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累明日之潮樂團」青年在樂團練習的倉庫內演奏 新華網/攝
「你知道嗎?曾經有一個毒販親口跟我說:『你的樂團很好,它告訴大家馬累並非只有毒品,更讓這裡的孩子們終於有機會走出去了。』」對於馬累「明日之潮交響樂團」的發起人卡洛斯·艾德爾多來說,這份來自於毒販的肯定讓他記憶深刻。
密密麻麻的磚瓦房、橫七豎八的私搭電線——馬累,巴西裡約熱內盧最為臭名昭著的貧民窟,販毒集團的「老巢」,至今仍未能設立社區維和警察局。
「我們就是在幫派鬥爭和警匪衝突的夾縫中生存。少數孩子能去公立學校學會識字,長大後能做個收銀員或者傭人就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了;大多數孩子會加入黑幫,隨意傷害身邊無辜的人,甚至自己也送了命。」在馬累貧民窟,這樣的故事上演了一代又一代。
改變,始於一家中國企業的到來。
2010年,卡洛斯·艾德爾多在馬累組建交響樂團,希望用音樂的力量去救贖貧民窟的孩子。這一年,也是國家電網公司正式進駐巴西市場的元年。
由於原定資助樂團的一家巴西企業臨陣撤資,卡洛斯不得不用自己的積蓄艱難支撐樂團的運作。國家電網巴西控股公司聽聞這一消息,當即決定從2011年起長期資助樂團。「只有國家電網,在一切都還只是夢想、在整個樂團最危難的時候,選擇從『世界的另一端——偉大的中國』來到了我們身邊。如果不是他們,孩子們的命運不會改變,所有的夢想也終究只是無法實現的空想。」卡洛斯感慨萬千。
「現在,我最大的理想就是未來可以帶著家人離開貧民窟。」作為樂團小提琴手,17歲的達席爾瓦通過樂團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以前,我和所有貧民窟的孩子一樣,沒錢、沒上過學,對樂器一無所知,更不知道什麼叫人生目標。」回憶起當時的場景,達席爾瓦依然十分動情,「我加入了樂團,走上了音樂之路。5年了,我的生活改變了,我愛上了音樂,找到了方向。」 如今,達席爾瓦不僅接受著專業的小提琴培訓,還可以通過為年齡更小的新團員上課賺取工資貼補家用。
如今,明日之潮交響樂團誕生了一個又一個的達席爾瓦,組成了不同梯隊的小樂團,2000多個孩子因此受益。在2014年中巴建交40周年音樂會上、在梵蒂岡教皇邀請下前往義大利的演奏活動上,越來越多的孩子走出馬累貧民窟,在華彩樂章中開始看到不一樣的未來。
(本報記者 姚金楠 朱妍/整理)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責編 | 盧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