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進行時】古田鳳埔鎮邊村:多元產業促發展 鄉村振興新引擎

2020-12-23 澎湃新聞

原創 古田縣融媒體中心 古田發布

古田縣鳳埔鄉鎮邊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找準發展短板,統籌人才、資金、政策等方面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積極推動產業發展,提升本村主導產業覆蓋率和產業效益,促進村財增收、村民致富。

詳細報導敬請收看本期翠屏視點——古田縣鄉村振興系列專題報導之《多元產業促發展 鄉村振興新引擎》。

【導視】

這是一個大山深處的產業薄弱村。

同期聲:鳳埔鄉鎮邊村支部書記 陳水金

「我們村沒有村財收入。」

鎮邊村通過推動多元產業發展,提升主導產業覆蓋率,促進村財增收、村民致富。

同期聲:鳳埔鄉鎮邊村 菇農 陳德春

「現在改為種醜耳。」

同期聲:鳳埔鄉鎮邊村 蜂農 陳仁頂

「現在國家政策好,養蜂有補貼。」

【正文】

(一組村景)

金秋時節,又是一年的稻花香。

鎮邊村菇農陳德春趁著涼爽適宜的天氣,對自己的菇房進行日常管理與打掃。幾天後,這裡將會種上一批新的醜耳。

同期聲:鳳埔鄉鎮邊村 菇農 陳德春

「以前我種那普通白木耳種得很好,現在改為種醜耳,一般還可以賺點生活費,前兩年如果數量做得多的話,一般(一年)會賺十多萬。」

陳德春是鎮邊村的資深菇農,他從事銀耳種植行業已經十七年了,對於如何種出優質品種的銀耳,他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同期聲:鳳埔鄉鎮邊村 菇農 陳德春

「白木耳要澆水,(但)澆太多白木耳到長大了就會爛掉。」

2003年以前,陳德春還在外地打工,微薄的工資只夠他平日裡的基本生活支出,在看到周邊村莊的菇農通過種植銀耳發家致富後,他便動起了回鄉的念頭。剛開始,陳德春對銀耳種植一竅不通,種下去的銀耳成品率很低,看著一筒筒爛掉的銀耳,他的心裡十分焦急,於是趕緊請來了有著多年銀耳種植經驗的表哥「把脈問診」。

同期聲:鳳埔鄉鎮邊村 菇農 陳德春

「剛開始的時候不好管理,管不來,後面叫我表哥過來看一下,他教了我經驗,以後慢慢地就開始種得比較好了。」

2017年,由於醜耳富含的膠原蛋白比普通銀耳多,價格高,更受市場歡迎,村裡便開始引進醜耳種植。醜耳從原料選擇到日常的管理,直至最後的烘乾和包裝,都是按照無公害農產品的流程管理,這讓陳德春需要更細心地去照顧這些嬌嫩的「花朵」。

同期聲:鳳埔鄉鎮邊村 菇農 陳德春

「我們是經常做的,控制溫度,幾個小時,溫度會上到幾度,具體一般都會算得出來。」

「一般四點多五點就起床,全部開掉通風,通兩個小時就開始打水,打完水就關起來,如果天氣不熱就關到下午,下午再上來。」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陳德春的菇房已經由土房、磚房升級為最新的泡沫板房,菇房也由原先的幾間,擴建到了十幾間。

同期聲:鳳埔鄉鎮邊村 菇農 陳德春

「舊的菇房以前是用土築的,第二批做的是用磚塊做的,這是第三批做的菇房。」

「這個菇房是泡沫板裝的,泡沫板保溫比較好,我們天氣冷的時候燒一次火就可以了,其他的菇房燒兩三次火溫度都沒有這麼高。」

由於鎮邊村地處大山腹地、氣候宜人,陳德春的菇房歇茬期很短,時常一批醜耳剛採摘下來,間隔幾天就又種上了新的一批。十幾間的菇房一年就能種植20萬筒醜耳。

同期聲:鳳埔鄉鎮邊村 菇農 陳德春

「這邊做白木耳就是天氣氣候比較好,我們這邊海拔是六百多,一般只有六月份那時候不能種,我們六月底開始做,做少一點都可以做。」

鎮邊村像陳德春這樣常年種植銀耳的專業戶共有17戶,每年可種植近300萬筒,烘乾後產量可達60-70噸。

鎮邊村位於鳳埔鄉北部,全村最高海拔800多米,最低400多米。這裡不僅適合種植銀耳,還吸引了許多蜂農穿梭於各大山谷,追花採蜜。

同期聲:鳳埔鄉鎮邊村 蜂農 陳仁頂

「我們這邊海拔高的地方蜂蜜濃度比較高,再說我們這邊都是野桂花、烏丘、鹽膚木這些蜜,在等級上都是領先的。」

陳仁頂是鳳埔鄉鎮邊村的養蜂專業戶,從小他便跟著自己的父親學習養蜂,從用桶養蜂到活框養蜂,陳仁頂對於養蜂制蜜的傳統手藝十分了解。多年的養蜂經驗也讓他對每個季節的花期都了如指掌,也為他找到了一條最好的採蜜之路。

同期聲:鳳埔鄉鎮邊村 蜂農 陳仁頂

「大概一年搬四次左右。」

「一個蜜源大概40天左右。」

「下一個蜜源就是野桂花,野桂花大概一個月左右,就開始過冬了,明年正月大概就開始繁殖蜜蜂,大概六月十三號左右我們就開始轉場。」

陳仁頂養的蜜蜂是個頭偏小、習性野的中華蜜蜂,這種蜜蜂採集的花粉裡包含了多種山裡的中草藥花卉,採出的花蜜純度高,果糖、胺基酸含量也優於普通蜂蜜,要想買上陳仁頂的蜂蜜需要提前預約,他的蜂蜜常常被回頭客搶購一空。

同期聲:鳳埔鄉鎮邊村 蜂農 陳仁頂

「我父親養蜂的時候蜂蜜賣不了錢,沒人要,現在人家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買蜂蜜,特別我們山區的蜂蜜比較多人買。」

「有三個客戶最大的,大概平均過去,一個人都會賣七千塊錢左右,三個就賣了兩萬多元。」

如今,陳仁頂養殖的蜜蜂已經從原先的五十多箱發展到現在的一百四十多箱。

同期聲:鳳埔鄉鎮邊村 蜂農 陳仁頂

「現在國家政策好,養蜂有補貼。」

「一百四十多箱補貼兩萬七千多,大概一箱補貼了一百五十塊錢。」

「我這一年年產量大概2噸左右,我搞批發,大概(一年能賺)十萬元左右。」

鎮邊村不僅帶動本地村民發展多元產業,還吸引了許多其他鄉鎮的村民前來發展種植業。

同期聲:鳳埔鄉鎮邊村芋頭種植戶 陳施平

「這個產量好的話,一年還可以,賺個四五十萬元。」

在發展好食用菌產業的同時,鎮邊村還適時推廣蔬菜、水果等產業種植,推動經濟多元發展。鎮邊村轄下洋、官田兩個自然村,常住人口約200人,現擁有銀耳廠房150多間,年產300多噸烘乾醜耳;3家蜜蜂養殖戶,年產蜂蜜5000公斤;蛋鴨養殖戶2戶,年產鴨蛋20噸;油奈、李子等水果種植300畝,產量達16萬斤;芋頭種植70畝,產量可達50噸。

同期聲:鳳埔鄉駐村第一書記 陳浩

「我們現在打算是以支部領辦合作社的形式,成立鎮邊村農業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吸納村民做為社員抱團發展,等合作社成立完之後,再以合作社的名義,與上遊企業溝通,拓寬銷售渠道。」

同時,鎮邊村還充分運用政府出臺的產業薄弱村扶持政策,建設10口標準化銀耳菇房,通過村支部領辦合作社,成立食用菌專業合作社,並通過出租標準化菇房的方式提高村財收入。

同期聲:鳳埔鄉鎮邊村支部書記 陳水金

「租金就是拿來當我們村民的村財收入,因為我們村沒有村財收入。」

「每間一般來說我們就是六百塊到七百塊錢,按照一批批租,如果是村裡面租可能是按一年去租。」

「按我的計劃裡面,大概就一間可能一年可以租3000塊。」

同期聲:古田縣鳳埔鄉鎮邊村標準菇房工程 現場施工負責人 黃禮平

「十間,等於五百三十多平方,前門是一條三米多寬的路,後面一個走廊,兩米寬的走廊。」「工期兩個月,現在等稻穀割起來,收成以後,稻穀現在馬上就可以收成了。一收成我們就可以動工了。」

村支部領辦合作社,將以合作社統一採購社員產品,並與棉籽批發企業、烘乾廠上遊公司等企業合作,減少中間環節,降低生產成本,同時開展線上、線下銷售銜接,提高菇收益。

同期聲:鳳埔鄉駐村第一書記 陳浩

「烘乾,然後儲存、銷售,這三塊進行發展,最終我們希望能做到產、供、銷、儲,一條龍的服務,給到企業,這樣子來發展我們的產業。」

鎮邊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找準發展短板,統籌人才、資金、政策等方面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積極推動產業發展,提升本村主導產業覆蓋率和產業效益,促進村財增收、村民致富。

記者:謝振祥、李垚巍、魏薇

原標題:《【鄉村振興進行時】古田鳳埔鎮邊村:多元產業促發展 鄉村振興新引擎》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四川綿竹:以人才振興促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離不開土生土長的本土人才,也離不開從四面八方回歸的返鄉人才。近年來,為了有效助推鄉村振興,綿竹市委組織部聚焦人才振興,巧抓關鍵、嚴抓基礎,牽頭在高端人才引進、涉農人才培養、培訓基地打造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
  • 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標誌著鄉村振興將成為繼脫貧攻堅之後農村發展的新主題。鄉村振興更是脫貧攻堅的下半篇文章,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推動農業農村向著更高目標發展的必然要求。合陽縣在脫貧攻堅伊始,就將目光對準了達成全面小康的後續發展上。致力於打造農村發展更加強勁的新引擎,將產業升級晉檔做為主要抓手長抓不懈。
  • 【鄉村振興進行時】古田縣大橋鎮錢厝村:黨建引領三連心,鄉村同創...
    【鄉村振興進行時】古田縣大橋鎮錢厝村:黨建引領三連心,鄉村同創促振興 2020-06-30 03: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鄉村振興】村美人富產業興 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
    創成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1個,省級水美鄉鎮1個、省級水美鄉村2個,建成特色產業基地近1000畝,培育名牌產品6個,2019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050元,較2018年增長7.84%……日新月異的村容村貌,水清岸綠的生活環境,蓬勃發展的產業體系,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在鎮江高新區,一幅村美人富產業興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
  • 村美民富產業旺 鄉村振興譜華章
    脫貧攻堅成色足,鄉村振興底色才新。目前,曾有「夾皮溝」之稱的坪漆村,建檔立卡貧困戶35戶90人全部脫貧,告別「脫貧村」的稱號,正加快向「鄉村振興示範點」轉變。坪漆村的變化僅僅是銅梁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近3年來,銅梁將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鄉村振興的基礎性工程,堅持區、鎮、村三級聯動,推動坪漆村在內的5個市級脫貧村加快建成鄉村振興示範點,全區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呈現有機銜接、互促共進生動局面。目前,5個市級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全區建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 臨高博賢村鄉村振興工作隊謀劃發展高效特色產業促增收
    海南日報記者 張文君 特約記者 劉彬宇  「這塊地種上榴槤蜜後就移交給村民,讓他們多一個種植產業,增加收入。」12月4日,在位於臨高縣調樓鎮博賢村的80畝榴槤蜜經果林基地,該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陳聖東說道。  過去,由於村民長年在此種植小葉桉,這80畝地出現土壤硬化、貧瘠等情況,變作撂荒地,成為村裡的發展「痛點」。
  • 喀旗精彩演繹鄉村振興「四重奏」
    近年來,喀喇沁旗聚焦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示範帶動、產業推動、黨建促動、多元聯動」四大工程,努力構建鄉村振興新格局。堅持產業推動,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立足實際,因地制宜,突出產業特色,擴大產業規模,延伸產業鏈條,打造農牧業品牌,激發發展活力。堅持發展特色產業種植,中藥材、山葡萄、硬果番茄、青椒等特色作物種植面積達33萬畝,其中北沙參、桔梗產量分別佔全國總產量的70%和50%。
  • 【鄉村振興】村美人富產業興 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_新華報業網
    創成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1個,省級水美鄉鎮1個、省級水美鄉村2個,建成特色產業基地近1000畝,培育名牌產品6個,2019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050元,較2018年增長7.84%……日新月異的村容村貌,水清岸綠的生活環境,蓬勃發展的產業體系,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在鎮江高新區,一幅村美人富產業興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
  • 加強組織引領,助力鄉村振興
    12月15日,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贊皇縣郝家莊村的草莓種植大棚裡,當地農戶在進行草莓管理。做好脫貧攻堅之後的鄉村振興工作,關係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偉大目標的實現。各級組織部門要在鄉村振興工作中著力加強組織引領,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加強黨建工作核心引領。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一直是基層黨組織的核心職責,鄉村振興工作依然要將抓好黨建工作作為第一要務。
  • 環境整治繪就圃江美麗鄉村新畫卷產業興旺注入鄉村振興發展新動能
    眼前這一幕,是黃圃鎮在鄉村振興工作中持續整治水鄉環境,創建廣東省森林小鎮,重塑水清岸綠水鄉風貌,向環境要發展驅動力的縮影。與此同時,黃圃鎮去年開始出臺實施《黃圃鎮2018-2020年扶持農業生產發展方案》以加快黃圃鎮傳統農業轉型升級,促進種養業發展,創建培育新型特色農業,尋求農業發展的新方向,示範性家庭農場、水產養殖業等蓬勃發展,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了新動能。
  • 【鄉村振興】阜城全力打好鄉村振興組合拳
    近年來,阜城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立足「三農」工作實際,深入落實中央、省市委關於推進鄉村振興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全面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充分調動各方面的力量,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實現新發展。大力推進特色農業實踐,打造產業興旺的樣板。
  • 為鄉村振興打好地基
    從2018年駐村至今,兩年多來深入田間地頭的工作經歷幫助李傑與村兩委幹部、村民磨合成了一個整體,以黨建作引領,緊緊圍繞農村工作大局,振興鄉村,在生態農業發展,由2018年6月前的4.7萬元發展到了2019年的23萬多元,村民以多渠道發展贏得了持續增收。
  • 【鄉村振興】村美人富產業興 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新聞中心|中國...
    創成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1個,省級水美鄉鎮1個、省級水美鄉村2個,建成特色產業基地近1000畝,培育名牌產品6個,2019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050元,較2018年增長7.84%……日新月異的村容村貌,水清岸綠的生活環境,蓬勃發展的產業體系,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在鎮江高新區,一幅村美人富產業興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
  • 產業興旺氣象新!江海區「外海經驗」探路全市鄉村振興發展
    在新時代徵程中,外海街道努力實現從傳統工業重鎮向產城人融合發展區域、向宜業宜居鄉村的蝶變,並在近日發布的《2019年度江門市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工作情況報告》中位列全市14個被抽查鎮(街)的第一名,引來各兄弟鎮(街)考察參觀。
  • 山西省翼城縣:香菇產業振興促鄉村振興 當地農民增收創收
    山西省翼城縣:香菇產業促鄉村振興 農民增收冬日的山西省翼城縣西閻鎮香菇生產基地工人師傅們拌料、裝袋、密封,在裝運生產線上忙得熱火朝天。     承接200多萬棒菌棒生產任務的西閻鎮香菇產業黨支部書記去年加上外銷僅僅有40萬棒香菇訂單,今年,整個沿續魯峪河道的香菇十裡產業走廊,短短一年增加到200萬棒。
  • 「龍頭」帶動 三抓一促 肥城市桃園鎮:黨委統領鄉村振興 融合發展...
    「龍頭」帶動 三抓一促 肥城市桃園鎮:黨委統領鄉村振興 融合發展強村富民 2020-12-22 15: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發展鄉村旅遊對鄉村振興的意義
    ,本文以濟南市為例進行闡述,對濟南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意義:  1.鄉村旅遊的發展,是實現農業與第二、第三產業深度融合、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以及實現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有利於鄉村振興事業發展。豐富的旅遊資源是發展旅遊產業的基礎,特別是對發展鄉村旅遊產業來說,在對這些資源進行深入調研,充分考慮本地實際的基礎上,對鄉村旅遊的產業結構進行了優化和調整,對農業功能的拓寬,對農業產業鏈的延長都產生了積極作用。
  • 衛東:鄉村振興呼籲鄉賢回村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大力實施鄉村振興的戰略,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的新鄉賢文化,積極引導發揮新鄉賢在鄉村振興,特別是在鄉村治理中的積極作用」,這為新鄉賢文化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進行了明確的定位。
  • 讓科技星火點燃鄉村振興燎原之勢
    無人機對油菜基地進行植保是非一體化作業 彩雲網評特約網評員 丁鐵 「統籌推進『點片面』科技扶貧工作,構建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科技扶貧大格局,積極動員全社會科技力量助力脫貧攻堅。」
  • 鄉村振興看這裡——正定塔元莊同福鄉村振興模式研討會召開
    來自北京的三農領域專家學者,媒體代表,以及河北當地領導、就塔元莊.同福鄉村振興模式進行了深入研討,大家認為塔元莊.同福鄉村振興模式在鄉村振興中很有特點和創新,核心是圍繞城郊型經濟和市場需求,村企合作,發揮所長,產業支撐,建立機制,取得了初步成效,實現了多方共贏,是新時代鄉村振興中值得總結和借鑑的一種路子,也是鄉村振興中一道靚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