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過這些生物的知識點,再長十分不是夢,快點趁熱打鐵來掌握

2020-12-23 愛美食的表哥

1.辨析與內環境有關的7個易錯易混

(1)血液≠體液,血漿≠內環境:體液包括細胞外液(內環境)和細胞內液,細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漿、組織液和淋巴,而血液包括血漿和血細胞。所以血液並不全是體液,血漿只是內環境的一部分。

(2)體內液體≠內環境:一切與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宮等)及與外界相通的液體(如尿液、淚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屬於內環境。

(3)細胞內的成分≠內環境的成分:一切只能存在於細胞內的物質,如血紅蛋白、細胞膜上的載體蛋白、胞內酶(如呼吸氧化酶)等,不屬於內環境的成分。

(4)內環境穩態≠內環境恆定不變:內環境穩態是一種動態平衡並非恆定不變的。

(5)抗利尿激素的合成與釋放不是同一器官:合成在下丘腦,釋放在垂體。作用於腎小管和集合管。

(6)環境溫度影響調節方式:環境溫度低於體溫時為神經—體液調節,環境溫度高於體溫時主要是神經調節。

(7)並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體內都缺乏胰島素

①Ⅰ型糖尿病:胰島B細胞受損,胰島素分泌不足。需終生注射胰島素治療。

②Ⅱ型糖尿病:機體對胰島素敏感性下降(可能與細胞膜上胰島素受體受損有關),血液中胰島素濃度並沒有下降。

2.與免疫調節有關的4點提醒

(1)關注免疫細胞的三個「唯一」

①唯一能產生抗體的細胞:漿細胞。

②唯一不能識別抗原的免疫細胞:漿細胞。

③唯一能識別抗原但沒有特異性的免疫細胞:吞噬細胞。

(2)T細胞在胸腺中成熟,B細胞在骨髓中形成,兩種細胞在受到刺激後增殖、分化成效應細胞和記憶細胞。吞噬細胞屬於免疫細胞,但不屬於淋巴細胞。

(3)吞噬細胞參與的免疫過程:吞噬細胞既參與非特異性免疫,也參與特異性免疫(既參與體液免疫,也參與細胞免疫),T細胞既參與體液免疫,又參與細胞免疫。

(4)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中效應細胞的來源不同

①初次免疫:B細胞或T細胞。

②二次免疫:a.B細胞或T細胞;b.記憶細胞。

3.與生長素有關的6點提醒

(1)胚芽鞘尖端的系列實驗應明確的問題

①生長素的產生部位——胚芽鞘尖端。

②發揮作用的部位——尖端下面一段。

③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

④生長素的作用——促進生長。

⑤彎曲生長的原因——生長素分布不均勻,導致生長不均勻。

⑥引起生長素分布不均勻的原因——單側光照、地心引力等。

(2)不同濃度生長素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具有相同作用效果的生長素濃度分別位於最適濃度的兩側。

(3)生長素對植物生長既不促進也不抑制≠不生長:既不促進也不抑制=正常生長。

(4)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單子葉植物適宜的生長素濃度較高,而雙子葉植物適宜的生長素濃度較低,所以在單子葉作物的農田中噴灑適宜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可以除去雙子葉雜草。

(5)用生長素處理而獲得無子果實,果實細胞中的遺傳物質未改變。

(6)植物表現出的頂端優勢與生長素的運輸有關:生長素能由低濃度的頂芽部位向高濃度的側芽部位運輸,說明生長素的運輸方式是主動運輸,且是極性運輸。

4.有關植物激素作用的5點提醒

(1)促進果實發育和成熟的激素是不同的:果實發育主要是生長素的作用結果,果實成熟主要是乙烯的作用結果。

(2)生長素與細胞分裂素促進生長的作用原理是不同的:生長素促進細胞伸長,即體積增大;細胞分裂素促進細胞分裂,即細胞數目增多,二者共同促進植株生長。

(3)植物的生長發育不是某一種植物激素單獨起作用,而是由多種激素相互協調,共同調節的。

(4)激素調節只是植物生命活動調節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在「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時間和空間上程序性表達的結果。

(5)光照、溫度等環境因子的變化會引起植物體內產生包括激素合成在內的多種變化進而對基因的表達進行調節。

5.原核細胞的3個易錯點

(1)無線粒體,也能進行有氧呼吸,含有有氧呼吸酶。

(2)無葉綠體,若含有光合色素也能進行光合作用。

(3)無染色體,只能在DNA分子水平上產生可遺傳變異。

6.與細胞核有關的3點提醒

(1)無核細胞不生長、不分裂。

(2)核糖體合成的起點在細胞核內,發揮作用在細胞質內。

(3)蛋白質和RNA能通過核孔進出細胞核,DNA不能進出細胞核。

7.與分泌蛋白相關的易混說法的3點提醒

(1)與分泌蛋白形成有關的細胞器:線粒體、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

(2)與分泌蛋白形成有關的細胞結構:線粒體、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細胞膜。

(3)與分泌蛋白形成有關的膜結構:線粒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細胞膜。

8.物質運輸方式的5個易錯點

(1)同種物質進出不同細胞時運輸方式可能不同:如紅細胞吸收葡萄糖為協助擴散,小腸上皮細胞吸收葡萄糖則為主動運輸。

(2)需要載體蛋白協助的運輸方式:除主動運輸外,還有協助擴散。

(3)消耗能量的運輸方式:並不只是主動運輸需要消耗能量,胞吞、胞吐也需要消耗能量。

(4)影響協助擴散速率的因素:除載體蛋白外,不要漏掉濃度差。

(5)大分子物質的運輸:大分子物質的運輸並不都是胞吞、胞吐,如RNA和蛋白質等大分子通過核孔出入細胞核。

9.與酶作用及特性相關的3個易錯點

(1)只有在特殊背景或信息下才可認定酶的化學本質為RNA,否則一般認定為蛋白質(如各種消化酶、DNA聚合酶等)。

(2)酶只能由活細胞產生,不能來自食物,且幾乎所有活細胞(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除外)均可產生酶(一般場所為核糖體)。

(3)催化(降低反應分子活化能)是酶唯一的功能,它不具有調節功能,也不作為能源(或組成)物質,切不可額外誇大其功能。

10.影響酶促反應速率因素的5點提醒

(1)溫度和pH:通過影響酶活性來影響酶促反應速率。

(2)強酸、強鹼和高溫:都會破壞酶分子結構,使酶永久失活。

(3)低溫:只抑制酶活性,不破壞酶分子結構,溫度適宜時,酶活性還會恢復。

(4)底物充足、其他條件適宜:酶濃度與酶促反應速率呈正相關。

(5)酶濃度一定、其他條件適宜:隨底物增加,酶促反應速率先加快後穩定。

11.與酶相關實驗的2個易誤點分析

(1)驗證酶專一性實驗的檢測試劑

底物為澱粉和蔗糖時,檢測試劑應為斐林試劑,不能用碘液。因為碘液不能檢測蔗糖是否水解。

(2)探究酶活性最適溫度實驗的底物和檢測試劑

①底物:不能為過氧化氫。因為溫度影響過氧化氫分解。

②檢測試劑:底物為澱粉時,檢測試劑應為碘液,不能用斐林試劑。因為斐林試劑需要加熱,會影響自變量。

12.與ATP相關的3個易錯點

(1)ATP轉化為ADP需消耗水,ADP轉化為ATP可產生水。

(2)不可誤認為細胞中含有大量ATP,事實上,細胞中ATP含量很少,只是轉化非常迅速及時。

(3)不可認為ATP分解大於合成或合成大於分解,事實上,ATP與ADP轉化總處於動態平衡中——耗能較多時ATP水解迅速,但其合成也迅速。

13.與細胞呼吸有關的5個易錯點

(1)動物細胞內CO2的來源:只來自有氧呼吸,因為動物細胞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

(2)有CO2生成的呼吸方式:不一定是有氧呼吸,但一定不是乳酸發酵。

(3)無氧呼吸的放能:只在第一階段合成ATP,其餘大部分能量儲存在酒精或乳酸中。

(4)真核生物細胞並非都能進行有氧呼吸:如蛔蟲細胞、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只能進行無氧呼吸。

(5)不同生物無氧呼吸產物不同的原因:直接原因在於催化反應的酶不同,根本原因在於控制酶合成的基因不同。

(1)誤認為暗反應在光下不能進行:光反應在光下才能進行,暗反應在有光、無光的條件下都可以進行,但需要光反應的產物[H]和ATP。

(2)光反應和細胞呼吸產生ATP去向不同

①光反應:只為暗反應供能。

②細胞呼吸:為其他各項生命活動供能。

(3)葉綠體並不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不一定含葉綠體,如藍藻、光合細菌能進行光合作用,但沒有葉綠體。

(4)光合作用影響因素中的2個易忽略點

①溫度主要影響暗反應:因為參與暗反應的酶的種類和數量都比參與光反應的多。

②CO2濃度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CO2濃度很低時,光合作用不能進行。

15.教材中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實驗的注意事項

(1)通入A瓶的空氣中不能含有CO2,以保證使第三個錐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CO2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產生的。

(2)B瓶應封口放置一段時間,待酵母菌將B瓶中的氧氣消耗完後,再連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錐形瓶,確保是無氧呼吸產生的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16.呼吸狀況探究實驗材料的選擇

(1)若探究「種子」呼吸狀況不必遮光,但需用「死種子」作對照。

(2)若探究「植物(或幼苗)」呼吸狀況,應做遮光處理,以防止光合作用幹擾,同時可設置同種狀況但殺死的植株或幼苗作對照。

17.與有絲分裂有關的5點提醒

(1)處於間期的細胞,核糖體和線粒體代謝旺盛。

(2)細胞周期必須是分裂間期在前,分裂期在後,不能顛倒,且分裂間期遠長於分裂期。

(3)只有處於分裂狀態的細胞(如分生組織細胞)才能看到染色體,否則不能用作染色體觀察,如成熟植物細胞、口腔上皮細胞均不可用作染色體觀察。

(4)細胞板是真實存在的結構,赤道板是虛擬的平面。

(5)著絲點本身先分裂,之後由紡錘絲牽拉移向細胞兩極。

18.與減數分裂相關的4點提醒

(1)四分體、同源染色體與染色單體的數量關係

1個四分體=1對同源染色體=2條染色體=4條染色單體(含4個DNA分子)。

(2)二倍體生物細胞在進行有絲分裂過程中也有同源染色體,但不發生聯會,該現象是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中特有的現象。

(3)減數第二次分裂後期細胞質均等分裂不一定為次級精母細胞,也有可能為極體。

(4)人體的一個精原細胞產生兩個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為1。

19.與細胞分化、衰老、凋亡、癌變相關的8點提醒

(1)細胞分化不改變細胞數目,卻導致細胞種類增多。

(2)細胞全能性的體現以產生個體為標誌,若無個體產生,不能體現全能性。

(3)細胞全能性表達的條件是離體、一定的營養物質和適宜的環境條件等。

(4)哺乳動物紅細胞衰老時不具備「細胞核體積增大」這一特徵,因為已無細胞核。

(5)細胞死亡並不是對機體都有害,細胞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對機體發育有利。

(6)細胞衰老和凋亡對機體的正常發育都是有利的。

(7)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普遍存在於所有體細胞中,只不過在癌細胞中這兩種基因已發生突變。

(8)細胞的癌變是細胞畸形分化的結果,對機體有害。

20.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兩個經典實驗中的6個誤區

(1)轉化的實質是基因重組而非基因突變;轉化的只是少部分R型細菌。

(2)體內轉化實驗證明了「轉化因子」的存在,體外轉化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蛋白質等不是遺傳物質。

(3)標記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不能標記C、H、O、N這些DNA和蛋白質共有的元素,否則無法將DNA和蛋白質區分開。

(4)35S(標記蛋白質)和32P(標記DNA)不能同時標記在同一噬菌體上,因為放射性檢測時只能檢測到存在部位,不能確定是何種元素的放射性。

(5)細胞內既有DNA又有RNA,但只有DNA是遺傳物質。

(6)病毒只含有一種核酸——DNA或RNA,遺傳物質是DNA或RNA。

21.關於DNA分子結構和複製的4點提醒

(1)DNA的水解產物根據水解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徹底水解產物是磷酸、脫氧核糖和四種含氮鹼基,初步水解產物是四種脫氧核苷酸。

(2)在脫氧核苷酸鏈中,並不是每個磷酸都與兩個脫氧核糖相連,如鏈的一端游離的磷酸只與一個脫氧核糖相連。

(3)分析被標記DNA分子所佔的比例時,應注意求的是DNA分子數,還是脫氧核苷酸鏈數;看準是「含」還是「只含」;還應注意培養液中化學元素的不同。

(4)並不是所有的基因都位於染色體上,葉綠體和線粒體中也有基因。

22.關於基因表達的4點提醒

(1)轉錄的產物:除了mRNA外,還有tRNA和rRNA,但攜帶遺傳信息的只有mRNA。

(2)翻譯:並非所有密碼子都能決定胺基酸,3種終止密碼子不能決定胺基酸,也沒有與之對應的tRNA。

(3)密碼子具簡併性(20種胺基酸對應61種密碼子)

一方面有利於提高翻譯速度;另一方面可增強容錯性,減少蛋白質或性狀差錯。

(4)一條mRNA分子可相繼結合多個核糖體,有利於短時間內合成大量蛋白質。

23.有關兩大遺傳定律的6點提醒

(1)孟德爾遺傳規律適用於真核生物有性生殖過程中核基因(位於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的遺傳。

(2)基因的分離定律中的「分離」,不是指性狀的分離,而是指等位基因的分離。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進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3)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而不能說成「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這是因為一條染色體上存在多個基因,這些基因也稱為非等位基因,但它們是不能自由組合的。

(4)雜合子(Aa)產生雌雄配子種類相同、數量不相等

①雌雄配子都有兩種(A∶a=1∶1)。

②一般來說雄配子數遠多於雌配子數。

(5)自交≠自由交配

①自交強調相同基因型個體之間的交配。

②自由交配強調群體中所有個體隨機交配。

(6)性狀分離≠基因重組

性狀分離是等位基因所致,基因重組是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重新組合。

24.有關伴性遺傳及人類遺傳病的5個誤區

(1)X、Y染色體並不是不存在等位基因:二者的同源區段存在等位基因。

(2)對於遺傳系譜圖中個體基因型的分析:不但要看其同胞兄弟姐妹的表現型,還要「瞻前顧後」,即兼顧其親子代的表現型。

(3)混淆「男孩患病」和「患病男孩」的概率計算

①位於常染色體上的遺傳病:患病男孩的概率=患病孩子的概率×1/2;男孩患病的概率=患病孩子的概率。

②位於性染色體上的遺傳病:患病男孩的概率=患病男孩在後代全部孩子中的概率;男孩患病的概率=後代男孩中患病的概率。

(4)調查遺傳病發病率與遺傳方式的範圍不同

①發病率:在人群中隨機抽樣調查。

②遺傳方式:在某種遺傳病患者家系中調查。

(5)人類基因組計劃測定的DNA序列:測定人類基因組的全部DNA序列,也就是24條(22+XY)染色體上的全部DNA序列。

25.可遺傳變異中的認識誤區

(1)關於「互換」問題

①同源染色體上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屬於基因重組——參與互換的基因為「等位基因」。

②非同源染色體之間的互換:屬於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參與互換的基因為「非等位基因」。

(2)關於「缺失」問題

①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屬於染色體變異。

②基因內部若干「鹼基對」的缺失:屬於基因突變。

(3)關於變異的水平

①分子水平: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屬於分子水平的變異,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不到。

②細胞水平:染色體變異是細胞水平的變異,在光學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

26.育種過程中的認識誤區

(1)誘變育種:可以提高基因突變頻率,但不能決定基因突變的方向,所以需要大量處理實驗材料。

(2)單倍體育種:包括雜交、花葯離體培養、秋水仙素處理三個主要環節,應在秋水仙素處理後對各種純合子進行選擇,而不能選擇花粉或單倍體,因為花粉不表現相關性狀,單倍體植株弱小,高度不育,也難以表現相關性狀。

(3)多倍體育種:若處理幼苗,得到的整個植株並不是所有細胞染色體數目均加倍,根部細胞一般仍保持正常染色體數目。

(4)「可遺傳」≠「可育」;花葯離體培養≠單倍體育種。

27.生物進化中的認識誤區

(1)生物進化≠物種的形成

①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物種形成的標誌是生殖隔離的產生。

②生物發生進化,並不一定形成新物種,但是新物種的形成要經過生物進化,即生物進化是物種形成的基礎。

(2)物種形成與隔離的關係:物種的形成不一定要經過地理隔離,但必須要經過生殖隔離。

(3)共同進化並不只包括生物與生物之間共同進化,還包括生物與環境之間共同進化。

28.與神經調節相關的7點提醒

(1)在一個反射活動的完成過程中,同時存在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和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突觸數量的多少決定著該反射活動所需時間的長短。

(2)並非只要反射弧完整就能產生反射。相應反射的完成都離不開適宜的刺激和完整的反射弧。

(3)在生物體內,神經纖維上的神經衝動來自感受器或神經中樞,故在體內興奮傳導是由興奮產生端向接受興奮的一端單向傳導的,在離體的神經纖維上興奮的傳導是雙向的。

(4)突觸前膜是由軸突末端分支突觸小體上的膜形成的,而不是軸突末端的膜。

(5)產生感覺≠完成反射。一切感覺無一不是形成於大腦皮層,其產生路徑為感受器→傳入神經→上行傳導至大腦皮層,可見傳出神經及效應器受損時仍可產生感覺,但感受器或傳入神經及神經中樞受損時將不形成感覺。

(6)脊髓中的低級中樞受「大腦皮層」這一高級中樞的調控。

(7)「言語中樞」是人類特有的高級中樞,它位於大腦皮層左半球。

29.與激素調節相關的3點提醒

(1)激素的「三不」:一不組成細胞結構,二不提供能量,三不起催化作用。

(2)當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時,並非是促進下丘腦和垂體的分泌活動,而是負反饋調節的抑制作用減弱。

(3)食物缺碘時,成年人會患大脖子病,其原因是缺碘造成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而促甲狀腺激素會分泌增多,從而會促進甲狀腺生長、發育。

30.牢記動物生理學實驗設計的4個注意事項

(1)對於動物生理學實驗,通常要設置空白對照,如注射等量生理鹽水,通過比較來更清晰地研究實驗變量對實驗結果產生的影響。

(2)實驗動物選取分組時,要選擇生長發育狀況相同的,且飼養時的各種條件也要一致。

(3)蛋白質類激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4)實驗設計中注意實驗動物的選擇和處理。如甲狀腺激素、性激素的實驗設計一般選幼小動物,經實驗變量處理後的觀察指標是幼小動物的生長發育狀況。

31.與有機物種類及功能相關的4點提醒

(1)有機物組成元素的比較

①糖類、脂肪、固醇:C、H、O。

②蛋白質:主要是C、H、O、N。

③核酸、磷脂、ATP:C、H、O、N、P。

(2)多肽與蛋白質的比較

多肽≠蛋白質,在核糖體上合成的是多肽,而不是蛋白質。多肽必須經過加工和包裝,才能形成有一定空間結構和特定功能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

(3)不同生物體內核酸種類的比較

①細胞生物:含DNA和RNA,核苷酸 8種,鹼基 5種。

②病毒:含DNA或RNA,核苷酸 4種,鹼基 4種。

(4)同質量的脂肪與糖類氧化分解

①結果:脂肪耗氧多、產水多、釋放能量多。

②原因:脂肪含氫量較多。

32.與有機物檢測相關的3個易失分點

(1)混淆有機物的鑑定原理,如斐林試劑只能鑑定還原糖,不能與非還原糖產生顏色反應;蘇丹Ⅲ與脂肪產生橘黃色,蘇丹Ⅳ與脂肪產生紅色,澱粉與碘液產生藍色(不可寫作紫色),蛋白質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不可寫作藍色)。

(2)忽略染色劑本身的顏色,如斐林試劑、雙縮脲試劑本身為藍色,蘇丹Ⅲ染液本身為紅色。

(3)未重視外界條件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如檢測還原糖時必須進行水浴加熱,鑑定蛋白質時必須先加A液再加B液。

33.細胞膜成分的3點提醒

(1)不同種類的細胞,細胞膜的成分及含量不完全相同(如動物細胞膜中含有一定量的膽固醇,而植物細胞膜中含量很少或沒有)。

(2)細胞膜的組分並不是不可變的。例如,細胞癌變過程中,細胞膜組分發生變化,糖蛋白含量下降。

(3)糖蛋白和糖脂一般分布在細胞膜的外表面。

34.與內質網、高爾基體相關的2點提醒

(1)內質網和高爾基體的相同點:都是單層膜,都和蛋白質的加工運輸有關,都可形成囊泡。

不同點:肽鏈的摺疊、組裝等加工過程主要在粗面內質網上進行,高爾基體的主要功能是分類、包裝,形成分泌小泡進行運輸。

(2)脂質的合成在滑面內質網上進行,高爾基體參與植物細胞壁的合成。

35.與種群特徵有關的2個易錯點

(1)種群數量≠種群密度:種群密度是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強調「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即種群數量增加,種群密度不一定增加。

(2)樣方法的適用對象:並非只適用於植物種群密度的調查,對於活動能力弱、活動範圍小的動物或某種昆蟲卵也可用樣方法調查。

36.與種群的數量變化有關的4個易錯點

(1)對「λ」的理解:NtN0λtλ代表種群數量增長倍數,不是增長率。

①λ>1時,種群密度增大;

②λ=1時,種群密度保持穩定;

③λ<1時,種群密度減小。

(2)K值不是一成不變的:K值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而發生變化,當環境遭到破壞時,K值會下降;反之,K值會上升。

(3)增長率≠增長速率

①「J」型曲線反映的種群增長率是一定的,而增長速率逐漸增加。

②「S」型曲線反映的種群增長率逐漸降低,而種群增長速率是先逐漸增大後逐漸減小的。

(4)最大捕撈量≠最大日捕撈量

①種群數量達K/2時及時捕撈可以獲得可持續利用的最大捕撈量但不能獲得最大日捕撈量。

②最大日捕撈量應該對應種群密度最大時。

37.與群落的結構和演替有關的4個易錯點

(1)垂直分布與垂直結構

①高山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於隨海拔高度升高,溫度下降明顯,從而導致不同海拔高度植被(群落)分布不同。如:闊葉林——針葉林——高原草甸——苔原屬於四個不同的群落垂直分布。

②群落的垂直結構的分層現象:是指同一個群落內不同物種的配置情況,包括植物的分層現象。

(2)演替的結果:並不是所有的群落都能演替成森林。

(3)演替並不是「取而代之」:演替過程中一些種群取代另一些種群,是一種「優勢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4)演替是「不可逆」的:演替是生物和環境反覆相互作用,發生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不可逆變化,但人類活動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進行。

38.有關生態系統組分的4點誤區

(1)細菌均屬於分解者:只有營腐生生活的細菌才是分解者。

(2)生產者都是綠色植物:生產者主要是指綠色植物。

(3)植物都是生產者:植物菟絲子營寄生生活,是消費者。

(4)動物都是消費者:營腐生生活的動物,如蚯蚓、蜣螂等屬於分解者。

39.有關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4點提醒

(1)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強調關鍵詞「固定」而不能說「照射」。

(2)10%~20%是相鄰兩個營養級的傳遞效率,不是兩個個體之間的傳遞效率。

(3)同化量≠攝入量:同化量=攝入量-糞便量。

(4)能量傳遞效率≠能量利用率

①能量傳遞效率:能量沿食物鏈流動,以「營養級」為單位,傳遞效率約為10%~20%。

②能量利用率:流入人體中的能量佔生產者能量的比值。

40.有關生態系統3大功能關鍵詞

(1)能量流動:單向、逐級遞減,範圍為食物鏈各營養級。

(2)物質循環:元素反覆利用、循環流動,範圍為生物圈。

(3)信息傳遞:往往具有雙向性,範圍為「生物與生物」及「生物與無機環境」。

41.與生物多樣性有關的4點失分誤區

(1)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是指對生態系統起到重要調節功能的價值。

(2)外來物種的入侵不一定會引起本地物種數目的增加,如果入侵的物種對當地生物是不利的,則會引起本地物種數目銳減。

(3)生物多樣性的原因從不同角度進行理解有不同的解釋,從進化角度看,物種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多樣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變異與定向選擇在進化過程中共同作用的結果。

(4)就地保護除了保護區域內的物種,還應保護相應的生態環境,而在物種生存的環境遭到破壞後,不再適於物種生存,就只能實行易地保護。

相關焦點

  • 高中生物:「光合和呼吸」知識點詳解,掌握這一份,孩子再無難點
    眾所周知,生物是一門偏文的學科,因此有些知識點一定要記紮實。「當背則背」沒有商量的餘地,它不像數學、物理,掌握一個公式、定理,就能在做題時有很大的發揮空間。生物會往往要求你一字不差答出某概念。作為一門生物老師在我看來,生物學習並沒有孩子們想像中的那麼難,只要找到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就可以輕鬆地拿到高分的。高中生物的知識點都是一些基本知識點。只要掌握好基礎的知識點,很多題目其實都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歸納匯總,基礎知識需牢記
    生物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學科,掌握好相關的基礎知識點,將重點知識點理解透徹的話對之後的學習會有很好的幫助。鑑於此,今天老師給大家分享一份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歸納匯總,裡面涵蓋了8年級生物所有的知識點,都是考試中會遇到的。家長朋友們可以列印下來給孩子複習,相信對孩子的衝刺帶來一定的幫助,不要錯過。
  • 清北學霸筆記,生物選修3知識點大全,權威性總結電子版可列印
    生物的學科性質就是看似簡單,但卻總是抓不到高分。為啥別人拿分拿到手軟,而你丟分丟到腿軟!!!百分之八十的原因是你沒把教材抓住沒有把知識吃透。選修三是佔生物總分的15分值,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考點,學姐為了讓大家對生物必修三的知識有全方位的理解和掌握,特意為大家整理了「生物選修3知識點」,大家可以領取一份電子版,建議同學們列印出來,反覆背誦,講知識點全部掌握,學勞學透。希望能幫到同學們快速提高成績,決戰高考!
  • 2021年中考生物知識點: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生物知識點:環境對生物的影響,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1)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非生物因素包括:陽光、空氣、水分、上壤、溫度、溼度等多種因素,它們對生物的形態、生理和分布產生著影響   ①陽光   只有在光照條件下,植物才能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並日儲存能量。   光對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 高中生物:遺傳規律知識點總結+方法綜述
    生物的知識點多且雜,特別是遺傳規律這一模塊有很多專業名詞和計算公式,所以會導致很多同學混淆概念或者套用到錯誤的公式。遺傳規律都是高中生物的重難點。因為這一個知識點出題形式多樣,包括計算題、圖表題,一道題可能包含的信息量多,還往往伴有公式計算,所以令很多同學頭痛不已,下面和小編看看有哪些知識點。
  • 七年級上冊:生物必考知識點總結!要想順利過關,務必列印背熟
    七年級上冊:生物必考知識點總結!要想順利過關,務必列印背熟生物跟地理一樣是新初一的同學必須要掌握的一門科目,雖然進入初二後就會參加會考,初三就可以不用學習了,但是如果基礎沒務實好,進入高中學習起來勢必好愈加的困難。
  • 大海笑長推薦:2020高考證明,這些文言文常考點,一定要背下來!
    遇到這些難題怎麼辦?分數提不上去怎麼辦?其實,文言文想拿高分真的很簡單……孩子覺得文言文多讀、多背不見效,只是因為缺少一個好老師的方法指導,以及一套高效系統的文言文高考必備知識點教學課程。為了激起孩子對文言文的興趣,有效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幫助孩子取得高考語文高分,存信教育集團皇寮書院大海笑長聯合12位一線語文名師,精心打造出【高考文言文提分秘笈(含講練兩個專欄)】系列課程。
  • 生物改變了我的生活 | 生物國賽第一名的思考
    後來,在我上小學的時候經常會從家裡的書堆裡翻一些書來自己看。我第一次接觸到的專業書籍就是初中生物教材-那是我姐姐的書。小學二三年級,春節假期,一家人都在房間裡,一片祥和,我在蜷縮在沙發上看書-初中生物教材。當看著看著,我突然把書合上,鄭重其事的對家人說道,人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裡面都有染色體。
  • 97個漫畫故事 500多個知識點的爆笑漫畫科普書,原來科學可以像動畫片一樣好看!
    故事中隨機出現考點聚焦與考點拓展版塊,結合故事講知識,不僅能讓孩子牢記知識點,還能進行課外拓展。掃描封底二維碼,獲取對應學科題庫,通過做題來強化、鞏固書中的考點知識。在這些神秘的史前生物背後,隱藏著大量不為人知的秘密,然而現在的我們只能通過研究留在地底深處的恐龍化石,憑藉科學家們從這些化石身上找到的蛛絲馬跡,重新構築一個虛幻的恐龍時代,才能讓現在的我們一睹這些史前生物的風採。
  •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識點考點匯總,幫你捋清考點,掌握這些拿好成績
    如果再搭配正確的學習方法,就一定會事半功倍!馬上就要考試啦!物理還不及格的小夥伴趕快看過來!學姐今天給大家整理的是高中物理必修二的知識點、考點匯總,掌握這些考試一定拿高分哦!學習就是要掌握好知識重點和學習方法!
  • 光埋頭苦學,還是不夠,必須掌握小學語文的7個得分點
    03分析一、拼音得分學習內容:課文中帶拼音的詞以及多音字的掌握,這個通常5分到8分。學習方法:可以多讀幾遍後把拼音蓋住檢查自己讀得是否正確,或者乾脆把帶拼音的詞抄下來填空注拼音,多音字需要收集整理然後辨析朗讀。
  • 英語班主任:高中賓語從句知識點大全,別再因為基礎而丟分!
    賓語從句是高中英語的基本知識點,但往往考查力度比較大。要想學好該專題,首先要掌握基本的句子結構。同時,賓語從句的從屬連詞主要包括that、if、whether等等,學好這些固定的知識點,再去掌握靈活的知識點,循環漸進,最後再通過相應的練習題去進行鞏固,一般來說,題目變來變去也就那幾類,只要掌握了基本的做題套路,都可以利用基礎知識去「套」。那麼,鑑於最近許多朋友向老師留言需要賓語從句的資料。
  • 七年級下冊地理:各章節知識點匯總!全是常考重點,務必背熟掌握
    七年級下冊地理:各章節知識點匯總!全是常考重點,務必背熟掌握地理是進入初中過後,同學們會學習到的一門科目,但是從分值佔比來看,這門學科會常常被忽視,不少同學甚至認為花時間學習地理,還不如將時間用在語數外這些主科上面,因此不少同學的初中地理成績不是很理想。
  • 尼斯湖水怪照片再遭曝光,有人拍到3米長的未知生物,究竟是啥?
    尼斯湖水怪照片再遭曝光,有人拍到3米長的未知生物,究竟是啥?時至今日,地球上還是有很多神秘的地方等待人類的發掘,除此之外也有很多神秘的生物,讓人類感到非常好奇,畢竟,人類是不知道這些生物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 高中生物:課本概念圖匯總,必修+選修知識結構導圖150張!
    高中生物說難不難,說簡單又不簡單,文理兼備,知識點冗雜,常會讓很多同學感覺無從下手,因為要記憶和理解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每次學習來都很吃力!因此常常有部分同學向老師求教:怎樣才能學好生物?到底怎樣才能快速提高生物基礎和成績呢?這些問題無一不顯示出很多學生對於生物學習充滿疑惑和焦慮。當然了,班裡也有部分同學的生物成績始終很好,而且平常看起來,他們生物學習也沒有佔用太多時間,反而看起來很輕鬆!這就說明掌握較好的生物學習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
  • 30天記熟高中生物5本書知識點!
    今天說說高中生物的學習方法。生物個化學被成為理科中的「文科」,是由於知識點多,記憶量大的特點。那麼學好高中生物最好的辦法就是在高一開始就建立知識體系。這樣到高三複習的時候基礎這一關輕鬆就能攻克,一輪複習主要高考真題的練習更高效。那麼對於基礎不好,而現在已經高二、高三的同學該怎麼追上來呢?
  • 2020高考:必備英語單詞全面總結,學會這些知識點,北大不是夢!
    不必再聽父母的嘮叨。自信地說我出去玩了。拉著戀人的手在街上瘋癲。碰到班主任反而拉得更緊,加油吧少年!各界精英大展宏圖奪英魁,莘莘學子匯聚一堂學本領,今天給同學們總結一些關於英語詞彙的知識點總結,建議成績不好的同學每天做真題,有針對性的記憶,可以平常的時候隨便提提,強化下記憶,這樣能短時間快速的提高自己的分數,完整版資料獲取方式在文章末尾,電子版可以列印的,祝天下所有考生金榜題名!
  • 2021年中考生物知識點:細菌對植物和人類的危害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生物知識點:細菌對植物和人類的危害,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細菌和真菌中某些營寄生生活的種類,寄生在活的動植物和人體的體表或體內,吸取營養物質,成為病原體,致使動植物和人患不同的疾病。
  • 初中生物學習的方法和建議
    充分理解專有名詞、現象原理和課本筆記,再將相關概念進行綜合分析整理。   2. 用心比較各種生物、現象之間的聯繫和差異,進行分類歸納,如此才能融會貫通。   3. 生物學有非常豐富而且十分重要的圖片資料,配合圖片的說明,可以使你迅速了解生物現象的來龍去脈。   三、源於生活、用於生活   一方面,生物學研究的東西都是活生生的。
  • 高中化學重要知識點總結,高一、高二、高三適用
    相信大家在化學課上都背過這個順口溜,高中化學難不難呢?答案一定是:難高中化學有數不清的物質,金屬活動順序表,離子反應,各種反應方程式,這都是得牢牢記住並掌握的,稍微一馬虎一道小題就可能一分都得不到。所以說化學還是有難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