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麵的江湖,
平靜時風起雲湧,暗潮湧動。
激烈時攻城拔寨,刀光劍影。
四哥今年才剛過55歲,聽他講述開拉麵館的故事,
仿佛已經過了幾個世紀。
那是一個鄭州還不太清真的年代。
85年楊記開了第一家拉麵,
咖喱湯的獨有風味一直堅持到現在。
四哥的店86年開業,請的是河南師傅,做的也是咖喱拉麵。
「為啥做咖喱的拉麵?」
「師傅說拉麵都這樣,沒有見過別的拉麵。
實際是那時候湯煮不好,咖喱味大,管壓住。」
「我聽人說,咖喱風味是上
海棉紡工人支援鄭州帶來的口味,
是棉紡廠的原創,您的店也在二廠附近,
是不是這個原因?」
「扯淡。」
四哥前前後後開過三家店,生意都不錯,
現在一家都不在了。
「店為什麼沒堅持下來?
我看生意都很火爆啊,門口小板凳能擺出去100多米。」
「太累了,咱又沒文化,不懂管理。
啥事都是自己弄,早上6點多起來買菜,
忙到晚上2點多關門,熬不住。」
四哥砸麼一下嘴,繼續說道:
「現在拉麵都有拉麵劑了,蓬灰粉一加就成,
以前都是大石頭塊,比石頭還硬,
連砸帶煮都是一天一夜。
微信朋友圈還有人說拉麵不能吃加了硼砂,
那都是造謠!!
蓬灰是燒的灰,沒這個拉麵弄不成。
硼砂是化工原料,劇毒!」
▲以前的蓬灰就長這樣,一點一點敲下來,弄碎,
煮成有特殊味道的紅水,用來和面。
四哥說,那時候飯店不是誰都能幹,屬於高危行業,
外地人來開飯店都是賠本的多。
不是口味不好,環境不好,而是治安不太好。
一瓶白酒下肚,突然不想結帳。
「老三,咋弄,吃飽某?摔盤走吧?」
「中,狗哥,弄他x類。」
幾個人站起來,酒瓶盤子一摔,
「這弄了能吃?今天不叫你賠了,哥幾個下次再說!」
老闆報警也找不到人,也不敢硬碰硬,只能認個啞巴虧。
有個老闆厲害,跑廚房拿把刀出來,
把一個人耳朵砍了下來,結果不用說,
關店坐牢。
過去的漢子面子比天大,就像大家都知道殺人館的故事,
羊倌也是受不了那個詞而已。
一瓶白酒下肚,突然不想結帳。
「老三,咋弄,吃飽某?摔盤走吧?」
「狗哥?你是信球不是?
你不看看誰了店?
四哥他弟弟可是鬍子,你這是不想擱這片過了吧?」
「啥,鬍子特哥這是?
你咋不早說了,慢慢吃。
結帳一分光都別沾!」
那個年代能站穩腳跟的館子,老闆都有兩把刷子,
一般都是那一片土生土長的人。
碰見一些事,行業還要開會。
有小弟挨個店通知,到xx家去開大會,不能不來。
當然,有話語權的都是大佬。
「昨個吧,衛生局發信了,
說以後咱了店都用他們了衛生筷子,恁都說說咋弄吧。」
「咦,哥,這還不是你說了都算。」
「就是就是,虎子哥你說了算」
「好,各位兄弟,那我都說了,
以後咱了面都漲2分錢,一碗4毛2,
明天我叫小賴子他們找人都去瞅瞅,
誰不漲,弄特大了蛋。」
「中中,虎子哥就這弄,誰不漲弄誰。」
「好,都照虎子哥說了弄。」
第二天還有人到處去問問,看漲價了沒有,
大家誰也不敢比人便宜。
PS:寫文的時候碰到b站貼片廣告事件,
真是和那時候有異曲同工之妙,
行有行霸,你漂亮又便宜就是不行!
人性啊,歷史不停的重複。
又PS:想嘗嘗那種湯不加咖喱的味道,
黃河路健康路口好運來您可以試試。
有羊湯,有燴麵。
中原的拉麵方才站穩腳跟,
可隨著各地的餐飲交流愈加頻繁
餐飲界四大門派之一的蘭州拉麵,
這時也走向了全國各地。
當年還是藍色的門頭,
除了中文以外還會用回文寫一遍蘭州拉麵。
供應的涼菜都是出奇的統一,
豆腐乾、海蜇絲...
與中原館子選材路數不太一樣的菜餚。
除了清湯牛肉拉麵以外,還供應拉條子、拌麵等產品。
阿迪力正了正頭上布滿油汙的小白帽,
「就說我叫阿迪力吧,我的大名是不能說的,我很害怕。」
小八表示理解以後,他講起來自己的故事。
阿迪力並不是蘭州人,他是地地道道的新疆人,
炒得一手好辣條,柱子也弄的有模有樣,
只是衛生問題是他們的通病。
「阿迪力,你是新疆人,為什麼叫蘭州拉麵?」
「我是第一批出來的,我們一起來的,
有的叫新疆拉條美食城,還賣不好吃的烤羊肉,
有的賣難吃的烤包子和饢,
我不一樣,我賣的是蘭州的拉麵,
我會做拉麵,拉麵好吃,
我的妻子是青海人。正宗。」
「你們一個青海一個新疆,你們的拉麵怎么正宗?」
「我們的拉麵,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不騙人!
蘭州拉麵就是青海的。」
「生意好嗎?」
「我現在不做這個了,不賺錢。」
「生意不好嗎?怎麼不賺錢了?」
「斯哈克他們的蘭州拉麵協會太厲害了,
不加入不行,打架不去幫忙罰錢。」
「那個不是被公安機關打掉了嗎?」
「已經出來了,我不幹了,很害怕。」
「好的,你們的湯用料酒除腥嗎?」
「不行,這不清真」
▲這種拉麵當時遍布鄭州,都是用不鏽鋼的大桶煮麵,
一般都是一家人做生意,往往成為一些據點,
不過倒是對拉麵的普及起了不可以磨滅的作用。
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
一清,指牛肉湯清;
二白,指蘿蔔片白;
三紅,指辣椒油紅;
四綠,指蒜苗香菜翠綠;
五黃,指用蓬灰和面的麵條有著淡淡的黃色。
拉麵也不像以前,可以粗點細點,
而是分成了毛細、細的、二細、三細、
韭葉、小寬、大寬、蕎麥稜等等。
我吃到比較好吃的應該是05年在大崗劉村裡做的拉麵。
在蘭州,沒有拉麵,而是牛肉麵或牛大碗。
吃拉麵叫軋牛大,分為6塊的和7塊的,不供應晚餐,
PS:寫文的時候,蘭州也7塊起了,物價漲了。
雖然蘭州人自認為拉麵不正宗,
但是他們正宗的牛肉麵來了,我們還是會叫他拉麵,
因為已經習慣。
PS:阿迪力提到的蘭州拉麵協會,
大家有興趣可以百度 拉麵大託拉斯,
裡面有詳細的故事。
雖然新疆人和青海人開的蘭州拉麵遍布鄭州,
但並未改變鄭州人特有的口味
歲月流轉,一些老店堅持下來,發展壯大,
一些新生的力量也逐漸加入成為主流。
中原的拉麵界也是高手輩出。
楊記清芳80年代就已崛起,
本地拉麵江湖的豪俠宗師,形似少林,
開宗立派,門下信徒眾多,
以咖喱湯,浸味牛油聞名天下,招式厚重老到。
不過拳怕少壯,在江湖的地位岌岌可危,
再固守乾坤,一成不變,
怕是逃不過被洗出江湖的命運。
楊德清和楊青恩的恩怨情仇按下不說,
中原路地下道上面,
那個支援汶川的楊記和別的都不一家,
他曾在杜嶺街過渡兩年,現在聽說搬到西站路了,
不過搬走以後沒再去過。
另一家就是老花園路集貿市場出來的,
當時兩家門對門的開,生意都不錯。
黃河路海灘街的楊記,
肉丁還是那個肉丁,
咖喱還是那個咖喱,
面卻不是那個面了。
現在分店眾多,均為加盟,
就剩下一個牌子而已。
劍走偏鋒,武林中獨樹一幟,與世無爭。
效仿者無數,得精髓者不過三人已。
拳成於香菇澆頭,底子依然是中原武林正宗。
隱隱就是桃花島的黃藥師。
光彩的香菇牛肉麵
怕是有點年齡的過期少女都應該知道,
為了這口髒拉麵跑大半個鄭州的妹子大有人在。
和彬彬涼麵,鐵板魷魚、土耳其烤肉,
一直經歷了光彩的春夏季冬,
送走了無數的酸辣粉、漿麵條、小土豆炒米。
像一位淡然的長者,卻從來不打掃衛生。
李師傅香菇牛肉麵
我是看著這個店開業的,沒想到他家能走這麼久,
開始一直覺得和那加州牛肉麵脫不開關係,
只是肉塊沒人家大,吃出無數次各種驚喜。
像是丐幫的八袋長老,水平不高不低,脾氣不小。
你說衛生?我不說丐幫了嗎!
翠園齋香菇拉麵王
既然叫一個王字,派頭自然不同,
但味道基本一個類型。
有差不多20來年沒去過了,
他就一直靜靜地在那裡,不離不棄。
像是李師傅的同門師兄弟。
百x拉麵
後起之秀,林平之一樣的存在。
年幼而獨到老辣,能對自己下的去狠手。
知道避其鋒芒,揚己之長。
以360南門為教宗所在地,幾十家店鋪分散鄭州,
已隱隱有和蘭州拉麵、蘭州牛肉麵抗衡之力。
開始有百x的時候,很不看好,
因為鄭州人口重,他卻很清淡,
不是不鹹而是鹹而不香,
面吃慢一點,就漲的可以一碗分兩碗了。
因為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我也去了好幾次。
他家那時候獨一門的蔬菜拉麵,
吃起來雖然一樣,顏色卻很討喜,
可證老闆是個心思玲瓏之人。
後來老闆也估計看出來自己這和別家硬剛的實力不行,
果斷翻篇,
以雲南野生菌和無添加麵粉為噱頭的
菌菇拉麵橫空出世,
避開別人強項不說,還能提高價錢!
那味道好吃到我竟然去過一次!
甚至強烈懷疑是不是手拉!
但其宣傳手法,營銷手段,
和江湖營銷宗師某火鍋深如師徒,
吹自己產品好不吝嗇,一邊吹一邊貶低別人,
氣死安利不讓微商。
特別是貼大哥宣傳,楞拔高自己檔次這一點,
深得精髓,不亞於當年的牛根生。
能去下戰書拉麵挑戰燴麵,這氣勢、這勇氣可歌可泣;
被人無視後能整出一套說辭,其機敏可圈可點。
被千萬人罵吾往矣!且面不改色!
這份氣度,這層臉皮試問除某鯉魚某火鍋外有幾人?
PS:這裡我還想囉嗦一次,
沒必要熄滅別人的燈光證明自己的更亮。
你可以追求純天然無添加的面,
但是不能貶低使用蓬灰或拉麵劑的面。
丹丹面時代
筋脈寸斷,神功再起,好似狄雲練了神照經。
丹丹的拉麵獨成一格,和誰都不類似,
我有朋友只認這家的面。
但畢竟太過小眾,不能發揚於天下。
後來從丹丹拉麵更名丹丹面時代,
從主營拉麵到多種經營,風格更加貼近年輕朋友
附近學生和打工者的首選。
自己一家店這麼多年過的挺好,轉型也成功,
不擴張不加盟,如此的恬靜。
小八此篇「拉麵江湖」將長文發揮到了極致,俺看得大呼過癮,卻也在心中暗罵:這廝今天竟沒有可刪的廢話!
可俺就是這樣幹(mei)淨(you)利(nai)落(xin)的男子,於是分作上下兩篇,關於拉麵的更多故事下期再講。
就這樣吧。
————美 編
————我還是正文的分割線————
如果喜歡槽店的風格,請長按下面的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