佬記餐廳的門面旁,懸掛著「長者飯堂「的牌匾,每到飯點時間,佬記餐廳人聲鼎沸,總有幾位老人家坐在標誌著「長者專座」的座位上,享受著10元一餐、肉菜均衡的營養配餐。
去年6月,建設街正式啟動長者大配餐項目,在建設大馬路社區開設了第一個長者配餐點。經過反覆對比和考察,轄內的佬記餐廳憑藉優質的出品和良好的口碑成為提供配餐服務的餐飲企業。
「當時看新聞知道了長者配餐項目,是政府對長者的服務和關懷政策。正好街道正在尋找合作的餐飲企業,我們便提交資料了。」林偉誠回憶道。後來為了讓更多長者能夠就近用餐,林偉誠直接在餐廳裡安排了長者專座,長者可直接到店裡來享用配餐。
第一次接觸長者配餐服務,林偉誠頗費了一番心思。為了更好地提升服務水平,林偉誠親自參與到每一個環節。
「食材選擇、配送方式、人員安排等都要重新考慮,同時還要根據街道和長者反饋的意見不斷做出調整。」林偉誠如是說。與其它長者飯堂每次配送預定份數不同的是,佬記在配餐時每樣菜式都會多準備一些分量,讓長者可以自由挑選想吃的菜。
通過讓長者們現場挑選,我們可以知道老人家喜歡吃什麼,在後面的菜單制定投其所好。而沒賣完的餐食,我們會作為員工餐,保證長者的配餐日日新鮮,沒有隔夜菜。」
除此之外,細心的林偉誠還注意到,一開始用大鐵盤盛放飯菜,在運輸和分發的過程中飯菜容易受到汙染。於是林偉誠便做出了改進:改用缽仔分別盛放一人分量的飯菜,雖然投入增多,但保證了飯菜更加乾淨衛生。林偉誠還提出讓長者自帶餐具,「衛生又環保。」
黃華塘長者配餐點,一份份已經分盛好的熱氣騰騰的飯菜等待長者挑選。
截至今年5月,建設街長者用餐量已達每個月3000人次,配餐點也從最初的1個增加到如今的4個。其中,佬記便負責其中3個配餐點的午餐配餐服務。隨著前來用餐的老人家越來越多,佬記也投入了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林偉誠介紹,佬記另外多招聘了3名廚師和4名服務員,專門負責長者配餐服務,「經營壓力或多或少都會有,但我不會放棄做長者配餐。這不僅是一個合作項目,也是對老人家的一種關懷。」林偉誠如是說。走進「佬記」,可以感受到一股懷舊的氣息撲面而來。林偉誠說,當初決定裝修風格時,也是為了迎合年齡較大的顧客的審美,將店裡裝潢得古色古香。「老一輩的人,都是自己推個板車,一磚一瓦砌起自己的房屋。我們裝修得懷舊一點,是希望能帶給老人一種家裡的親切感。」
在林偉誠的心裡,一直有著「尊老情懷」:「也說不清是什麼原因,面對老人家,我從心裡會有一種親切感。」
建設新村這個地方,是以前的建築工人從一個不是居住環境的地方一手一腳創造出來的。這群建築工人辛苦了一輩子,如今年紀大了,應該得到社會和社區給予更多的關愛。開店至今,林偉誠一直堅持走大眾化路線,價格實惠,但從來不會降低出品質量;從2015年底開始,「佬記」便開始對長者的優惠贈送活動,憑老人證,四人以下來吃飯可獲贈半打蒸饅頭,四人以上則是一打。這一送堅持到了現在,積累了一群「忠實粉絲」。「『佬記』能夠在餐飲企業更新換代速度較快的建設街堅持到現在,離不開街坊們的支持。」林偉誠平靜地說。在投身餐飲行業前,林偉誠曾在海珠區南華西街從事城管專幹工作了近兩年時間。他工作的其中一項內容是配合派出所維持街道治安。 這段在社區工作的經歷,讓他更加貼近地接觸到社區長者群體,了解到他們的需求。
長者除了無人陪伴的孤獨,最讓林偉誠感到痛心的是長者受到詐騙分子的禍害。「我曾經看過很多老人家聽信騙子的誘惑,連棺材本都被騙得一乾二淨。許多詐騙分子正是瞄準了老人家內心的孤獨,主動關心、煲湯、噓寒問暖……甚至做得比子女還周到。這種情況下,老人家當然容易上當。」
不放過任何一個好人,不錯過任何一件好事 —— 2017年,越秀區文明辦攜手「微社區e家通」尋找越秀區內、街坊身邊的好人善舉。如果你身邊也有誠實守信、助人為樂、孝老愛親、見義勇為、敬業奉獻……的街坊,歡迎為我們推薦!
>>>>
報料方法:
1.長按本頁尾的二維碼,關注本公眾號,到後臺留下你的「姓名+電話+推薦人名字+理由」即可,我們將細讀您每一次的留言,謝謝支持!
2.報料一經採用,如果被推薦的好人被評選為月度「越秀善行人物」,報料者將有機會獲50元手機話費獎勵。
【圖文記者 巫穎】
【編輯 嚴直高】
【類別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