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我們中國一年的法定節日有十幾個,馬上我們也要迎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了。今天,筆者就想跟大家聊一聊中國傳統的中秋節是怎麼來的呢?
中秋節又稱為月夕、秋節、仲秋節或者團圓節等,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
大家都知道一個跟中秋節有關係的傳說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的丈夫後裔向天后求得長生不老的仙藥,後裔的徒弟在八月十五這一天正要逼迫嫦娥拿去長生不老丹。最後嫦娥被逼無奈,將仙藥一口吞下,結果立刻身輕如煙,飛上了天,從此成了長住月宮的仙女,與后羿天各一方。
當然,這只是一個民間傳說,歷史上的中秋節的由來跟嫦娥是沒有關係的,還有一部分人認為古時候人們對於月亮有一種崇拜,所以最後才有了中秋節。
筆者要說的是,這些都不是中秋的由來,那麼中秋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其實中秋節是為了古代一個人的生日而搞的,這個人是誰呢?怎麼這麼有面子。
這位主人公就是唐朝的唐玄宗李隆基。
開元盛世時期的唐朝可以說是最鼎盛的時期,唐玄宗登基以後治國之道以道家清靜無為思想為宗提倡文教。任用賢能姚崇,宋璟等,改革官職,整頓吏治,勵精圖治。
在開元十七年,左丞相源乾曜和右丞相張說,兩人為了討好唐玄宗,於是兩人聯名給唐玄宗上了一份奏摺,為了彰顯開元盛世,建議唐玄宗的生日要大辦,把唐玄宗的生日辦成一個隆重的節日,普天同慶。
根據史料記載,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唐朝自從唐太宗李世民開始,皇帝的生日都沒有大辦,因為唐太宗認為生日這天是母親受難日,所以李世民常在生日時痛哭流涕,特別思念母親及緬懷雙親的撫育之恩。
所以唐玄宗即使是皇帝,也不敢這麼明目張胆的違背祖宗的制度。但是源乾曜和張說兩位丞相也是看出唐玄宗想要大辦生日,只是礙於禮法,所以兩人聯合文武百官一起上書,造成了萬民請願的態勢,最終唐玄宗也借勢同意了這個事。
所以以後的每年八月初五,文武百官大擺宴席來慶祝唐玄宗的生日,民間也組織隆重的儀式慶祝唐玄宗的生日,西域各國在這一天也來敬獻,兩位丞相還給唐玄宗的生日起了一個名字叫「千秋節」,寓意唐玄宗千秋萬代,能夠一直當皇帝,唐玄宗十分開心,在以後的八月初五這一天都大赦天下。
後來唐玄宗對於千秋節名字不滿意,又改成了天長節,寓意天長地久能夠當皇帝。到了唐玄宗的兒子唐肅宗李亨登基以後,也效仿自己的父親唐玄宗,在自己生日的時候也大肆操辦,唐肅宗給自己的生日取了個名字叫地平節。
唐肅宗的生日是在九月初三,跟唐玄宗的生日就離了一個月多月,兩次操辦生日勞民傷財。所以有大臣向唐肅宗建議就過一個天長節,唐玄宗和唐肅宗的生日一起過,日期就定在兩人生日的折中這一天,也就是八月十五。
所以從唐肅宗以後就定下來過八月十五的天長節,天長節又怎麼變成了中秋節呢?
風雲變幻,大唐盛世也堪堪持續了幾百年的時間最後也在歷史的長河中滅亡了,到了宋朝的時候,大宋的皇帝對於天長節十分不滿,因為是為了紀念唐朝的皇帝。
但是這麼多年的歷史下來,民間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在八月十五這一天過節,宋朝的皇帝就想把節日的名字改一下。八月正好是七八九月的中間,於是就改成了中秋節。
所以說從宋朝開始,八月十五才正式叫中秋節,我們現如今過的八月十五中秋節的名字就是這麼由來的。
我們現在每年過得中秋佳節還要感謝幾百年以前的唐朝的兩個皇帝,要是沒有唐玄宗和唐肅宗父子,我們還沒有這個節日過呢,也沒有三天的假期。
筆者以為現在大家其實更看重中秋節放假的假期吧,畢竟可以在繁忙的工作裡可以回家和家人團聚以及也更好的放鬆一下自己。