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做根藝 開民宿 建展館 林業職工綠色轉型演繹...

2020-12-24 澎湃新聞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做根藝 開民宿 建展館 林業職工綠色轉型演繹別樣精彩

2020-12-22 20: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在新林林業局塔源林場職工的眼裡,被大家親切稱作「大慶」的劉永慶是個能人,更是個大忙人。他每天在施工現場、老樹根根藝工作室、華羅庚林業情懷紀念館之間穿梭忙碌,總有著忙不完的事,更有著使不完的勁兒。隆冬時節,記者在塔源林場見到他時,他正在找人設計紀念館的圖紙。說起這些年的創業經歷,這個憨厚樸實的林區漢子有著一肚子的話要說。

2014年,大興安嶺林區全面停伐,曾是一名原條車司機的大慶轉型初期也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該幹點啥。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把河裡的漂流木帶回家,閒著沒事時做了兩個筆筒,做好後自己愛不釋手,這給了他創業的靈感,山林裡、河床上的倒木、漂流木隨處可見,與其讓這些「無用之才」靜靜腐去,不如變廢為寶,使其成為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走向市場,這未嘗不是一條出路。

老樹根根藝創作室在大慶和幾位林場工人的努力下成立了。由於成員們都是零基礎的大老粗,更沒有創作經驗可談,就是根據樹根本來的形態稍加雕飾。創作室最初的7名成員全都是塔源林場的職工,他們沒有根雕手藝基礎,就自己翻資料、看視頻。起初是照著網上的視頻一筆一畫、一招一式地照搬。大家聚在一起,遇見能用的材料,圍著琢磨好幾天,幾番討論後,再決定如何下手。慢慢的大家逐漸愛上了根藝,切磋、學習、打磨,原本無用的朽木在他們的手裡變成了有生命的藝術品,展翅的雄鷹、綻放的鮮花、慈祥的壽星佬……他們的作品在樸拙中帶著幾分靈動,在原始中透著自然的神韻,大慶和他的創作團隊逐漸找到了自信。放下斧頭鋸的林區大漢,也愛上了這有著濃濃森林氣息的藝術。

說起最初闖市場的那段經歷,劉永慶今天談起來還滿是驕傲,他說:「讓這些粗線條的工人拿起刻刀做根藝,就像讓他們捻繡花針,誰心裡都沒底。沒想到,2014年,哈爾濱文博會,帶著100多件作品去參展,兩天半的功夫就被搶光了,收入18000元,回來後就按比例給大家分了,拿到錢後,大家這個樂啊,幹勁更足了。」

自此,他們看到了商機,大慶積極跑市場,有一個江蘇的企業跟他們定了6000個筆筒。「50塊錢一個,30萬元的大單啊。」劉永慶說,「江蘇的那個企業就是在博覽會上相中我們的。這樣的大單,大伙兒都來了精神兒,各個摩拳擦掌,渾身都是幹勁兒。」劉永慶告訴記者,創作室人最多的時候達到30多人,一些女職工也紛紛主動請求加入,創作室不光創作根藝,還增加了燙畫的內容,成員越來越多。他還帶著工人四處學習,伊春、安徽都曾有過他們學習的足跡,那幾年,效益好時,收益每年都能達到二三十萬。

今年受疫情影響,收益減少,但最近訂單又逐漸多起來,展會、微商、過往遊客,都是他們的銷售渠道。大慶說,只要有作品,肯定是不愁銷路的。

創業的路並沒有從此止步,在鎮政府的幫助和扶持下,閒不住的大慶又開始籌劃著建起了華羅庚林業情懷紀念館。因為華羅庚曾經來過塔源林場考察調研,在塔源林場工人「採育用」作業法的基礎上,進行了完善,總結出「採育用統籌作業法」,並在全國推廣。華羅庚和塔源的這份特殊緣分在這裡得到延續——華羅庚林業情懷紀念館,佔地200平方米的展館內,分為四個部分,其中包括華羅庚在塔源期間的照片、林區開發初期的老物件、老照片、生產生活工具及一些動植物標本等,這些場景帶著遊客回到那激情燃燒的歲月,一部林區的歷史凝於每一幀老照片、每一個老物件。這個展館也傾注了大慶太多的感情和心血,為了每一件展品,他四處搜羅,足足花了6年的時間。今年為了展館提檔升級,他又在四處取經,逐步完善,他告訴記者,明年春天紀念館就可以向遊客開放了。

談起未來的發展,大慶信心滿滿,鎮政府投資建設了民宿、賓館和飯店,他也是這個綜合服務區的負責人,每天路過的過往車輛最多時達到600多輛,賣山貨、提供食宿,這都是商機,下一步將建成自駕遊營地,正式運營後,可以帶動二三十人就業。文化、根雕、餐飲、住宿等多元發展新格局逐步形成,藍圖已經繪就,忙碌中的大慶和他的夥伴們內心充滿了希望。

點燃奔跑的激情

新林林業局塔源林場利用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因地制宜謀事,真抓實幹成事,激發、調動像大慶這樣的林業職工的智慧和幹勁,做根藝、開民宿、建展館,使老林場處處顯露生機與活力,其做法可圈可點,給人啟迪。

在改革發展的大背景下,轉型是繞不開的關鍵詞。推動經濟轉型,要下好產業轉型先手棋,打好產業發展攻堅戰,加快產業振興,實現動能轉換,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努力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的振興發展之路。我區生態環境優良、自然資源富集,不能守著「金山銀山」過窮日子。事實證明,只有堅持經濟生態化、生態經濟化,用「生態+」暢通「兩山」轉化通道,才能實現美麗環境、美麗經濟、美好生活「三美」融合、美美與共。

當前,我們處在改革發展振興的關鍵階段,壓力大、挑戰多,每前進一步都不是輕而易舉的。也正因如此,更需要我們鼓起精氣神,只要敢闖敢試敢拼,前面就是一片新天地。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在路上,我們一起奮鬥吧!

撰文:本報記者 竇憲彬 溫雅潔

攝/錄:本報記者 馮劍飛

總 監 制:張志強 監製:張景臣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做根藝 開民宿 建展館 林業職工綠色轉型演繹別樣精彩》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綠色鋪就小康底色
    開欄語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是黨中央確定的今年全黨全國工作的大局。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一個養在深閨的自然秘境 《親愛的·客棧》曾...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一個養在深閨的自然秘境 《親愛的·客棧》曾在這裡取景 2020-07-23 19: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綠色鋪就小康底色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很關鍵。在魚米之鄉江蘇,長江流淌出河網密布、孕育著繁華興盛。作為經濟大省,江蘇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以此為牽引,統籌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讓綠色成為全面小康的底色。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靠山靠水靠雙手 發家致富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靠山靠水靠雙手 發家致富奔小康 2020-08-28 20: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稻村」走上現代農業新路
    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從7月1日起,本報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深入反映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各項新成果、新成就。敬請讀者關注。奔騰的飲馬河西岸,廣闊的稻田已泛起淡黃色。得益於飲馬河水的灌溉,吉林長春市九臺區紅光村水稻種植遠近聞名,素有「稻村」之譽。過去,這裡以種稻聞名,卻沒有實現靠種稻致富。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丨(10)推進鎮域經濟發展 打造魅力塔源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丨(10)推進鎮域經濟發展 打造魅力塔源 2020-12-06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武邑縣韓王思公村:「第一書記」李紅展拄...
    該村第一書記、武邑縣紀委監委駐韓王思公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李紅展拄著雙拐,笑眯眯地看著自己一手策劃出來的民宿樣板間,臉上寫滿了欣慰和自豪,「下個月,等裡頭的配套實施配備齊全,我們的民宿就能開張了!到時候,民宿旁的街道會被打造成美食一條街,遊客們可以品嘗鮮美的農家特色菜,住農家院體驗鄉土民風,既舒適又愜意!」
  • 林草榜樣丨把一生都交給黨的綠色衛士——記全國林業英雄、全國...
    把一生都交給黨的綠色衛士——記全國林業英雄、全國先進工作者孫建博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新中國,才使我具有了平等勞動的權利,不僅成為一名自食其力的人,而且團結帶領1000多名林場幹部職工一起勞動,一起奮鬥,一起為美麗中國建設作貢獻!」11月24日,全國人大代表、林業英雄、山東省淄博市原山林場發展戰略委員會主任孫建博在北京參加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時說。這是繼前不久全國第二處林業英雄林落戶原山之後,孫建博和原山林業人所獲得的又一殊榮。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幸福觸手可及,也讓我們有了努力的方向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幸福觸手可及,也讓我們有了努力的方向 2020-08-03 16: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一地生四金 盤活綠資產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一地生四金 盤活綠資產經濟日報  作者:祝惠春 白海星  2020-09-24 從安徽省桐城市中心出發,驅車10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宋倩的城市鄉村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4日推出《宋倩的城市鄉村》。  清晨五點,宋倩的汽車會準時啟動,從石家莊市區開到40公裡以外的正定縣南樓鄉廂同村,需要50分鐘。  常年穿梭在大棚之間,宋倩的皮膚已經被太陽曬得黝黑。16個甜瓜種植大棚,她每天都會仔細地檢查一遍。
  • 了不起的村莊丨寧海岔路天河村:民宿建起來 生活富起來
    文丨金芳 吳振宇 朱婧早上天還沒亮,寧波市寧海縣岔路鎮天河村的嚴嬌娜已經在忙著為遊客準備兩桌早餐了。近年來,天河村成了鄉村旅遊目的地,農民變身旅遊從業者,農產品向旅遊商品轉變,當地村民的生活大變樣。在開辦民宿之前,嚴嬌娜是一位家庭主婦,負責在家帶娃,一家4口僅靠丈夫出門打工維持生計,說起以前緊巴巴的日子,嚴嬌娜一陣唏噓。優美的環境加上親民的價格,讓嚴嬌娜的民宿吸引了一批批來自大城市的遊客。「我們共有8個房間,目前已經有四五間房間都入住了客人。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重慶縉雲山: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全面小康,是包括生態文明建設在內的「五位一體」全面進步。如果經濟發展了,但生態破壞了、環境惡化了,那樣的小康也不是人民希望的,不是真正的小康。圖為縉雲山全景。如今的李星華是北碚區澄江鎮縉雲村的林業隊長,作為一名公益護林員,他帶頭保護縉雲山:「這是重慶的『綠肺』,我們一起好好珍惜!」通過搬遷,原住居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收入有保障,真正搬出了一片新天地。圖為治理提升後的縉雲山黛湖景區。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青原肖衛衛:闖出一片豔陽天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青原肖衛衛:闖出一片豔陽天 2020-08-24 20:5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讀懂我們的全面小康」綠色,全面小康的鮮明底色
    「綠色小康」,意味著我們必須走一條既要贏得經濟又要不輸生態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如何科學把握「綠色小康」的深刻內涵?如何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於「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全過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就此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潘家華。
  • 丨援藏心聲【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丨援藏心聲【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2020-07-23 13: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東和十裡坪村的致富道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東和十裡坪村的致富道路 2020-08-10 1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小小青石板,梁河九保大變化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小小青石板,梁河九保大變化 2020-09-02 17: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經濟 森林裡飛出「綠富美」
    「你看,這就是茶園,我們的茶葉特別受歡迎,根本不夠賣。」9月4日上午,揚州市生態科技新城華豐村村民高桂梅指著鳳凰茶廠裡的茶園告訴記者,過去只會守著這片好環境,現在學會了利用這份好資源,「村裡林下經濟搞得火熱,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本來就不衝突!」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從「憂居」到「優居」,無錫繪就"美麗鄉村...
    2017年,度假區對6個自然村重新實施雨汙分流工程,西村沒有企業,主要汙染源就是生活汙水。社區工作人員跑遍全村268戶人家,做通百姓工作,逐一確定施工方案,讓生活汙水不再流入顧家瀆。  河水乾淨了,岸上整治也不能落下。該社區圍繞轄區大環境綜合提升,進行了道路恢復、橋梁路燈修復、管線入地、環山河駁岸提升、背街小巷改造等16個項目建設,讓村內環境面貌有了巨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