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桃源片區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和特色產業

2020-12-19 南方新聞網

南方網訊 清晨,廣東清遠市清新區浸潭鎮桃源片區塘坑村的貧困戶梁繼漢都會徒步到青花梨種植基地——在這裡他種有5畝300多棵青花梨。看著茁壯成長的青花梨,梁繼漢致富的希望也在日益增長。離種植基地不遠,幾座鳥籠民宿以及成片的小木屋,組成了深山裡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梁繼漢說,村中建起民宿扶貧項目後遊客爆棚,僅去年他一家四口憑藉著民宿項目分紅就有5000多元。

梁繼漢所在的桃源片區,轄內的12個村委會從前寫滿了貧窮與落後:道路狹小,農產品難以出山,年輕人忙著逃離……

近年來,桃源片區念好「山水經」,唱好「旅遊戲」,依託獨特的自然環境資源,因地制宜發展以民宿為主的鄉村旅遊和特色農業產業項目,走出了一條脫貧攻堅「資源路」……

如今,隨著民宿經濟崛起和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脫貧致富的陽光」正照耀著粵北這片「世外桃源」。

補短板

貧困戶住進新房「感覺在做夢」

電視機傳出著悠揚的音樂,貧困戶羅銳金邊聽音樂邊打掃、收拾房間,「全新」的生活讓他忘卻了過往的隱憂。這是記者日前在塘坑村「愛心公寓」裡看到的一幕。

為解決無安全住房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住房問題,2018年6月,塘坑村累計投入40萬元,在該村選址以高標準打造集中式「愛心公寓」,分配給包括羅銳金在內的7名低保、五保戶居住。在羅銳金家中,記者看到,電視機、電磁爐、電飯煲等基本生活電器一應俱全。

「我以前住瓦房,2015年被大水淹過,牆體不穩固,每逢下雨屋頂漏水,住著很害怕。」羅銳金說,回想起住進新房的那一刻仍然有些激動,感覺在「做夢」,「直接拎包入住,興奮得睡不著覺」。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桃源片區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加快補齊民生短板,突出抓好村道、通水、村莊美化、危房改造等工程建設,讓村民的生活越變越好。

以桃源片區丁坑村為例,為了改變村容村貌,該村新建了「村村通」3.5米寬道路0.75公裡,新建高標準農田3米寬道路2公裡,拓寬原「村村通」道路2.1公裡。

此外,該村還對3條村小組公共環境進行整治提升、美麗亮化,對以汕昆高速桃源出口為起點,以村委會為中心點的2公裡路段道路兩側的危舊房屋進行拆除,沿途就地取材建設英石景觀、旅遊驛站等。如今的桃源片區,迎來了人居環境大蝶變,41條自然村已完成美麗鄉村建設。

「路通了,村莊靚麗了,村民的美好生活值得期待。」丁坑村黨總支部書記成超國告訴記者,汕昆高速已在桃源片區建成出口,補齊道路短板、美化村莊環境,正是以「小交通」對接「大交通」的體現。待汕昆高速開通後,整個桃源片區將迎來發展的春天,村民實現致富的夢想也將更近。

變思路

發展鄉村旅遊激活「綠色銀行」

每逢周末以及節假日,桃源片區的山間道路可見許多外地車輛來回穿梭。這個昔日的「窮山窩」,如今「活」了起來。

貧困戶黃豔感慨地說,近年來桃源片區發展鄉村旅遊助力脫貧攻堅,建了不少民宿,人氣越來越旺。得益於精準扶貧,黃豔在家門口實現了就近就業。現在,她正在塘坑村桃之源民宿霧工,每月有3000元的穩定收入。

桃之源民宿是塘坑村的扶貧項目之一。記者日前走進塘坑村看到,鳥籠民宿以及成片的木屋民宿格外耀眼,儼然已成深山農村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桃源片區擁有美麗的桃花湖,山清水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然而過去,沒有思路、沒有機遇,村民守著一方好山水,卻是一代又一代人吃貧困飯。」塘坑村黨總支部書記馮介水說,塘坑村緊鄰清遠燕子巖風景區,要乘著浸潭鎮發展鄉村旅遊的東風,發展民宿經濟助力脫貧攻堅。

廣州市越秀區礦泉街道辦駐塘坑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田紅磊介紹,塘坑村投入超百萬元扶貧資金打造了桃之源民宿。截至目前,民宿項目已為貧困戶分紅2期,2019年分紅7萬多元,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按戶每人分到1300多元的紅利,梁繼漢就是塘坑村民宿項目的受益者之一。他告訴記者,2019年他家4口僅民宿項目就分紅了5000多元,扶貧工作隊還幫他進行危房改造,如今的日子過得「美滋滋」。

以旅遊助推精準扶貧,近年來桃源片區充分挖掘當地自然資源,因地制宜念好「山水經」,唱好「旅遊戲」,發展以民宿為主的鄉村旅遊業,逐漸形成了旅遊扶貧模式。當前,桃源片區各村正在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旅遊項目,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譬如:丁坑村正在建設集旅遊觀光、風情民宿、生態美食等於一體的智慧型生態綠色田園綜合體;拱水村建成集休閒廣場、溫泉木屋於一體的「隱世桃花源」度假村。「民宿旅遊在桃源片區集中發展,為脫貧攻堅注入了新活力。」浸潭鎮扶貧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興產業

特色產業「造血」助力村民鼓「腰包」

近日,丁坑村的貧困戶歐和炳正在為「綠皮黃豆」的生態種植忙活著。去年,他在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自主種植了10多畝「綠皮黃豆」,收成的黃豆為其增收了近萬元。嘗到甜頭後,今年他想擴大種植面積。

桃源片區有長期種植「綠皮黃豆」的習慣,當地村民按照傳統的土耕土作模式一輩接著一輩傳承種植下來。基於生態優勢,丁坑村建起了200畝的「綠皮黃豆」生態種植產業示範基地。

清遠市教育局駐丁坑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楊峰告訴記者,項目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貧困戶以及農戶參與生產經營,以丁坑村集體土地200畝為基礎,帶動和輻射桃源片區村民自發種植1000畝以上,發展「綠皮黃豆」生態產品種植和深加工,加工生產腐竹、豆腐、豆芽、豆苗等產品,形成產、銷、配送、餐飲綠色生態產業鏈。

「我們種植的黃豆全部採取原生態種植,希望能達到生態保護與脫貧攻堅雙贏。」楊峰說。

「綠皮黃豆」生態種植基地是桃源片區特色農業振興發展的一個縮影。記者獲悉,目前,桃源片區還有序地發展了苞谷雞、黑山羊、山地黃牛、桃源豬及老玉米、紅衣花生、野菊花、蜂蜜等特色產品作物,形成了貧困戶種養、幫扶單位和社會購買的銷售鏈條。

「以前,這些特色農產品種了也很難賣出去,扶貧工作隊來了之後,帶領我們規模化種植,幫助我們建立銷售渠道,再也不用擔心銷售的問題了。」歐和炳對脫貧致富信心十足。

脫貧攻堅離不開產業的支撐。近年來,桃源片區立足生態環境,努力通過農業產業轉型,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幫助貧困山區的村民鼓「腰包」。如今,一個個特色農業產業扶貧項目落地,桃源片區正在迎來產業興旺、群眾增收的脫貧致富新面貌。

脫貧成績單

●截至2020年6月,桃源片區431戶833人全部達到預脫貧戶「八有」標準並達到貧困村、貧困戶退出標準。

●桃源片區431戶貧困戶飲水安全檢測全部合格。其中,通自來水315戶,集中供水83戶,使用獨立水源33戶。

●桃源片區280戶無勞動力貧困戶均已全部納入民政兜底。100%落實全額資助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納入重特大疾病救助範圍。其中,2019年桃源片區有120個貧困戶獲得救助,共計120人308人次。

●桃源片區已為符合購買養老保險資格的669名貧困戶購置養老保險;符合領取養老保險金貧困戶,已經全部申領。

●桃源片區在校學生全面落實教育補助,發放率100%。

●桃源片區已完成41條美麗鄉村建設。其中,已驗收通過整潔村15條、示範村1條。

●2019年桃源片區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轉移珠三角就業人數共72人;2016年至2019年桃源片區的建檔立立卡貧困戶被安排公益性崗位18人次,實現穩定就業210人。

●2019年浸潭鎮桃源片區相對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007元。

南方日報記者 賀歡 張錦標 魏金鋒 黃進

相關焦點

  • 西藏林芝市: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
    截至2019年底,林芝累計減貧6958戶23893人,實現了貧困人口動態清零,走出了一條具有西藏特色、林芝特點的發展之路。   如今,林芝正在因地制宜大力推進農牧、旅遊等區域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在全面小康的大道上奮力奔跑。
  • 發展特色農業旅遊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原標題:發展特色農業旅遊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紅薯長在哪裡?紅薯怎麼挖?怎樣的紅薯才好吃?」三興鎮恆暉大農業的紅薯地裡,傳來孩子們的陣陣提問聲。
  • 西藏林芝市: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_新聞中心_中國網
    截至2019年底,林芝累計減貧6958戶23893人,實現了貧困人口動態清零,走出了一條具有西藏特色、林芝特點的發展之路。如今,林芝正在因地制宜大力推進農牧、旅遊等區域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在全面小康的大道上奮力奔跑。農牧產業蒸蒸日上米瑞鄉通麥村林芝盛世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蔬菜基地裡,一棟棟現代化的溫室大棚鱗次櫛比。
  • 清遠兩會 | 給無房家庭補貼、扶持縣級醫院、打造全域旅遊...代表...
    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市人大代表結合自身工作實踐,圍繞教育醫療、實體經濟、全域旅遊、鄉村振興、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等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積極為清遠高質量發展和民生改善建言獻策。溫儉良認為,鄉村振興首先是產業振興。從長遠來看,除了發展傳統的農業,還要發展深加工,產業振興才有希望。「三坑鎮的農業主要有水產和種植,目前來看,產業規模是不夠大、產業特色也還不夠鮮明。」他表示,接下來將借力鄉村振興樣板區建設,通過政策引導,整合多方資源,推動三坑鄉村產業發展。
  • 福建大田人大助推生態鄉村旅遊發展
    近年來,大田縣人大常委會和有關部門多次組織專家學者深入桃源鎮、濟陽鄉、屏山鄉、武陵鄉等鄉鎮實地察看,了解我縣生態鄉村旅遊發展的現狀和存在問題,進一步明確建設生態鄉村的功能定位、規劃理念、目標要求、建設效果,要求更加注重鄉村自然生態品質,突出地域特色,挖掘利用當地的歷史古蹟、傳統習俗、風土人情和古村文化,使鄉村建設注入人文內涵,從而留住「鄉愁」。
  • 廣東清遠:打造鄉村春晚佛岡模式 譜寫文化惠民發展新篇
    鄉村春晚佛岡模式專家研討會此次研討會由佛岡縣人民政府、清遠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全國鄉村春晚聯盟組委指導,佛岡縣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中傳華夏國際文旅集團有限公司承辦。他表示,舉辦鄉村春晚佛岡模式專家研討會,是為了共同研討如何挖掘好、利用好佛岡文化資源,積極推動佛岡文化旅遊產業融合和鄉村振興,繪製佛岡高質量發展文化藍圖,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群眾喜歡的、有生命力的東西,我們就保護、傳承和支持。」清遠市佛岡縣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曾道明介紹了鄉村春晚佛岡模式目前發展狀態,他希望通過文旅融合來帶動經濟的發展。
  • 秀山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助力脫貧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梅江鎮新聯村凱壩組茶農在採茶發展產業,是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產業興旺,更是鄉村振興的首要要求。在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秀山將產業發展作為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途徑。用一個個特色產業項目,鋪就一條條脫貧振興之路。藥材種植助群眾增收隆冬時節,氣溫驟降。秀山縣雅江鎮紅星村黃精種植基地的勞動氛圍,與寒冷的天氣形成鮮明反差。村民們精心除草、施肥、澆水,期盼著來年收成更好。今年,雅江鎮在秀山縣委宣傳部等單位的幫扶下狠抓產業扶貧,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為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紅利。紅星村建卡貧困戶彭仕萬在基地長期務工。
  • 餘江區發展鄉村旅遊促進鄉村大發展
    年客流達到80萬人次,兼具了農業+旅遊,文化+旅遊,體育+旅遊,智慧+旅遊等多種業務模式。與此同時,通過我們的示範帶動、產業幫扶等多項舉措使得周邊三個村委會實現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的目標。」
  • ...十大工程」,四川成都西部片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新圖景繪就
    成都將高質量推進各項改革試驗任務,延續鄉村文化脈絡,保護和傳承川西特色文化,留住鄉愁。除了落實國家改革任務,成都還將做一些因地制宜的探索,最受關注的就是「十大基礎工程」,包括都江堰精華灌區生態建設和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程、西部區域旅遊環線公路工程、西部區域旅遊環線軌道交通工程、天府水源工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大熊貓國家公園工程、都市現代農業提升工程、特色鎮建設和川西林盤保護修復工程、城鄉生活汙水綜合整治工程、城鄉公共服務品質提升工程等
  • 深汕合作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深汕特色的「都市鄉村」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12月23日訊(深圳新聞網記者 王玲)作為深圳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陣地,2020年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簡稱「深汕合作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類實施,全域以「八村示範、全區整治」為基礎,以特色精品村為遠期目標,全力打造具有深圳標準、體現深汕特色的「都市鄉村」「田園城市」。
  • 南昌縣向塘鎮:發展枳殼特色產業 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南昌縣向塘鎮:發展枳殼特色產業 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2020-12-12 10: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丟了窮帽子 還要富起來 秀山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助力脫貧和鄉村振興...
    產業興旺,更是鄉村振興的首要要求。在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秀山將產業發展作為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途徑。用一個個特色產業項目,鋪就一條條脫貧振興之路。藥材種植助群眾增收隆冬時節,氣溫驟降。秀山縣雅江鎮紅星村黃精種植基地的勞動氛圍,與寒冷的天氣形成鮮明反差。
  • 海南挖掘鄉村旅遊發展潛力 促進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經過幾個月的等待,海南旅遊產業逐步復甦。今年8月,農戶們重新開鋪經營,惠農街再現煙火氣。惠農街共有130間鋪面,是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於2016年專為三道鎮甘什村免費打造的扶貧一條街。經過景區和農戶幾年時間的用心經營,惠農街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特色商品街。4年來,黃小梅不僅見證了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的變化,也藉助景區提供的發展機會順利實現脫貧。
  • 發展鄉村旅遊對鄉村振興的意義
    豐富的旅遊資源是發展旅遊產業的基礎,特別是對發展鄉村旅遊產業來說,在對這些資源進行深入調研,充分考慮本地實際的基礎上,對鄉村旅遊的產業結構進行了優化和調整,對農業功能的拓寬,對農業產業鏈的延長都產生了積極作用。
  • 掛上「粵」字牌標 清遠民宿機遇幾何
    日前,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正式對外發布「廣東旅遊民宿」品牌標識,並啟用「廣東省旅遊民宿管理系統」,旨在加速民宿業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清遠充分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大力發展民宿產業,民宿數量目前在全省位居中遊,口碑好、性價比高的精品民宿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回頭客」。
  • 春節旅遊去哪裡?桃源一日兩日三日遊線路任你選
    近年來,隨著全域旅遊發展新時代的到來,鄉村旅遊發展點線成片、全面開花,桃源縣立足遊客出行需要,優化資源配置,推出了13條精品旅遊線路,包括6條一日遊線路、5條兩日遊線路、2條三日遊線路,遊客可以全方位感受桃源的自然、人文、生態之美。一日遊精品線路:楓林花海一日遊、百裡沅江一日遊、星德山一日遊、烏雲界一日遊、巖吾溪一日遊、棲鳳山一日遊。
  • 威海打造80個鄉村振興樣板片區,創建市級以上美麗鄉村示範村209個!
    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推動鄉村產業更加興旺立足資源優勢,打好特色牌和組合拳,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構建鄉村產業體系,夯實鄉村全面振興的物質基礎。加速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實施蘋果、西洋參、牡蠣等17大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建鏈補鏈強鏈工程,加快打造鏈條完整、功能完善、競爭力強的產業鏈條,已成立產業協會(聯盟)15個,每個產業配備1個專家技術顧問團隊,與85個產業基地建立專家聯繫服務機制。全市現代農業基地發展到355個、智慧農業基地發展到13個,省級「新六產」示範主體28個、省級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4個、企業產品品牌32個。
  • 山西舉行鄉村旅遊發展新聞發布會
    鄉村旅遊發展對於帶動社會消費、增加農民收入、助力脫貧攻堅、促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鄉村旅遊發展。2019年,省政府召開全省鄉村旅遊示範村命名暨推進大會,對宣傳落實鄉村旅遊示範村標準、保護田園風光、傳承村落文化、打造鄉村客棧、形成特色品牌、提高鄉村旅遊從業人員素質、完善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等作出安排部署,為山西省鄉村旅遊發展指明了方向。
  • 【麗江發現】奉科鎮:因地制宜發展產業,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玉龍縣奉科鎮根據轄區立體氣候特徵,因地制宜,引導群眾大力發展花椒、魔芋、黃果、軟籽石榴、油橄欖等產業,逐漸實現轄區貧困家庭脫貧、增收、致富目標。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新安鎮:發展特色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新安鎮將發展特色產業作為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的「助推器」,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合作社+農戶」的現代特色產業發展模式種植黑玉米,助力農民致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