的表現,說明一個女人如花歲月,似水年華被毫無意義地踐踏了,她一生都沒有獲得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和意義,藝術表現的容量是相當大的,足以誘發讀者的想像力。
細膩的心理描寫是其二。如「宮鶯百囀愁厭聞,梁燕雙棲老休妒」兩句,分明包孕著一個從原先的喜聞、羨妒到今日的厭聽、不妒的心理演變過程;它們與「春往秋來不記年」、「唯向深宮望明月,東西四五百回圓」等詩句,均反映了上陽宮女對生活、愛情已失去信心的麻木心態,是她愁苦絕望心理的細緻刻畫。
環境氛圍的烘託是其三。從「宿空房」至「東西四五百回圓」這一精彩片斷,通過渲染上陽宮環境的死寂、悽涼,襯託出生活在這座人間地獄中的上陽宮女的孤苦。
在寫宮女的幽閉生活時,敘事、抒情、寫景三者結合,有濃鬱的悲劇氛圍。
這首詩的語言具有質樸平易、「意深詞淺,思苦言甘」(袁枚《續詩品》)、「用常得奇」(劉熙載《藝概》)的特點,充分發揚了樂府民歌語言的優良傳統。全詩以七字句為主,又時或摻雜三字句等,長短相間、錯落有致。而「頂針」手法的運用,及音韻轉換之靈活,則使詩讀來琅琅上口,有一氣流轉之妙。
為了明明白白地表達諷諭,即「卒章顯其志」,詩人又寫了「上陽人,苦最多」以下幾句,把話說盡了不但了無餘韻,而且羅嗦、拖沓,純屬蛇足。
耿耿殘燈背壁影,蕭蕭暗雨打窗聲。宮蔦百囀厭聞,梁燕雙棲老休妒。
這份資料全國通用,幫助很多考研學子成功通關!
各大高校文學考研歷年真題獲取方式:
請在公眾號後臺回復「真題」兩個字。
好文章推薦閱讀:(點擊標題可讀)
1、2017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公告
2、2018文學考研人最合理的備考策略!(值得收藏)
3、2018文學考研參考書目大全
4、下載 | 各大高校文學考研歷年真題大匯總
在公眾號首頁,回復「測試」,可獲取古代文學基礎測試題!趕緊測試一下你的古代文學基礎如何?
長按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