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周星馳憑藉在《霹靂先鋒》中的出色演出,獲得了臺灣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結束他的電視生涯,正式步入電影圈。隨後便在香港電影圈颳起了一陣旋風,被人稱為周星馳現象。
周星馳在1990年上映了11部電影和一部電視劇,平均下來一個月一部戲。
其中,《賭聖》和《賭俠》拿下了當年香港電影票房排行榜前兩位。
《賭聖》更是憑藉4132萬港幣的票房,以最低的成本打敗成龍和許冠文的同檔電影,創下了到1990年為止的香港電影票房紀錄。
1991年,周星馳的《逃學威龍》拿下4383萬票房,再次登頂當年的香港電影票房排行榜冠軍,並且打破了《賭聖》的紀錄,刷新了香港電影票房最高紀錄。
1992年,周星馳的電影瘋狂霸榜,有7部電影進入了當年香港電影票房排行榜前十五,而且前五名都是他的。
這五部電影分別是《審死官》、《家有喜事》、《鹿鼎記》、《鹿鼎記2神龍教》和《武狀元蘇乞兒》。
《審死官》和《家有喜事》雙雙打破了香港電影票房紀錄。
至此周星馳成為了香港電影圈可以和周潤發、成龍比肩的風雲人物。
1992年底內地電影開始掀起對電影體制的改革。已經徵服了香港市場的周星馳也開始了向內地市場進軍的嘗試。但是,周星馳向內地進軍的道路卻並不順利,他經歷了三次慘敗之後,才終於成功。
1993年7月1日上映的《唐伯虎點秋香》是一部香港和內地的合拍片,是周星馳第一部在內地電影院正式上映的電影。
這部電影請來了當時剛剛憑藉《秋菊打官司》拿下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演員和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的鞏俐,加上唐伯虎點秋香這樣的中國傳統歷史故事。在內地上映的時候吸引了不少的中年觀眾,他們以為可以重溫一下1964年上映的老電影《三笑》,還可以順便看看大明星鞏俐。
但是,進入電影院以後,一些人看了一半都不到就看不下去了,退場走人。當時內地的觀眾還接受不了戲說歷史,歷史應該是嚴謹的,怎麼能這樣子胡亂改編,隨意惡搞呢?
周星馳的無釐頭表演更是讓他們無法忍受,」膚淺誇張,跟神經病一樣「。
甚至報刊文章都在嚴厲的批評:」影片嚴重脫離生活實際,內容虛假荒誕,演員表演膚淺,人物形象完全失真,令人噁心的鏡頭比比皆是,缺乏應有的美感。「
雖然口碑撲街,但是《唐伯虎點秋香》的票房還是挺好的。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唐伯虎點秋香》依然進入了當年的十大賣座影片行列,排在《霸王別姬》之後,居第二位。因為當時國內票房統計制度不完善,無從考究,網上說多少的都有,我就不在這裡細說,說不清楚。
在香港《唐伯虎點秋香》依舊強勢登頂,以4017萬港幣高居當年榜首。
現在回頭看,《唐伯虎點秋香》是絕對的經典之作,被人一遍又一遍地反覆觀看。電影裡面留下了太多經典的臺詞和對白,裡面但凡有幾句臺詞的角色都讓人印象深刻。石榴姐、武狀元、華夫人……連一隻狗和一隻蟑螂都在中國電影史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但是在當時內地的主流評價裡就兩個字:」爛片「。
大話西遊依然是合拍片,和國內大名鼎鼎的西安電影製片廠合作的。
西安電影製片廠看到《大話西遊》的劇本提綱的時候其實是一點興趣都沒有的。但是,凡事就怕但是,西安電影製片廠又抵擋不住周星馳的票房號召力和港片商業利益的雙重誘惑,還是同意了合作。
《大話西遊》拍完以後,西安電影製片廠對它很不滿意,當時的副廠長張子恩覺得這部電影就是文化垃圾。即使,事隔多年,《大話西遊》翻紅以後,那一批西影廠的老藝術家還是不願意談起這次合作。我相信他們到現在還是認為《大話西遊》就是一部垃圾。
這裡面最大的矛盾是作為老藝術家他們沒辦法認同電影應該這樣拍,就像《唐伯虎點秋香》遭受到的惡評一樣,他們從來沒有想過電影還能這樣拍,更不能接受西遊記這樣的題材拿來這樣拍,這實在是糟踐傳統文化。這和他們的審美習慣完全是相悖的。
所以,大話西遊上映的時候比《唐伯虎點秋香》更慘,不僅口碑不行,這回連內地票房都撲街了。《大話西遊》的內地票房已經不能用差來形容了,準確地說是沒有。《月光寶盒》作為寒假影片於1995年2月推出,《大聖娶親》則在5月份上映,票房都才20萬左右,有些場次觀影人數以個位計。這算是一次典型的發行失敗了。
在香港,這裡是周星馳的大本營 ,影迷們對周星馳的接受度要比內地大多了。但是《月光寶盒》也才拿到了2500萬的票房,《大聖娶親》拿到了2100萬票房,反而《百變星君》這種拙劣模仿好萊塢的爛片拿到3500萬排在了當年的第三名。
一共接近五千萬的票房看似不錯,但是《大話西遊》超過200分鐘時長,6000萬成本,他們連成本都沒有收回來。
內地和香港的評價還是比較統一的,就是太鬧,太亂,看不懂。而且上下部合起來那麼長。即使《大話西遊》後來在電影獎項上獲得了一些肯定,這也改變不了這部電影當時在群眾口碑上撲街的事實。
1997年開始,隨著影碟的興起,《大話西遊》進入了大學校園。首先在北京的一些大學流行了起來,即使一套到30元依然是搶手貨,一位賣家說在1997年和1998之間,《大話西遊》一天的銷量最高可以達到上百張。
同時這個時候網際網路興起,《大話西遊》成了當時網絡論壇上的熱門話題。於是,隨著大學生不斷地解析電影的巡迴式解構,挖掘對白的深層含義,《大話西遊》被奉為「後現代解構主義」的神作,從沒想過什麼「後現代解構主義」的周星馳莫名其妙地在內地封神,成了「後現代解構主義大師」。
對於這件事,有的人覺得周星馳的才華終於得到了認可,成了當之無愧的電影大師。
而有的人覺得壞就壞在這裡,這個「意外」改變了周星馳的創作軌跡,他不再是當初了那個小人物,小痞子,就算他後來還繼續演小人物也像是大師在裝小人物。
這些看法見仁見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但是後來周星馳演的電影越來越不可樂這是事實。
《少林足球》這部電影是在周星馳封神之後真正意義上的進軍內地的一部作品。找來了趙薇,而且前期在國內做了很多宣傳,主要是選擇在大學做宣傳。周星馳之後的電影宣傳也大多選擇在大學,原因就是因為上面那個事。
為了能夠在香港本土以外獲得成功,周星馳在電影內容上也拋棄了他往日賴以成功的特點,沒有了香港地道文化,沒有了無釐頭式的表演,這些背景元素被有意的模糊掉,還加入了很多特效。這是創作方向上的改變,也是市場的妥協。周星馳太想要在內地甚至是海外市場上取得成功。在拍攝上也是把對作品的苛刻展現到了極點,反覆打磨。
這部電影在內地的遭遇 就比較簡單了,因為名字裡面有「少林」兩個字,被少林寺給投訴了。但是《少林足球》拒絕改名,然後就因為違規被禁止在內地上映了。
《少林足球》被禁止上映是非常可惜的。因為這部電影在內地以外的全球範圍內上映之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全球票房4280萬美元。在日本拿下了28億日元的驚人票房,在歐洲大面積上映,,至今還保持著華語電影在義大利的最高票房。
在香港《少林足球》拿下6300多萬港幣的票房再次創造了新的票房紀錄,而且獲得了金像獎14項提名,狂攘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等7座大獎。周星馳終於 在多次提名影帝之後 拿到了那座遲來的獎盃。
《少林足球》當時如果能夠在內地上映的話,無疑是會取得非常大的成功。尤其是如果晚兩個月上映的話,一定票房爆炸,因為中國男足衝擊世界盃成功了……
這一次,周星馳輸在了和作品內容無關的因素上 ,真的很可惜。
經歷了前三次不順利的嘗試以後,周星馳帶來了第四部進軍內地市場的《功夫》。
《功夫》作為周星馳導演的第一部正式在內地上映的電影,大家喊了許多年欠星爺一張電影票終於迫不及待地還上了。《功夫》在內地一上映便大賣。最終《功夫》在內地的總票房達到了1.73億,超過了張藝謀的《十面埋伏》和馮小剛的《天下無賊》排在了04年內地電影票房排行榜第一名。
在商業上,《功夫》無疑是成功的,比《少林足球》更加成功。不僅成功在內地上映並拿下 1.73億,更是在全球拿下了1.07億美元的票房。
《功夫》在美國拿下超過一千萬美元的票房,在多個國家上映都打破了當地的票房紀錄。
《功夫》在口碑上呈現兩極化。
有的人認為這是周星馳的巔峰之作。製作精良,布景華麗,打鬥精彩,特效高級,是一部頂級的商業功夫電影。電影看上去也比過去的電影多了許多深度。這是周星馳的一次突破,他不再只是一個無釐頭的喜劇演員,而是一個真正的電影創作人。
有的人則認為這部電影靠的就是打鬥場面和高級特效,加上大家對周星馳的情懷在賣票。他們不懷疑這是一部好電影,但是這部電影裡很多成功的元素在別人那裡也可以看到。
周星馳那種接地氣的無釐頭的搞笑表演才是人們想從獨一無二的周星馳身上裡看到的東西。可是,在這部電影裡無釐頭已經被有意地弱化。
電影裡的星爺不再是那個熟悉的星爺,,不再是好笑的周星馳。
不好笑的周星馳還是大家想要的周星馳嗎?
從他後來的作品就可以看出來,這條路的方向可能是錯的。他再也沒創作出讓人捧腹大笑又感動落淚的好作品。
從93年的《唐伯虎點秋香》到04年的《功夫》,周星馳用了十二年的時間,終於在內地市場上取得了成功。
但是,在《功夫》之後,周星馳除了在《長江7號》裡演配角以外,再沒有出演過任何一部電影。而由他導演的電影,都不再令人滿意。所以有了「《功夫》之後再無周星馳」的說法。
其實是《大話西遊》之後再無周星馳,那個根植於香港本土文化的小人物和無釐頭表演的周星馳從那個時候起就已經一去不返了。
《功夫》的續集改名《太極》預定會在今年上映,但是看現在的情況應該不會選擇在今年上映了。
這一次故事搬到了美國唐人街,還邀請了安妮.海瑟薇和傑克.布萊克。這又是個一個商業上有巨大野心想要全球通吃的電影。
這一次周星馳時隔多年會再次出演,有傳出這是周星馳的收山之作,可以預見票房依然會很好。
但是會是一部好笑的周星馳電影嗎?應該是不會。
我們再也看到不到那個好笑的周星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