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博賢村鄉村振興工作隊謀劃發展高效特色產業促增收

2020-12-28 中國新聞網海南站

  海南日報記者 張文君 特約記者 劉彬宇

  「這塊地種上榴槤蜜後就移交給村民,讓他們多一個種植產業,增加收入。」12月4日,在位於臨高縣調樓鎮博賢村的80畝榴槤蜜經果林基地,該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陳聖東說道。

  過去,由於村民長年在此種植小葉桉,這80畝地出現土壤硬化、貧瘠等情況,變作撂荒地,成為村裡的發展「痛點」。「小葉桉生長周期為5年,每畝大概收益1200餘元,不僅見效慢、效益低,對土壤危害也很大。」博賢村黨支部書記王澤興說。

  博賢村曾是貧困村,共223戶926人,貧困戶79戶366人,村民主要以種植水稻、瓜菜等為主,且大部分村民常年外出務工,村裡有不少撂荒地,產業基礎較為薄弱。

  「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是重點。」陳聖東說,自2019年2月鄉村振興工作隊駐博賢村以來,針對村莊土地撂荒、農民收入單一等長期困擾群眾的問題,工作隊積極利用資源,多方爭取,因地制宜謀劃產業發展。

  由於博賢村黨支部服務意識不強,服務能力弱,被列為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工作隊駐村後,通過幫思想、傳方法、帶作風等措施進行整頓,博賢村「兩委」班子凝聚力戰鬥力顯著增強。在鄉村振興工作隊和村黨支部的帶動下,村內大小道路硬化全部完成,「五網」建設基本實現,危房改造、「廁所革命」等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要持續鞏固脫貧成效,還得靠產業,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那80畝土地的撂荒問題。」陳聖東說,當時,工作隊與村「兩委」幹部多次開會討論,走訪了解附近各鎮的種植產業情況,最終鎖定了榴槤蜜產業,「榴槤蜜是榴槤跟波羅蜜的嫁接產品,經濟效益好,營養價值高,2年至3年可結果,每棵樹產果預計收入2000元到2500元」。

  今年7月,陳聖東向省水務廳爭取500多萬元的水土保持項目,種植80畝的榴槤蜜經果林基地,以及利用荒廢的水塘,種植荷花,建設面積達14畝的荷花塘,推動產業轉型,幫助村民實現增收。目前,80畝榴槤蜜經果林基地處於開墾、培肥階段,預計明年2月前移交村民種植。

  海南日報記者在該村的荷花塘看到,村民正在修建棧道。「已完成工程量的70%,正在修棧道、建休閒亭,後續會種荷花、蓮藕以及養魚,打造一個鄉村旅遊產業,增加村民收入。」陳聖東說。

  此外,博賢村不斷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在村道路全面完成硬化的同時,還配套建成了衛生室、籃球場、健身器材、公園,使該村的公共服務條件大幅度改善。

  「一到晚上,村裡新成立的舞蹈隊就會來村委會前的廣場上跳舞。」博賢村村民王建國說,這些年,村裡發生了很大變化,「村裡的道路乾淨了,村道種上三角梅,房前屋後環境變美了,而且村裡多了致富產業,現如今在村裡生活幸福感和獲得感越來越強了」。

  (海南日報臨城12月4日電)

相關焦點

  • 新疆伊犁州發展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央廣網伊寧1月16日消息(記者卜鵬 通訊員李燕 趙曉芳 拉扎提)近年來,新疆伊犁州圍繞本地農業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大力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著力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健康發展。走進新疆伊犁州伊寧縣喀什鎮加爾蘇村駱駝養殖基地,駱駝養殖專業戶努爾蘭·艾孜別克正在給駱駝餵草料。
  • 山西省翼城縣:香菇產業振興促鄉村振興 當地農民增收創收
    山西省翼城縣:香菇產業促鄉村振興 農民增收冬日的山西省翼城縣西閻鎮香菇生產基地工人師傅們拌料、裝袋、密封,在裝運生產線上忙得熱火朝天。     承接200多萬棒菌棒生產任務的西閻鎮香菇產業黨支部書記去年加上外銷僅僅有40萬棒香菇訂單,今年,整個沿續魯峪河道的香菇十裡產業走廊,短短一年增加到200萬棒。
  • 【鄉村振興進行時】古田鳳埔鎮邊村:多元產業促發展 鄉村振興新引擎
    古田縣鳳埔鄉鎮邊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找準發展短板,統籌人才、資金、政策等方面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積極推動產業發展,提升本村主導產業覆蓋率和產業效益,促進村財增收、村民致富。【導視】這是一個大山深處的產業薄弱村。
  • 創新產業「鏈長制」 鞏固脫貧促振興
    今年以來,宜賓市筠連縣創新推行扶貧重點產業「鏈長制」,促進產業責任鏈、資金鍊、人才鏈、市場鏈、增收鏈「五鏈相融」,推動全縣肉牛、茶葉、中藥材等產業持續高效發展,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 白沙:脫貧摘帽不鬆勁 鄉村振興再發力
    面對著這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白沙嚴格執行脫貧攻堅「四不摘」和「三不減、三提高、三加強」要求,聚焦鄉村振興再發力,即總結梳理好有益經驗,同時保持現有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穩定,堅持把鄉村振興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抓手,高標準推動鄉村振興,加快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夯實黨建 靶向發力促脫貧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
  • 四川綿竹:以人才振興促鄉村振興
    如今,綿竹已湧現出一批引領年畫文創事業發展的年畫傳承技能人才,以及帶動農業產業發展的優秀新型職業農民代表等現代化農業人才。活躍於綿竹鄉村一線的各類人才正揮灑汗水、傳播科技,用實幹激活鄉村的個體細胞,奮力推動綿竹鄉村發展。
  • 我們的全村福丨承德圍場海字村:產業發展 助力脫貧致富
    曾經,海字村基礎設施落後,經濟結構單一,村裡謀發展,既缺乏工業基礎,也沒有信息渠道。如今,通過產業「造血生肌」,貧困人口全部高質量脫貧,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在小康路上正闊步前行。海字村村民合影。曾經基礎設施落後,經濟結構單一,村裡謀發展,既缺乏工業基礎,也沒有信息渠道。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種玉米、養殖牛羊和外出務工,過去是河北省深度貧困村之一。近年來,海字村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暢通「種、養、制、遊」發展路徑,塑鄉風、抓產業、強治理、促宜居,打出了一套扶志扶智、脫貧防貧、鄉村振興的組合拳,探索出一條抓黨建、保脫貧、促振興的新路子。
  • 玉林市政協助力鄉村振興 推動木本糧食發展促增收
    今年以來,玉林市政協從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高度,在大量調研的基礎上,積極穿針引線,強化服務,全力推動玉林市木本糧食作物特別是菠蘿蜜產業的發展,目前全市菠蘿蜜種植面積達896.67公頃,年產量達9810噸,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
  • 太白縣:黨建引領奏響鄉村振興「白雲之歌」
    初夏時節,徜徉在太白縣城不遠處的白雲村,山林鬱鬱蔥蔥,田間白鷺翻飛,村內流水潺潺,村民怡然自樂,在一排排白牆紅瓦的農家小院旁,幾間青磚黛瓦、充滿鄉土田園氣息的特色民宿點綴其間,紅如胭脂的五角楓和蒼翠欲滴的松柏相映成趣,白雲湖碧波蕩漾、魚翔淺底,湖畔翠柳多姿、飛鳥歡鳴,讓慕名而來的遊客流連忘返……今年以來,太白縣緊盯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引領鄉村振興重點工作任務,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
  • 安陸市木梓鄉天然村:產業結構調整帶來村增收過百萬
    天然村兩委多次召集黨員、群眾代表和駐村工作隊一起商議,找到發展新路子,從根本上解決土地的出路問題,衝出靠農業單一增收十分緩慢的瓶頸,讓貧困戶早日擺脫貧困。「李書記,天然村若成立農機服務合作社,我算一股。旋耕機、插秧機、收割機、農用車,我樣樣都有還會操作,我再找三個人來,保證全村不拋荒一分田,籤合同年底秋收兌現承包費。」
  • 「龍頭」帶動 三抓一促 肥城市桃園鎮:黨委統領鄉村振興 融合發展...
    「龍頭」帶動 三抓一促 肥城市桃園鎮:黨委統領鄉村振興 融合發展強村富民 2020-12-22 15: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昌鄉村振興工作隊隊員和村民...
    五月十二日,在文昌市文教鎮水吼村的邢家老宅前,鄉村振興工作隊隊員和村民展開討論。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海南日報記者 李佳飛 特約記者 黃良策一棟「沉睡」了近百年的老宅,如何重煥生機?一座地處偏遠的古村,如何振興產業?5月12日傍晚,在文昌市文教鎮水吼村,69歲村民邢詒宏家迎來一群特殊的客人。大家在邢家老宅前的椰林下,展開了熱烈討論。「水吼村優良的生態環境大家有目共睹,這裡還有豐富的歷史人文和紅色文化資源,是著名的華僑之鄉。我們有基礎、有條件把村子發展好,對不對?」水吼村黨支部書記邢詒靜信心滿滿。
  • 秀山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助力脫貧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梅江鎮新聯村凱壩組茶農在採茶發展產業,是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產業興旺,更是鄉村振興的首要要求。在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秀山將產業發展作為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途徑。用一個個特色產業項目,鋪就一條條脫貧振興之路。藥材種植助群眾增收隆冬時節,氣溫驟降。秀山縣雅江鎮紅星村黃精種植基地的勞動氛圍,與寒冷的天氣形成鮮明反差。村民們精心除草、施肥、澆水,期盼著來年收成更好。今年,雅江鎮在秀山縣委宣傳部等單位的幫扶下狠抓產業扶貧,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為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紅利。紅星村建卡貧困戶彭仕萬在基地長期務工。
  • 裡沙塘村鄉村振興工作隊帶領群眾建設美麗鄉村
    據海南日報客戶端丨本報記者 葉媛媛 通訊員 張博  如今,一提起鄉村振興工作隊,定安縣龍門鎮裡沙塘村的村民都會笑著豎起大拇指,為何?  帶著疑問,12月22日上午,海南日報記者走進裡沙塘村。一入村,只見這裡青山環繞,樹木蔥蘢,一條條平整寬闊的水泥村道,一路延伸到一棟棟小平房前,一幅生機盎然的鄉村畫卷正在這裡徐徐展開。
  • 哈巴河縣深化「黨建+」模式 促鄉村振興遍地開花
    為推動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整鄉推進、整縣提升」,哈巴河縣圍繞「五大振興」籌劃2020年至2022年3年內全面打造「黨建+」精品線,通過發展產業、深化治理、強化人居環境,實現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全面推動鄉村振興。
  • 密雲區不老屯鎮產業發展促增收
    密雲區不老屯鎮堅持將產業發展作為增收富民的關鍵著力點和主要突破口,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發展村級產業,為「農業強、農村美、村民富」提供持續有力的保障。大窩鋪村便是不老屯鎮產業富民的一個縮影,通過黨建引領和產業帶動,逐步走上產業興旺、生活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之路。在密雲區不老屯鎮大窩鋪村農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村民們正在將一簇簇新鮮的赤松茸裝筐,包裝時還細心的加入冰袋防止失水,之後通過郵寄的方式送到市民的餐桌。曬場上,一片片木耳正在晾曬,預示著又是一個豐收季。
  • 清遠桃源片區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和特色產業
    梁繼漢所在的桃源片區,轄內的12個村委會從前寫滿了貧窮與落後:道路狹小,農產品難以出山,年輕人忙著逃離……近年來,桃源片區念好「山水經」,唱好「旅遊戲」,依託獨特的自然環境資源,因地制宜發展以民宿為主的鄉村旅遊和特色農業產業項目,走出了一條脫貧攻堅「資源路」……如今,隨著民宿經濟崛起和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
  • 浦城: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
    今年以來,浦城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立足浦城實際,突出重點任務,全面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穩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推動鄉村振興工作取得新發展。
  • 新疆庫車市:穩產業 促增收
    新疆庫車市烏恰鎮烏恰三村發揮城郊村的優勢,堅持把發展蔬菜種植作為精準扶貧、助農增收的根本之策,不斷加大產業扶持引導力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強村民的內生發展動力,為村民實現長效穩定增收提供強力支撐。
  • 儀徵:高質量發展現代農業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今年以來,儀徵市始終把「產業興旺」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作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重要抓手,堅持園區化、產業化、特色化發展思路,不斷加大推進力度,狠抓措施落實,持續推進現代農業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加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