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最近一則關於「靈隱寺又招人了,全日制本科才能報名」的消息,火上了熱搜。
不用出家、KPI隨緣、
工作地點在寺內、
要求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
在專業上沒有具體要求……
這讓不少網友心生衝動:世界太浮躁,每天與佛為伍,讀讀佛經寫寫公眾號,帶薪修行也很棒了,佛祖您看我還有機會嗎?
晨鐘暮鼓,青燈古佛。
說來,在寺廟當和尚或工作,對很多人來說,一直都籠罩著神秘、禪意的色彩。
但其實這並非靈隱寺第一次因為招人火上熱搜。
東南有佛國,名曰靈隱寺。
說起這靈隱寺,人們大多想到的是杭州西湖以西,面朝飛來峰,背靠北高峰,雲煙繚繞,隱於深山,樹木蔥鬱的幽靜虔誠之地。
想起曾在這裡居住,「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卻扶危濟困的活佛濟公。
殊不知,始建於東晉,至今已有約1700年歷史的靈隱寺,不僅是杭州最早的千年名剎,也是與時俱進的標杆。
2016年第一次公開招聘,就因爆火網絡,寺院甚至次日就直接刪除了公眾號招聘推文。
而這份被網友稱為「火過公務員」的工作,吸引了千人應聘,不乏出過書的作家,企業高管,名校研究生學歷的人等等。
曾有有3年新媒體工作經驗,筆名為趙蓮貴的72年小夥子就是其中一員。
雖說大學時選修過古希臘神話、北歐神話,涉獵過東南亞宗教文化,但蓮貴對佛教卻是一片空白。
而且除了喜歡看書寫詩攝影之外,這個平時喜歡打球,玩滑板,雙節棍,逛淘寶,愛收集潮鞋潮包夾娃娃的92年小哥哥,似乎怎麼看也不像出世的人。
但他卻成了當時上千個應聘者中,唯一的有緣人。
除了過往的工作經驗,大概是因為面試閒聊中,合了法師們的眼緣。
寺裡的新媒體工作,簡而言之主要是做採訪和編輯,蓮貴輕車駕熟,又因KPI隨緣,朝八晚四沒有996,日子還是很輕鬆的。
沒事的時候,他就練練書法,寫寫作,和師兄們打打球。
偶爾逗逗香客皮一下,比如每次往香爐裡扔硬幣,都會引來一大波香客的效仿。
除儘量熟讀佛學理論,他也曾花了3個月時間,將靈隱寺大雄寶殿、天王殿、藥師殿等50多塊佛教匾額拍照存檔,把典故整理成文和網友們分享。
在寺裡工作的日子,蓮貴與世俗接觸最多的就是收發快遞。
而他「法雲弄1號靈隱寺」的送貨地址,常常讓客服人員誤以為他是得道高僧。
但蓮貴終歸不是得道高僧,亦非佛教徒,不用守著出家人的清規戒律。
在山上寺裡住久了,齋飯吃膩了,酒癮犯了的時候,他還是會下山,約朋友喝個小酒,見見女同學什麼的。
沒來靈隱寺之前,他跟塵世中人一樣,也覺得法師都是斬斷七情六慾的存在。
但世間繁雜,給信眾指點迷途的法師,也會像普通人一樣,在貪嗔痴中,上下求索修行之道。
事少,無競爭,無壓力,月入五六千;吃素、運動、正常作息,清心寡欲……
這份外人羨慕的工作,久了,蓮貴卻感到了一絲苟且。
一年半的靈隱寺生涯,趙蓮貴瘦了20斤,收穫了健康的體魄,但身體的康健並沒有給他帶來靈魂的超然。
耳濡目染法師們出世的生活,卻堅定了他入世的決心。
尤其是媽媽給他在老家買了套房子,他每月還完房貸後,捉襟見肘時,這個90後的帥小夥,在2017年10月交接完工作後,離職下山。
塵緣未了的他,終是回歸俗世修煉。
而在靈隱寺的500多天,他也有屬於自己的領悟。
「佛學為我們提供一種思維方式,告訴我們凡事有因才有果,任何事最終還要靠自己來解決。」
趙蓮貴現在的工作,幾乎每天都要加班,但他卻感到滿足。
「我對靈隱寺這座千年古剎沒有做出一點貢獻,可是這座千年古剎卻深深影響了我。」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佛法的供奉者們也沒有停滯腳步。
今年初靈隱寺還率先引入《ISO9001質量體系管理標準》,成為國內首家通過ISO9001﹕2015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佛教寺院。
雖然網友調侃:「許願成真率、普薩顯靈次數是不是都能得到有效監控?」
「四大金剛,八大善薩,五百羅漢,三千諸佛都發滿意度調查問卷了嗎? 怎麼發的?燒的還是念的?」
但創新弘法思維,也是不少知名寺院正探索的。
圖蟲 攝影的小和尚
河南少林寺已有龐大的短視頻矩陣,武僧如釋延澱、釋延高、三寶等將絕學一一踩點音樂展示,各個平臺相繼爆火;
浙江法華寺公開招聘短視頻編導,期待候選人挖掘寺廟適合年輕人的傳播方式,轉正後月薪過萬。
▲少林三寶
有人說這樣會擾了佛家清淨。
但傳播佛法,需要出家僧人,也需要在家人;若有年輕人助力準確傳達佛教『正法』的內容,又有何不可呢?
就像2016年,90後趙蓮貴從一千名應聘者裡脫穎而出,被千年古剎靈隱寺選中後,問的一個問題:KPI怎麼算?
靈隱寺的法師雙手合十,緩緩道:「不必強求,一切隨緣。」
緣來不推,緣走不送,求而不強求,不管是個人還是寺院,我們終將越摸索越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