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清晨,廣東清遠市清新區浸潭鎮桃源片區塘坑村的貧困戶梁繼漢都會徒步到青花梨種植基地——在這裡他種有5畝300多棵青花梨。看著茁壯成長的青花梨,梁繼漢致富的希望也在日益增長。離種植基地不遠,幾座鳥籠民宿以及成片的小木屋,組成了深山裡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梁繼漢說,村中建起民宿扶貧項目後遊客爆棚,僅去年他一家四口憑藉著民宿項目分紅就有5000多元。
梁繼漢所在的桃源片區,轄內的12個村委會從前寫滿了貧窮與落後:道路狹小,農產品難以出山,年輕人忙著逃離……
近年來,桃源片區念好「山水經」,唱好「旅遊戲」,依託獨特的自然環境資源,因地制宜發展以民宿為主的鄉村旅遊和特色農業產業項目,走出了一條脫貧攻堅「資源路」……
如今,隨著民宿經濟崛起和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脫貧致富的陽光」正照耀著粵北這片「世外桃源」。
補短板
貧困戶住進新房「感覺在做夢」
電視機傳出著悠揚的音樂,貧困戶羅銳金邊聽音樂邊打掃、收拾房間,「全新」的生活讓他忘卻了過往的隱憂。這是記者日前在塘坑村「愛心公寓」裡看到的一幕。
為解決無安全住房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住房問題,2018年6月,塘坑村累計投入40萬元,在該村選址以高標準打造集中式「愛心公寓」,分配給包括羅銳金在內的7名低保、五保戶居住。在羅銳金家中,記者看到,電視機、電磁爐、電飯煲等基本生活電器一應俱全。
「我以前住瓦房,2015年被大水淹過,牆體不穩固,每逢下雨屋頂漏水,住著很害怕。」羅銳金說,回想起住進新房的那一刻仍然有些激動,感覺在「做夢」,「直接拎包入住,興奮得睡不著覺」。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桃源片區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加快補齊民生短板,突出抓好村道、通水、村莊美化、危房改造等工程建設,讓村民的生活越變越好。
以桃源片區丁坑村為例,為了改變村容村貌,該村新建了「村村通」3.5米寬道路0.75公裡,新建高標準農田3米寬道路2公裡,拓寬原「村村通」道路2.1公裡。
此外,該村還對3條村小組公共環境進行整治提升、美麗亮化,對以汕昆高速桃源出口為起點,以村委會為中心點的2公裡路段道路兩側的危舊房屋進行拆除,沿途就地取材建設英石景觀、旅遊驛站等。如今的桃源片區,迎來了人居環境大蝶變,41條自然村已完成美麗鄉村建設。
「路通了,村莊靚麗了,村民的美好生活值得期待。」丁坑村黨總支部書記成超國告訴記者,汕昆高速已在桃源片區建成出口,補齊道路短板、美化村莊環境,正是以「小交通」對接「大交通」的體現。待汕昆高速開通後,整個桃源片區將迎來發展的春天,村民實現致富的夢想也將更近。
變思路
發展鄉村旅遊激活「綠色銀行」
每逢周末以及節假日,桃源片區的山間道路可見許多外地車輛來回穿梭。這個昔日的「窮山窩」,如今「活」了起來。
貧困戶黃豔感慨地說,近年來桃源片區發展鄉村旅遊助力脫貧攻堅,建了不少民宿,人氣越來越旺。得益於精準扶貧,黃豔在家門口實現了就近就業。現在,她正在塘坑村桃之源民宿霧工,每月有3000元的穩定收入。
桃之源民宿是塘坑村的扶貧項目之一。記者日前走進塘坑村看到,鳥籠民宿以及成片的木屋民宿格外耀眼,儼然已成深山農村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桃源片區擁有美麗的桃花湖,山清水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然而過去,沒有思路、沒有機遇,村民守著一方好山水,卻是一代又一代人吃貧困飯。」塘坑村黨總支部書記馮介水說,塘坑村緊鄰清遠燕子巖風景區,要乘著浸潭鎮發展鄉村旅遊的東風,發展民宿經濟助力脫貧攻堅。
廣州市越秀區礦泉街道辦駐塘坑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田紅磊介紹,塘坑村投入超百萬元扶貧資金打造了桃之源民宿。截至目前,民宿項目已為貧困戶分紅2期,2019年分紅7萬多元,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按戶每人分到1300多元的紅利,梁繼漢就是塘坑村民宿項目的受益者之一。他告訴記者,2019年他家4口僅民宿項目就分紅了5000多元,扶貧工作隊還幫他進行危房改造,如今的日子過得「美滋滋」。
以旅遊助推精準扶貧,近年來桃源片區充分挖掘當地自然資源,因地制宜念好「山水經」,唱好「旅遊戲」,發展以民宿為主的鄉村旅遊業,逐漸形成了旅遊扶貧模式。當前,桃源片區各村正在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旅遊項目,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譬如:丁坑村正在建設集旅遊觀光、風情民宿、生態美食等於一體的智慧型生態綠色田園綜合體;拱水村建成集休閒廣場、溫泉木屋於一體的「隱世桃花源」度假村。「民宿旅遊在桃源片區集中發展,為脫貧攻堅注入了新活力。」浸潭鎮扶貧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興產業
特色產業「造血」助力村民鼓「腰包」
近日,丁坑村的貧困戶歐和炳正在為「綠皮黃豆」的生態種植忙活著。去年,他在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自主種植了10多畝「綠皮黃豆」,收成的黃豆為其增收了近萬元。嘗到甜頭後,今年他想擴大種植面積。
桃源片區有長期種植「綠皮黃豆」的習慣,當地村民按照傳統的土耕土作模式一輩接著一輩傳承種植下來。基於生態優勢,丁坑村建起了200畝的「綠皮黃豆」生態種植產業示範基地。
清遠市教育局駐丁坑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楊峰告訴記者,項目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貧困戶以及農戶參與生產經營,以丁坑村集體土地200畝為基礎,帶動和輻射桃源片區村民自發種植1000畝以上,發展「綠皮黃豆」生態產品種植和深加工,加工生產腐竹、豆腐、豆芽、豆苗等產品,形成產、銷、配送、餐飲綠色生態產業鏈。
「我們種植的黃豆全部採取原生態種植,希望能達到生態保護與脫貧攻堅雙贏。」楊峰說。
「綠皮黃豆」生態種植基地是桃源片區特色農業振興發展的一個縮影。記者獲悉,目前,桃源片區還有序地發展了苞谷雞、黑山羊、山地黃牛、桃源豬及老玉米、紅衣花生、野菊花、蜂蜜等特色產品作物,形成了貧困戶種養、幫扶單位和社會購買的銷售鏈條。
「以前,這些特色農產品種了也很難賣出去,扶貧工作隊來了之後,帶領我們規模化種植,幫助我們建立銷售渠道,再也不用擔心銷售的問題了。」歐和炳對脫貧致富信心十足。
脫貧攻堅離不開產業的支撐。近年來,桃源片區立足生態環境,努力通過農業產業轉型,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幫助貧困山區的村民鼓「腰包」。如今,一個個特色農業產業扶貧項目落地,桃源片區正在迎來產業興旺、群眾增收的脫貧致富新面貌。
脫貧成績單
●截至2020年6月,桃源片區431戶833人全部達到預脫貧戶「八有」標準並達到貧困村、貧困戶退出標準。
●桃源片區431戶貧困戶飲水安全檢測全部合格。其中,通自來水315戶,集中供水83戶,使用獨立水源33戶。
●桃源片區280戶無勞動力貧困戶均已全部納入民政兜底。100%落實全額資助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納入重特大疾病救助範圍。其中,2019年桃源片區有120個貧困戶獲得救助,共計120人308人次。
●桃源片區已為符合購買養老保險資格的669名貧困戶購置養老保險;符合領取養老保險金貧困戶,已經全部申領。
●桃源片區在校學生全面落實教育補助,發放率100%。
●桃源片區已完成41條美麗鄉村建設。其中,已驗收通過整潔村15條、示範村1條。
●2019年桃源片區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轉移珠三角就業人數共72人;2016年至2019年桃源片區的建檔立立卡貧困戶被安排公益性崗位18人次,實現穩定就業210人。
●2019年浸潭鎮桃源片區相對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007元。
南方日報記者 賀歡 張錦標 魏金鋒 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