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大約1000字,讀完約2分鐘
「
中俄在維護世界和平、反對日本法西斯等方面有著相似的歷史觀。俄羅斯修改二戰結束日後就與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重合了。已有俄媒注意到這一點,在報導中提及「俄羅斯將與中國而非美國一起慶祝二戰勝利了」。
本文作者系盤古智庫特約高級研究員、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所研究員張弘,文章來源於《環球時報》。
」
俄羅斯總統普京24日籤署法案,將二戰結束日期從1945年的9月2日改為9月3日。這一修改具有重要的政治和外交寓意。
首先,旨在還原歷史真相,增強俄羅斯的國家凝聚力。俄杜馬國防委員會沙馬諾夫強調,此舉是為「鞏固歷史基礎和愛國主義傳統」。俄羅斯社會一直十分重視歷史傳統,特別是對俄影響巨大的歷史事件。雖然只是一天的變化,卻體現了俄羅斯人對歷史事實的「較真」。1945年,根據蘇聯最高蘇維埃法令,蘇聯宣布9月3日為戰勝日本勝利日,當時約180萬蘇軍戰士獲得的戰勝日本獎章標註的日期就是1945年9月3日。2020年恰逢二戰結束75周年,此時修改結束日期有助於喚醒俄羅斯人的歷史記憶,增強社會凝聚力和愛國主義傳統。
其次,旨在鞏固對南千島群島的合法性。在俄羅斯看來,日本籤署投降書從法理上承認了俄對南千島群島(日本稱北方四島)的合法性俄日不存在所謂的領土爭端。提出修改二戰結束日期法案的議員有些來自遠東地區,此舉一定程度上強化了俄對遠東地區領土的合法性。近年來,俄羅斯不斷在法律層面強化領土的不可分割性,今年剛完成的憲法修正案中再次強調「禁止割讓本國領土」,這與修改二戰結束日期不謀而合。
第三,修改二戰結束日期主要基於歷史事實和俄國內政治需要,但該法案也為中俄民間外交創造了共同話題。冷戰結束後,原屬蘇聯陣營的中東歐國家紛紛轉向西方,不再與俄羅斯一起紀念二戰勝利日。這些國家試圖全面切斷與蘇聯聯繫,直接拆除或移走蘇聯紅軍二戰紀念碑,更改與蘇聯相關的名字等等。波蘭甚至公開指責俄不是二戰戰勝國而與納粹德國一樣是侵略者,應對二戰爆發承擔責任。
中俄在維護世界和平、反對日本法西斯等方面有著相似的歷史觀。俄羅斯修改二戰結束日後就與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重合了。已有俄媒注意到這一點,在報導中提及「俄羅斯將與中國而非美國一起慶祝二戰勝利了」。■
文章來源於《環球時報》
圖文編輯:呂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