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節目是由企鵝影視出品的國內首檔角色競演真人秀。節目第二季從「導演選角」變為「演員搶角」,推出全新SAB賽制,呼應殘酷的演員生存現狀,激發演員職業「求生欲」。節目第二季將由大鵬擔任發起人,邀請陳凱歌、爾冬陞、趙薇、郭敬明四位導演,繼續甄別、激發、塑造演員選手,最終發掘並向行業輸送優質、有潛力的優秀演員。
演員請就位本季全新設定賽制規則我覺得蠻不錯。四位導演,除了上一季趙薇,陳凱歌,郭敬明導演,還新增爾冬陞導演。我完全沒想到爾冬陞是這麼犀利一針見血,說話絲毫不留餘地的狠人。雖然話聽著挺傷人的,但是對的,是在為演員未來發展而考慮的。結合目前整個演員行業市場發展,對多數演員來說,尤其是資深的有實力的演員是不公平的。市場上更看重是熱度和具有話題度的流量藝人,因為這些藝人更能滿足觀眾粉絲的需求。所以現在的問題是感覺誰都可以當演員。偶像靠吃青春飯也就那麼幾年,相當殘酷的。如果不能夠在這幾年裡讓自己成長轉型的話,之後就會被行業淘汰。培養新人演員並沒有錯,但對於戲齡很久,很有經驗的前輩演員們來說就是不公平的。而且很多粉絲的行為真的很容易影響到偶像的發展。我始終會支持自己欣賞喜愛的演員所有的選擇和決定。
爾冬陞導演點評一針見血,太喜歡了。吻戲拉絲有點不適哈哈哈。諸如陳宥維這類藝人都來上上這個節目吧,不管是演員,還是愛豆轉演員,最基本的演戲基礎還是要有的,就算是偶像劇也需要演技的。不過感覺他還是蠻清醒的,知道自己的不足,也接受批評,這點還是挺欣賞的。最可怕的就是那種享受粉絲吹捧,不知進取的。希望國內那些無演技空有皮囊和流量的藝人都好好磨鍊演技,不要老是大量產出一大堆尬到可以摳出三室一廳的劇。
雖說一開始對演員們進行評級時很多都出乎意料,比如把馬蘇倪虹潔等評到B級,同一級別內部還按照分數排高低,S級的優先選角色,B級只能挑人家剩下的,B級裡最後一名就直接選擇權都沒有。一開始覺得很噁心,但轉念一想,這是各製片人出品人的「市場」評級,根據「市場」的維度,這評級倒也比較合理,這就像爾冬陞批評那位男演員的話一樣,雖然難聽,但這就是殘酷的現實。市場就是這樣。好在設計了可以通過導演來翻身,晉升A級甚至S級。這節目確實較真實地還原了市場現狀。果然,眾望所歸的李誠儒老師又來了,既上季提出如學三連之後,這季又提出了味學三連,味如嚼蠟,味如雞肋,如此乏味,依舊犀利。但沒想到半路殺出個爾冬陞,忠言逆耳到真實得讓演員幾近崩潰。和上季一樣,最精彩的是導演的點評和觀點的爭鳴,一句一句乾貨都值得用小本本記下來
綜藝節目本身也有導演有編排,甚至有「劇本」,綜藝效果決定著收視率,然後才是內容或價值觀輸出。從海選演員到導師配備,再到表演劇目篩選,無不體現著這一點,節目在導師、演員和表演範本上達到了基本的平衡。導師對演員的表演進行評價,意見相左,甚至大膽揭露行業忌諱,出現爭論,這其中有導師自我表達的部分,也有「表演」的成分。李誠儒的「成語梗」就是強立人設,製造話題,也難為了這幫人。由此想到美國一檔體育節目:WWE,觀眾看著釋放、宣洩、解壓,其實臺上表演雙方在上臺前就商量過怎麼打怎麼摔,站位、動作細節以及發力程度都經過排演,表演痕跡濃重。演技有好壞,拿來評判、比較也不新鮮,上一季冠軍牛俊峰實至名歸,且看這一季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