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小兒外科成立60周年!在兒科醫生緊缺時代,華西如何培育青年醫生?

2020-12-24 騰訊網

「兒科醫生工作量大,辛苦,醫患糾紛高發,風險大,收入低,所以如果有別的選擇,大多數醫生不願做兒科醫生,這也是兒童看病難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6年,曾是深圳市兒童醫院小兒外科醫生的裴洪剛在《我辭職了》這篇文章中寫道。

2019年7月,國家兒童醫學中心發布我國兒童醫療衛生服務發展最新情況:目前我國兒科醫師從2015年的12萬人,增加至2018年的23萬人。這意味著,每千名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為0.92人。

一句話總結:雖然我國兒科醫師人才培養的總體效果是顯著的,但是均攤到每個患兒身上,兒科醫生數量仍舊非常緊缺。

在全國兒科醫生如此短缺的大背景下,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小兒外科卻依然長期保持了高速優質發展:

從1960年建科時的三人小組起步,發展到了如今超過百人的專科醫護團隊,成為國家區域(西南)兒童醫學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

每年接診來自全國各地兒童外科患者超過10萬人次,形成了自己的人才梯隊。

那麼,華西醫院這個科室是如何培養人才,並且留住人才的呢?在華西醫院小兒外科創立60周年之際,醫學Plus專訪了該科創始人、華西終身教授胡廷澤,以及他的弟子、繼任者,現任華西小兒外科主任向波教授,讓他們來分享60年來傳承與發展的寶貴經驗。

先行者:胡廷澤教授

但行前路,無問西東

華西小兒外科成立60周年之際,也是創始人胡廷澤教授的90大壽。

1959年,胡廷澤29歲,從業4年的他被派去北京參加當時衛生部主辦的「小兒外科醫生培訓班」的學習。「當時我是不大願意的,認為小兒外科就是割包皮、做疝氣等比較簡單的手術。「但是在翻閱外國文獻時,一句話引起了青年胡廷澤的興趣:「小兒不是成人的縮影。」

即使是同一個病,成人和小孩的治療方式也大有不同。這就引起了青年胡廷澤的興趣,他開始認識到,小兒外科是一個值得探索的領域。

一年後,胡廷澤教授學成歸來,華西醫院給了15張病床,於是誕生了西南地區最早的小兒外科,把小兒心胸、小兒普外、新生兒、小兒矯形一共5個學科撐起來。

1964年,一例先天性食道閉鎖患兒被送到華西醫院。患兒的食管先天畸形,不做手術必然會死。上面幾個大主任問:能不能保證活下來?!食道閉鎖當時在北京、上海做成功的病例也寥寥無幾,由於巨大的風險,幾乎沒有領導敢籤這個字。

「不做是百分之百死,但是做了手術會有一線希望,」胡廷澤面對壓力沒有猶豫。當時華西醫院的吳和光老院長頂著壓力,在取得家屬同意後籤下了字。現在已經很常見的呼吸機、監護儀這些搶救設備,在當時通通沒有, 連嬰兒專用的麻醉插管,都是吳老院長協調麻醉醫生特製的。

「經過醫生的搶救,這個患兒終於活下來了,幾十年後,還帶著自己的孩子過來看望了我。」胡廷澤教授回憶,第一例食道閉鎖手術給予了整個剛建的小兒外科非常大的勇氣。

我們當時就是有這麼一股求知、鑽研的衝勁兒,這股勁兒也讓華西小兒外科這麼多年發展下來,在國際上都佔有一席之地。希望後來的年輕人也能保持住這股子精神氣兒。

繼任者:向波主任

努力為青年人創造更大的舞臺

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小兒外科,百餘人的醫、護、研團隊,每年要接診來自全國各地的患兒超過十萬人次,完成近萬臺全麻手術,實際上任務是非常重的。

兒科,是一個被比喻為「啞科」的科室,面對新生兒以及牙牙學語的小朋友們,醫生沒有辦法和小患者們直接交流,這大大增加了醫生的診治難度。華西小兒外科向波主任提到,小兒外科醫生培養周期更長、工作強度大、收入相對較低、醫患矛盾更突出等,是造成小兒外科醫生數量短缺的根本原因。

向波介紹,在全國小兒外科醫生非常短缺的大背景下,華西醫院一直非常重視小兒外科青年醫生的培養。

一、塑造人文關懷大環境,醫院和科室加強對醫護人員全方面關懷到位,醫護人員才能更好地關懷患者及其家屬。

二、創造個人和學科發展大平臺,提供國內、外進修和學習機會,保障青年醫生的職業晉升道路的暢通。

三、加強青年醫生的職業道德培養,激發小兒外科醫生的華西榮譽感。目前在華西醫院的整體大環境下,醫生和護士的平臺榮譽感是非常強的。很多醫生可能不願意到外面做小兒外科醫生,但能到華西醫院從事小兒外科,他們還是非常願意。

未來:

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才是發展硬道理

目前的華西小兒外科,更像是一個小型的兒童醫院。但在急救手術、器官移植、惡性腫瘤等高危的疑難重症領域,又能依靠於整個華西醫院的臨床和科研創新實力,做出普通兒童醫院不能取得的成績。

談到華西小兒外科的未來,向波主任認為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著手發展:

一、醫療質量越來越好

小兒外科治療的疾病總體預後比較樂觀,大多數疾病是良性類,即可治療型疾病,越早治療,效果越好。所以華西小兒外科一直在努力提供高水平診療服務,高素質人才、先進設備、創新技術、和諧醫患關係等缺一不可。

我們要努力提供高水平醫療服務,才能切實降低手術風險和醫療費用,縮短住院時間,朝著安全、微創和快速康復的方向努力。

向波主任提到,比如小兒疝氣、隱睪,隱匿性陰莖、單純性闌尾炎、多指、體表小的包塊等十餘種疾病,目前在華西小兒外科早已經實施了「門診準備-預約住院-當日手術-24小時內出院」的日間手術模式,時間短又安全,這樣是最好的,既降低了治療費用,又減少對患兒家庭正常生活的幹擾。

二、手術創傷越來越小

發展微創外科,儘量讓手術做的更加精準、智能化、微創化,才能讓患者恢復得更快。

正在開展達文西手術的華西醫院小兒外科團隊

現在華西小兒外科已在運用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平臺實施部分手術,手術創傷更小、術後併發症率更低。目前,小兒外科團隊已完成140多例達文西機器人手術,成功率保持在98%以上,其中膽總管囊腫的機器人手術量和成功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三、疾病發現越來越早

小兒患者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感受,需要家長和醫生共同想辦法,讓很多疾病能夠早期發現。

比如小兒的大部分胸、腹部惡性腫瘤,包括:肝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惡性畸胎瘤、橫紋肌肉瘤等,如果能夠早期發現,治療效果是比較樂觀的。一旦到了晚期,平常的治療手段已經沒有用了,只能進行長時間放、化療,甚至器官移植,人力財力花費巨大。

華西小兒外科一直在呼籲全社會能共同努力,推動規範化的兒童定期體檢制度的落實。

四、多學科合作越來越緊密

很多的兒童疑難重症均涉及到多個器官和系統,華西小兒外科幾十年來一直堅持多學科合作的方式,努力提高危急重症的診療水平。

醫生們絕不輕易放棄一個重症患兒,內心始終堅守著前輩們的教誨:治療好一個小孩,就相當於拯救了一個家庭。

比如:以前兒童肝臟功能衰竭後必是死路一條,現在如實施肝臟移植則可能重獲新生,但需要集中小兒外科、肝膽外科、器官移植中心、兒童ICU、小兒內科、麻醉科、影像科等領域的大批專家。只有通過多學科的緊密合作,才能夠解決傳統治療方式解決不了的疑難雜症。

華西小兒外科創始人胡廷澤教授留給青年人的,是這份「但行前路,無問西東」的開拓精神。

從創始到如今,華西小兒外科已經由點發展成為一個面,擁有百餘名醫護人員。

向波主任說,接力棒傳承到他這一代,要實現的是要為華西小兒外科的青年醫生們創造更大、更高的發展平臺,帶領華西小兒外科成為中國小兒外科的一張「閃亮名片」。

採寫:離離 圖片來源:醫院提供、123RF

編輯:巫山

相關焦點

  • 華西醫院小兒外科成立60周年了 10年前獲救聯體女嬰到場共同慶祝
    胡廷澤教授發言四川新聞網成都10月24日訊(記者 胡旭陽 實習生 劉文玉攝影報導)10月24日,第二屆華西小兒泌尿高峰論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小兒外科成立60周年暨胡廷澤教授90壽辰慶典舉行。四川大學副校長張林,華西醫院黨委書記張偉,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院長劉瀚旻等出席活動。張林副校長、張偉書記分别致辭,向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小兒外科成立60周年暨胡廷澤教授90壽辰表示衷心祝賀。對小兒外科成立以來取得的各項成果予以高度評價,希望華西小兒外科與院校共同成長,繼續前進,創造輝煌!
  • 千名華西醫生大義診!明早最後一次搶號,來看都有哪些天團級大咖
    9月27日,四川大學「華西在您身邊—1100名華西醫生大型義診」活動將正式舉辦,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第二醫院、華西口腔醫院、華西第四醫院等華西各附屬醫院、校醫院及醫學學院,共計派出1100名醫務人員,組成義診專家團隊,堪稱「豪華義診天團」。
  • 為逗小患者開心 兒科醫生在手上畫小豬佩奇
    兒科醫生手上畫畫哄患兒開心按照無菌原則 卡通畫很快被洗去 網友覺得「這很有愛」4月7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小兒外科主治醫師楊磊為了讓患者小朋友們心情愉悅,主動在自己左手上畫了一隻流行卡通人物小豬佩奇來「討歡心」。因為遵守無菌原則,小豬佩奇很快就被洗掉,但這一幕還是被網友點讚,認為「有愛且專業,感控愛心都需要。」事實上,這並非是楊磊的首創。
  • 國際領先的華西的心臟外科TAVI團隊
    患者陳婆婆,出生於上海,早年移民美國,現居住於舊金山市,是一名退休的兒科醫生,7年前超聲心動圖提示主動脈瓣膜出現返流,近幾年主動脈瓣病變膜逐漸加重,並開始出現嚴重的心累氣緊,雙下肢水腫,多次於舊金山當地醫學中心就診,明確診斷重度主動脈瓣膜返流。
  • 華西醫院搞事情!醫生集團是主動解放醫生還是勞務派遣?
    6月底,國家級頂級醫療機構華西醫院曝出重磅消息,建立「華西醫生集團」,面向社會公開招聘。
  • 你竟然是這樣的華西醫院
    今年正好是華西醫學成立>110周年,1910年華西協和大學正式成立,成都從此有了「華西壩」!同時成立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防治小組及醫療救治專家組。,也是華西醫學成立110周年的紀念日,這天,舉行了「新醫科發展與醫工結合」高峰論壇
  • 20歲的人60歲的耳朵!華西醫生:那些被毀掉耳朵的年輕人,你們選錯耳機了!
    如果全憑喜好選耳機加上不良的使用習慣有些人明明只有20歲聽力甚至已經到了60歲的水平!今天,我們邀請到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鄭永波醫生」給咱們聊聊,如何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耳機,即享受音樂又「保住」健康~成都16歲高中生小張(化名)近段時間感覺耳朵發悶、聽力下降、耳旁還時不時伴有金屬摩擦的尖銳耳鳴聲,
  • 2020「最美醫生」名單出爐!川大華西醫院王文濤上榜!四川唯一!
    全國共評選出10位2020年「最美醫生」,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肝臟外科主任醫師王文濤當選,他也成為四川省首位獲得「最美醫生」獎項的醫生。、王文濤、王錦萍、楊惠雲、肖穎彬、饒明俐、柴嵩巖、徐建國、蔡衛平、魏文斌和健康扶貧團隊為代表的新時代醫療衛生工作者,牢記初心使命,堅守工作崗位,精煉醫技醫德,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開播 展現青年兒科醫生社會責任
    我國各地都在深入落實《關於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意見》,為兒童健康成長提供優質保障的同時,影視作品也在全社會鼓與呼,呼籲更多青年力量加入醫生這一崇高職業,閃耀出他們應有的光芒。2020年11月30日開播的電視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第一集由「兒童墜樓」事件作為開端,經偶然路過的兒科醫生爭分奪秒搶救,展現出醫生日常遇到突發事件,緊急卻冷靜的真實施救狀態。
  • 最美醫生丁文祥:中國小兒心胸外科泰鬥——九十二歲每周出診
    央廣網上海8月19日消息(記者楊靜 通訊員薑蓉)「創建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以及心胸外科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追求,我非常高興實現了這個心願。能在有生之年與夥伴們一起為中國兒童健康事業做出應有貢獻,我感覺無比自豪!我希望勤勞勇敢的兒中心人能夠繼續永攀醫學高峰,把這種精神代代相傳,把中國的兒科事業建設得更好!」耄耋之年的丁文祥醫生在第三個醫師節當天向記者如是說。
  • 雲南丘北幼兒園中毒事件 四川華西第二醫院醫生趕赴支援
    原標題:雲南丘北幼兒園中毒事件 四川華西第二醫院醫生趕赴支援   四川在線消息(四川在線記者 趙雨欣)19日發生在丘北縣雙龍營鎮平龍村佳佳幼兒園兒童中毒事件,目前已排除學校供餐中毒,通過提取物檢測顯示毒鼠強呈陽性,兒童屬毒鼠強中毒。據了解,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兒科普兒二病房的2名醫生於20日到達雲南丘北幼兒園進行支援。
  • 10年前華西醫院搶救的連體嬰兒「華華」和「西西」,如今怎麼樣了?
    四川在線記者 李寰 攝影 肖雨揚(部分圖片由華西醫院提供)10月24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小兒外科創辦60周年紀念日。也是該科室奠基人胡廷澤教授90大壽。10年前,一對命懸一線的連體嬰兒被送往華西醫院,包括他在內的眾多華西大咖們,從死神的手中將這對雙胞胎搶了回來。這對名叫華華和西西的雙胞胎走上舞臺,向胡廷澤深深地鞠了一躬:「謝謝爺爺給予我們第二次生命。」胡老很欣慰,擁抱了兩個小孩。華華和西西現在在雲南昭通上小學四年級,學習成績在學校名列前茅。
  • 華西醫院完成西南地區最小患兒心臟移植手術
    6月15日下午,一場多學科的聯合緊急救治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手術室進行,由華西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麻醉科、器官移植中心等科室組成的多學科團隊,正在為一名1歲8個月的擴張型心肌病終末期患兒明明(化名)進行一場爭分奪秒的小兒心臟移植手術。在醫護團隊的通力協作下,一顆健康的心臟移植到了明明體內,三個多小時後,手術順利完成。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兒科醫生為什麼「了不起」?
    最近由中國醫師協會健康傳播工作委員會支持的,一部深切關照中國兒科醫生行業,展示青年兒科醫生成長,溫暖刻畫兒科醫生與「寶貝」患者及其家庭關係的醫療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開播。
  • 華西醫院完成西南地區最小患兒心臟移植手術
    6月29日,1歲8個月的明明(化名)從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出院了,帶著一顆新的心臟。術後恢復中的明明接受醫生的檢查6月15日下午,歷時3個多小時,華西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麻醉科、器官移植中心等科室組成的多學科團隊,順利將意外去世的捐獻者心臟,移植到了患有先天性「擴心病」的明明體內。
  • 太原、石家莊30位優秀兒科醫生
    醫生簡介:程亞穎,女,醫學博士。兒科主任,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任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第15屆青年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兒科分會新生兒專業委員會營養專家委員會委員,河北省醫師協會圍產分會常務委員,河北省醫師協會新生兒分會委員。從事兒科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17年,對兒科多發病及疑難病症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 多地醫院兒科「醫生留不住」困境仍存
    疫情後兒科「遇冷」 醫生「又忙又累」多地醫院兒科「醫生留不住」困境仍存近年來,「兒科荒」備受關注。醫院的住院床位也進行了調整,增加了外科床位、減少了內科床位,越來越多的兒科醫生通過網際網路醫療加強與病人的溝通和隨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孩子有一般的感冒咳嗽,家長們也不像過去那樣心急火燎地帶孩子去醫院了,常見病、多發病患兒近期來得明顯少了。」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一位兒科醫生說。
  • 參與成都商報第二屆全媒體用戶節的義診醫生名單
    黃宗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一級專家  潘明志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核醫學科二級專家  周京國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風溼免疫·血液科二級專家  羅永傑四川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二級專家  肖繼偉四川省腫瘤醫院骨軟組織外科三級專家  寇瑛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胸外科三級專家  蔣毅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內科四級專家
  • 5年了,第一家被華西醫院領辦的華西廣安醫院,現在怎麼樣了?
    NO,不僅是學科主任來,其他學科的華西專家一直在不斷來。不僅是門診、會診,那些沒開展的、正在開展的、高難度的手術,術後如何查房、學科如何建設、新設備的使用等一抹多「售後服務」華西專家統統到現場手把手教!
  • 【報導】【上海華西校友合唱團專輯】
    【報導】【上海華西校友合唱團專輯】同袍同澤,且歌且行-上海華西校友合唱團2015年4月4日成立側記文字 付克勳(科英95) 編輯 王淮娟(公衛07碩) 4月4日,滬上和風送暖在華西醫科大學老校友,原華西校友合唱團指揮林義祥教授的倡導和指揮下,華西在滬校友們終於迎來了盼望已久的合唱團成立大會。在滬的21位校友假座平陽一村居委會文體室,進行了首次排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